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语境填空。

1. 语文是一幅画,画中是“大漠沙如雪,________”的神奇与梦幻。语文是一首歌,这歌是“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的关切与祝福。语文记载了历史: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语文还书写了人生: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语文诠释了人生应追求的境界: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

2.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也不会有成功。所以我们要谨记:“_________,又日新”。

3.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即使在物质生活富裕的今天,我们也不要忘记“常将有日思无日,_”这句话给我们的警示。

4.在科技创意活动中,同学们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真是____________。(写一句歇后语)

2、写出下列反义词。

慈祥——_________  苏醒——_________  扒开——________

干硬——_________  勤劳——_________  漫长——________

3、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成语。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每当你喜怒哀乐时,神情肯定大不一样:高兴时,你______________;生气时,你_______________;无聊时,你_______________ ;悲伤时,你_______________

(2) 同学们学习了不少文质兼美的课文。我们仿佛跟着作者来到了“桂林山水”,不禁想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水的成语;随着“孔子游春”,不禁想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描写春光的成语。

4、你知道下面风俗的寓意吗?请写在横线上。

过年了,宁宁去参加小姨的婚礼.小姨家的房子上雕刻着蝙蝠(寓意:__________),走进主屋,桌子上有个小摆件,童子手持如意(寓意:__________),佛手和桃子、石榴放在一起(寓意:__________)。吃饭了,桌上的菜特别丰盛,有大条的鱼(寓意:__________),还有宁宁特别喜欢的年糕(寓意:__________)。

5、组词。

饶________      烧________      绕________

蟆________      漠________      莫________

瞒________      满________      螨________

杖________      仗________      丈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理解。

【1】上图是一首刻在茶壶上的“循环回文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从诗中任何一个字起,顺读或逆读均可读成五言绝句,所以这是一首“循环回文诗”

B.因为此诗文字排列成首尾连接的圆环状,看不出开头在哪,所以它是“循环回文诗”

C.从“迷”字开始顺读,可得五绝一首:迷香雾流风,舞艳花落雪。飞芳树幽红,雨淡霞薄月

D.从“飞”字开始逆读,可得五绝一首:飞雪落花艳,舞风流雾香。迷月薄霞淡,雨红幽树芳

【2】这首诗异常绝妙,正文虽只有20个字,却能够通过不同的读法,得到正读、逆读各_____首五言绝句,共计_____首诗。横线上填的数字是( )。

A.1 2

B.10 20

C.20 40

D.40 80

【3】请任意写出一首由此诗逆读所得的五言绝句。(上述例子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首循环回文诗,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这首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美酒。 在此情景中,你想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____写的《_________》,描写了他在这一天看到的有趣的风俗,如:______________

8、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划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 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说说"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的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

舌尖上的浪费

近年来,“舌尖上的浪费”成为热议话题。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人民网曾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舌尖上的浪费”展开大规模民意调查,下图是不同年龄段打包比例、浪费情况调查统计表。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关系到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古人尚懂得“ ”的道理,今人更不能浪费食物,糟蹋社会资源。我们都应当从自身做起——外出用餐时不做“必剩客”,争当“光盘族”,吃不了“兜着走”。

【1】根据图表“打包比例”的信息,最需要接受外出用餐打包教育的年龄段是( )

A.20岁及以下

B.21-30岁

C.31-40岁

D.41-50岁

E.51-60岁

F.60以上

【2】联系上下文,填入文中横线处合适的名言有哪两个( )

A.青,取方于蓝而青于蓝。

B.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C.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3】文本中的“必剩客”是指_______________,“光盘族”是指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惋)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怜怜、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过了。

1给开头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词。

3“太阳他有脚啊”这句话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对“我掩面叹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叹息时间过得太快。

B.叹息自己没有珍惜时间。

C.叹息自己不知该干什么。

5“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这个句子中的“闪”字能换成“溜”字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新闻链接

(材料一)

(材料二)11月22日下午,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召开了一场关于惩戒制度的听证会,此次听证会上讨论了各种针对学生的惩戒方式,引起了热议。

近年来,体罚和变相体罚遭到各方挞伐,“教育惩戒”也遭到殃及,成了禁区,赏识和鼓励仿佛成了教育界唯一的灵丹妙药。“赏识教育”只是众多教育理念和方式中的一种,不能包治百病,不是人人适用。“一个孩子在课堂上故意大喊大叫,扰乱课堂秩序,这个时候难道要对他的创新捣乱方法进行赏识教育?”

  李伟平校长也指出,现在对学生过度保护,家长过度干预,老师失去了一种管教的权力,“我们召开听证会是为了把管教权还给老师,让教育变得完整。

(材料三)新闻评论;

@老师  惩戒学生时,我会先告知学生惩戒的目的和期许,也就是说惩戒行为应该是顺利合法,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家长  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更溺爱孩子,我个人觉得,老师对学生稍微严一点肯定是好的。

@学生 

1对材料一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在当下社会环境中,学校教育工作者身份尴尬,教育权利受到束缚,无法实践平等的教育行为。

B. 漫画中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简单粗暴,此举践踏了学校的尊严,也毒害了孩子的一生。

C. 这幅漫画幽默而不失犀利,意在警戒老师:少爷们碰不得,老爷们更是惹不起。

D. 漫画中孩子对家长的做法心存疑惑,在家长的榜样下也效仿骄横之态,这提醒家长们要注意正能量的言传身教。

2结合材料二中的内容说说局小召开惩戒制度听证会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局小惩戒制度听证会的召开,引发社会讨论,请你参与新闻评论,发表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山茶花

你见过山茶花吗?

