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初读课文内容填空。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讲述了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用手托起炸药包炸掉敌人暗堡的故事。课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顺序叙述的,赞扬了董存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战斗精神。

2、照猫画虎,填词语。

例:微笑对高兴正如流泪对悲伤。

(1)寒冷对冬天正如(   )对夏天。

(2)勤劳对增产正如懒惰对(   )。

(3)(   )对坚强正如顺境对脆弱。

(4)白天对(   )正如夜晚对静寂。

 

3、先将成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入横线上。

气势磅_______   _______盛名   雄伟_______   高朋满________

门庭若_______   _______书画   深思熟_______   无所不________

1、被称为大自然杰作的黄果树瀑布显得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哥哥结婚那天,家里好热闹,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爸爸真是多才多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可以替换下列句子中画横线部分的词语。

1.那位年岁大的大娘正在苦苦寻求,探索那个刚刚帮助了自己的好心人。       ( )( )

2.我们一家人对这个美丽的公园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       ( )

3.这个十分,非常高的杨树已经种植了几十年了。       ( )

5、看图读音节。(  

A. yá lú jī B. yà lù jī C. ya lu ji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理解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人括号里。

(1)“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坤”读作_____

A.kūn  B.kòng

(2)《墨梅》的作者王冕是_____朝人。

A.唐  B.元  C.明  D.清

(3)“墨梅”的意思是_____

A.黑色的梅花  B.水墨画的梅花

(4)“只留清气満乾坤”中“留”的意思是_____

A.流劫  B.留下

(5)“清气”的意思是_____

A.清香的气味  B.清爽之气

2诗中直接描写墨梅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美梅花品徳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墨梅》是诗人的一首题画诗,写出了墨梅______________的特点,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情操。

4从作者描写梅花的诗句中,你感悟到梅花的哪些品格?你想到了历史上哪些具有梅花品格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阅读。

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请用“∕”划出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2)写出下列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吾:_____ 淡墨痕:_____

夸:_____ 满乾坤:_____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句意:____________

(3)诗中表现诗人王冕高尚情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4)“岁寒三友”指的是_________

“文房四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采薇》(节选)选自________。 “薇”指________

【2】给多音字组词。

行走háng( )xíng( )

载重zǎi( )     zài( )

【3】“依依”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远征的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外阅读

我和老师有个秘密

①10岁的时候,我才开始读小学一年级。

②母亲为我那15块钱的学杂费和书本费整整准备了三年,此时,我的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都已经在念中学了,其实他们学杂费的零头都要比我一年的学费还要高,但母亲为了不让我的哥哥姐姐们耽误学业,她只好一年又一年地将我的入学时间往后推。好不容易攒够了15块钱,不料,三年后,也就是在我10岁那年,小学一年级的学杂费和书本费已经比三年前翻了一番,涨到了30块钱。得到这个消息后,母亲哭了整整一夜。

③就在母亲打算让我彻底放弃上学的时候,村里唯一的一位公办教师江老师找到了正在地里干活的我的母亲……也就是在那一天,我被江老师领到了学校,开始了我的读书生涯。事后我才知道江老师告诉母亲他愿意为我交那多出来的15块钱学费。

④上学后,母亲仅仅给我买了一个练习本,然而对于一个初学写字的小学生来说,这一个本子怎么够用呢?仅仅两天的时间,我的练习本就再也写不下一个字了。之后,我就再也没办法交作业了。

⑤两天后,我被江老师叫到了他的办公室。他看起来很生气。可是当他得知我不交作业的原因后,江老师沉默了,半晌,他抬起头来,对我说道:“孩子,我这里还有一个备课本,你先拿去用,以后你的作业我就用铅笔改,你用完之后,就可以拿橡皮擦掉,这样不就可以再用了吗?对了,还有,假如每次你的作业能全部做对,我就不在上面写字,那就表示你的作业得的是优。你看这样行吗?”此时的我除了感动还能说什么呢?我在心中暗暗发誓:我一定要把作业全部做对,一定要得优,不让老师写字。临走时,江老师又把我拉住了:“这是我们俩的秘密,你一定要保密呀!”

