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地区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按要求答题。

hú  lún tǎn  tè   wù

_______吞枣   ________不安 恍然大_______

  rǎng  rǎng   jū cǎi

熙熙_______   ________一格   兴高_______

同音字:quán_______   _______ _______

依次写出第一行词语的近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次写出第二行词语的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意思写词语。

 1)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_________

 2)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_________

3、写出下列多音字拼音,并组词

1.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转: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积累和运用。

1.水是眼波横,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一字值千金。

3.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_

4.《礼记》中强调不断革新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日日新,_____________

5.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_____________,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汤”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由此可推测“赴汤蹈火”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练习。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①秋丛:即丛丛的秋菊。②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③篱:篱笆。

1第一句诗中的“____”字写出了菊花满院盛开的景象。

2第二句诗中的加点词,表现了作者_________的情态。

3诗人“偏爱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借菊花___的特点,寄托诗人对菊花________的赞美。

5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B.第一句写景,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C.第二句叙事,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直到日头西斜。

D.第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品质。

7、课内阅读。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代词人______,号______

2这首词写的是______时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______之情。

3“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两句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陶者①

[宋]梅尧臣

陶②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③。

十指不沾泥,鳞鳞④居大厦⑤。

注释:①陶者:烧制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②陶:同“掏”,指挖土烧瓦。③无片瓦:没有一片瓦。④鳞鳞:形容屋瓦如鱼鳞般整齐排列。⑤大厦:高大的房屋。

【1】判断下列关于古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陶者很有奉献精神,挖尽自己门前土,为别人建房,而自己房上却无片瓦。( )

②“尽”是“完”的意思,说明陶者把门前所有的泥土烧制成砖瓦,不知流了多汗,吃了多少苦,但是自己的房子却无片瓦,其命运之悲惨可想而知。( )

③“鳞鳞”二字既写出了大厦之多,也写出了剥削者比比皆是。( )

【2】这首诗中多处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你选择一处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内阅读。

老师领进门(节选)

我回家乡去,在村边、河畔、堤坡,遇到田老师拄杖散步,仍然像四十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老师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1】选段中“__”的意思是:对尊长或宾客尊重有礼貌。这种结构的词语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至少写三个)

【2】田老师所说的“不过是无心插柳”,对作者而言是指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句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 )

A.引出下文

B.点明中心

C.承上启下

【4】“插柳之恩,终身难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

10、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热闹——______  间断——______

2用“   ”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3用“∥”将这段话分两层。分两层的根据是什么?(   )

A.先总体写,再具体叙述除夕热闹的活动。

B.先交代时间,再具体写活动。

C.先说节日名称,再说节日活动。

D.先说在家的人如何过除夕,再说在外的人回家过年。

4文中从“视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全方位地描写了除夕之夜的热闹:“到处是酒肉的香味”是从_________角度描写的;“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等是从_________角度描写的;“鞭炮声日夜不绝”是从_________角度描写的。

5本段主要描写了除夕的哪些活动?你还知道什么节日?有哪些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我最棒。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是啊!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1选文中共有三处省略号,其中作用相同的两处是(  )

A.第一处和第二处 B.第一处和第三处 C.第二处和第三处

2对八儿说的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八儿等粥时急切心情的体现。 B.八儿对妈妈的感情很深。

C.八儿不喜欢大哥和爹,因此让他俩吃的粥少。 D.从中可看出八儿的天真可爱。

3从哪些地方看出锅内的粥快要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听诊器古今谈

一个圆圆的金属探头,连接着一根橡皮管子,然后分叉,分别通过两个金属耳塞一直接入到医生的耳朵里——这就是听诊器。听诊器作为医生的诊断设备,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从没改变过这一形象。今天,听诊器终于要旧貌换新颜了。

200多年前,法国医生雷恩·郎内克想通过听病人脏器所发出的声音,来帮助自己作出正确的诊断。于是他动手制作了24节圆纸筒,组装成一个能够帮助他听清病人脏器声音的筒易器具——这就是人类医学史上的第一个听诊器。200多年过去了,不论是在外形上,还是在功能上,听诊器都没有发生决定性的改变。

