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查字典填空。

(1)“鼎”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②大;③正当,正在。“鼎力相助” 中“鼎”的意思是____,“鼎盛”中“鼎”的意思是____,“人声鼎沸”中“鼎”的意思是____

(2)“泰”是____结构的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再查音节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部,再查____画,组词_____

2、你能将古诗补充完整吗?

江南好,风景旧曾________。日出江花红________火,

春来江水绿如________,能不________江南?

3、填写诗句。

离离原上草 ,①________。野火烧不尽,②________

4、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______)(______为命 ______)(______夜游

______)(______一现 大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有礼 ____________

三年______)(______   如怨______)(______

(1)父母意外身亡,她与奶奶______

(2)小男孩儿______地向大家鞠了一个躬,然后放声唱了起来。

5、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__      牺__________   

__________    诞__________  

__________     徘__________

__________      瞅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乃:_______   发生:_______

潜:_______  润物:_______

径:_______  花重: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_____   明——_____   黑——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_______的诗,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之情。

7、课内阅读。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请将古诗补充完整。

2诗的前两句用“____”“____”两字点明诗歌描写的是春天景色;后两句用“_____”“_____”两词点名享受特权的对象,现人们常用“________”这句诗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

3第一句诗意是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无处不”用双重否定写出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B.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刻画了一幅夜晚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C.后两句诗歌说明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皇宫也不例外。

D.“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的是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5《寒食》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寒食》是一首_______诗。诗人笔法巧妙含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_______,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诗人______________

8、阅读诗歌《迢迢牵牛星》,回答问题。

1既然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中的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请指出《迢迢牵牛星》一诗中的实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①那年初春的一个早晨,当我起床时,已经来不及从从容容地走大路去上学,我气急败坏地抄近路赶往学校。河上的冰看上去还没融化,我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冰面。刚刚走到河中央,“扑哧”一声,一处冰面塌落了,我的两条腿踏进了冷入骨髓的河水里。

②教室供暖不足,平常就十分阴冷,我穿着湿透的棉裤坐在椅子上,全身仿佛都麻木了,我沉默地挺着,脸和唇都变成了青紫色。

③中午回到家,母亲很惊讶,却什么也没问,只是让我围着被褥坐在烧得热热的炕头上暖和,她蹲在火炉前为我烘烤棉裤。炉火灼灼,不时爆出响声来,而母亲却始终一言不发。当母亲把烘干的棉 裤交给我时,眼圈有些红肿,不知是被炉火烤的,还是刚刚哭过。

④那以后,有一两个月我没抄近路去上学。日子一天天过去,高考迫在眉睫。有一夜下了暴雨,清早上学时盼望母亲能关照几句,诸如   要走大路千万别抄近路趟河之类,可母亲不停地忙前忙后,根本不理会跟随她转来围去的目光。于是我赌气地再一次来到那条河边。突然我发觉有什么人早在暴涨的河水里放了一些大石头,那石头一块块紧密地挨着,水深的地方甚至是用好些石块垒起来的,石面高出水面数厘米,远远看去就像一座简陋的石桥。我踏石而过的时候,心里淌过一股莫名的感激。那天晚上回到家,我无意中看到母亲手上缠着白纱布,血透过来,红红的一片,惊问她为什么会受伤,母亲淡淡地回答道:“不小心碰的。”站在一边的妹妹抢着告诉我:“妈妈的手是搬石头碰伤的。”“妈搬石头干什么 ”我不解地追问。“搬石头搭桥呀!”

⑤那一瞬间,我的心轰响着,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⑥那年九月,我踏过“母亲桥”去远方上大学。独在异乡漂泊,仍是母亲用无言的关注帮我度过每一次的疲惫和寂寞。渐渐地我知道,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还执著地用希望和奉献为我搭起通向成功和幸福的桥。

⑦如今,河上的“母亲桥”已经为风雨侵蚀变得残旧不堪,但在我成长的心灵中,“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

【1】请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____上。

【2】除了“迫在眉睫”外,你还知道哪些四字词语也是形容情况很紧急的呢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

【4】文中两次写“我”抄近路上学,但两次的原因不同,第一次是因为什么?第二次是因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第三自然段写道“当母亲把烘干的棉裤交给我时,眼圈有些红肿,不知是被炉火烤的,还是刚刚哭过。”请你发挥想象把母亲此时的感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怎样理解“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还执著地用希望和奉献为我搭起通向成功和幸福的桥。”这句话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生命的选择

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蔷(qiánɡ)薇(wēi)了,花工们说。

不多日子,油黑的蔷薇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地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邻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说是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惟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zān)、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的舒坦。

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   阳光下  姹紫嫣红   楼后  月光下   洁白如雪   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注:蔷薇:这里指蔷薇科。蔷薇科中有桃、苹果和玫瑰、月季等许多果树和花木。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画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坚硬”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柔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10)自然段中文句空白处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楼前   阳光下  姹紫嫣红   楼后  月光下   洁白如雪

