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我们一起来读《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_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是书中的主人公。他三番五次地抛开小康家庭,出海闯天下。在遭遇_________流落到荒岛上以后,他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_________,种植_________,驯养_________,制造_________,把荒岛改造成“世外桃源”。他在荒岛上生活了_________年后,搭上一艘英国船只回国了。这些故事情节生动地塑造了一位的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人公形象。

2、 填空。

(1)榨,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读音______,在课文中的字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慕,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读音______,在课文中的字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价,用音序查字法,查大写字母______,读音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描写了一个星期天,我第一次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由盼望到希望落空的心理变化过程:

期盼激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伤心委屈。

4、读拼音,写词语。

gé mìng        bō xuē         yā pò         pī pí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jiě jiù        zhuī dào        mù biāo       xī shē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补充成语,并根据语境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应( )( )       ②人( )( )

③丰( )( )        ( )( )

“六一”那天,公园里( )( )的花朵全开了,庆祝活动的内容( ),游乐项目( ),大家玩得很开心。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练习。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这首词中,词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2】我们还学过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________》。

【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描写的景象是( )

A.天气时阴时晴。

B.天气很晴朗。

C.天气很古怪,又出星星又下雨。

【4】这首词是一首( )的词。

A.咏物

B.吟咏田园风光

C.咏怀

D.吟咏生活

【5】“旧时茅店社林边”中“旧时”的意思是( )

A.陈旧的时光

B.往日

C.平时

D.暂时

【6】关于这首词,说法有误的是( )

A.文中写了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B.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春夜的山村风光

C.这首词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

D.这首词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7、阅读理解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用/表示朗读中的停顿,这首诗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 B.烈火/焚烧/若/等闲。

C.粉身/碎骨/全/不怕。 D.要留/清白/在/人间。

2《石灰吟》当然要紧扣石灰的特点。请举一句诗说明描写了石灰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个同学默写时,把第二句写成“烈火焚烧若等嫌”,把第四句写成“要留青白在人间”。这说明他对这首诗的理解有什么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吟的是石灰,赞颂了什么人?这种写法用一个四字成语来表示,该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外阅读。

阳关曲·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解释词语。

银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玉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没有写月光,而是写“暮云”

B.第二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这首诗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两团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与亲人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3】翻译诗句。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内阅读。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文中画线句运用________________描写,体现出母亲________的情感。

【2】“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一句中加点的词语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母亲失约未能带孩子出去玩,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并完成练习:

大海的呼吸

大海会呼吸吗?是的,它呼吸时威风凛凛、令人生畏。你到海边去看看;那海浪一起一伏地涌向岸边,习溅起朵朵浪花。要不了多少时间,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就被水浸没了,沙滩和岩石都不见了。几小时以后,海水悄悄地退了回去,你曾留下脚印的地方又显露出来。

海水这种按时涨落的现象,就是大海在有节奏地呼吸,而且天天如此,年年不变。它的名称叫“潮汐”。

海水永停息地一涨一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在钱塘江入海口附近曾放置过装满12吨重石块的铁丝笼,可是在一次海潮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能不能利用海潮这匹烈马呢?人们用实际行动作了肯定的回答。早在1912年,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潮汐电站。

 有人作过计算,如果把地球上的潮汐能都利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的发电量。

1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显现________       隐藏________      停止________

2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威风凛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日: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靠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______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明月几时有”;______劝君更进一杯酒”;______漫卷诗书喜欲狂”;______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半开玩笑地回答。(  )

(2)比喻像潮水一样起伏的心情,难以抑制。(  )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文中横线上。

A.中秋时  B.清明时  C.过年时

D.喜悦时  E.慷慨时  F.送别时

3仔细读短文,回答问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有的答案不止一个)

汉字的特点是什么?(   )

A. 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

B. 又整齐又灵动,适宜表达一种微妙、诗意的情感。

C. 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

D. 汉字好记好学,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文字。

4 仔细读短文,回答问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有的答案不止一个)

最能体现汉字特点的是(   )

A. 汉字的形   B. 汉字的义   C. 中国古典诗词   D. 汉语拼音

5日积月累。(把诗句补充完整)

(1)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

(2)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____。

(3)劝君更进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选文阅读。

《秋天的雨》片段训练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藏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1】秋雨的气味是________________

