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你根据提示默写出下列名篇中的句子。
(1)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片冰心在玉壶。
(3)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淡妆浓抹总相宜。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早有蜻蜓立上头。
2、“大漠沙如雪,____________________ ”。把沙比作_______,把月比作_______。下面这些诗句也运用了这种手法,你能把它们补充完整吗?
A.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______________。
B.遥望洞庭山水色,____________________。
C.可怜九月初三夜,____________________ 。
3、听短文《春节》,完成填空。
1. 春节是中国_______、_______、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2. 春节的活动多姿多彩,带有_______的各民族特色。
4、阅读下面一段话,选择其中三位诗人,写出相应的诗句。
杨万里的荷花映红了西湖的六月;李白的豪情汇成了天的银河;杜前的雄心量出了泰山的高度;王之涣的登楼让我们看得更远;朱熹的观书给万千学子指出了读书的真理 。
(1)诗人: 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 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 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
5、熟读背诵古诗,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1.《浣溪沙》的作者是____代_____,号____,世称____。
2.“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这句词描绘的是________的山间景色。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这句词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从这两句词中,我们能体会到词人苏轼_________的品质。
4.这首诗中找出能表现季节和一天具体时间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词描写了____,词人_______,岁月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然而,人世间总有意外,“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词人___________。
6.默写诗句:__________,寺临兰溪,_________。___________,松间沙路净无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休将白发唱黄鸡。
6、课内阅读。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慕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词中描绘的是____时节的景色,由“__________”可以看出来。
【2】“唱黄鸡”的意思是( )
A.黄鸡报晓
B.比喻时光流逝
C.听黄鸡鸣叫,新的一天开始了
【3】“谁道人生无再少?”这一句运用了_________的手法,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理解。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将晓:__________
三万里:__________
南望:__________
【2】读诗歌,谈谈“入”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
8、阅读《长歌行》,回答问题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理解词语。
①曦: 。
②少壮: 。
③朝露: 。
④阳春: 。 布: 。 德泽: 。
⑤焜黄: 。
⑥徒:白白地 。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这首诗借物言理,由眼前( )想到( ),鼓励青年人( )。
9、阅读理解。
萤火一万年
迟子建
①在张家界的一天夜里,我非常迫切地想独处一会。我朝一片茂密的丛林走去,待我发现已经摆脱了背后的灯火和人语时,一片星月下的竹林接纳了我。
②我拨开没膝的蒿草坐在竹林里。竹林里的空气好得让人觉得上帝也在此处与我共呼吸,山涧的溪水声幽幽传来。在风景宜人的游览胜地,如果你想真正领略风景的神韵,是非常需要独自和自然进行交流的。
③眼前忽然锐利地一亮。一点光摇曳着从草丛中升起,从我眼前飞过。正在我迷惑不已时,又一点光从草丛中摇曳升起,依然活泼地从我眼前飞过。这便是萤火虫了。如果在我的记忆中不储存关于这种昆虫的知识有多好,我会认定上帝开口与我说话了。我也许会在冥想中破译这种暗夜里闪光的话语。
④然而我知道这是昼伏夜出的萤火虫。它在腹部末端藏有发光的器官。它出现在某地的时候,人们老是将它说成鬼火一明一灭。我的周围没有坟墓,只有洋洋洒洒的一片竹林,可萤火虫依然出现了。
⑤这种飞翔的光点使我看到旧时光在隐隐呈现。它那颤颤飞动的光束不知怎的使我联想到古代仕女灿烂的白牙,亮丽的丝绸,中世纪沉凝的流水,戏院里琤琮的器乐,画舫的白绸以及沙场上的刀光剑影。一切单纯、古典、经久不衰的物质都纷至沓来,我的心随之飘摇沉浮。
⑥月光下萤火虫的光束毕竟是微不足道的,能够完全照亮竹林的还得是月光。然而萤火虫却在飞翔时把与它擦身而过的一片竹叶映得无与伦比的翠绿,这是月光所不能为的。萤火虫也在飞过溪涧的一刻将岩石上的一滴水染得泛出珍珠一样的光泽,这也是月光所不能为的。
⑦萤火虫忽明忽灭地在我眼前飞来飞去,我确信它体内蓄积着一万年以前的光明。多少人一代一代地去了,而萤火虫却永不泯灭。旧坟塌了成为泥土,又会有新坟隆起来,而萤火虫却能世世代代地在墓园中播撒光明。也许它汲取了人的白骨中没有释放完全的生气和光芒,所以它才成为最富于神灵色彩的一种昆虫。
⑧我朝着有人语和灯火的地方返回了。那种亘古长存的萤火在一瞬间照亮了我的青春。我将要走出竹林时,一只萤火虫忽然从草丛中飞起,迅疾地掠过我面前,它在经过我眼前时骤然一亮,将我眸子里沉郁的阴影剥落了一层。
【1】选文开头对月光下的竹林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自然段中加点的“锐利“活泼”在语言上分别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第⑧自然段中画线语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全文,说说文章标题“萤火一万年”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局长的鱼
大海
局长突然发现自己开始苍老时,已经57岁。局长明白,按照惯例,要不了一年,自己将退居“二线”,改任调研员。身体看似硬朗的局长,开始有意无意,为行将退休的日子做准备。
同事们说,局长您的字漂亮,再加紧练习下,说不准退休后会成为大书法家呢!
