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文文也想选一副春联贴在自家门旁边。

(1)请帮文文选出合适的下联。

①上联:绿柳舒眉辞旧岁。②下联:

A.红桃开口贺新年            B.桃花盛开新年到

(2)向大人请教春联的贴法,帮文文把她所选的春联贴在下图中门口两侧的空白处。(填序号)

2、审题填空。

l.《集邮给我带来的欢乐》要求用_________ 人称来写;要写________方面的事;要紧扣住___________来写。

2.《我的童年趣事》这个作文题目限定只能写__________  ,不能写别人;只能写 ____________ ,不能写其他时期的事;只能写_____________事,不能写其他方的事。

3、日积月累。

(1)书到用时方恨少,_________

(2)__________利于病,_________利于行。

(3)树欲静而____,子欲养而________

(4)________思无日,_______当有时。

句①是关于读书的名句,这样的名句我还知道:________

小明经常以家里条件好为由在生活上铺张浪费,你会用上面句子( )(填序号)来劝说他。

(5)《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引用了司马迁的名句:_________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4、补全词语,并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万不(________  不可(________   重见(_________  五湖(_________

心平(________  无独________   死得_________  翻箱(_________ 

1.形容“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做”的词语是________,它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

2.画“    ”词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与画“﹏﹏﹏”词语的意思相反、感情色彩不同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

4.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

5、修改语段(注意使用正确的修改符号)(八处)(4分)

王小军非常喜欢酷爱打乒乓球。只有一打球,他才会忘记吃饭和休息。可李教练就是喜欢他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大家都估计王小军一定会拿到全市小学生乒乓球比赛的男子单打冠军。因为李教练对他的训练要求严肃,他本人在训练时又非常勤奋克苦,球技在不断地增加。他居然不负众望,在刚结束的全市小学生乒乓球大赛中,一路过关斩将,夺得了小学生男子单打的冠军。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古诗词阅读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我们想要对那些为争夺父母财产而反目成仇的不孝儿女们说一句:_____(填写文中诗句)

2作者巧比妙喻,用“萁”比喻哥哥曹丕,用“豆”比喻①_____,“同根生”指②_____

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兄弟之间情同手足,应该和睦相处互帮互助。

B.表达了作者对哥哥曹丕的理解与无奈。

C.表达了作者对骨肉相残的厌恶与憎恨。

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梅  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hǔ  shù)枝梅

wéi  wèi)有暗香来

2这首诗通过赞美梅花,来表现 _____________

3从“凌寒独自开”可以看出梅花 _______________ 的品性,这种品性也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照。

4“暗香” 喻指_____________,由此我们明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词鉴赏

阅读《绝句》,回答问题。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有着怎样不同的情态?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①那年初春的一个早晨,当我起床时,已经来不及从从容容地走大路去上学,我气急败坏地抄近路赶往学校。河上的冰看上去还没融化,我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冰面。刚刚走到河中央,“扑哧”一声,一处冰面塌落了,我的两条腿踏进了冷入骨髓的河水里。

②教室供暖不足,平常就十分阴冷,我穿着湿透的棉裤坐在椅子上,全身仿佛都麻木了,我沉默地挺着,脸和唇都变成了青紫色。

③中午回到家,母亲很惊讶,却什么也没问,只是让我围着被褥坐在烧得热热的炕头上暖和,她蹲在火炉前为我烘烤棉裤。炉火灼灼,不时爆出响声来,而母亲却始终一言不发。当母亲把烘干的棉 裤交给我时,眼圈有些红肿,不知是被炉火烤的,还是刚刚哭过。

④那以后,有一两个月我没抄近路去上学。日子一天天过去,高考迫在眉睫。有一夜下了暴雨,清早上学时盼望母亲能关照几句,诸如   要走大路千万别抄近路趟河之类,可母亲不停地忙前忙后,根本不理会跟随她转来围去的目光。于是我赌气地再一次来到那条河边。突然我发觉有什么人早在暴涨的河水里放了一些大石头,那石头一块块紧密地挨着,水深的地方甚至是用好些石块垒起来的,石面高出水面数厘米,远远看去就像一座简陋的石桥。我踏石而过的时候,心里淌过一股莫名的感激。那天晚上回到家,我无意中看到母亲手上缠着白纱布,血透过来,红红的一片,惊问她为什么会受伤,母亲淡淡地回答道:“不小心碰的。”站在一边的妹妹抢着告诉我:“妈妈的手是搬石头碰伤的。”“妈搬石头干什么 ”我不解地追问。“搬石头搭桥呀!”