真是美极了。有红的、白的、紫的、粉红的、墨色的等等。有的一株树上就有好多颜色,甚至一朵花上就色彩缤纷。譬如山茶的白吧,那是怎样的白啊!像高山飞溅出的水花一样晶莹,一样沁入人的心脾。但它又不会刹那间消失,让人难以把握,而是静静地呈现在你的眼前,让你观赏个够。再如那墨茶,如果你认为只是一团墨,那就大错特错了,那是丽日下千尺清潭的深沉,带着波光,又带着阳光。那粉红的呢?也许只有九天的织女用早晨的红霞和晴午的白云在天机上织就的轻绡,才可以比拟吧……山茶花的花形也很美,有潇洒地舒展着单瓣的,也有重瓣的,有叠成六角形和八角形的,大小疏密排列有致。即使闭上眼,你还是会感受到:啊!多美啊……

有一次,我问一位老花农:“山茶花为什么这样美?”他乐呵呵地说:“你没看到山茶花骨朵的那股特别劲?”

我这才注意到山茶花骨朵来,果真特别!一般的花,开春才打骨朵,山茶呢?几乎是花一谢就冒出了来年新花的骨朵。原来山茶的骨朵是这样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季又一季地准备着,下了那么大的功夫,花了那么大的力气,开出的花怎能不美呢?

啊!山茶的骨朵,好一股特别劲!

1根据下面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①晴朗的中午。_____

②神情姿态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_____

2用“ ”画出描写山茶花骨朵特别之处的语句。

3填空。

①文章以瀑布溅出的水花来比喻_____,突出它的__________的特点。

②文章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山茶花的__________,深情地赞颂了山茶花的_____与山茶花骨朵的_____

4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

1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垂钓

余秋雨

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崴游玩。海參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次地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蒙中透盛出巨大的恐怖。我们咪縫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大自然凛冽威成仪下的可怜小虫。其实岂止是我们,连海鸥也只任岸边盘旋,不敢远翔,四五条猎犬在沙滩上对若海浪狂叫,但才叫几声又缩脚退回。返回后又回头叫着,呜呜的风声中永远夹帯着这种凄惶的叫声,直到深更半夜。

在一个小小的弯脚上,我们发现,端坐者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

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了眨眼睛算是打招呼,他回身举起的钓竿把他的成果向我们扬了一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毎个钓钩上都是一条小鱼。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小桶里,然后再次下钓,半分钟不到又再次起竿,又是六条挂在上而。就这样,他忙忙碌碌地下钩起钩,我妻子走近前一看,水桶里已经有半桶小鱼。

奇怪的是只离他四米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为什么一条小鱼都不上他的钩 呢?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他只想钓大鱼,在他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钓起的那一大堆小鱼,根本是在糟蹋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伟大的的钓者是安坐着与大海谈判的人类代表,而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胖老人毎次起竿都要用眼角膘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 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股的安静来回答。

两人都在嘲讽对方,两人谁也不服谁。

过了不久,胖老人起外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地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却连笑声也没有发出,脚步如凯旋。瘦老人仍然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身躯, 他用背影來鄙视同伴的浅薄。暮色苍茫了,我们必须回去了,走了一段路回身,看到瘦小的身影还在与大海对峙。此时的海己经更加狰狞黑暗。狗吠声越来越响, 夜晚开始了。

妻子说:“我己经明白,为什么一个人这么胖,一个这么瘦了,一个更加物质,一个更加精神,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对吗?"

我说:“说得好,但也可以说,一个是喜剧类,一个是悲剧美,他们天天在相 互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

确实,我们谁也离不开谁。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没有胖老人, 瘦老人的固守有何意义?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因此,他们的价值都得由对手来证明。可以设想, 哪一天,胖老人看不到瘦老人,或瘦老人看不到胖老人,将会是何等惶恐?在这个意义上,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很难分开。

两个老人身体都很好,我想此时此刻,他们一定还坐在海边,像两座恒久的雕塑,组成我们心中的海参歳。

1分析第四段的文字,依据上下文回答“根本是在糟蹋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 一句中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各指什么?

①“取舍标准”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堂皇形象”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十段“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

3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的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凝重的气氛,烘托了两位钓者的形象,胖老人随和活泼.瘦老人执着倔强。

B.文章认为,正确的钓鱼法应该像胖老人那样,多挂钓钩,大小鱼都要,而不能像瘦老人那样自命清高,只想钓大鱼。

C.作者没有否认胖老人的丰收,也没有否定瘦老人的固守,而是认为两位垂钓者代表了人生迫求的两个方而。

D.本文借对两垂钓者的描写,阐发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任何一个事物的整体, 都是由许多对立的方面构成的。

14、课内阅读。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文段前四句话是并列的关系。______

(2)文段以李鼎铭提意见为例,说明只要是正确的批评,我们都接受。______

(3)文段第一句话是讲我们要欢迎任何人批评指出我们的缺点。______

4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是(   )。

A.是否符合革命队伍的利益

B.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单是闻着腊八粥的香气,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放开肚皮吃呢!(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写反问句。  

1)这是中国的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外国租界里,谁也不敢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写一个包含两个以上叠词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德国军官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缩句)

2.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改为字句

3.你不用蜡烛就不能去搬柴了吗?(改为陈述句)

4.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像你这样大的小女儿。(改为间接转述)

 

19、把下面的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1)既有一,何不能有二?

_____

(2)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

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的办法好,我们一定会采纳。(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4)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像天使一样,默默拯救受病痛困扰的人。(仿写)

我的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百花园。

把苏轼的《浣溪沙》扩写成一篇文章。

提示: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人在游蕲水清泉寺时看到的美景以及内心的感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