局长嘴上笑笑,没说话。
同事们说说也就罢了,只有小黄知道,局长除了特别好吃鱼,还有个工作之外的癖好:钓鱼。局长从没在同事们面前提及钓鱼之事。小黄是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处理单位的文秘工作,常常要将往来文件呈给局长审阅,少不了要去局长家里或者不是单位的地方找局长,自然如道局长的业余癖好,尤其是近半年,几次周末,小黄带着加急文件找局长时,发现他都在钓鱼。
年中,市委组织部一纸调令,将单位的经济科科长调走。局党组将空的经济科科长位置放出,在单位宣布;严格按照组织规定,符合晋升条件者均可报名,一律竞争上岗。干了五年办公室副主任的小黄,大学读的是区城经济专业,有心去竟逐这个位置,却发现符合条件的同事多达六人。在干部提拔越来越公开、公平、公正的今天,这次竞岗选拔,非过五关斩六将不了有!报名后的小黄,想到局长的癖好,灵机一动,专门请了一天假,跑去邻市一家上档次的钓鱼商城,花5000元买了套高级钓具。
一个周末,小黄带着新买的钓具,叩开了局长家门,就是顺路给局长带了条装备。局长有心拒绝,想了想,还是没说出来。小黄趁热打铁,说局长,要不我陪你现在就去试下?局长心痒痒,说也好。就拿着新钓具,拉了小黄去了河边。有了上好的装备,结果自然非同一般。小黄买的钓具在大派用场,局长用它钓到一条七斤重的野生大河鲤。
当晚,局长兴奋得亲自下厨,将河鲤分不同味道烹之,与小黄在家中食鱼对饮。几杯酒下肚,脸红耳热的局长扶着小黄肩膀,说了很多往事。
局长说,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吃鱼吗?
小黄说,不知道。
局长说,因为我是渔民的儿子,父辈们风里浪尖辛苦打鱼谋生,我生在船上以鱼果腹,不
爱吃鱼爱吃什么?
小黄看看局长黝黑的脸庞,似懂非懂。
局长说,知道我为什么喜欢钓鱼吗?
小黄说,不知道。
局长说,父辈们不赶海下水时,靠岸停歇结网补漏别无其他娱乐,我则拿根竹竿在船上钓鱼玩,我不爱钓鱼爱什么?
小黄看看局长粗壮的胳膊,点了点头。但此时此刻,小黄迫切想打听的,是关于竞争上岗的事,但欲言又止。
局长说,人生有些东西犹如捕鱼,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光想也没用,努力了就好;大家心里都装着盏灯,像鱼膘那么那么大的灯,真的很亮很亮呢!局长说完,用手比画着鱼的样子。小黄有点儿哭笑不得,但见杯盏之间局长称兄道弟不断,自己也喝了几杯后,慢慢地心就踏实了。
后来的况岗过程,经过公开演讲、面试答辩、领导评鉴、民主没评、拟任公示等环节,脱颖而出的小黄,终于经济科科长。长嘘出一口气的小黄,手里捏着任职通知书,心里有了几分庆幸:幸好当时买了那套钓具,羊毛出在羊身上,投入产出成了正比,看来值得啊!
