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地区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名句积累。

(1)《十五夜望月》)表达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写出一句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有不断地进步,才能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有所改变。这正是《礼记·学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日新”告诉我们的道理。

2、填字成词。

风平(  )静   波(  )壮阔 目(  )口呆

无(  )轻重   身(  )其境 昂(  )阔步

举不(  )举   喜出(  )外 (  )(  )一息

3、写出下面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__________)(__________  

2.杨柳依依__________

3.今我来__________

4.雨雪霏霏__________

5.行道迟迟__________

6.渴载饥__________

7.知我哀__________

8.渭城朝雨轻尘__________

4、读拼音,写词语。

一zhǎ yǎn( )又是一年端阳。窗外,夏虫在 dān diào( )地吟唱。我包着粽子,粽香里的 āi sī( )和 yōu shānɡ( )充盈了整个心绪,那是两千多年前的屈子追求 zhēn lǐ( )不得后无尽的 huānɡ liánɡ( )

5、写出下列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______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______

3、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_______ 

4、鹅,鹅,鹅,曲项向天歌。______

5、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________

6、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晏殊

一曲新词②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①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②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③酒一杯:一杯酒。④去年天气旧亭台: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⑤小园香径:落花散香的小径。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面上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②词的上阕写的是词人本来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饮酒听歌,但这种情境却触发了他对“去年”类似经历的追忆,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 )

③下阕写出了词人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感到既似曾相识又无可奈何。( )

【2】这首词多处用到了对比的写法,请你找出其中的一处,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请你说说其中蕴含的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滕王阁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鹤楼》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黄鹤楼》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滕王阁》首联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并遥想当年滕王李元婴兴建此阁时的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

D.《滕王阁》颔联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和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2两首诗都是诗人登楼有感所作。试结合诗歌分析诗人传达情感的异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1】把横线上写出诗的后两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这是一首______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

【3】诗的前两句是______描写。诗中描写别时的景物有黄_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内阅读。

  (节选)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八米,面积二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它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殿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十二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与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围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一条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上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飞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1选文中用数字二十八”“二千三百八十是来说明什么的?”的具体说明?

 

2选文在介绍太和殿时遵循了什么说明顺序?“√”表示。

A.事情发展顺序(   ) B.时间顺序(   ) C.空间顺序(   )

10、阅读理解。

带刺的朋友(节选)

第二天晚上,月亮在云缝里缓缓地游着,时隐时现,像是在捉迷藏。

我吃完饭,刚到草棚前,几个圆乎乎的东西,正从草棚里滚出来。啊,刺猬一家子出来散步了!我一撩竹帘,蹦出门外。刺猬们惊慌了,调过头来就要往回跑。我想起手里拿着吃的,赶忙扔过去。兴许它们猜到我就是供应它们食品的人吧,大刺猬不动了,孩子们不跑了,都埋头吃起东西来。

这时我才发现,小刺猬很乖巧,总是跟在爸爸妈妈的身后,怵怵地吃吃停停。大刺猬倒像不认生,噘(juē)着小嘴,瞪着小眼,亲昵地看着孩子,像是说:孩子们,大胆些,他是不会伤害我们的。

爸爸走出屋来乘凉,见我身边围着几只刺猬,先是一愣,随后坐在我的身边,脸上泛起满意的笑。

突然,身边传来“汪汪”的叫声,原来是我家的大黑狗来了。

我刚站起身,大黑狗已经向那几只刺猬扑去。刺猬可真鬼头,一个个把身子紧紧地缩成一团,洒满月光的庭院里,如同长着六个“仙人球”似的。大黑狗很快调过头去,“昂昂”地哀叫着溜走了。

爸爸笑着说:“俗话说:狗啃刺猬——没处下嘴。你瞧,大黑狗的嘴被刺猬扎破了吧。”可不是,等我追上大黑狗一看,大黑狗嘴上正滴着血哩。

“刺猬身上的刺,是很好的护身法宝,”爸爸接着说,“甭说猫、狗,就是老虎,都拿它没有办法呀。”

