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仔细读汉字,根据语境写出括号里汉字的拼音。

        2020年伊始,一场始料未及的疫情(侵袭)了中华大地。情况(严峻),人心(惊惶),在这紧要关头,党中央果断采取措施,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更有千千万万的医护工作人员,他们本着(牺牲)自我、把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精神,毅然告别了家人,奔赴最危险的抗疫前线……几个月来,所有人的共同努力,终于换来了现在疫情的有效(控制)。我们相信,未来我们必定会(彻底)打赢这场病毒(防御)战——中国,必胜!

2、课文回放。

语文课本真是一部百科全书。从中我们欣赏了______的丽江,________的火烧云,了解了________的胡杨;认识了宁可________也绝不登台为日本人演出的梅兰芳,认识了为___________英勇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认识了倾尽所有积蓄_____________的陈嘉庚,认识了隐姓埋名三十年,为祖国__________的王承书,从他们的故事中懂得了____________。语文,真是五彩缤纷。

3、拼读写字我最棒。

jiànɡ shuài zònɡ  hénɡ lí mínɡ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字换个偏旁,组词并填空。

(1)广玉兰那__________的花朵常常引得我驻足观赏。

(2)桂林七星岩的石钟乳真多啊,让我____________

(3)今晚的星空可真美啊,让人产生无限的__________

 

5、句子游乐场。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1)句子通过对老班长___________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他此时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下列词语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和句子中不同的一项是______

A.怒目圆睁   B.笑逐颜开   C.挤眉弄眼   D.目瞪口呆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半亩方塘一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1】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鉴:

②徘徊:

③渠:

④清如许:    

⑤源头:

⑥活水: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3】怎样理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释] ①天山:指祁连山。②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③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④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诗的前半部分表现了边塞生活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要表达的主题有_____(填序号)

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 B.边塞生活的艰苦 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的戍边战士具有怎样的精神面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本诗中妆的意思是_________,丝绦是指________

2本诗中运用了的______________修辞方法。

3诗人把_________比作一把剪刀,形象,富有美感。又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美丽的草原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1】用横线画出静态描写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动态描写的句子。

【2】第2自然段突出了草原___的特点。写的主要景物有:____________

【3】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请找出并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抄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人生第一课

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入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图书馆,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  通俗)的童话。“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幼稚的(童声  声音)在空中回荡。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  象)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  钉)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和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们,瞧,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本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课结束了,在不知不觉之中,孩子们受到了某种“灌输”。

1画横线的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将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字词用“/”划掉。

3根据提示以及第②~第⑥自然段的内容,概括“人生第一课”是怎样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进行的。

提示:(1)上课开始了,老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问在人生第一课里,孩子们到底学到了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文中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灌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猫鱼,上面漂着一丁点儿的野菜。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了!”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收敛:____________

【2】缩句。

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

______________

【3】有“   ”画出老班长的神态。

【4】用波浪线画出老班长的语言。

【5】从老班长的表情、语言中,可以看出老班长是怎样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 《神奇的克隆》,回答问题。

《西游记》里的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把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神话, 不过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那就是孙悟空能够快速地克隆自己。

我们知道,高等动物一般要通过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才能繁衍后代,人们把这种繁殖叫做有性繁殖。换句话说,每只动物都有自 己的爸爸妈妈。如果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称克隆。

许多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例如,从一棵大树上剪下几根枝条插进土里,枝条就会长成一株株活泼可爱的小柳树;把马铃薯切成许多 小块种进地里,就能收获许多新鲜的马铃薯;把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不久就会生根,长成新的仙人掌,此外,一些植物还可以通过压条或嫁接培育后代。凡此种种,都是植物的克隆。一些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这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  

那么,高等生物可不可以克隆呢?从20世纪开始,科学家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1996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了世界上的 一只克隆羊。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轰动了当时的科学界。科学家借用一名乡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

克隆技术是一项可以造福于人类的科技成果。   人们将克隆技术与其他科技成果结合,可以根据需要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也可以培育大量品质优良的家畜,大大提高 了饲养效率。   克隆技术还可以挽救一些濒危物种,让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免遭厄运,从而调节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人们利用克隆技术能够培植人体的皮肤进行植皮手术;能够制造出人的耳朵、软骨、肝脏和心脏等人体配件,一旦病人需要,就能重新装配  

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1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

2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克隆试验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喜欢跳舞的“舞草”