不久,全市公开遴选镇区制职领导,小黄乘胜报名。经过几轮激烈北争,再一次优胜而出,被组织推荐为某镇副镇长,即将履新上任。
小黄临行前夕,局长钓到一条大鱼,邀小黄来家吃鱼,说是为他饯行。饭前,局长递给小黄一个信封:谢谢你上次给我买的钓具,那套东西相当好,让我如虎添翼呢,那些鱼啊,一条接一条地上钩!
小黄接来拆开一看,立时呆了:厚厚一沓钞票,足足有5000块啊!就有些发蒙。
局长说,我工作到今天,虽然钱财不多,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倒也知足安心;我要是白拿你这套东西,弄得退休不宁,恐怕到时连鱼都钓不成!
小黄有些发颤,说,上次竞岗,局长你帮了我大忙,否则我怕是胜不了他人呢!
局长大笑:错愕之间,局长扶了小黄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你也是当领导的人了,今后肯定会面临很多诱惑;今天请你来家吃鱼是想告诉你,我替你处理了初一的不正,你可要去了十五的歪风。这人生的路漫漫啊,我希望退休后开开心心地去钓鱼,也希望你能轻轻松松来我家吃鱼。
局长言毕,忙手忙脚地将几盘鱼香扑鼻的好菜端上桌来。
躺在盘子里的蒸鱼鲜嫩无比,在灯光映照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刺得小黄眼睛发疼。小黄举杯投箸,已是泪光迷蒙。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20期,有删节)
【1】“过五关斩六将”引申自《三国演义》中__________(人物)的典故,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
【2】你如何理解“我替你处理了初一的不正,你可要去了十五的歪风”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次和小黄吃鱼时,局长为什么对小黄说他喜欢钓鱼和吃鱼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以“局长的鱼”为标题,十分精妙。“鱼”是小说的线索,是局长和小黄交往的重要媒介,你认为“鱼”还有没有深层次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局长有什么性格特点?结合文章内容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童 年
①我的童年有着特别美好而温暖的记忆。
②我有一位慈祥的老祖母。她地称呼我为大孙子”。后来我远行上大学了,她便日夜将我思念。她一辈子未走出三里方圆的地方,所以根本不知道三里外还有宽广无垠的大世界。她认为,这个世界除了她看见的那块地方外,大概还有一处,而凡出门的人都一律是到那一处去的。因此,地守在大路口,等待从那地方归来的人。一日,她终于等到一位军人,于是便向人家打听:“你见到我大孙子了吗?”
③母亲对我的爱是本能的,绝对的。她似乎没有任何食欲,我从来也没有见过她对哪一种食品有特别的欲望,她总是默默地先紧孩子们享用,剩下的,她随便吃一点。父亲的文化纯粹是自学的,谈不上系统,但他又几乎是一个哲人。一次,我跑到八里外的一个地方看电影,深夜归来,已饿得不成样子了,但又懒得生火烧饭去。父亲便坐起身,披件衣服对我说:“如果吃,就生火去做,哪怕柴草在三里外堆着,也应去抱回来。”就在那天晚上,他奠定了我一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④还有那片独一无二的土地,也给了我无限的情趣和恩泽。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水乡,我是在“吱吱呀呀”的摇橹声中,在渔人“噼噼啪啪”的蹂板声中,在老式水车的“波刺波刺”的水声中长大的。我的灵魂永远不会千燥,因为当我睁开眼睛时,一眼瞧见的就是一片大水。在我的脑海里所记存着的故事,其中大半与水相关。水对我的价值绝非仅仅是生物意义上的,它参与了我之性格,我之美学情调的构造。
⑤这一切,使我的“舞文弄墨”成为可能。祖母、父亲和母亲使我从不知道何谓仇恨,我从未抓住不放地仇恨过任何人。我始终觉得世界是善良的,尽管我常常看到恶的肆虐。
【1】对这篇短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曹文轩的童年有许多趣事
B. 曹文轩的祖母、父亲和母亲非常爱他。
C. 家乡那片独一无二的土地带给曹文轩巨大的影响。
D. 童年的经历、家人的影响使得曹文轩“舞文弄墨”成为可能。
【2】对文中“舞文弄墨”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写作 B. 练习绘画 C. 练习书法 D. 做文字游戏
【3】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在“我”的童年时祖母带给我( ),母亲带给我爱,父亲带给我( ),使我从不知道( ),故乡带给我与水相关的( )
A.爱 B.善良 C.美学情调 D.积极的人生态度
【4】读第④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 )
A. 表示强调 B. 表示引用 C. 表示特殊含义
【5】读第④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下列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这句话用了排比句的修辞手法。
B. 用了三个拟声叠词。
C. 生动形象地写出水乡无限的情趣,表达作者对家乡的爱。
D. 这句话用了排比句和用了三个拟声叠词,生动形象地写出水乡无限的情趣,表达作者对家乡爱。
12、阅读理解
每个人都是圣诞老人
这是一个温馨得让人心酸掉泪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外国小女孩,她美丽的妈妈病倒了,病得头发都掉光了。圣诞节来临前,小女孩到药店给妈妈买药,路过一家商店时,她看见橱窗里摆着一款漂亮的黄颜色假发,她就想:“这假发多像妈妈的头发呀,如果我把它作为圣诞礼物送给妈妈,那该有多好啊!”
