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把括号里的词语补充完整。

  )然起敬   秩序(  )然

  )然无恙   )然不同

  )然自得   )然无措

  )七八(    )天(  )地

2、组成恰当的词语,填在句子中,不能重复。

(1)我国政府发表_____声明,决不允许他国干涉中国内政。

(2)公安干警正_____地注视着犯罪分子的一举一动。

(3)在漫长的长征途中,红军战士翻雪山,过草地,经受了_____的考验,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奇迹。长征给我们的启示是:坚定的信念和_____的纪律是胜利的法宝。

3、写出下面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

(2)何当金络脑__________

(3)烈火焚烧若等闲__________

(4)粉骨碎身不怕__________

(5)任尔东西南北风__________

4、看拼音,写词语。

zòng héng shí  bēi   yú mèi   jiě pōu   tè shū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sǔn  yá   fū huà qì chuǎn xū xū   gāo liang fǎn bó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

kǎo yā   bō xuē wēn yì   sǒng lì cù yōng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日积月累。

1.古诗词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瑰宝,从“君看一叶舟,______”感受到范仲淹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从“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感受到王安石的思乡之情;从“春*满园关不住,_____________”明白新冠疫情终会结束,美好的春天终会到来。从“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明白遇到任何困难都应该坚强面对。

2.看到同桌整天想着玩,不认真学习,我想用《汉乐府》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来劝他趁着少年时努力,不要等老了才后悔。

3.生活中,有时候我们做一件事花了很大精力,但是结果却并没有如愿;而不知何时不经意的一件事却会顺利的得到好结果,真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的《浣溪沙》中和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句抒发的感情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面对不断变化的时代,我们也要适时摒弃旧的规矩,与时俱进,古人早就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1这首诗中“之”的意思是__________,“故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唯”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作者在____(月份)送别________这个老朋友。

3在这首诗中,____两句叙事,____两句写景,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7、阅读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解释下面的词语。

凌寒:   遥知:

为:   暗香:

2在原句上划分诗歌的节奏。

3诗人借梅花___________的品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画___________的句子的意思:________

8、课内阅读。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解释下面的词语。

(1)擢:___________                       (2)素: ____________

(3)盈盈:___________                 (4)脉脉:_____________

【2】把诗句中的叠词画上横线。

【3】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表达了妇女对丈夫的__________之情。

【4】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谁?把能体现主要人物情感的诗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品读语段,完成练习。

匆匆(节选)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痕迹”是指_________,“游丝”的意思是______,暗示自己___________,因此感到十分自责。

2画“   ”的句子将无形的时间比作________________。“吹散了”“蒸融了”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

3文段中用了两个“赤裸裸”,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赤裸裸”的意思相同。

B.第一个“赤裸裸”指来到这个世界没有带来什么东西,第二个指没有留下辉煌成就。

C.第一个“赤裸裸”指没有留下辉煌成就,第二个指来到这个世界没有带来什么东西。

4面对作者强烈的呼唤,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才算是没有白白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8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1)读上面这段话,你领悟到该段采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子是怎样在不知不觉中消逝的?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读了这段话,假如你是老师,你将向学生提出一个什么样的有意义的问题?并希望学生怎么回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请写出来。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二泉映月

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声,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声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池畔。月光似水,静影沉壁,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和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昴,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1二泉映月是无锡惠山的一个景点,摘录课文中描写二泉映月景色的词语。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完成练习。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阿炳为什么会听到叹息哭泣?阿炳听到的倾诉呐喊可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乐曲,它的旋律是怎样的?

①用文中的语句来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首曲子要表达的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理想的风筝

①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③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盖以下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圆日木拐杖支撑着。这条腿何时、为什么截去,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讲课的时候讲到女娲造人的传说笑着对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④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激昂,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了历史系,与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⑤他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讲来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亲切、大声地说“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能给学生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提问的学生还要紧张。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⑥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⑦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人们的心头。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⑧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简单的“瓦片儿”,有长达丈余的蜈蚣,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举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那浮在他脸上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带动长长的线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拉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还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

⑨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⑩不见到他已近三十年了。然而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他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1】仔细阅读文章,下面这个段落插入文章中,最恰当的位置应是( )

每逢这时候,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A.①②段之间

B.②③段之间

C.⑤⑥段之间

D.⑩段之间

【2】下列语句是对第②段画线语句的赏析,你认为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景物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时代背景。

B.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热爱。

C.侧面衬托,衬托下文刘老师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作者觉得自己考入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关系,原因是( )

A.作者非常尊敬刘老师,刘老师希望他考历史系。

B.身有残疾的刘老师,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他们讲课。

C.刘老师上历史课时总能牵动他们的情绪,让作者爱上了历史学科。

【4】本文按顺序回忆了关于刘老师的四件事,请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笑谈腿疾→_______________

【5】作者善于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请认真阅读第⑧段,结合具体词句想想: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刻画出一个怎样的老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为什么要以“理想的风筝”为标题?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茫茫太空中,生活着很多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它们身处广袤的太空,难免会染上一些疾病