⑤那一瞬间,我的心轰响着,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⑥那年九月,我踏过“母亲桥”去远方上大学。独在异乡漂泊,仍是母亲用无言的关注帮我度过每一次的疲惫和寂寞。渐渐地我知道,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还执著地用希望和奉献为我搭起通向成功和幸福的桥。

⑦如今,河上的“母亲桥”已经为风雨侵蚀变得残旧不堪,但在我成长的心灵中,“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

【1】请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____上。

【2】除了“迫在眉睫”外,你还知道哪些四字词语也是形容情况很紧急的呢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

【4】文中两次写“我”抄近路上学,但两次的原因不同,第一次是因为什么?第二次是因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第三自然段写道“当母亲把烘干的棉裤交给我时,眼圈有些红肿,不知是被炉火烤的,还是刚刚哭过。”请你发挥想象把母亲此时的感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怎样理解“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还执著地用希望和奉献为我搭起通向成功和幸福的桥。”这句话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煮书”》。

“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横幅,上面写着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煮书”。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椅子上品茶。我指着横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会煮坏吗?”

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然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写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读课文入手嘛!那些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儿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1】我能从文中找出一对意思相反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自己的阅读和习作经历我知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的目的不同,选择的内容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用较快的速度阅读上面的文章,想知道什么是“煮书”,重点阅读第______自然段的内容,用抓关键语句的方法我知道“煮书”就是__________________;想知道怎样“煮书”我会重点阅读第_______自然段的内容,再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我知道可以这样“煮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积累了很多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句)

11、课外阅读训练

走进书里去

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  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  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  毫)不费力地坐在(荧  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阅读①③段,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略——_______           瞬间——_______

3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把________ 比喻为_______的宴席。把 ______比喻为______ _的快餐。

6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家乡的海

我爱家乡的海。她是一幅彩色的画_____时时刻刻印在我心上_____她是一首抒情的诗_____时时刻刻萦绕在我的心间_____她是一首迷人的歌_____时时回荡在我的耳边_____

夏夜的风,悄悄送来海城傍晚醉人的气息。我漫步在海岸边,远眺大海,海天相接处还燃烧着玫瑰色的霞光。落日的余辉,给大海铺上一层红纱,温柔的风轻拂海面。海水泛着微波,涌着碎浪,那是大海迷人的笑靥;海浪一层又一层地向岸边滚动,那是大海美丽裙幅上的褶皱;排排浪尖上跳动着晶莹的浪花,那是大海裙幅上俏丽的花边;哗、哗……涛声阵阵,那是大海优美的歌声。啊,好一幅壮观的海浪图!

“哈哈!”“嘻嘻!”串串银铃般的笑声吸引了我。啊,原来是岸边的孩子们在戏潮逐浪。层层白缎子似的浪花一次次轻轻地抚摩着金色的沙滩。潮退去了,片片泛着白沫的沙滩显露出来了,这该是拾贝壳、捡海螺的时刻。人们高高兴兴地喊:“赶海啦!”看,提小桶、小网兜的孩子们飞跑来了,大人们也说笑着涌来了,沙滩上热闹起来了。人们的欢声笑语和大海的歌声汇成了一部交响曲。我也跟着去踏浪花,任海浪打湿发丝,溅一身水花,心中顿觉投进了母亲的怀抱,任她亲吻自己的脸蛋。

夜幕垂下来了,街灯亮了,栈桥(指港口上用于上下旅客的桥)上华灯齐放,我在桥边的长椅上坐下,耳边飘来游人们清幽的歌声、朗朗的笑声。海浪轻轻地有节奏地拍打着桥基,哗,哗……多美的旋律啊!我仿佛置身于神话仙境,心儿陶醉在迷人的夜色中。

家乡的海呀,我爱你!