于是,这个小女孩就溜进商店,找到那个大胡子老板说:“叔叔,我用这条项链换这顶假发可以吗?”大胡子老板看了看她的项链说:“孩子,你这项链最多值两块钱,而这假发要卖15元呀。”
小女孩红着脸窘住了,她恳求老板千万别卖掉假发,她一定会再找些东西来换。接下来的几天里,小女孩想尽了一切办法去赚钱,但直到圣诞节的头一天晚上,她才赚了1元5角钱。她拿着这些钱,带着费尽心机在山上采的野蜂蜜,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再次来到商店。她找到大胡子老板说:“叔叔,我妈妈真的很需要这顶假发,她病得头发都掉光了。”大胡子老板看着她手臂上的伤痕和手上的一把零钱,沉吟了一会儿,遗憾地说:“真抱歉,假发已经卖出去了。”这女孩一下呆住了,风暴般的愤怒和忧伤充塞了她的心。她没有哭,一言不发地回到了家。
第二天早晨,小女孩一睁眼,妈妈对她说:“孩子,刚才有人送给你一个包裹。”小女孩打开包裹一看,上帝呀,正是那顶假发!里面还夹着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你有一颗纯洁的心,孩子,这是给你妈妈的礼物,也是给你的一份礼物。祝你快乐。”
落款署名:圣诞老人。
【1】请你认真阅读文章,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
【2】大胡子老板对小女孩说“假发已经卖出去了”是真的吗?他为什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用几个词语来评价一下大胡子老板和小女孩。
大胡子老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女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发挥你的想象,以”对话“的形式,描述小女孩和她妈妈收到礼物后的情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圣诞节你最希望让”圣诞老人“送你什么礼物?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依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
恶劣的___ 严峻的___ 晶莹的___ 破旧的___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艰苦——___ 好像——___ 带领——___ 严格——___
【3】“丰碑”原指什么?文中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将军后来眼睛湿润了,并向那位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①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是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多选题:文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排比
【2】多选题:文段中对母亲的 进行了描写? ( )
A.外貌
B.动作
C.语言
D.神态
【3】多选题:结合全文, 说说在“那个星期天”里, “我”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 化?( )
A.欢喜期待
B.耐心期盼
C.焦急不安
D.失望委屈
【4】文章结尾“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 一派荒凉。”运用了环境描写,其作用 是:_____________
【5】文章以孩子的视角, 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结合文章内 容,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变换下列句子的句式:
(1)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很不喜欢体育锻炼,算不上好学生。(用关联词语把句子连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位台湾同胞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宁说:“我要像李永勤那样关心集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一种食物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把”字句。
(1)敌人杀害了李大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做好了八宝粥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读完了那本故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写反问句。
(1)这是中国的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外国租界里,谁也不敢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妙笔生花。
读《江畔独步寻花》,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这次习作,就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你喜欢的某个季节,来写一写这个季节的美丽景色吧。题目自拟。
要求:语句通顺,写出景物的特点以及人物的感受。字数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