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读书须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有早行人。

(3)听君一席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久见人心。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子曰指的是______,名______,字______ __________时期 _________国的人,是我国 _________________,是 _______的创始人。

2)本文中孔子认为应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的句子是__________

3、本文以为________为经线,以__________为纬线,描绘了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春节的__________,展示了_______________,也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__________

4、火眼金睛。(我能分辨它们的不同,然后组词)

庶(    ) 廷(    )

遮(    ) 霆(    )

孝(    ) 饶(    )

考(    ) 挠(    )

5、读句子,完成词语练习。

1.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1)“纵观”的意思是__________,它哈可以搭配词组:

纵观_______   纵观________   纵观_______

(2)“司空见惯”的意思是_________,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在我要开始过一种世界上闻所未闻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了,所以我要把它的经过从头至尾,按着次序记下去。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闻所未闻——________ 寂寞——_______

(2)用“从头至尾”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阅读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诗的前两句写出了竹子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其中“_____”和“_____”两个字最能体现这个特点。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资料,说说你觉得郑燮和他诗中的岩竹有哪些相同点。

资料 郑燮为政有才,痛恨官场腐败作风,他的许多奉公为民的措施,触犯了豪绅富户和腐朽官吏的利益,被诬罢免,却始终不肯向恶势力低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古诗,完成练习。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总把新桃换旧符。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古诗第一句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节日氛围。

3“新桃”在诗中指___________,“旧符”指 __________

4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   )的前景。

A.光明美好 B.灰暗迷茫

5第四句既写了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 )的意思。

A.喜新厌旧 B.除旧布新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爱的力量

▲2000年3月6日,英国考文垂市21岁的青年霍金斯不幸遭遇车祸。临去世前他在一张纸条上写下了这样的遗言:“爸爸、妈妈,我爱你们!请帮我捐献眼角膜,让我的眼睛能再次看到这个世界的阳光!”遵照儿子的遗愿,霍金斯的父亲巴鲁卡和母亲玛莎将霍金斯的眼角膜捐献给了一家器官移植机构。一个叫齐瓦特的青年用霍金斯的眼角膜作了移植手术,他的眼睛重见了光明。

▲2000年12月17日的深夜,一个蒙面歹徒闯进了市郊的一个加油站,刺伤了两个工作人员,用枪击伤了一名巡逻至此的警察,同时还抢走了许多现金。警方很快就将凶手逮捕归案,他就是年仅20岁的齐瓦特。

善良的人捐献的眼角膜竟然用到了罪犯的眼睛上,对此霍金斯的父亲感到非常愤怒,立即给报社写信,强烈谴责齐瓦特,说他亵渎了自己儿子的善良。

2001年4月11日,齐瓦特被判终身监禁。有一天,霍金斯的父母来到监狱探望齐瓦特。玛莎哽咽着说:“我们是来看儿子的!因为,你的生命中有我儿子的一部分。如果你能够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我们可以原谅你。”巴鲁卡将霍金斯临死前写的那张纸条递给齐瓦特看。当齐瓦特读到“让我的眼睛能再次看到这个世界的阳光”时,他泪如泉涌,并立下誓言:“如果我死了,我愿意无偿捐献我身上一切有用的器官,给那些需要它们的人,以此来偿还我欠下的血债。”霍金斯的父母说:“孩子,忏悔你的罪恶,用善良来拯救灵魂吧。”

▲2001年8月5日,警方用一辆警车将齐瓦特和几名重犯转移到另一所监狱,途中意外地发生了车祸。当齐瓦特爬出车厢时,看到三个重犯已控制了两个受重伤的警察,并正用抢来的钥匙打开镣铐。齐瓦特决定制止他们的犯罪行为。于是,他急中生智,假装附和他们,然后出其不意地将警察摔在地上的枪抢在手中,逼迫准备逃跑的重犯放弃罪恶的企图。在与三个重犯的搏斗中,他击毙了其中的一个,却被另外两个刺伤了腹部。最终,巡警赶到了,罪犯被制服了。受重伤的警察和齐瓦特被送进医院抢救。

事后,许多记者几乎都想问同样一个问题:齐瓦特为何不顾生命安危而与三个重犯进行殊死的搏斗?医院和警方把这个问题写在纸上,由护士转给他。他看完后说:“我在车祸现场看到了遍地鲜血,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将眼角膜献给我的霍金斯。我不能让霍金斯失望,不能让他看到的只是罪恶和黑暗。”

▲霍金斯的父母得知齐瓦特的事后,急匆匆地赶到医院。但是齐瓦特已经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们见到的只有一封齐瓦特留下的信。信中这样写道:“我是一个孤儿,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亲人。是爱的力量,是霍金斯的爱,是你们的爱,挽救了我这个罪恶的灵魂,让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谢谢,我爱你们……”

1从短文中找出符合下面意思的两个词语。

(1)轻慢,不尊敬。________

(2)比喻彻底悔改。________

2短文可以分为四段(已用“▲”标出),请你写出各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不能让霍金斯失望,不能让他看到的只是罪恶和黑暗。”你怎样理解齐瓦特说的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王承书也________不住心头激动,不禁热泪满面。为了祖国国力增强,为了中华儿女扬眉吐气,虽然她为之付出极大牺牲,但做出了卓越贡献,是________的功臣;虽然她没能上台领奖,报刊的喜讯中也没提到她的名字,但她还是________继续隐匿自己的姓名,继续为祖国核武器研制工作默默奉献。

1按照原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①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王承书也________不住心头激动,不禁热泪满面。

