巴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1.极其______ 沾沾______ ______无双 ______阳春

2.岁月______ 万里______ ______心计 ______今用

3.体格______ 广阔______ ______琦行 ______二净

4.号啕______ 忠于______ ______还休 ______玲珑

5.流水______ 侧耳______ ______燕语 ______阵阵

2、填空并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 )( )   ( )日东( )       ( )( )

津津有味(AABC)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零零星星(AABB)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惟妙惟肖(ABAC)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上八下(数字式)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异口同声(反义词式)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给下列句子排序。

( )乘船前往非洲,途中遇上大风,船严重受损。

( )救出船长,并乘这艘船回到英国。

( )发现海边沙滩上出现了人的脚印。

( )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地方,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

( )救下一个野人,并为其取名“星期五”。

4、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不顾______ 闪烁______ ______进犯 ______聚散

端端______ 享有______ ______如簧 ______深意

碧波______ 悲愤______ ______而飞 ______窠臼

身强______ 豁然______ ______不晓 ______行云

乱作______ 娓娓______ ______神疲 ______有偶

5、给划线的词换个说法。 

红军官兵的生活十分困难________

战士们打心眼里敬佩朱德同志。________

挑粮的队伍出发了,朱德仍然走在战士们的中间。________

大家看朱德又有一根新扁担,感到很惊奇,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阅读。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1这首诗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写的。

2这首诗后两句揭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你有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经历吗?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理解。

绝句

(唐)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诗中描写色彩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描写动作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表示数量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描写了怎样一种景色?表达诗人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精彩回放。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这首诗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这是他的“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的心情。

2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初闻涕泪满衣裳”中诗人流出的是喜悦的泪、高兴的泪。______

(2)令杜甫“喜欲狂”的原因是可以回到家乡去了。 ______

(3)诗中的“妻子”与现代汉语中的“妻子”意思相同。 ______

3下列对此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一个“喜”字。

B.“满”字真实地展现了诗人喜极而泣、泪如泉涌的情态,逼真地表现了诗人喜不自禁的感情。

C.“白日放歌须纵酒”写出了诗人听到好消息后的“狂”态,体现了诗人不良的生活习惯。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两句诗中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地方,诗人既展开想象,又描绘实境。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理解

最优秀的人是谁

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承传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助手很温顺很尊重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绝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总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了。

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苏格拉底病床前时,病入膏 (肓 盲)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辞(肯 恳)切地说,找遍城乡各地、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举荐给您。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就永远离开了他曾经深切关注着的这个世界。

(1)从选文的括号中选择正确的字。

(2)文中画线句子中的第一个比喻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比喻_________________。与句子相对应的成语是____________

(3)从助手很温顺很尊重”“语气沉重,你体会到这个助手是个_____________   __的人

(4)苏格拉底在死前才明确地说: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在这之前,他对助手有所暗示吗?请你找出相关的语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助手努力寻找最优秀的人,结果最优秀的人却是他自己。聆听苏格拉底临终前的一番话,助手一定如梦初醒,后悔莫及。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那些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夜的工作》节选

  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审阅:________

②浏览:________

2这段话说明____。一夜的时间批阅完了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也说明_____

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段语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表现手法,突出了______________

【3】选文从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描写了元宵节的灯,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元宵节是_____________

【4】选文中说“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你知道元宵节吃元宵(汤圆)的寓意吗?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你的课外阅读积累,把下面的人物按其所属名著分类。

林冲 贾宝玉 诸葛亮 宋江 孙悟空 林黛玉 唐僧 吕布 鲁智深 曹操

《水浒传》:______________ 《红楼梦》:_______________

《三国演义》:_____________ 《西游记》:_____________

12、阅读并完成练习。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

  zhǎn煤油灯旁,坐着一个小女孩。鸟儿问她:“小姑娘,你知道huǒ  chái在哪里吗?”

小女孩回答:“huǒ  chái_已经用完了。______,huǒ  chái点燃的灯还亮着。”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

1在拼音后面的横线上填上汉字。

yì zhǎn________ huǒ  chái________

2在短横线上填关联词。

小女孩回答:“huǒ  chái已经用完了。________huǒ  chái点燃的灯还亮着。”

3想一想,再回答。

①从“睁大”“盯着”这两个词中,可以看出鸟儿对大树________感情。

②鸟儿唱歌前“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唱歌后“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能想象出小鸟当时的心情吗?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见微知著”中“微”的意思是__________;“著”的意思是_______。这个词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文中画“____”的句子中的“灵感”指的是______

A.神异的灵应 B.创作的冲动  C.细腻的感觉 D.突然间得到的启发

 

②从这句话中可知,科学的灵感是凭借______________而获得的。这里采用华罗庚的话来说明观点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可知,经由“偶然的机遇”发现真理,要具备 _______________的条件。

14、现代文阅读

哨卡

在风雪迷漫的远方,一座山峰若隐若现地高耸在半空中,那里有我军的一个哨卡。

十余名军人正顶风冒雪,艰难地向山顶进发。路实在太险,有些地方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路上厚厚的雪,雪下是厚厚的冰,人走在上面,稍不留心就可能坠落悬崖。

上校走在将军前面,遇到危险路段,总是先把脚踩实,再回头拉将军的手。将军最近考察了这带的所有哨卡,今天,他要去的是一个海拔最高的哨卡,那里仅有四名战士驻守。

早上,将军还在山下的战士宿舍。屋外狂风怒号,发出阵阵怵人的尖啸。雪珠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将军戴上厚厚的皮军帽,扶正,命令道:走!好几个人围过来,面有难色:路太险,天太坏,下次吧!将军摆摆手,掀开厚厚的棉帘。他凝望着远处的山峰,全然不顾漫天的飞雪和彻骨的狂风。上校走到将军面前,贴近他的耳朵,几近请求地说:太危险了……”上校是边防团的团长,是从军二十几年的老兵了。长年的高原生活,他的脸色变得紫黑。战士们更危险,走!将军拍拍上校的肩,打断了他的话。

接近三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登上了海拔五千米的哨卡。狂风更加肆虐,雪拍打到脸上,像刀割一般疼痛。

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一行与他们一一握手。一位战士正在哨卡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

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注视起他来: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他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

将军目光严厉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高海拔地区值勤年限的规定是什么?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盯了哨兵一眼。将军显得更生气了,他提高了嗓门:你就这么带兵的?嗯?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

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样?

上校没有回答。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上校瞄了他一眼,哨兵立即合上嘴。这时,一个随员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团长的……弟弟……”

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立正的战士。突然,他脚跟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军人,行了一个军礼。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

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1给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________(kǎ  qiǎ)                ________(duò  zhuì)

将军一 ________(háng  xíng)         ________(zhù  chù)

2摘抄一处描写天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句子,回答问题。

①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上校瞄了他一眼,哨兵立即合上嘴。哨兵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哨兵为什么合上嘴”?________ 

②突然,他脚跟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军人,行了一个军礼。将军为什么要敬礼?这个军礼表示的是什么意思?________

4在这篇文章中,你最喜欢或崇敬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树成长。

扩句(至少扩两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很累。

用上甚至补充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保卫黄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

(2)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缩句)

______________

(3)清晨,我走在田野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一间很小的牢房。(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用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

(2)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

  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改写成陈述句:

 

 

20、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好的品德”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题目:我想  

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作文。仔细想想自己想做什么、想要什么,然后再详细地写下来。叙述要有条理,最好用上首尾呼应的写法。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