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本单元的内容填空。
(1)《鲁滨逊漂流记》梗概按鲁滨逊历险的___________顺序记叙了“______________”“建房定居”“________________”“救‘星期五’”“______________”等事件。
(2)喜欢恶作剧的小男孩________,因为捉弄小狐仙,被小狐仙施了魔法,也变成了一个小狐仙。这时,家中的一只________想随天上的________一起去旅行,小男孩为了不让雄鹅飞走,紧紧抱住他的脖子,没想到却被雄鹅带上天空,由此开始了一次神奇之旅。
(3)汤姆·索亚是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___笔下著名的儿童形象。
(4)莫道君行早,__________________。
2、查字典
今天读新闻时,我看到这样一段话:“本届国际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给大家带来了一场视觉的饕餮盛宴。”看到“饕餮”二字,根据它们的偏旁,我猜想这个词可能与_____有关。查字典后,我能读好它们的字音,也可以推想出“饕餮盛宴“在文段中的意思是:_____。
3、区别字组词。
旅(________) 泄(________) 厢(________) 抹(________)
旋(________) 世(________) 箱(________) 沫(________)
4、把括号里的词语补充完整。
( )然起敬 秩序( )然
( )然无恙 ( )然不同
( )然自得 ( )然无措
( )七八( ) ( )天( )地
5、六年的学习生活老师对我们倾注了满腔的热血,你由此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约客①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②家家雨③,青草池塘处处蛙④。
有约⑤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⑥。
(注释) ①约客:邀请客人来相会。②黄梅时节: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③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处处都在下雨。④处处蛙:到处是青蛙。⑤有约:即邀约友人。⑥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眀,灯芯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落:使……掉落。灯花:灯芯燃尽结成的花状物。
【1】这首诗描写了________(时间)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
【2】诗中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D.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3】在诗中画出诗人巧借棋子描写等待友人的情景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诗歌的第一、二句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我是从________、________看出来的。
【2】这首诗中的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
A.披着威武的鞍具(金络脑),在秋高气爽的原野上吃草。
B.披着威武的鞍具(金络脑),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
【3】诗人通过咏马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诗人通过咏马,表达了自己热望建功立业却又不被赏识的愤懑之情。
B.希望自己像马一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
8、课外阅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送友人
【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
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
离梦杳如关塞长
【注释】 ①水国:水多。②蒹葭(jiān jiā):水草名。③苍苍:深青色。④今夕:今晚。⑤离梦:离人的梦。⑥杳(yǎo):无影无声。⑦关塞:边关塞外,代指遥远的地方。
【1】送别诗抒写离别情绪,要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往往要借助独特的景物。从第一、二句能看出本诗是在______季所作,选取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都能够传递离情。
【2】第三句诗的意思是:谁说友人千里之别从今晚就开始了?根据这句话的意思和语气可知道最后一句诗的意思是( )
A.离别后的梦无声无息,就像迢迢关塞一样绵长(有这样的梦相伴,我们如同没有分离)。
B.离别后连相逢的梦也杳无踪迹,它竟像迢迢关塞那样遥远(让我连离别的思念都无法寄托)
9、阅读题。
端午日
沈从文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的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的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1】文中加点的三个“莫不”的作用:从程度上渲染观看龙舟竞赛的人之________,涉及面之________,具体写出了“全茶峒人”度端午节的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能否换成括号里的?为什么?
(1)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摇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龙舟竞赛的场面,语言很精练,请你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当时的情形。
(1)正面描写龙舟竞赛时的激烈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观众的反应侧面烘托龙舟竞赛的激烈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语段,按要求作答。
在一个偏僻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大约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崖边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早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1】文段中第一句话是病句,下列对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删去“高达”
B.删去“偏僻的”
C.将“大约”改为“大概”
D.删去“大约”
【2】将文段中的画线句改为感叹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我难道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
B.我是一株百合,难道还能是一株野草?
C.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啊!
D.谁说我是一株百合.而不是一株野草!
1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表里的生物(节选)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 )我又不敢,( )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 )只许看,不许动。”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 )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1】给文段中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文段采用第______人称方式写作,这么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段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现代文阅读。
《为人民服务》节选
①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②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的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的。
【1】《为人民服务》是_______同志在1944年9月8日为纪念______同志而作的演讲。
【2】查字典,填空。“鸿”用音序查字法先查 ,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 “精兵简政”的意思是
【3】选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一个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是因为 ;死得“比鸿毛还轻”是因为 。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是因为 ;联系实际,你还知道有哪些人物的死比泰山还重的?请写出两个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鲸是胎生的,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这些特征也说明鲸是哺乳动物。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吨重,一天能长三十千克到五十千克,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1】这段话运用________的说明方法。
【2】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鲸的两个明显特点: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3】说鲸是哺乳动物,其根据是:________。
【4】对划线的词“就”“一般”在文中的作用解说正确的是( )
A. “就”表明长须鲸刚一出生就很大。
B. “一般”表明鲸鱼的寿命都不会超过一百岁。
C. 这两个词没有什么作用,可以删去。
14、课内阅读。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把空缺处补充完整。
【2】解释“人固有一死,或重予泰山,或轻于鸿毛”,并说说作者引用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今天新的形势下,像张恩德这样为人民服务的人层出不穷,试举一例简述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王宁说:“我要像李涌那样关心集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利亚说:“今天我不仅找到了木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人一天天地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刚对我说:“我帮你把自行车送上楼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还有谁比我更了解他呢?(改为陈述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这难道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个电话不是又随即而来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万枝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只大虫被武松打死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1.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中断通讯联系。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听说他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家。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正在打扫卫生。(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草生长。(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的故乡是浙江绍兴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断定这件好事可能是王宇做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6)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老师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说:“不要急,没带雨具老师送你回家。”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8)军官对孩子说:“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9)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0)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百花园。
课堂——难忘的地方
六年前,你还是一个无知的孩子,一堂堂生动有趣,滋养生命的课使你渐渐变得有知识、有思想。六年来,你上过的课中哪一节课还在你脑中萦绕,老师和同学的声音还在你耳边回荡,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记叙文,与大家分享。要求详略得当,语句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