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论语》记录了孔子的言行。《论语》里有不少精辟的语句,请写出几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四字词语。

________的操场    ________的教室    ________的同学

________的老师    ________的课本    ________的画卷

3、请你想出用来形容雷锋精神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学过的课文填空

社会和大自然是一本书,一本无字的书,所以说,________,行万里路。气势磅礴的长江,________的三亚落日,威武雄壮的烟台的海,让我们真正领略到祖国河山的无比壮丽;《西游记》中有一则故事叫三打白骨精,我们还知道四大名著中带的故事,如《三国演义》中刘备________,《红楼梦》中刘姥姥________。其实,文化的丰富多彩同样会让我们觉得做一个中国人是多么自豪。看到锄头,我们就会想到古诗________________;吴国少年借螳螂捕蝉,________的故事巧妙地劝阻吴王攻楚,我也会想到这样寓言故事类八字成语________;读到孙悟空、太上老君、炼丹、踢翻等词,我会联想到成语________。在书中,我们认识了很多人:被日本人民称为________的聂荣臻将军;法国保护情报的________一家;揭开蝙蝠夜晚飞行秘密的意大利科学家________

5、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   ) 螳(   )   闲(   )

(   ) 奉(   )   诸(   ) 

听(   ) 启(   )   鸥(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凉州词》,回答问题。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①凉州词:当时有《凉州曲》,这首诗是为“曲”配的“词”。

②夜光杯:这里指很精致的酒杯。

③催:催促欢饮的意思。 

④沙场:指战场。

1古时描写战争的著名诗句很多,如 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A.宋,岳飞 B.元,戚继光

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 而写 ,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

A.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

B.悠扬的民族音乐;优美的大漠风景

3这首诗写的事情是什么?(    

A.边疆的将士奋勇杀敌,伤亡惨重

B.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

4假如你当时就在即将出征前的现场,你会有什么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连线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戚继光《马上作》

晓战随军鼓,宵眠抱玉鞍。                王昌龄《从军行》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李白《塞下曲》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游园不值》是一首赞美__的诗,作者游园看花进不了门,本来是一件扫兴的事情,但他从“__”想象出“__”,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发,心情由___转为___

2对“应怜屐齿印苍苔”的正确理解是(  )

A.也许是园主可怜他爱惜的青苔,怕我的木屐把它踩坏。

B.也许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

3读后两句诗,你想象到的情景是: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的后两句说明任何新生事物都是无法阻挡的。下面也能反映此哲理的诗句是(  )

A.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B.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对比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    别董大

渭城朝雨渑轻尘, 千里黄云白日曛,

客舍青青柳色新。 北风吹雁雪纷纷。

劝君更尽一杯酒,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无故人。 天下谁人不识君?

1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新: ________   ①柳叶格外清新  ②新种的柳树

故人:_______   ①故乡的人   ②老朋友

2《送元二使安西》的后两句中“____”字表明了酒已经劝了多次,喝了多杯。“劝”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_______的思想感情。

3《送元二使安西》中的第二句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___,从“____”可以看出来。《别董大》中第二句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___,从“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难舍难分、牵挂担忧的感情。

B.《别董大》情感豪迈、乐观;《送元二使安西》则情感凄凉、哀婉。

C.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

D.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读片段,回答问题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为什么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你知道腊八粥的由来吗?请简要写下来  

 

没有歌舞,维吾尔人的生活不完整,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为什么维吾尔人的生活不可缺少舞蹈?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哇,找哇。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1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__________

2短文共有________句话。

3照样子,写词语。

例:遮遮掩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孩子们找到春天了吗?他们发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专项训练。

寄宿生活的回忆(节选)

有时众目所注意的,是一段鲞(xiǎng)鱼。这种鲞鱼在家庭的厨房里是极粗末的东西,在当时卖起来不过两三个铜板一段。但在我们的桌面上,真同山珍海味一般可贵。因为它又咸又腥,夹得到一粒,可以送下三四口饭呢。而不幸这种鲞鱼大都是石硬的。厨房司务要省柴,蒸得半生不熟。筷子头上不曾装着刀锯。两根平头的毛竹对付这段带皮连骨的石硬的鲞鱼,真非用敏捷的手法不可。我总要千难万试,侯着适当的机会,看中了鲞鱼的一角而下箸。一夹不动,再夹,三夹又不动。别人的筷子已经跃跃欲试地等候在我手臂的两边,犹如马路口的车子等候绿灯了。我不好尽管阻碍交通,只得( )了一片鲞皮回来。有时连夹了四五次,竟连鲞皮都不得一条;而等候开放的人的眼,又都( )在我的筷头,( )着我的演技。空筷子( )回来太没有面子。但到底没有办法,我只得红着脸孔,蘸一些鲞汤回来,也送下了一口白饭。