⑥许多年后的今天,已经快大学毕业的我还保持着用铅笔写字的习惯,总有人问我为什么?我不为别的,只为了心中的那份纪念。

【1】文章通过写____________________两件事,刻画了一位____的老师形象,表达了“我”对江老师的____之情。

【2】第⑤段中“他看起来很生气”原因是______。但后来又“沉默”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1)“我”和江老师之间的秘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江老师要求“我”一定要保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句“我不为别的,只为了心中的那份纪念”,作者心中的“纪念”是指(  )

A.曾经的苦难生活,这是作者人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

B.用铅笔写字的习惯,时刻提醒自己不忘本。

C.母亲曾经为这个家庭所付出的一切艰辛。

D.用铅笔写字是为了永远铭记江老师的恩情。

10、阅读

____________

平日里,这些年轻的母亲们,也许柔弱,也许娇媚,也许还比较任性。但是在巨大的灾难来临之际,在幼小的生命亟待保护的时刻,她们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在一瞬间就成为顶天立地的英雄。我感念震灾中的母亲!

当救护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以这样的姿势定格了:双膝跪地,双手坚定地撑着。她的上身向前匍匐着,模样就像行跪拜礼,她的身体被压得变形了,让人不忍卒睹。但是在废墟中,拱起了一座母爱的桥。

我不知道她从哪里得到的力量,在大厦即将倾倒的瞬间,在水泥板和砖块狂暴地砸向她的那一时刻,她没有趴下,而是用这种独特的态势支撑着,直到永恒。她背负着的是千万斤的废墟啊,她还是没有倒下。因为有一种爱的力量在支撑!

也许她还活着?救援人员冲她喊叫,用撬棍敲击着水泥框梁。她没有听见,也没有任何的反应。队长从砖石的缝隙中伸进手,触摸到的却是冰凉的躯体。于是人们暂时放下了她,走向下一个废墟,去救一息尚存的人。

或许是得到神灵的启示,救援队长忽然想到什么,他迅速地往回跑,竭尽全力地把手伸进那女人身子弯成的苍穹中,他探到了一个软乎乎、暖融融的小生命!那是一个孩子!救护队员们把断壁残砖搬开,在她屈曲的身体下面,抱出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在母亲的呵护下,她还酣然熟睡着,因为有母亲的庇护,山崩地裂,并不意味着什么。

队长紧紧地把婴儿护在怀里,泪眼莹莹,满脸慈蔼。

橄榄绿和红色的襁褓互相辉映,成为人间最美丽的风景。

孩子毫发未损,她一直安详地睡着,红扑扑的小脸让所有的人为之动容。

随行的医生准备给她做体检时,襁褓中却滑出一台手机,上面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

这是世界上最感人的短信,同时也是一条特殊的遗嘱,一个伟大的祝福!

亲爱的宝贝,妈妈爱你!

手机从这一双手传到另一双手,就这么一直传下去,泪水滴在手机屏上,模糊了那两行字。泪水淹没全世界的眼睛,也让全天下的孩子们如醍醐灌顶。

都说是父爱如山,母爱似水。但谁敢说,这位母亲的脊梁不是一座大山?

1通读全文,给短文找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下列词语的意思,再写出它们的近义词。

柔弱_________  庇护_________ 安详_________  遗嘱_________

3读句子,用上加点词语,仿写句子。

“平日里,这些年轻的母亲们,也许柔弱,也许娇媚,也许还比较任性。”

  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答题,注意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a.“在母亲呵护下,她还酣然熟睡着,因为有母亲的庇护,山崩地裂,并不意味着什么。

呵护的意思是_____,文中的母亲是这样呵护自己的孩子的_________酣然熟睡是说孩子_________。孩子在废墟中能酣然熟睡的原因是________

b.“孩子毫发未损,她一直安详地睡着,红扑扑的小脸让所有的人为之动容。

毫发未损的意思是_____,作者说红扑扑的小脸让所有的人为之动容是说人们________

5读句子,联系全文和自己体验答题。

a.但谁敢说,这位母亲的脊梁不是一座大山?换一种说法是___________。你认为作者把这位母亲的脊梁比作是大山,是为了突出_____________

b.“这是世界上最感人的短信,同时也是一条特殊的遗嘱,一个伟大的祝福!这条短信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想嘱咐她的孩子___;想祝福她的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也想给这名幸存的孩子发一条短信,短信的内容是(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泪水淹没全世界的眼睛,也让全天下的孩子们如醍醐灌顶醍醐灌顶的意思在佛教是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你也是一个孩子,目睹此情此景你明白了_______

6读了这篇短文,写几句你最想说的话。注意表达你出的真情实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备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任县令。途中,他不辞劳苦,绕到洛阳,拜师程颐,以求深造。这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冽,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侯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披银装,房屋顶上也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积雪。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

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进一步学习以达到更高的程度。(   )

任意妄为,没有一点儿顾忌。(   )

(2)当时杨时和游酢为什么要去找老师?

 

 

(3)从中你感受到了杨时怎样的精神和品质?