在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美国一家公司推出了全新概念的电子听诊器。

传统的听诊器无法捕捉到脏器发出的一些微弱但却非常重要的生物声,使医生无法及时做出诊断,电子听诊器正是针对传统听诊器的这一不足而研制开发的。电子听诊器配置的电脑芯片,能够使脏器等发出微弱的生物声放大14倍,从而使医生不会错过任何有价值的线索,更加易于判断心肺等器官可能发生的病变。

以前,在杂乱的事故现场、繁忙的急救室以及嘈杂的救护车上,使用传统的听诊器来进行有效的诊断,几乎是不可能的。随着电子听诊器的产生,外科医生们的这一烦恼将成为历史。

【1】根据拼音和句意写出汉字:

电子听诊器可以在cáo_____杂的救护车上进行有效的zhěn______断。

【2】联系文章内容说说文章题目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传统听诊器与电子听诊器的特点。

传统听诊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吸诊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理解句子:

①今天,听诊器终于要旧貌换新颜了。(听诊器的“旧貌”“新颜”各指什么?“旧貌换新颜”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外科医生们的这一烦恼将成为历史。(“这一烦恼”指什么?“成为历史”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电子听诊器正是针对传统听诊器的这一不足而研制开发的”一句中“这一不足”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勤奋的画家——门采尔

门采尔是德国著名的油画家和版画家。他十三岁开始作画,非常勤奋、刻苦。他的画(反应 反映)了德国工人阶级的生活。泥瓦匠、马车夫、磨刀人、油漆工和修车工等,在他的笔下都栩栩如生。他用四年的工夫画了一幅油画《轧钢厂》,惊动了全国。

当时,有一个青年也经常作画,但画得很粗糙,因此他的画总是长时间卖不出去。他看到门采尔的画总是被人们抢购一空,就去找门采尔,向他(请教 请示)成功的秘诀。门采尔告诉青年画家说:“要说有窍门,那就是多画画。”青年画家说:“我画得不少哇!有时一天就可以画好几张,要卖出去往往得等上一年,这是为什么呢?”门采尔笑着说:“这件事好办,你不妨倒过来试试。”青年画家莫名其妙地问:“倒过来是什么意思?”门采尔郑重其事地说:“倒过来,就是要你用一年的工夫去画一张画,那么你一天就能把它卖出去了。”青年画家说:“一年画一张画,那多慢哪!”门采尔严肃起来:“画画是艰苦的劳动,是没有捷径可走的。”青年画家回去后,就认真地画起来,用一年的时间画了一张画,(果然 居然)不到一天就卖出去了。

(有删改)

【1】用“ ”选出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栩栩如生:________________ 

(2)莫名其妙:________________

【3】门采尔笑着说:“这件事好办,你不妨倒过来试试。”(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门采尔说“倒过来”是指把__________________倒过来,意思是_________。他的言外之意_________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练兵场

______________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州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自在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在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这篇短文讲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赵虎说:我要向灾区人民捐100元。(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证据面前,他不得不承认错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一进学校,我就看见一排教学楼和一阵阵读书声。(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

缩句:  

改为反问句:

(2)拉骆驼的说,它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改为语言描写的句子:

(3)爸爸想了想,笑着说:也许你的想法要美些。

改为转述句:

(4)《牧童》这首诗的作者是吕岩写的。

修改病句:  

(5)春天的早晨时最美好的季节。

修改病句:  

(6)小宁整天好吃懒做,虚度光阴,我会用   劝他。(写《偶成》中的名句)

(7)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流成河相关的名句是  

(8)花园   像   我们 美丽的   大   一个 的 校园

  把上面的词语合并成一句通顺的话:

9用“骄傲”的不同词义造句。

(指不谦虚)

(指很自豪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只好上房去玩。(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写一个包含两个以上叠词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大虫大吼一声。(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瓦蓝瓦蓝的天空飘着一朵朵美丽的白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太阳升起来了。(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样的美景,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董存瑞炸掉了敌人的暗堡。

①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表达

在《手指》中,作者以平平常常的手指为题,写了一篇饶有趣味的文章。我们身边也有许多普通的事物值得写,选择一个使你有所感触的事物写一写。 

要求:写清楚事物的特点和你从中得到的感悟,字数不少于5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