【3】请仔细阅读短文,思考:文中的白玉簪花究竟美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短文,说说第(6)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 “粗粗”、“长长”、“硕大”等词语突出了白玉簪花长得健康有生机;“羞怯”表现了白玉簪花的柔和美丽。( )

B文章主要采用了反衬的方法,用玫瑰来反衬白玉簪花,说明白玉簪花比玫瑰花更高洁、更美丽。( )

C文章的第(8)自然段,作者主要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色彩、形态、气质以及人们的感受这四个方面,对白玉簪花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

【6】读第(10)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陌生的红苹果

①一个微寒的夜晚,我搭上了从广州开往长沙的第58次列车。

②我躺在铺位看杂志,听到一声温柔的(A):“小姑娘!”侧过脸,对面铺位上那位陌生妇女扬着手里的一只红苹果,对我说:“喜欢吃这个吗?”我笑笑,摇摇头。那妇女硬是把苹果塞到我枕边,我只好有礼貌地(B)。

③夜深人静,拿起那只红苹果仔细地看,那是一个很精致圆润的华盛顿苹果,发出诱人的香甜。她不认识我,凭什么送我苹果呢?我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吃了一口“陌生人”送的苹果,结果中毒了……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

④第二天一醒,发觉对面的铺位已经空了,苹果仍在我枕边,下面还压着一张纸条:

⑤“小姑娘,早上好!我知道你怀疑我的好意,不敢吃。女孩子出门在外多一个心眼是好的,不怪你。苹果是我到广州开会时一位朋友送给我女儿的,可我女儿正在北京读大学。昨天一见你,便觉得你很像我女儿,一样留着长头发,一样长着大眼睛,一样穿着牛仔裤,一样喜欢躺着看书,于是我猜你也和我女儿一样,喜欢吃苹果……”

⑥我很内疚,她能把我想象得同女儿一样可爱,而我却没有把她想象得像母亲一样可信。

⑦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苹果……

【1】根据短文内容,文中A、B两处的括号里应填入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

A.呼唤 B.呼喊 C.道歉 D.道谢

【2】选择合适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我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中“警惕”的意思是____

A.犹豫不决 B.高兴、愉快 C.小心谨慎 D.觉察

(2)“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的原因是____

A.“我”并不喜欢吃苹果

B.“我”怀疑妇女的用意,不敢吃

C.“我”接受的是一个陌生人的苹果,觉得不好意思

(3)“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苹果”,除了这个“苹果”,“我”还得到了____

A.很多红苹果

B.那位妇女给“我”的纸条

C.那位妇女对“我”的关爱

【3】文章的结尾用“……”结束了,如果直接写出还得到了什么,不是更清楚吗?你认为哪种结尾表达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吃了一口‘陌生人’送的苹果,结果中毒了……”你读过这个童话故事吗?能不能再提供一点有关这个童话故事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中的“我”以及那位陌生妇女,哪一位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请选择其中一位,谈一谈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应该如何对待陌生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图书馆办证须知

办证:年满16周岁的中国公民与外籍人士持有效证件(身份证、军人证、护照等)均可办理读者证;未满16周岁的中国公民与外籍人士申办读者证需持户口簿或由其监护人持身份证办理。

办证步骤:

①请读者凭有效证件领取申请表,按实际情况填写完整的个人资料(外地和外籍读者需填写本地住址及电话),并选择需开通的读者证功能。

②请于一楼总服务台办理登记手续并交付办证费用,领取读者证。

读者证类型一览表

借阅类型

权限

押金

1级

总书价不超过100元,可借图书3册。

50元

2级

总书价不超过200元,可借图书5册。

100元

3级

总书价不超过400元,可借图书10册。

200元

4级

总书价不超过600元,可借图书15册。

300元

以上4种类型

均可通过互联网使用本馆海量数字资源,浏览和下载专业资料。可使用本馆电子服务区资源(外网2小时,内网2小时,外网需18周岁以上方可使用)。

免费

【1】如果你独自到这个图书馆办理读者证,需要准备的有效证件是( )

A.小区出入证

B.军人证

C.户口薄

D.地铁乘车证

【2】班主任王老师想借阅14本书,总书价超过了400元,他需要办理( )级读者证才可以借阅。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3】只要你办理了图书馆任意一种读者证,就可以享受下面( )种服务。

A.可通过互联网使用本馆海量数字资源,浏览和下载专业资料。

B.可不限时间使用本馆电子服务区内网和外网资源。

C.可不限时间使用本馆电子服务区内网资源。

D.可不限时间使用本馆电子服务区外网资源。

【4】如果你是图书馆的志愿者,一位成年外籍人士向你咨询如何办理读者证,你该怎样向他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潜心会文。

永生的眼睛

1965 年炎夏的一天,母亲被突如其来的一场疫病夺去了生命,年仅36 岁。下午,一位警官来访,是为医院要取用母亲的眼睛角膜而征求父亲的意见。我惊呆了,不明白医生们为什么要把母亲的角膜(gěi  jǐ)予他人,而父亲居然回答可以。