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疾病有好多种。

一种是不治之症。一般来说,人造卫星的运行轨道越高,寿命越长。我国在1970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轨道高,已经几十岁了,仍在太空运行。一些低轨道的人造卫星,寿命短,有的才运行几个月,甚至只有几天,就像醉汉一样摇摇晃晃,姿态失控,最终陨落。这种重症,是很难治好的。

另一种是小毛病1966年,苏联向月球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月球-10。这颗人造卫星绕月飞行不久,就报废了。因为这颗人造卫星上用的是化学电池,电力用光了,也就失效了。其实,当时人造卫星上的仪器都完好无损,倘能派出太空医生,换上新电池,就不会报废。

也有的是急性病1970年美国发射了阿波罗13,起飞后55小时,飞船里的一个氧气罐爆炸了,使飞船无法完成太空科研任务。三名宇航员历尽艰辛,才使生了急性病的飞船降落在太平洋上。人造卫星或飞船生了急性病,需要太空医生及时赶来抢救。

谁是最合适的太空医生呢?1981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飞上太空,成功地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航天飞行。从此,航天飞机成为太空医生极其合适的候选人

为什么人们会看中航天飞机呢?

这是因为航天飞机可以来回于地球和太空之间,一般可以重复使用100多次,使花钱如流水的空间科学活动大大降低了费用。据美国科学家统计,阿波罗太阳观测卫星发射5次,耗资达200多亿美元,而航天飞机飞行一次,大约只花费1000万美元,这比重新发射一颗人造卫星要合算得多。随着航天飞机技术的改进,它的飞行成本还将进一步降低。

另外,航天飞机返回之后,一般经过两个星期的检修,又可上天,使用方便。科学家建议,今后在发射宇宙飞船或人造卫星时,应同时让一架航天飞机进入待命状态,一旦飞船或人造卫星在发射后生了急性病太空医生就立即出发,及时进行抢救。

【1】根据意思写成语。

(1)很完整、完好无缺,没有一点儿损坏或残缺。( )

(2)医治不好的病,也比喻去除不掉的祸患或弊端。( )

【2】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疾病”类型

病因

结果

“不治之症”

轨道低

____________

“小毛病”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急性病”

____________

无法完成太空科研任务

【4】文章说明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疾病时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

A.从早到晚

B.从前到后

C.从概括到具体

【5】本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说明,请说说这样说明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认真阅读选文,完成后边各题。

①和莫高窟同称为敦煌两大奇观的月牙泉有沙漠明珠之称,但由于干旱缺水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月牙泉水位在不断下降,这颗明珠珠光渐暗,甚至有消失的危险。

②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管理处提供的水文实测资料表明,1960年月牙泉水域面积为22.3亩,最大水深7. 5米;1986年水域面积为13.3亩,最大水深4.2米;目前水域面积只有9亩,最大水深仅1米左右。

③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张明泉23日在此间举行的干旱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说,月牙泉是敦煌区域地下水在地面的自然露头,是整个地下水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月牙泉接受着区域地下水的补给。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等原因,敦煌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月牙泉水位也随之下降。

④地处中国西北的敦煌曾长期依靠疏勒河、党河等河流的上游来水补给地下水,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上游水库的修建,这些河流相继出现断流,敦煌地下水失去了补给来源。随着经济的发展,敦煌需水量在不断增加,目前全市每年要抽取4000多万立方米地下水,造成地下水超采严重。

⑤为了保住月牙泉,现在每年需要回灌500余万立方米的河水。尽管如此,根据测量.表水水位每年还在以15厘米左右的速度下降。

⑥专家认为,从长远来说,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使敦煌地下水位得到回升,是解决月牙之水位下降问题的根本途径。同时,有关部门还应考虑进行跨流域调水,以进一步缓解敦煌水源短缺的局面。

⑦月牙泉位于敦煌市区以南约5公里处,四面被鸣沙山环抱,流沙与泉相隔仅有数十米。

这里地处亚洲中部的大沙漠之中,年均降水量在40毫米左右,但蒸发量高达2480多毫米。在这种极端干旱和强烈蒸发的气候条件下,月牙泉却能保持数千年不干涸,这更增添了她的神奇。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给我们的关键信息。

 

2、从全文看,第①段中提到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根据你的感受,说说文中第②段的表达作用。

 

4、如果请你结合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在第⑤段的段末补写一句话,你写的内容是:

 

5、本文列举数据讲究用语的分寸且富于变化,请在第⑦段中找出四个例子。

 

6、月牙泉身处沙漠而能数千年不干涸,请根据本文内容阐释其原因。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一种食物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运用同义词语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照样子,转换句子。 

例:父亲说:我的糖葫芦蘸得均匀。 

父亲说,他的糖葫芦蘸得均匀。 

他经常说:还不如我闺女呢,太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1.我只有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都喜欢王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个星期天,妈妈要带我去西湖划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为转述句。

(1)法官说:“两周前我找人用锅炉把山洞的洞口封上了,然后又上了三道锁,钥匙在我这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官指着我问父亲:“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对我笑着说:“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班长抬起头说:“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感叹句:把下面句子改写成感叹句。

山林里的小鸟叫声清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小练笔。

读了《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