②为了祖国国力增强,为了中华儿女扬眉吐气,虽然她为之付出极大牺牲,但做出了卓越贡献,是____的功臣;虽然她没能上台领奖,报刊的喜讯中也没提到她的名字,但她还是_____继续隐匿自己的姓名,继续为祖国核武器研制工作默默奉献。

2热泪满面表现了王承书________

3心甘情愿”“默默在文中分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王承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①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 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②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文段选自《______》,是____(作者)写的一篇______(体裁)。

【2】画“       ”的句子把无形的时间比作__________,“吹散了”和“蒸融了”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

【3】文段中最后一句表达作者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

【4】请写出一句关于珍惜时间的诗句。

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苏州园林(节选)

叶圣陶

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②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③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

一番。

④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   任其____)(____

2根据下面给出的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山峰重重叠叠的。_______

(2)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_______

(3)形容山石峻峭、重叠、突兀的样子。_______

(4)没有什么可以依靠。_______

3文中的“鱼戏莲叶间”出自哪首诗?(  )

A.《江南》 B.《忆江南》 C.《江南水乡》

4下列对“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平时经常看历史书,心里就知道自然界的高山深壑。

B.平时游览的地方多,对各地的奇丽风景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C.平时看的书多,游览的地方多,就会对一些险峻的地方久久不忘。

D.平时见多识广,所以胸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

5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在诗词里倾听蛙声

张成林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翻开唐诗宋词,诗词丽句间,一派草色入眼,一片蛙声入耳。

夏夜,聆听蛙声,抑扬顿挫,满天的繁星,蛙鸣如鼓,(沁人心脾  动人心弦)美妙的音符,精彩着夏的篇章。唐诗《孟夏》有名句: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水乡仲夏夜的蛙声如管弦在耳,那连成一片的蛙声,仿佛是天籁之音,令人心驰神怡。《全唐诗》里吴融的《阌乡寓居十首·蛙声》:稚圭伦鉴未精通,只把蛙声鼓吹同。君听月明人静夜,肯饶天籁与松风。蛙声可当鼓吹,可见蛙鸣铿锵有力,可以奏出美妙的乐音。沁人心肺的夏夜,皎月明星的辉映下,蛙鸣声盘天而上,鼓鸣于月光与繁星间,给人一种满天蛙声之感。倾听蛙鸣,夏这个季节变得越发迷人。枕着蛙声酣然入睡,那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地。

唐代诗人张籍《过贾岛野居》有诗句:蛙声篱落下,草色户庭间。亲近蛙鸣,我被蛙鸣的热烈融化。蛙鸣充满激情,生机的(勃发 蓬勃),田野芳香弥漫,我被连绵不绝的蛙鸣包围着,感受着欢快的气息。何处最添诗兴客,黄昏烟雨乱蛙声。夏天只有蛙鸣是最入诗画中的。蛙鸣是富有诗意的,蛙声播远韵,倾听蛙鸣,那是鼓点式的节奏,敲击着我的心房,那是纯美的大地之歌,温暖纯净着我的梦境。

蛙声经雨壮,荧点避风稀。在陆游的诗里,我感受到了蛙鸣在大自然里的底蕴。和谐的蛙声是一种美好,同时也包含着更多的祈愿。民间有谚语立夏听蛙,以卜丰歉。蛙声越响,到秋天收成就越好,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蛙声是丰收的预兆,蛙声成为农人的精神向往。

……

今夏,又响起蛙鸣。在唐诗宋词里聆听蛙鸣,长长短短的蛙声,(此起彼伏  长短不一),好不热烈,好不动情,把盛夏催熟。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欢快——(   ) 底蕴——(   )   祈愿——(   )

2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3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的妙处

(1)夏夜,聆听蛙声,抑扬顿挫,满天的繁星,蛙鸣如鼓,动人心弦美妙的音符,精彩着夏的篇章。

(2)在唐诗宋词里聆听蛙鸣,长长短短的蛙声,此起彼伏,好不热烈,好不动情,把盛夏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段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有有关的诗句积累吗?请写出一句,并在省略号处补写一段,使上下一贯,语气一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温故知新。

1.《天窗》一文寓意深刻,是我国文学大师   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题材写的。课文叙述了一个孩子借助   ,观看   ,并由此产生了 ,表达了孩子   的强烈愿望。

2.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主要写   于是在段中起到 的作用。

3.慰藉就是 的意思。课文分别从 讲明了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4.请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并联系课文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中心句: 

理解: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成字句

马的后蹄踏着一只飞燕。

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他花了好大心血把报告完成。(改成被字句)

 

(2)他有梦想。(扩写句子)

 

(3)那样的梦想难道会实现吗?(改成陈述句)

 

(4)你被我泼过冷水。(改成把字句)

 

 

18、按要求写句子。

⑴有谁不知道这种华美的蝶蛾?(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蜘蛛最终缚住了这只强有力的苍蝇。(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我对儿子说:把笼子放在那儿,跟我走。我们去看一样稀罕的东西。(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大孔雀蛾在飞舞。(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百花园。

1.仿照例句的句式所用的修辞手法,仍以为开头写两个句子。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履款款前进。她携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山坡,撒向田野;她 ;她

2.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改成反问句)

3.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个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 (缩句)

4.孔雀的羽毛多么漂亮啊!(改成拟人句)

5.晚霞映红了天空。(改成比喻句)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万枝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只大虫被武松打死了。(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写作(30分)

题目:尝试

尝试是对没有做过的事情试着做。在生活、学习中,你一定有过不少的尝试,请以尝试为题写一篇文章,把你试着做的一件事记下来,让大家和你一同感受尝试的甜、酸、苦、辣。要写清楚为什么要尝试,怎样尝试,尝试中有何情感体验。注意不写错别字,字数在5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