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下列句子加标点。
1.我心想__去好呢__还是不去好呢___
2.妈妈说__你看到什么了___孩子___
3.我也不知道该不该去___
4.能否更上一层楼___主要是看我们的努力程度怎么样___
5.再见吧___亲爱的妈妈___
2、解释加点的词语,并用“/”划分朗读节奏。
常 记 溪 亭 日 暮, 沉 醉 不 知 归 路。
记:____________ 沉醉:___________
青 箬 笠, 绿 蓑 衣, 斜 风 细 雨 不 须 归。
斜风:_______________ 不须:
3、审题填空。
l.《集邮给我带来的欢乐》要求用_________ 人称来写;要写________方面的事;要紧扣住___________来写。
2.《我的童年趣事》这个作文题目限定只能写__________ ,不能写别人;只能写 ____________ ,不能写其他时期的事;只能写_____________事,不能写其他方的事。
4、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看”的近义词,不能重复。
“抬头往上看”叫_____ “从上往下看” 叫_____
“仔仔细细看”叫______ “实地欣赏看” 叫_____
“范围广泛看”叫_____ “粗略大致看” 叫_____
5、课文内容回顾。
藏戏具有鲜明的特点。藏戏的演员必须戴着________演出,表示戏中的人物身份。演出时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背景。藏戏有固定的演出程式,具体如下:
开场: _________________,
正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藏戏的唱腔、动作: ____________________,
藏戏的演出时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唐)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
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
幽人①应未眠。
(注释)①幽人:隐士。
【1】“怀君属秋夜”中“属”的意思是( )
A.适逢 B.属于 C.家属
【2】“空山松子落”运用了_______的写作手法,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______的情怀。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练习。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这首词中,词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2】我们还学过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________》。
【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描写的景象是( )
A.天气时阴时晴。
B.天气很晴朗。
C.天气很古怪,又出星星又下雨。
【4】这首词是一首( )的词。
A.咏物
B.吟咏田园风光
C.咏怀
D.吟咏生活
【5】“旧时茅店社林边”中“旧时”的意思是( )
A.陈旧的时光
B.往日
C.平时
D.暂时
【6】关于这首词,说法有误的是( )
A.文中写了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B.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春夜的山村风光
C.这首词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
D.这首词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梅 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数(shǔ shù)枝梅
为(wéi wèi)有暗香来
【2】这首诗通过赞美梅花,来表现 _____________。
【3】从“凌寒独自开”可以看出梅花 _______________ 的品性,这种品性也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照。
【4】“暗香” 喻指_____________,由此我们明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小木屋。
父爱
深秋的月光斜照在小床上,孩子正睡得香甜。一旁,可久伯凝视着她红嘟嘟的睡脸,良久,两颗泪水静静地滑了下来。和以往一样,他下班回家,孩子也放学了。晚饭后,孩子照例要求听他讲故事。
“爸爸,讲你的“拇指’故事嘛!”孩子撒娇地抬起晶亮的眼,极可爱的模样。
他最是不能拒绝这种惹人怜惜的撒娇口吻,尽管他已将这个故事说了不下数十遍,但孩子爱听嘛,在她的心目中,它正可以证明她爸爸的英雄形象。
“那时小琪琪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一天晚上,小偷进入我们的家,爸爸为了保护妈妈,和小偷打起来……小偷走了,但是爸爸右手的大拇指被小偷拿着的小刀削去一片肉。”他随着孩子的目光也瞧了瞧右手大拇指。
“痛不痛?”孩子照例问,关切地。
“不痛不痛,爸爸保护妈妈和小琪琪是应该的。”孩子得到她心中满意的回答,再次高兴地笑了。
但是,只有他心里明白,他不过是一个最平凡的爸爸。那拇指伤痕,只是他一个爱心的表露罢了,那算不了什么的。他婚结得很迟,而可怜的小琪琪一生下来就成了没妈妈的孩子,两年前的一个夜晚,就是孩子刚满六岁的那晚,她发高烧,口里吐着白沫。他本该在她嘴里放只汤匙防她啮咬,但又怕伤了她稚嫩的舌头,于是,他仅迟疑了一会儿,决然地将洗净的右指放入孩子的嘴里。那夜过后,小琪琪的烧退了,但也咬掉了他指端的肉块。
小床上,月光下的孩子正睡得香甜。他擦干了泪水,嘴角隐约地浮起了笑意。偶然,睡梦中的孩子翻了翻身。他也就轻轻地为她盖上了滑下去的被子。
【1】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换成意思相近的词语。
(1)良久,两颗泪水静静地滑了下来。(_____)
(2)他仅迟疑了一会儿,决然地将洗净的右指放入孩子的嘴里。(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阿久伯手指上有伤痕。他对女儿说这伤痕是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2)事实上,阿久伯手指的伤痕是________________。
(3)他之所以不愿对女儿说实情,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久伯十分疼爱他的女儿琪琪,哪些言行最能表现人物的这一特点?请在文中用“~~~~~”画出来。
【4】父爱无声却又伟大,结合实际,谈谈你读过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一语未了(liǎo lē),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zēnɡ cénɡ)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 )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xì jì)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不同( ),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zhāo cháo)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缂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地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1】用“√”给多音字选择恰当的读音。
【2】为画“____”的字词写一个近义词,填在旁边的括号里。
【3】“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王熙凤在贾府的地位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通过哪两个方面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结合对人物的描写,试着评价王熙凤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片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但是把它们运回家去的时间更要长得多。所以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把它运回家,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为了打桩,我先用一根很沉的木棒,后来想到了用铁撬棒打。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1】用“ ”画出选文的中心句。
【2】为了说明“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鲁滨逊举了一个什么例子来说明?