 

 

 

1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首先,我让他知道,他的名字应该叫“星期五”,因为我在星期五救了他,我这样叫他是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我教他说“主人”,然后让他明白,这就算是我的名字。我又教他说“是”和“不是”,并且让他知道它们的含义。我拿了一个瓦罐,盛了些羊奶给他,让他看着我喝,看着我怎么把面包浸在羊奶里。然后我又给了他一块面包,叫他照着我的样子吃。

1选段中的“我”是如何改变“星期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著中还有哪个情节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请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路面上的科技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路面非(黑色沥青和白色水泥两种颜色),而在欧洲,如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彩色路面已较为普及。通过道路颜色的不同,如红、绿、蓝、黄等,提示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从而避免了车辆的混行,大大增强了安全性。

现在,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采用彩色路面。以北京为例,当汽车行驶到二环路雍和宫到东直门转弯处时会发现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一是呈暗红色,原来此处为事故多发地,改变路面颜色以引起司机注意;二是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在上海的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碧绿色、橘黄色的路面,各种车辆各行其道。这种彩色路面不仅美化了市容,还能起到防滑、提示司机减速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方便交通管理等作用。 与此同时,一种新颖的多孔隙沥青透水路面也应运而生。这种能够吸纳回收雨水的路面技术的采用,对于缺水的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这种技术将沥青路面做成三层:最上层安置了透水材料,中间层安置了雨水分流设施,将来自最上层的雨水分流到排水管以回收利用,最底层为密封层,防止雨水渗透到地下。

透水路面采用的是在普通沥青中加入了强化纤维的混合料,使路面孔隙率由普通沥青路面的4%左右提高到15%-25%.有的甚至高达30%,大大提高了路面吸收雨水的能力。这种材料的特点还决定了其使用寿命要高于传统路面,因为它能避免冬季道路冻结对路面材料结构造成的破坏。另外,下雨时,这种路面不积水,不溅水,汽车行驶时不易打滑,有利于交通安全。

目前在欧洲,透水路面的普及率已达15%-18%。德国计划到2010午,把全国城市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在我国普遍缺水的城市也应大力推广这项技术。

【1】第2段中“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中的“不同”指哪两个方面?“各行其道”和第1段中的哪一句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2、3两段,任选一题回答。

(1)第2段中的色彩路面有哪三个作用?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段中所说的透水路面分为三层,每层各有什么功能?请分别用两个字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两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在我国,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已基本铺设了彩色路面。

B.普通沥青路面的孔隙率不足4%,而透水路面的孔隙率大多为15%-30%。

C.采用彩色路面和透水路面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能。

D.由于透水路面优越性多,德国已把全国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

14、阅读快车。

他每天或是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或到海边去捕鱼,还把捕到的活山羊chù   )养起来。后来他竞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鲁滨逊从船上搬来的东西里,有一些麦子,他把它们   )在围墙里,不久长出了嫩芽,后来jiē   jié)出了十几个穗子。他用这点儿麦种反复zhǒng   zhòng)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1】给文段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为了在荒岛上生存下来,鲁滨逊做了以下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滨逊所做的这些事情解决了他的____________问题。

【3】文段中“畜养”一词的意思是(          

A.饲养。

B.指家养的兽类。

【4】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鲁滨逊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她喜欢唱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孩子们都喜欢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1)通信员回答说:“你从城市来,爱干净讲卫生。我们已经习惯了,没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抱怨地说:“太阳先生,你要怎么做,随你的便,我们早已决定不再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对我说:“我上班去了,你中午在家自己温习功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作业本说:“我今晚要批改这些作业。你送来的试卷,我放在最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句子练习。

(1)书中描述了原始森林里蟒蛇吞野兽的情形。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顶帽子有什么可怕的?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上日出的景象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那平静的湖面就是被它踩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姑娘天真的心灵,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  

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芦苇从泥土里长出了新芽。

改成拟人句:

(2)我们中卫市的变化真大。

改成反问句:

(3)他经常回忆过去的往事。

修改病句:

(4)汹涌的洪水迅速冲走了正在河边饮水的大象。

缩句:

(5)这山中的一切,每个都是我的好朋友。

改成双重否定句:

(6)小强的妈妈对小强说:我今天要加班,你自己做饭吃。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童年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在这幅画中,有许许多多动听的故事,也有许许多多美妙的足迹。亲爱的同学们,让往事在脑海中浮现,让真情在笔尖流露。请你赶快拿起笔,把事情经过中自己的情感变化写具体。以“我_________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如:开心、愤怒、快乐、难过、成功……)

(2)字迹工整美观,不写错别字,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3)语句通顺,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4)写出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