【2】选段在描写秋雨的气味时,写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水果。

【3】读了这段话,我仿佛看到一个(   )的秋天。

A.红叶似火

B.瓜果飘香

C.小雨不断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 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也必须赶快给孩子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1】孩子们准备过年,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用横线画出来。这句话在文中起 的作用。

【3】文中哪句话说明了“大人们也紧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野菊花开

①我爱菊,尤爱野菊。时值野菊怒放的深秋,我来到了大山深处的一所小学教书。那盛开的野菊花金灿灿的,分明有大把阳光在里头,给校园周边镶了一道金边。

②开学不久,坐在教室最后的小女孩杨平引起了的注意。她蓬松着乱发,眼圈发黑,可听起来课来,一双大大的眼睛却总是那么专注。她每天都在上课铃响后才进校,而放学又是第一个跑出校园。

③当地政府为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免费提供了“营养加餐”。用餐时,孩子们无不欢呼雀跃,恰似一群快活的小精灵。我仿佛看到了那嗷嗷待哺的羔羊,那张着嘴等候喂水喂食的小鸟,那围着母鸡“叽叽”叫个不停的雏鸡……

④一天中午,几个孩子神秘兮兮地凑到我身边,告诉我杨平怪怪的,每天都不吃加餐,把鸡蛋和牛奶藏在书包里。“为什么呀?”我惊讶地问。“不知道,她什么都不说。”她的同桌抢着回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心里打了个结。

⑤第二天,我不露声色地观察,果然发现杨平把鸡蛋和牛奶塞进书包里了。我走过去,关切地问:“杨平,你怎么不吃呢?”“老师,我不想吃。”那声音很轻,轻得仿佛只有她自己才能听得到。“是真心话吗?”我追问。她抿着嘴,摇着头,没有言语,泪珠却在眼眶里打转。

⑥放学后,我决定到杨平家去家访。来到她家门前,透过门缝,我看到一幅令人揪心的画面:一个瘦小的身躯蹲在土灶前,不停地向灶孔里添着柴草,一股股浓烟直往外冒。她一边用小手揉着眼睛,一边把嘴对准灶孔“扑哧、扑哧”地吹着。火苗升腾后,她才侧身在板凳上飞快地写起作业来。

⑦我连忙推门进去,杨平搬来板凳,请我坐下。我轻轻地问:“你爸爸妈妈呢?”“爸爸到地里干活去了,妈妈在睡觉。”杨平回答。“睡觉?”我不解地问。“妈妈瘫痪了,常年躺在床上。”小杨平的话让我针扎般地难受。此时,我心中的“结”已解开了八九分。我心疼地说:“你把鸡蛋和牛奶带回来是……”小杨平含着泪说:“妈妈很难每天吃上一个鸡蛋,喝上一杯牛奶,所以我……”听到这儿,我鼻子酸酸的,一把将杨平搂在了怀里。

⑧走在回校的路上,我的心里好似打翻了五味瓶。“我不想吃”这句话说得很轻,可实际挺沉重的,它久久地萦绕在我的耳边。

⑨走着走着,忽然,我远远望见校园周边正在吐艳的野菊,它是那样的灿烂芬芳。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萦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欢呼雀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短文第②自然段中描写小女孩杨平外貌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谈谈她是个怎样的孩子?

 

4短文第⑥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细致描写了小女孩向灶孔添柴草的画面,运用了哪些连续性动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短文第⑦自然段想一想,我心中的“结”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结尾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

A.总结全文 结构清晰 B.承上启下 过渡自然

C.设置悬念 引人入胜 D.呼应开头 借物抒情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小明对小强说:明天我家有事,不能跟你一块儿上街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橘子真酸。(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仿写句子) 

鲜花无语,却________;青春无语,却________

4)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 你们的家庭踌躇不决地把你们奉献给国家。(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他羞得无地自容,但这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变换下列句子的句式:

(1)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很不喜欢体育锻炼,算不上好学生。(用关联词语把句子连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①他必须这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应该知道这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请用关联词语将下面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狼认为守住山洞就可以捕获各种猎物。

狼堵上山洞的另一端,单等动物来送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句子。

(1)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难忘的是毛竹。  (修改病句)

 

(3) 当年用自己的血汗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都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缩句)

 

(3) 井冈山人自豪地说:我们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改为转述句。)

 

(4)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改写成陈述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表达

按要求作文。

题目:《我来给你介绍一种特产》

要求:一定要写清楚这种特产的特点,要能吸引读者,让读者对这种特产产生浓厚的兴趣。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