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_____)然不同 悬灯结(_____) (_____)知非福 翻箱倒(_____)五(____)四海跃跃(____)(____)___(____)(____)其境 无(____)有(____)
1.根据画线词语的结构,再写两个类似的词语:____、____。
2.用“ ”画出包含一对反义词的词语,类似这样的词还有:_________________。 (至少写两个)
2、查字典填空。
(1)“射”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意思 组词______、 。
(2)“驱”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意思:①赶牲口;②赶走;③强行、逼迫;④快跑。词语:“前驱”的“驱”应选 。
3、读拼音,写词语。
chūn chéng hán shí là zhú qì t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jī zhù qī yā yíng yíng mò mò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这圆脑袋胖身子的大家伙,有什么秘密呢?原来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而‘流线型’行进时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这是________句,告诉了我们_____________。
5、读诗句完成练习(寒食节夜晚的景色)。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汉宫”本义是指________的皇宫,这里指________的皇宫。
【2】“五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两句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日落天黑,皇宫里传送着朝廷赏赐的蜡烛,燃烛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
B.这两句诗描绘出了一幅寒食节夜晚的走马传烛图。
C.这两句诗直抒胸臆,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6、古诗阅读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两首诗里的“远行人”“一人”分别指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是诗人的想象,这从哪两个词语上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
【2】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好像 B.等闲:平常 C.浑:浑浊
【3】解释下列词语。
(1)吟:____________________ 。
(2)千锤万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若等闲: 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首( )诗。
A.借景抒情 B.托物言志 C.借物喻理
【5】诗句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6】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____)千锤万击,(_________)烈火焚烧,(__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A.即使 B.不管 C.无论 D.也
【7】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一语双关,借石灰石之口,表现
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追求。
8、阅读理解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诗写出了哪些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是中国人
不管是中国人、朝鲜人、越南人,还是俄罗斯人,一到国外,思乡的感情会变得特别强烈。每当有人问到他们的国家时,他们会变得很兴奋,tāo tāo bù jué地向别人介绍他们的国家,我就是这个典型。我喜欢有人这样问我。我会很高兴地向他们讲述中国的长城,中国的字和上海——我的故乡,还有那繁华的街市,拥挤的人群。
在美国,每节课上,老师总会给同学们一会儿自由活动的时间。那时候,在黑板上写中文字是我最大的乐趣和享受。我和陈婉琴相顾一笑,大摇大摆地来到黑板前,旁若无人地写起来。内容可丰富呢,有古诗,流行歌曲,名言……
有一次,我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巨大的字:“我爱你——中国!”老师很有兴致地凑过来问我们在写什么。“I love you——”我很严肃地说,但眼里颇有笑意。“What?”老师瞪大眼睛,显得十分惊奇。“China!”我说完了最后一个词,只觉得肚子里在发笑。“Oh!”老师huǎng rán dà wù,笑了笑,踱走了。我再也忍不住,笑得跌倒在地上。
欢乐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就说我们的地理老师吧,他大腹便便,时常挂着微笑,但他却十分地瞧不起亚洲人。有一件事实在令人气愤。
几个月前,我们进行了一次大测验。快下课时,老师让我们把一张作业——matching(连线题)交上去,那时,我还不知matching是什么意思,我以为他在说map(地图),所以我把整个测验连同一张地图一齐交给了老师。测验成绩在我的tǎn tè bù ān中发下来了。“C-”,这是我第一次得“C-”,都是由于没交那张作业(matching),才得了这么差的成绩。我试图和老师讲一下,但他只是奇怪地笑笑,摇摇头。一次次的解释都是徒然,已经没有一点希望了。老师,为什么你不信任我?为什么不听我的解释,不给我一点儿分数?我很气愤,咬了咬有些干涩的嘴唇,觉得眼睛有些湿润。我下了决心……
这以后,每次小测验我都得满分,第二次大测验我得了“A”。得“A”的人寥寥无几。我为自己超过了美国人而骄傲,并不是为了那个“A”。我觉得很自豪,很扬眉吐气。
【1】根据拼音写出合适的词语。
tāo tāo bù jué | huǎng rán dà wù | tǎn tè bù ān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2】根据短文填空。
①作者是________国人,________是他的故乡,他现在生活在________。
②短文第________到第________自然段叙述了作者思乡的感情。
③短文第4自然段在文中起着________的作用。
【3】回答问题。
①作者说:“我觉得很自豪,很扬眉吐气”,请你说说是什么使他觉得自豪、扬眉吐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很气愤”,作者为什么感到气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相顾一笑________ 旁若无人________ 颇________
10、课外阅读。
每个人都是圣诞老人
这是一个温馨得让人心酸掉泪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外国小女孩,她美丽的妈妈病倒了,头发都掉光了。圣诞节来临前,小女孩到药店给妈妈买药,路过一家商店时,她看见橱窗里摆着一款漂亮的金黄颜色假发,她就想:“这假发多像妈妈的头发呀,如果我把它作为圣诞礼物送给妈妈,那该有多好啊!”
