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照样子,写词语。
四平八稳:(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饥肠辘辘:(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踉踉跄跄:(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2、按要求填空
1.“黑压压一大片的是八哥和乌鸦,它们会在瞬间装点一棵树、一片树林”这句话中“黑压压”是指______________,请你模仿它的结构再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_;“瞬间”表示时间很短,表示这样意思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装点”可以用词语_________来替换。
2.“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这个句子中“终年”表示______________,在“终年89岁”中,它还有一个意思,表示________________;“收拾”应该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清清爽爽”结构相同,意思相近。
3.看到“他的作品《地心游记》中的人物钻进了冰岛的火山口,经历了无数的惊险,最后顺着为熔岩流来到意大利,回到地面上来”这个句子中的“无数的”我想到了表示这个意思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看到了这句话我想到了词语______________等。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大漠沙如雪,__________________。
(2)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儿曰:“日初出___________,及日中___________,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__________________,及其日中__________________,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
(5)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_________一定会兴旺起来。
4、(题文)你学习过的外国名篇有 ,作者 ;名著有 作者 。
5、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玩赏——(_______) 熟识——(_______)
顽强不屈——(_______) 勉励——(_______)
坚固——(_______) 刻不容缓——(_______)
6、课文理解。
题西林壁
[宋]苏轼
,
。
,
。
【1】把诗句填写完整。
【2】这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分别是什么?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看_____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4】俗话说:“当局者迷。”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你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原文填空,然后回答问题。
黄四娘家花满蹊, 。
留连戏蝶时时舞, 。
【1】补全古诗。
【2】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诗人是_____代_____。
【3】“蹊”的意思是_____。“留连”的意思是_____。
8、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问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①。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②。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②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1】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 )是玻璃的,有的( )是牛角的,有的( )纱灯,有的( )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灯不仅数量多,种类也多。说明灯的数量多的词语是________,说明灯的种类多的词语是_________。
【3】______是老北京春节的第三个高潮、前两个高潮分别是_______、______。
【4】根据你的课外阅读积累,把下面的人物进行分类。(填序号)
A.林冲 B.王熙风 C.宋江 D.鲁智深 E.贾宝玉 F.林黛玉
(1)属于《红楼梦)的有:______________
(2)属于《水浒传》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叶·母亲
①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②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③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④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hàn)萏(dàn)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⑤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qī)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好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⑦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⑧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选择词语中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徘徊________(huí huái) 花瑞________(ruì ruǐ)
三蒂________(t ì dì)莲 荫蔽________(bì pì)
【2】用横线画出文章第④~⑧段中描写“我”情绪变化的四句话。
【3】本文第③段运用了________的叙述方法,点明了花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下文以花喻人________。
【4】文章中对白莲的描写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对这句话,你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样的山_____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______着这样的_________山,再加上空中______,山间_______,江上________,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1】按原文把文段补充完整。
这样的山________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________着这样的________山,再加上空中________,山间________,江上________,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请找出概括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整体感受的句子画上“______”。
【3】“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是________。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12、请阅读下列小说选段,完成相关练习。
解救雄鹅
尼尔斯·豪格尔森分明听到了雄鹅的拼命呼救,可是他倚在马厩门口动弹不得。他所以迟迟疑疑不出来相救,倒不是因为他知道雄鹅被捆到屠宰凳上对他自己会有好处——在那一瞬间他甚至连想都没有想起这一点——而是因为,如果他要跑出去搭救雄鹅,他就要现身在爸爸妈妈面前,而他极不情愿那样做。“爸爸妈妈为我操碎了心,”他思忖道,“我又何必再为他们增添几分悲伤呢?”