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有很多词句表现了“困难重重”,请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
12、老将黄盖向周瑜献上一个火烧曹营的计划,并说愿到曹营诈降。第二天,周瑜召集众将士,说要长期抵抗曹军,黄盖却说:“大军压境,要是在这个月破不了城,还是投降为好。”周瑜一听大怒,命将士将黄盖拖出去斩首,甘宁为黄盖求情,被赶出营帐。最后,众将领一起跪地苦苦哀求,黄盖保住性命,但被重重打了五十军棍。
【1】这段故事出自 ____________(书名),作者是 ___________ 。
【2】故事中的人物运用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叫 __________________ ,源于这个故事的一句歇后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周瑜最后死于箭伤复发,临终叹道:“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
【4】与 “亮”相关的故事有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3、阅读小窗口。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说说下面句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并写出整句话的意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 或: 于:
意思:
【2】把文中画“ ”的句子改写成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是围绕哪个句子写的?用“ ”画出来并抄写在下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用上所有的力量
星期六上午,一个小男孩在他的玩具沙箱里玩耍。沙箱里有他的一些玩具小汽车、敞篷货车、塑料水桶和一把亮闪闪的塑料铲子。在松软的沙堆上修筑公路和隧(suì suī)道时,他在沙箱的中部发现一块巨大的岩石。
小家伙开始挖掘岩石周围的沙子,企(qǐ zhǐ)图把它从泥沙中弄出去。他是个很小的小男孩,而岩石却相当巨大。手脚并用,似乎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岩石便被他连推带滚地弄到了沙箱的边缘。不过,这时他才发现,他无法把岩石向上滚动、翻过沙箱边墙。
小男孩下定决心,手推、肩挤、左摇右晃,一次又一次地向岩石发起(冲击 攻击),可是,每当他刚刚觉得取得了一些进展的时候,岩石便滑脱(tuō tuǒ)了,重新掉进沙箱。
小男孩只得哼哼直叫,拼出吃奶的力气猛推猛挤。但是,他得到的唯一回报便是岩石再次滚落回来,(砸伤 划伤)了他的手指。
最后,他伤心地哭了起来。这整个过程,男孩的父亲从起居室的窗户里看得一清二楚。当泪珠滚(gǔn gùn)过孩子的脸庞时,父亲来到了跟前。
父亲的话(温和 严厉)而坚定:“儿子,你为什么不用上所有的力量呢?”
垂头丧气的小男孩抽泣道:“但是我已经用尽全力了,爸爸,我已经尽力了!我用尽了我所有的力量!”
“不对,儿子,”父亲亲切地(纠正 纠错)道,“你并没有用尽你所有的力量。你没有请求我的帮助。”
父亲弯下腰,抱起岩石,将岩石搬出了沙箱。
【1】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用“\”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词语。
【3】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1)垂头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轻而易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男孩已经尽了自己最大努力,可他父亲却说他没有用尽所有的力量,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坚硬(______) 渺小(______) 中心(______) 干扰(______)
【7】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将句子改成直述句。
1.总理对我说,他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我送来的稿子,他放在最后。叫我到隔壁 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傅对鲁班说,他要考考鲁班的木工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写句子。
(1)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
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抗击在非典一线的工作人员把我们深情地祝福收到了。
改为被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猛然听到随水柱飞扬起奥运会嘹亮的会歌旋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烈士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牺牲光荣,我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女孩叫起来:“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贝常年生活在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合并句子。
我们多读、多想、多积累。
我们慢慢地能够顺利地阅读古文了。
_____________
19、人民不会忘记为祖国捐躯的英雄。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5分)
(1)王林的妹妹从电视上看到美国的植物人被拔插管的消息。(缩句)
(2)李老师对张兰说:“我让你帮我拿的书放到哪里去了?”(改为转述句)
(3)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什么困难都能克服。(改双重否定句)
(4)以“流水”为话题写一个拟人句、一个比喻句。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与表达。
冰心老人曾说:“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你的童年有过哪些奇妙的幻想?你为这些奇妙的幻想有过怎样的行动?现在回想起来又是怎样一种感受。请围绕“童年的奇思妙想”,写一篇习作。要求:叙事完整,条理清晰,感情真挚,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