如今,跳舞已是一种时尚活动,而在植物界,也有一种喜欢跳舞的“舞草”。

在睛朗的上午支者怪意的午后,如果你走近舞草,它那小小的叶片就像灵敏的耳朵,听见你的脚步声便开始跳舞。您看它们左右摇摆,动感十足,上下弹跳,时快时慢,令人百看不厌,如痴如酔。而当夜幕降临时,叶片又赶快坚贴于枝干,紧紧依偎起来。

舞草也叫电信草、鸡毛草,属多年生木本豆科植物,直立小叶灌木,大多生长在西南、华南地区海拔200-1500米的丘陵或山沟中,是一种濒临绝迹的珍稀植物。它的主叶片两侧生有小叶,我们感到它在现舞其实是两片侧生小叶在运动。在一定的温度和声音条件下,两片小叶会自行运动。它们或交又旋转,或上下摆动。时而同时向上含拢,然后慢慢地分开展平;时而一片向上,另一片朝下。同一植林上的小叶在运动时有的快一些,有的慢一些,“翩相起舞”的它们很有节奏,很有韵律。当夕阳西下夜色渐浓,舞草便开始休息了,此时叶柄上举靠向枝条,顶生小叶下垂,进入梦乡。但舞草睡梦中并不安稳老实,它的两侧小叶仍在转动,只是比白天慢很多而已。

舞草为什么喜欢跳舞呢?有人认为舞草跳舞是为了自我保护,当它跳舞时,有的昆虫没见过能动的植物,所以就不敢轻易冒犯了;也有人认为舞草一般生长在阳光照射强烈的地方,为了不被强烈的阳光灼伤,两枚侧生的小叶就不停地运动,起到躲避酷热的作用。

另外,它还是一种草药,具有舒筋、活络、祛瘀等功效。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如痴如醉:____________________

濒临绝迹: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看它们左右摇摆,动感十足,上下弹跳,时快时慢,令人百看不厌,如痴如醉”中“左右摇摆”“上下弹跳”写出了舞草_________,“百看不厌”“如痴如醉”流露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3本文围绕舞草写了哪些内容呢?请简要归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舞草是因为什么才跳舞呢?请说说你的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汤姆从山洞里获救两个星期之后,哈克已经强壮多了,也不怕听令人激动的话题了。汤姆又去看望哈克想,他想,有一些话题正是哈克感兴趣的。撒切尔法官的家离哈克住的地方不远,于是汤姆就顺道去看了看贝琪。法官和他的几个朋友逗他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有的人还用嘲弄的口吻问他是否还想再去那个山洞走一趟。汤姆说,他认为他不会在意的。法官说:

“还有一些人和你一样想去山洞看看呢,汤姆,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我们已经采取了防范措施,以后谁也不会再在那个山洞里迷路了。”

“为什么?”

“因为两周前我就找人用锅炉钢板把山洞的洞口封上了,然后又上了三道锁,钥匙在我这里。”

汤姆的脸立刻变得煞(shà)白。

①“哎呀,法官,印江·乔埃还留在洞里呢!”

②“啊,现在没事了。你怎么了,汤姆?”

③“怎么了,孩子!喂,快来人哪!快拿杯水来!”

③有人拿过一杯水,一下子泼在了汤姆的脸上。

【1】把选文最后4段话的正确序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汤姆的脸立刻变得煞白。”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有人问汤姆想不想再去山洞时,他是怎么回答的?从他的回答中表现了汤姆怎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为汤姆听说哈克病了,便去看望哈克。请你帮汤姆想一想,看望病人的时候应该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将下列句子换种说法,不改变原意。

1.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对我说:“我今天晚上加班,你和爸爸吃饭别等我。”(间接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列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垃圾填没了船与船之间的空隙。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正好包住了苍蝇和蜘蛛。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水淋湿了战士们的衣服。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会改:

1)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碧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您为我们付出来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将两句并为一句话。

动物之间有生存竞争。动物之间有互惠互利。(用上恰当的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海鸥在飞翔。(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个小朋友都喜欢小动物。(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么美的景色,难道不令人陶醉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花草树木能美化环境。花草树木能防止水土流失。(用上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人民不会忘记为祖国捐躯的英雄。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天地

题目:美好的回忆

要求:(1)记述自己生活,学习值得回忆的,美好的事。

2)要求写出真情实感,有具体内容。

3)字迹工整,语句通顺。

4)不少于5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