可是当他们把雄鹅带进屋里,把门关上的时候,男孩子再也沉不住气了。他像脱弦之箭一般冲过庭院,跳上房门前的槲木板,奔进了门廊。他习惯成自然地在那里把木鞋脱下来,光着脚走到门口。可是他实在不愿意让爸爸妈妈看到自己这幅怪模样,所以他抬不起手臂来敲门。“这是雄鹅莫顿性命攸关的时刻呀,”他心头悚然一震,“自从你离开家门那一天起,难道他不就成了你最知心的朋友了吗?”他这样反躬自问。霎时间,雄鹅和他生死与共的经历全都涌现在他的脑际,他想起了雄鹅怎样在冰冻的湖面上,在暴风骤雨的大海上,还有在凶残的野兽中间舍命救他的情景。他的心里溢满了感激和疼爱之情,终于克服了自己的疑惧,不顾一切地用拳头拼命捶打屋门。
“哦,外面是谁那么心急着要进来?”爸爸嘟囔了一声把门打开。
“妈妈,您千万不要动手宰雄鹅!”男孩子高声大叫,就在这时候被捆在凳子上的雄鹅和灰雁邓芬惊喜交集地发出一声尖叫,男孩子一听总算放心了,因为他们还活着。
屋里惊喜交集地发出一声尖叫的还有一个人,那便是他的妈妈。“哎哟,我的孩子,你长高啦,也长得好看啦!”她叫喊起来。
男孩子没有走进屋去,仍旧站在门槛上,仿佛一个不知道会看到主人怎样脸色的不速之客。“感激上帝,我可把你盼回来啦,”妈妈涕泪交加地说道,“快进来呀!快进来呀!”
“欢迎你回家来,”爸爸哽咽得再多一句话也讲不出来了。
男孩子还是局促不安地站在门槛上,迟迟疑疑不敢举步。他莫名其妙,怎么父母亲看到他那么小不点儿的怪模样还如此高兴和激动。妈妈走了过来,张开双臂把他拦腰搂住,拖着他进屋里去。这时候他才发觉自己陡然长得比原来还高一些。
“爸爸,妈妈,我变大啦,我又变成人啦!”男孩子喜出望外地喊叫起来。
【1】细读故事,写出尼尔斯在解救雄鹅过程中不同地点时的心情。
【2】这个语段选自《 》,尼尔斯是个怎么样的孩子呢?请你在选文中划出关键语句,并在旁边作好批注。至少两处。
13、课外阅读训练
熟睡着的生命
去年冬天,到林都伊春采访。上午,刚下过小雪,气温有零下20多度。几位当地的朋友送我去宾馆,在路上,竟看到几名林业工人正在路边冻得坚硬的泥土上刨坑,坑边放着几株两米多高的红松。我看出来了,他们是准备在这里植树。一时感觉很奇怪,因为还是第一次看到在冬天里植树。
一位朋友见我如此表情,就笑着告诉我:“不用担心,在这个季节植树,棵棵保活。”不觉对朋友的话产生了兴趣,并向他请教在冬天植树的道理。
朋友说,“人们习惯以人的思维来安排树木,选择春天或秋天植树。而这里的人,爱树,尊重树,把树当成可以对话的朋友和生命。人在夜里要睡眠,一些动物在冬天里要冬眠,而树木在冬天则会休眠。于是,人们就选择在树木睡觉的时候偷偷把它们从一个地方挖出来,挪到另一个地方去。事实证明,用这种方法植树成活率极高。”
见我还是不懂的样子,朋友接着说,“待到春暖花开之时,树木醒来发现自己被换了地方时,自己的根已经扎入脚下的泥土里,这样,它们也就没有理由不好好活着了。”
在这个冬日的上午,听着朋友的解说,如同在听着一个冬天的童话。此时再看着那些已经栽下的红松,竟不能把它们当作没有感知的植物了,“熟睡着的生命”,此时用这个词来称呼它们是最恰当的。
【1】文中有:睡眠、休眠、冬眠,请再写出两个带“眠”的词语,在这些带“眠”的词语中任选一个造句。
①写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北林区的人们是用什么态度对待树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少地区选择春天或秋天植树,这是什么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把树当做“朋友和生命”,本文也把树当做朋友和生命来写。请你用“——”画出例子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是按照作者的认识过程来写的。请你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一句话,把这个认识过程写完整。
感觉很奇怪——产生了兴趣——(________)——听着朋友的解说,如同在听着一个冬天的童话。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攀在树梢上的童年
①小小的身子在高高的枝叶间,随着风的舞动而弹跳。当细长的树枝快要承受不住一个
儿童的重量时,我终于在小伙伴们的一片惊呼声中,得意地取下那只筑在树梢头上的鸟窝。
②“这伢子很皮。”这是大人们在得知我的一次次树上历险后,给童年的我下的一个评语。可他们不知道,房前屋后、村里庄外、田间坡头,那一棵棵或高大、或粗壮、或繁茂、或遒(qiú)劲的身姿,给了我多少童年的欢乐!