“真有意思,刺猬的本事太大了。”我高兴得直拍手,回头看看,这几个刺猬又在悠闲自得地吃着我送的东西哩。

1连一连。

缓缓地 享受

紧紧地 游着

悠闲自得地 吃吃停停

怵怵地 缩成一团

2吃东西的时候小刺猬和大刺猬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分别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刺猬的护身法宝是________,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们就会________

4关于刺猬的歇后语还有很多,请你写出一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     )谁的恩赐,(     )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在选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慷慨:________滥用:_________

【3】“再生”的意思是________,不能再生的原因是________

【4】文段中哪一个关键句概括了这两段话的主要内容?请用“ ”画出来。

【5】读完这两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我能延伸练。

换伞

早晨,天下着雨,街边的一间点心店门前挤满了人,我也撑着伞等待着买点心。

好不容易轮到我买了,我收下雨伞,靠在柜台边,买了点心,匆忙间顺手抓起柜台边的一把雨伞抽身退了出来撑开伞,扎进了雨帘。

我正在匆匆赶路,忽然听到有人在喊:“等一等!”雨声夹喊声,是喊我吗?回头一看,一把黑布伞穿过透明的雨丝,向我急速地移动着。

雨伞移到我身边便停住了,伞一斜,露出一张秀气的脸。“大哥哥,你把伞拿错了,这把才是你的。”我这才发觉自己的伞在她手里——那是前不久才买的。“大哥哥,我的伞面已经打补丁了,给。”甜甜的声音有点可爱。

我撑着自己的伞继续赶路,一滴雨点儿落在我的唇边,呦,甜滋滋的。像蜜一样甜,一直甜到我心里。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挪动________ 觉察_________ 快速_________

【2】短文的第一二自然段抓住了我的( )进行描写。

A.肖像

B.动作

C.语言

D.神态

E.心理活动

【3】短文中作者重点对______这个人物进行了描写,表现了这个人物______的高尚品质。

【4】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声音的延长

B.解释说明

C.意思的转折

【5】选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是什么?把你的见解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阳光下的守望

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庄重)。母亲脸上早已流淌着豆大的汗珠,汗水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略带些白的头发(杂乱凌乱)地贴在前额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一尊雕像。

树荫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亲挪到树荫下,母亲神情(漠然肃然)的脸上挤出浅浅的微笑,说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有人再劝她。

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半个小时,也许一个小时,母亲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微笑着告诉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

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

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我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1】选择文中括号恰当的词语。

神色________(凝重庄重)   头发________(杂乱凌乱)  神情________(漠然肃然)

【2】母亲在烈日下只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各段在刻画母亲形象时,分别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方面来描写的。

【4】文中医生看见“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时,为什么还在“微笑”呢?   

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母亲在阳光下守望的是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我见过许多人切苹果,他们对切苹果并不生疏,总是循规蹈矩地按通常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见过还有另一种切法,更没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

1解释词语。

循规蹈矩:________

2文中通常切苹果的方法是指________,另一种切法是指________

3“五角星”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件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l.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2.维吾尔姑娘很漂亮。(写一个比喻句)

   

3. 和田维吾尔人生活很苦。和田维吾尔人感觉很甜。(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6、   改为陈述句。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列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1)这件事情必须你去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论什么人到了这里,都会被珠峰巍峨壮丽的景色所迷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好语文一定要加强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将下列句子改变句式。

(1)老黄鹂把小虫塞到一只小黄鹂的嘴里。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被车长全扔了出去。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 写一条与长江有关的古诗句。

 

2.例: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仿写)

你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用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次考试同学们普遍的成绩提高了。(修改病句)

 

 

20、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句子意思不能变。

例: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不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

(1)这么大的风浪,那个渔民怎么能驾着小船出海去呢?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3)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

生活是一个调味瓶,里面盛满了酸甜苦辣的滋味。成功的滋味是甜的,失败的滋味是苦的,委屈的滋味是酸的…我们在感受各种滋味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请围绕“滋味”,选择恰当的材料,写一篇450字以上的记实作文,题目自拟。

要求:1.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逦顺,表达真情实感。

2.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不写错别字。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班级和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