于是,这小女孩就溜进商店,找到那个大胡子老板说:“叔叔,我用这条项链换这项假发可以吗?”大胡子老板看了看她的项链说:“孩子,你这项链最多值两块钱,而这假发要卖15元呀。”
小女孩红着脸窘住了,她恳求老板千万别卖掉假发,她一定会再找些东西来换。接下来的几天里,小女孩想尽了一切办法去赚钱,但直到圣诞节的头一天晚上,她才赚了1元5角钱。她拿着这钱,带着费尽心机在山上采的野蜂蜜,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再次来到商店。她找到大胡子老板说:“叔叔,我妈妈真的很需要这顶假发,她病得头发都掉光了。”大胡子老板看着她手臂上的伤痕和手上的一把零钱,沉思了一会儿,遗憾地说:“真抱歉,假发已经卖出去了。”女孩一下呆住了,风暴般的愤怒和忧伤充塞了她的心。她没有哭,一言不发地回到了家。
第二天早晨,小女孩一睁眼,妈妈对她说:“孩子,刚才有人送给你一个包裹。”小女孩打开包裹一看,上帝呀,正是那顶假发!里面还夹着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你有一颗纯洁的心,孩子,这是给你妈妈的礼物,也是给你的一份礼物。祝你快乐。”
落款署名是:圣诞老人。
【1】请你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①请求________②深思________③纯真________
【2】大胡子老板对小女孩说“假发已经卖出去了”,是真的卖出去了吗?他为什么这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女孩一下呆住了,风暴般的愤怒和忧伤充塞了她的心。”女孩此时“愤怒”是因为________;“忧伤”是因为________。
【4】“落款署名是:圣诞老人”联系上下文,送给女孩礼物的是________。
【5】短文以“每个人都是圣诞老人”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儿时趣事(节选)
叶永烈
儿时最快乐的日子,当然是过年。早就扳着手指头,盘算着离“年”还有几天。喝过腊八粥,吃过祭灶神的关东糖,度过掸灰洗尘的扫房日,“年”就在眼前了。
过年的时候,最忙碌的要算父亲,他写得一手好字,亲友邻居都央求他写春联。我总是充当磨墨的角色。记得,那写春联的红纸上杂有星星点点的金箔,在阳光下泛着金光。父亲手执毛笔,在那一片红光、金光中,写下一个个遒劲的黑字:“江山千古秀,天地一家春。”“春至花如锦,风来竹自吟。”
除夕夜,分配给我的任务是摆弄红萝卜。我把红萝卜横切成一段一段,中心插上牙签,再在牙签上插红蜡烛,红萝卜成了灯座。这样的从上到下一色全红的灯,要做二三十个。除夕夜,我把蜡烛一一点燃,放在每一间屋子的四角。听大人们说,这叫“岁灯”。
我还用小刀把一个红萝卜按纵向切出一道道三角形,再用刀横着切成一片一片,每一片都成了“齿轮”,看上去像一朵红花。红萝卜那黄芯,此时成了黄色的花蕊一般。然后,我把这一朵朵“红花”,撒在年夜饭的每一道菜上。据父母说,“红花”象征喜庆,给年夜饭添彩。
春节的序幕是从祭灶神开始的。那时候我的温州老家人口众多,宽敞的灶间砌着乒乓桌那般大的三眼灶。烧菜时,柴火在灶膛里燃烧,金黄色的火舌舔着黑色的锅底。三口大铁锅冒着热气。在一片火光、水汽和黑烟之中,灶神爷端坐在三眼灶上方,他的双眼一直像桂圆般睁着。据说,不管是谁,在厨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灶神的眼睛。
掌勺的厨师金伯伯有时从锅里夹起一块热乎乎的红烧肉塞进我的小嘴巴,总是用身体遮住我,以挡住灶神雪亮的目光……如此这般,我从小就对灶神望而生畏。
【1】读选文,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岁灯:_________________
红花:________________
【2】选文围绕“趣”写了哪三件事?其中哪两件事是详写?哪件事是略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写:__________、_________;略写:_____________。
【3】“早就扳着手指头,盘算着离‘年’还有几天。”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小时候期盼过年的急迫心情。
B.这句话包含了儿时的童趣。
C.因为算不准到“年”还有几天,所以要扳着手指头算。
D.因为过年是最快乐的日子,所以“我”盼望着“年”早点到来。
【4】下列春节风俗活动在文中没有写到的一项是( )
A.拜年
B.写春联
C.点“岁灯”
D.祭灶神
【5】作者叙事时有详有略,请你结合选文内容,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通过记叙了过年时发生的几件事,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现代文阅读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①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②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③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④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⑤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⑥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么?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选自《汪曾祺全集》
【1】作者要写的是家乡的鸭蛋,为什么在文章的开头要介绍家乡的端午风俗呢?家乡的端午有哪些风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②③段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透露了作者对家乡的咸鸭蛋什么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一例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下列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提到的“袁枚”是哪个朝代的诗人、诗论家?文中引用他的文章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文第⑥段讲到小时候读“囊萤映雪”故事。囊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来读书。现在用来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学习刻苦的故事?请写出两个成语,并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个故事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材料连接:端午包粽子,中秋观圆月,重阳赏菊花……在中国古来绵长的文化书卷中,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却拥有一种相同的文化情怀。但与此同时,外来的文化和风俗在华夏大地上席卷开来。雍容的西方情人节——巧克力和玫瑰的魅力让人们忘却了七夕“鹊桥相会”的浪漫故事;狂欢的圣诞节——圣诞树和震撼的音乐让人们丢弃了火红的灯笼……