【1】下面哪一个标题用来概括这个短文的内容最合适?( )

A.吃鲞鱼

B.夹鲞鱼

C.争鲞鱼

D.让鲞鱼

【2】读到哪些文字,你会忍不住笑出声来?请你从下面的角度中选择一个,在旁边作一处批注。

巧用拟人 妙用夸张 善用对比 趣用比喻

【3】将下面的词填入文中的括号里,并完成练习。

注集 督视 缩 拉

上面的每个词都是一幅生动的画面。如填入的“________”一词,仿佛让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

【4】对于短文的理解,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从“千难万试”“但到底没有办法”等词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同学感到很厌恶

B.在作者的回忆中,饱含着对当时贫穷生活的不满

C.从作者的心理活动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极有心机的人

D.作者用自嘲的方式写出这些文字,表现了他乐观的生活态度

12、课内语段阅读。

在室外,你更是跃跃欲试,两条小腿像一对小鼓槌,毫无节奏地擂着各样的地面。你似乎对平坦的路不感兴趣,哪里高低不平,哪里杂草丛生,哪里有水洼泥泞,你就爱往哪里走。只要不摔倒,你总是乐此不疲。这是不是人类的天性?在你未来的人生旅途上,必然会遇到无数曲折和坎坷,儿子啊,但愿你不要失去刚学步时的那份勇气。

1根据下列语句的意思在文中选词填空。

(1)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_______

(2)因为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_______

2“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

3文中加点字的含义是(  )

A. 对儿子的鼓励,让儿子鼓足勇气战胜困难。

B. 对儿子的祝愿,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不要失去学步的勇气。

C. 对儿子的警告,学步的路上有很多障碍,要小心。

13、课外阅读。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凭主顾凑合维持生活。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早埋了。”“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zuò)。

——选自杨绛《老王》(有删改)

【补充资料】文革期间,钱钟书和杨绛都成了牛鬼蛇神,被整得苦不堪言。

【1】简要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老王的形象品质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老实善良,贪小便宜。

B.帮助别人,不图回报。

C.体贴乘客,为人着想。

D.感谢关怀,知恩图报。

【3】摘抄描写老王外貌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

句子: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

【4】结尾往往是理解文章的关键。课文结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愧怍”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愧怍”?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一年,那个小男孩,不过八九岁。一天,他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很认真地对妈妈说:“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请人捐钱。”

  对小孩子来说,直接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长。

  小男孩的妈妈取出5块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妈妈签名,想说什么,却没开口。妈妈注意到了,问他:“怎么啦?”

  小男孩低着头说:“昨天,同学们把筹款卡交给老师时,捐的都是100块50块。”

  小男孩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轿车等候放学的学生。小男孩的班级是排在全年级最前面的。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献较多,就是成绩较好。当然,小男孩不属于前者。

  那一天,小男孩说,不是想和同学比多,也不是自卑。他一向都认真对待老师交代的功课,这一次,也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况且,学校还举行班级筹款比赛,他的班已领先了,他不想拖累整班。

  妈妈把小男孩的头托起来说:“不要低头,要知道,你同学的家庭背景,非富则贵。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你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好的贡献了。”

  第二天,小男孩抬起头,从座位走出去,把筹款卡交给老师。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 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

  妈妈说的那一番话,深深地刻在小男孩心里,那是生平第一次,他面临由金钱来估量人的“成绩”的无言教育。非常幸运,就在这第一次,他学习到“捐”的意义,以及别人所不能“捐”到的、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1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量力而为:________

②自卑:________

3小男孩把捐款当作功课,他希望把自己的这一项功课做好,你认为他这样想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说: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这是为什么呢?你赞同妈妈的话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天,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小男孩为什么能做到不自卑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非常幸运,就在这第一次,他学习到的意义,以及别人所不能到的、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呢?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学校举行捐款献爱心活动,你认为是多捐好呢,还是不在于多少,要尽心就行呢?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他的心。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芳对我说:那是我的铅笔,请还给我。(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夏天的天气热得像个蒸笼。(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他跑得很快。(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照样子,发挥想象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1)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___________

(2)教室里真安静啊,静得________

(3)他的生活过得很不好,________

(4)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_________

(5)我很饿,饿得___________

18、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贝常年生活在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①居里夫人的报告使全场的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改为字句)

______

②我对老师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肯定句)

______

③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缩句)

______

④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

⑤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改进。(修改病句)

______

20、改成字句

马的后蹄踏着一只飞燕。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尝试也就是试一试,这可能会成功,也可能会失败。请选择你在生活中曾经历的一次尝试来写一篇习作。

题目:那是一次   的尝试。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把你尝试的经过和真实感受写出来。

3)字数不少于600字。

温馨提示:请不要出现真实姓名和乡镇、学校的名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