③当槐花把一座座村庄笼罩在它纯净的香气里时,透过垂悬的一串串洁白花瓣,中午静静的阳光总可照见我及小伙伴们攀在树头的身影。四月的芬芳被一篮篮地拎回家,看母亲把它揉进面粉里,包成几个玲珑剔透润玉般的水饺。
④我的童年时代,没有快餐,没有超市里的各色零食。馋了,自己朝大自然要。春摘野桃,夏打酸枣,秋偷青柿,冬掏鸟蛋,不会爬树,那你就只好在树下流口水吧。
⑤一次,铁蛋的爸从县城回来后,铁蛋就炫耀地手托着一块焦酥透黄的糕片来到一群伢子中间。每个小喉嗓都在动,偷偷地咽着口水。受不了的,就向铁蛋求讨:“给一点点,一点点可以吗?”谁知铁蛋一指村口那棵大三角枫树梢上的鸟窝:“哪个有本事把那个鸟窝给我,我就给他半块。”天呀,半块啊!小伙伴们虽心中跃跃欲试,但都望而却步。因为那只鸟窝实在是太高了。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⑥也在树上吃过不少苦头。比如摘桑果时被一种叫“洋辣子”的毛虫蛰了,采棉花时被尖刺扎进了肌肤,打栗子时被黄蜂将额头蜇出一个大包……但仍乐此不疲地将小小的童年悬挂在乡村的树梢上。
⑦想起那首叫《童年》的歌曲:“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歌声里,童年是随着那只蝴蝶越飞越远了,不禁有一丝忧伤。只是不知,故乡里那一棵棵给我欢乐的身姿是否依然健壮葱茏,那上面,是否还攀附着一个个小小快乐的童年?
【1】第①段说树枝很细,可能承受不住“我”的重量,可“我”为什么还要去冒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画“____”的句子中“皮”的意思是( )
A.表面的,肤浅的
B.顽皮,调皮
C.由于受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听谓”的
【3】“我”童年攀树时也“吃过不少苦头”,请用波浪线画出这些苦头。
【4】文章既写了“我”童年攀树的快乐,也写了攀树时吃的苦头,是为了( )
A.表现攀树留给“我”的痛苦回忆
B.既对比突出攀树带给“我”的乐趣,又侧面烘托“我”对攀树的喜爱之情
C.反映“我”童年生活的艰难
【5】文章最后一段中画“ ”的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这个仪式你难以回避。(改为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解释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改为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缩句: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紧紧地缩成一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扩句:小明爱钓鱼。(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我们坚持植树造林。我们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成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变换下列句子的句式:
(1)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很不喜欢体育锻炼,算不上好学生。(用关联词语把句子连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四周围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一间很小的牢房。(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型练习。(4分)
(1)托德刻薄地说:“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2)修改病句: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高了。
21、习作。
时间荏苒,一晃六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你即将离开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此刻,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老师、同学或自己说,请以“给______________的一封信”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文章要表达一种真情实感;
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3.不少于400字;
4.要注意写信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