我痛苦万分,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父亲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也应完整地离去。”“琳达,父亲平静地搂着我,你所能给予他人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许多年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够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我们早已决定先后捐赠器官了。  

许多年过去了,我结了婚并有了自己的家。l980 年,父亲患了严重的肺气肿,搬来和我们同住。他愉快地告诉我,他死后要捐赠所有尚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哦,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的眼睛重见光明,并能像你的女儿小温迪一样画出(xí xǔ)栩如生的马儿,那该多美妙啊!”,温迪自幼酷爱画马,作品(lǚ  lǒu)屡得奖。哦,想想,另一对父母如果看到他们的女儿也像小温迪一样,将会多高兴啊!父亲说,当你们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那你们将会多自豪!

我把父亲的遗愿告诉了温迪。孩子热泪盈眶,过去紧紧拥抱着外公。她14岁,恰恰是当年我首次听说捐赠器官时的年龄。

这一年的一天,父亲与世长辞了,我们遵照他的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温迪告诉我   妈妈   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这令你骄傲吗  我问   当然  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痛苦吗  我死以后   也要学外公  把眼睛送给失明的人  在这一刻,我领悟了父亲所留下的远非是一副角膜,他所遗留的是辉映在我女儿眼睛里的一种骄傲那一天我紧紧地拥抱着温迪。

没有想到,两周以后,我漂亮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我又一次为器官捐赠组织签署了同意书。在我签字的时候,她的话儿仍然萦(láo  rào)在我耳际:?

失去温迪三周以后,我收到一封来自奥力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经重见光明。他们已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着她的美丽……”

这时,我仿佛看到,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然不停地挥动着,她的碧眼里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1“______”,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完整:近义词( ) 反义词( )  

酷爱:近义词( )   反义词( )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突如其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才华横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绐文中第 5 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5按要求填空。

请你仔细读文章,回答三次捐赠器官的各是谁,并说说每次。

1)第一次是_______________感受:______________

2)第二次是_______________感受:______________

3)第三次是_______________感受:______________

6请概括文中写的三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读了这篇文章后,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乐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摔坏小提琴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欧洲。‖

  有一次,一个著名的小提琴手将在某地演奏。广告上说,他的小提琴价值五千元。有一些听众简直惊呆了。为了想看一看那高贵的乐器,听一听它的妙音,也跟着音乐爱好者蜂拥而来。

  高朋满座,演奏家开始演奏了,那把引入注目的小提琴发出了异常美妙的乐音,使听众如痴如醉……

  一曲临终,余音袅袅,正当不少人惊叹于那具宝贝乐器的魅力的时候,音乐家突然转过身来,把小提琴在椅背上猛击一下,那珍贵的乐器立刻粉碎了。顿时,四座皆惊。‖

  音乐会的主持人立刻跑出来,宣布道:“各位,请静一下,此刻摔碎的,并不是五千元的,而是一元六角五分的小提琴,音乐家为什么这样做,这个嘛,各位会清楚的。现在,要以真正的,价值五千元的小提琴来演奏了。”于是演奏者再度登场,那和刚才差不多美妙的乐音悠然而起……‖

1从短文中找出两个成语。

(1)_____ (2)______

2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马上——(   )

昂贵——(   )

非常——(    )

有名——(    )

3回答问题。

  (1)2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为了想看一看那高贵的乐器,听一听它的妙音句中的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说听众为什么惊呆?听众为什么惊叹”?四座为什么皆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下面有几种理解,请选择正确的一项______

(1)音乐艺术高的人,用不好的琴也可以奏出美妙的音乐。 

(2)技艺的高低要通过比较才能分得出来。

(3)一个人艺术水平的高低,不完全决定于他所使用的工具,而主要是看他的技艺。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缓缓到来。(仿照句子写一句表现景物变化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她喜欢唱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孩子们都喜欢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改成反问句:

2.春天到了,映山红开了。请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这一美景。

3.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不比做什么,很值得观赏。

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接句子:    

4.东东很聪明,就是学习上怕吃苦,爸爸想勉励他勤奋学习,就赠给他这样一句名言    

 

18、扩写下面的句子。

(1)竹楼藏在竹林中。

  

(2)土楼显示了魅力。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照样子写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___,如_____,被____________

(2)请根据“我走出校门”这一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

心情“好”:_________________

心情“不好”: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句子

1)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一大批文物。(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是不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的。(改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藏的雪花大如席。(模仿此句的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宁对小明严肃地说:如果你再迟到,我就一个人去。(改为第三者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焦裕禄的事迹让我感动。(改为用否定的句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微习作。

牛郎织女的故事讲了千百年,你对这个故事有怎样的了解?你认为这个故事有怎样的动人之处,或不合理的地方?开动脑筋,选择一个方面,以“牛郎织女之我见”为题,围绕牛郎织女的故事,说说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逻辑通顺;字数100~200。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