针对上述现象,六年级(5)班准备举办一次“走进民俗,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1)布置会场时,同学们想选用一种富有传统文化意味的装饰物,你推荐选用哪一种?说说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为这次班会设计一个能够让多数同学都参与的活动,并写出这个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
活动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本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文阅读
桥(节选)
……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A)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B)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C)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1】小说《桥》的故事情节冲突不断,请照样子用线连一连。
村民乱哄哄的 老汉揪出小伙子
有人喊党员也是人 老汉像一座山
众人排队过桥 老汉说可以退党
小伙子推老汉先走 老汉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A)描写的是_______,句子(C)描写的是___。两个句子都属于____描写。作者这样的描写是为了___________,从中表现了老汉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B)中,抓住动词________,写出了老汉对小伙子的凶,文章最后却点明两人的父子关系,这样_________ 的故事结尾,也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
14、阅读
变成了小人儿(节选)
【瑞典】塞尔玛•拉格洛芙
在他朝(cháo zhāo)桌子走去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奇异的情况。房子比原来大了吗?这不可能。可是为什么现在走到桌子那里比平时要多走好多步呢?椅子是怎么啦?看上去并不比刚才大,可是他首先得爬到椅子腿的横档(dǎng dàng)上,然后才能爬到座位上去。桌子也一样,他不爬到椅子扶手上就看不见桌面。
“天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男孩说。“我想是小狐仙对椅子、桌子以及整个屋子都施过妖术了。”
讲道集放在桌子上,显然和原来完全一样,但是似乎也有不对头的地方,因为他不站到书上去就一个字也看不到。
他念了两三行,无意间抬头一看。他的目光正好落在镜子上。他立刻大叫起来:“看,那里又一个!”因为他在镜子里清楚地看到一个头戴尖顶帽、穿着皮裤子的小人儿。
“他的穿戴和我一模一样啊!”男孩说着惊奇地把两手扣在了一起。当时他看见镜子里的小人儿也做了一个同样的动作。
男孩又揪一揪头发,捏一捏胳膊,扭动一下身子,镜子里的小人儿也立刻照样做了。
男孩(绕 浇)着镜子跑了几圈,想看看后面是不是藏着一个小人儿。可是他什么也没有找到。当时他吓得(浑 混)身发抖,因为他现在明白,小狐仙已在他身上施了妖术,在镜子里看到的那个小人儿就是他自己。(选自《骑鹅旅行记》人民文学出版社)
【1】画去文中括号内错误的拼写。
【2】近义词填空。
奇异 惊奇
这只_______的蝴蝶,远远看去像倒挂在树上的一片枯叶。
我_______地发现他竟然会说韩语。
【3】对文章理解正确的是( )
A.他发现了一个奇异的情况是房子比原来大了。
B.小狐仙对椅子、桌子以及整个屋子都施过妖术了。
C.小狐仙在他身上施了妖术。
【4】第1自然段中,他发现的奇异情况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狐仙究竟对他施了什么妖术?他是如何判断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人们用这样的办法,把八只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地拖了回来。(改成“被字句”)
16、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
(1)这幅画是我们班刘波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不会忘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一个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1)一颗星星落下来。(2)小女孩说:“有一个人快要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还是有道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见义勇为的行为,让我们深受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5分)
①天空挂着圆月。(扩写句子)
②从这件事中,受到很大的教育。(修改病句)
③树在风中摇摆。(改为拟人句)
④索溪峪的美使我们流连忘返。(改为反问句)
⑤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间很小的牢房。(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探究结束后,请你完成习作。
同学们,生活中的一些经历,往往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畅快、惧怕、追悔莫及你有过这些感受吗?是什么事情使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 请选择一件你印象最深的事,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写的时候注意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运用直接或间接表达情感的方法,将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