1请给文章第一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她是一幅彩色的画________时时刻刻印在我心上________她是一首抒情的诗________时时刻刻萦绕在我的心间________她是一首迷人的歌________时时回荡在我的耳边________

2文中两处省略号的作用是(   

A. 表引文的省略   B. 表说话断断续续       C. 表重复词语的省略      D. 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3画线句子用到的修辞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________图和________图,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13、阅读理解

人脑的潜力

①每个人都有一笔巨大的财富:一个会思考的大脑。

②人的大脑,是大自然几十亿年进化的产物。它是思维的发源地,智慧的藏府,创造的源泉。恩格斯所说的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的思维着的精神,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③今天,大脑比以往任何时代更重要。在原始时代,人们崇尚的是力;在工业革命时代,人们重视的是物;在信息革命的时代,智能成了最重要的资源,人的大脑也就成了开发的对象。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大脑中的资源却是无限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感到思想的饱和,没有一个人发生思想的溢出。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藏,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潜力。

④人的潜力有多大?美国学者玛格丽特·米德认为,大脑资源的95%没有开发。前苏联学者依凡·叶夫莫雷夫指出:“人的潜力之大令人震惊。______我们迫使大脑开足一半马力,我们______能毫不费力地学会40种语言,把《苏联百科全书》从头到尾背下,完成几十个大学的课程。”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啊!

⑤人的大脑为什么拥有巨大的潜力呢?

⑥首先,脑科学表明,大脑中有着超量的神经元。一般认为,大脑中的神经元有1000亿个,它们对于人的生存功能来说,是大大过量的。如此超量的神经元,正是智能开发的后备力量,是潜力存在的生理基础。

⑦其次,脑科学表明,神经元有丰富的神经突触。低等动物突触比较少,刺猬每个神经元与几十个神经元相联系,形成几十个突触;老鼠每个神经元有500多个突触;人的每个神经元与1000神经元相联系。对列宁的大脑解剖表明,他的神经突触特别丰富。计算显示,大脑中神经元之间有1015个接触点。也就是说,人脑具有思维的极大容量。

⑧再其次,脑科学还表明,大脑中的突触、神经生化物质也有很大的可塑性。经过训练,大脑中会产生新的突触,产生新的神经递质。动物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的老鼠的大脑中长出了新的突触,大脑产生了新的功能。

⑨人类有着巨大的记忆潜力、思维潜力和创造潜力。潜力理论为我们开发自我增添了信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巨人,人人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做出伟大的贡献。成就决不是某些人的专利,人人都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1第②段画线的句子中的“这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入第④段横线处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才…… B.只要……就……

C.如果……就…… D.因为……所以……

3作者认为人的大脑拥有巨大潜力的科学根据是______(选最合适的三项)

①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藏,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潜力。

②神经元有丰富的神经突触。

③大脑资源的95%没有开发。

④大脑中有着超量的神经元。

⑤经过训练的老鼠的大脑中长出了新的突触,大脑产生了新的功能。

⑥大脑中的突触、神经生化物质也有很大的可塑性。

4对⑥⑦段说明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刺猬大脑中有几十个突触,老鼠大脑中有500多个突触。

B.人的大脑中有1000亿个突触。

C.列宁大脑中有10个神经元。

D.大脑中突触数量越多,人或动物越聪明。

5再读第⑦段,圈画相关的句子,写出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再读第⑥段,加点的词“一般认为”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一)在( )的日子里,在(   )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   )被微风吹散了,如( ),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这一段文字选自   。(2分)

(2)按照原文在括号里补充词语。(2分)

(3)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徘徊  

游丝  

(4)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2分)

(5)通过这段话,我可以感受到: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邓稼先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群偌大的蝶蛾闯进孩子的房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笑得用手指着风姐儿,却说不出话来。(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不得不另选一个职业,学上了驾驶飞机。(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春风吹绿了田野。(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大滴松脂滴下来,正好包住了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改成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①他会迟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都举手赞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 我们是不能忘记这十多年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的。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养花很有意思。

改成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戴着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捡起地上的碎纸。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用适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诺贝尔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爸爸说:看到这壮观的场面,我不禁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

改成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会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①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妈妈告诉姐姐:我要出差了,三天后我才回家。(改为间接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以日出为内容,分别写句子。(比喻句、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题目:留在我的记忆里

提示和要求:

1.你可以写人、写事或者写家乡的民风民俗,或者其他你熟悉的内容。

2.先补充完整题目。

3.抓住特点写具体。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