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地区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近义词。

估量——______ 仍然——______ 幸好——______ 示弱——______ 

断定——_____格外——______一丝不动——______聚精会神——______

2、《各具特色的民居》这篇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__________,介绍了特色鲜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积累填空。

(1)过江千尺浪,_________________(《风》李峤)

(2)____________________,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高适)

(3)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_____(《元日》王安石)

(4)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恬淡闲适的心境。

(5)诵读于谦《石灰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让我们感受到他的高尚情操。

(6)___________________,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夜书所见》)

(7)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最能表达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8)_______________,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杜牧)

(9)老师啊,您就是春蚕,您就是蜡烛!为了我们的成长,您默默奉献着,辛勤耕耘着。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日积月累。

1.“大漠__________,燕山__________。”这两句诗采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_______出深山,___________若等闲。”这是______在托物言志,以___________作比喻。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自己立志要做_________________的人。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不管受到多大的打击,仍然坚定强劲。

4.为人民利益而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替法西斯卖力,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去死,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树欲静___________________,子欲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四字词语替换下列句中的画线部分。

(1)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毫无共同之处( )

(2)双方顺从心里的希望,想怎样就怎样、优哉游哉,一出戏演他个三五天毫不稀奇。( )

(3)他们除了眼前的要求之外,没有别的要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

(4)回到祖国,那一切事物都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的景象,使我们心潮起伏。(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阅读。

     

咬定青山不放松,___

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1】请将诗句补充完整。

【2】《竹石》是一首_____诗,是_______代书画家_________为自己所画的________图而题写的,他是借______言怀,表现了诗人那种____________,不畏__________的硬骨头精神。

7、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解释词语:

银汉:___________

玉盘:___________

2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组是(  )。

A.第一句没有写月光,而是写“暮云”。

B.第二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与亲人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3翻译诗句。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一首你知道的描写中秋的古诗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词鉴赏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下面文宇,回答问题。

1915年10月,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娃娃“投生”到这个清贫之家,这就是我。大伙儿见我胖乎乎挺逗人喜欢,便起了个小名叫“狮仔”。莫看名字威风凛凛,不知怎的,学话比一般孩子晚多了,直到三周岁口齿才清楚些。上有哥哥,下有弟弟,我排行当中。

我们年纪很小,父亲便教我们读书识字。他的旧学功底很深,教的是四书五经。他的视力在年轻的时候就坏了,看东西很吃力,常拿出一叠叠学生作文,唤着我的小名:

“狮仔,念念!”

我便“咿咿呀呀”,照本宣科地读了起来。他一听就记住,听到妙处,往往露出欣慰的微笑,甚至出声叫好。

我真怕他检查作业。一旦发现错别字,他就沉下脸来,低声但却是严厉地叫:“狮仔! ”于是,我只好乖乖地伸出手,让他打手心。且不论这种教育方法得当与否,挨打的滋味总是不好受的,这倒使我养成了从小就认认真真做事的习惯。童年吟诗、联对子、背古文……就是没想到将来要跟什么“物质”、“分子”打交道。我至今十分感谢父亲的严格要求,为我打下了良好的语文基础,使后来的学习和研究顺利多了。

1第一段写出了“我”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为什么怕父亲检查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加点词“乖乖”,原指顺从,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摘出最生动的描写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⑤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材料一]如果说外语是人生的工具,那么,母语毫无疑问是掌握工具的手。可是,当中国人在投入巨大精力学习外语、应付外语考试的同时,却尴尬地发现,自己的母语水平在明显下降。据调查发现,中国学生母语水平不容乐观,有的学生连深奥一点的现代文也理解不了,普遍存在词汇贫乏、言不达意的情况。

[材料二]网上有人问:“让孩子背诵他们根本不懂的古诗词有什么意义?”

是啊,有什么意义呢?当孩子旅游,感叹景色优美时,不会只是说:“哇,好酷哦,中国最美的景啊。”而会吟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诗句。

小时候,记忆里的声音,对精神世界是有影响的。诗歌,哪怕不明白意思,只是音韵,让他听着学着背着,素养就慢慢提升了。背着背着,美好就根植于内心了。

四五岁的时候,妈妈就教我背唐诗。我不觉得痛苦,诗词押韵,和儿歌差不多,“粒粒皆辛苦”,“上山打老虎”,也分不出高下,背着玩就是了。慢慢地,就长大了。

春天,看到了盛开的桃花,突然明白什么是“桃之夭天,灼灼其华”;看到雨后禾苗拔节生长,突然明白什么是“好雨知时节”。

夏天,跟爸妈去湖里玩,小舟在荷叶中穿过,知道了什么是“接天莲叶无穷碧”,什么是“水光潋滟晴方好”。

秋天,过了天高云淡,就是凉风乍起。梧叶飘黄,知道了什么是“老树呈秋色”,什么是“苒苒物华休”。

冬天,寒风凛冽,天空阴沉,行人都急匆匆地奔走,到了家,烤着炉子,外边洋洋洒洒地下起了雪,知道了什么是“晚来天欲雪”,什么是“红泥小火炉”。

背的那些诗词,像是看不懂的画面,存在心里。一天,遇到了某个风景,某份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诗,那句词,那幅风景,体会了那份情感。那种感觉,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当,以至于无法用其他的词语形容,记住了词,记住了景,也记住了情。

【1】材料一主要谈到了________的现象。

【2】对画“ ”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外语学好了就能学好母语。

B.外语学不好,母语也学不好。

C.光会外语是不行的,得先学好母语。

D.光学母语也不行,必须得学会外语才行。

【3】如果给材料二取标题,你认为不合适的是(   

A.经典浸润人生

B.背诵古诗词的意义

C.诗词在古代历史上的作用

D.经典伴我成长

【4】小时候,“我”背唐诗不觉得痛苦的原因是_______

【5】小学期间,我们学习了许多古诗词,请你各写一句关于春、秋的诗句。

______________

【6】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说学习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本梳理

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1我小时候关于声音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天中有多少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街上有哪些声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上个世纪初,有个犹太少年,他做梦都想成为像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就练琴。可是连他的父母都觉得这个可怜的孩子拉得实在太蹩脚了,完全没有音乐的天赋。

有一天,少年去请教一位老琴师。琴师说:孩子,你先给我拉一首曲子吧。少年拉的是帕格尼尼24首练习曲中的第三首,简直破绽百出。一曲终了老琴师沉吟片刻问少年:你为什么特别想拉小提琴呢?少年说:我想成功,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出众的小提琴家。老人又问:那你拉琴快乐吗?少年回答:我非常快乐。于是,老琴师把少年带到自家的花园,对他说:孩子, 你现在非-常的快乐, 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对不对 ?你拉小提琴是为了成功 ,获得快乐 而现在你已经是这样, 又何必非要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人呢 ?你看,这世界上有两种花,一种花能结(jiē  jié)果,一种花不能结果,可它们同样美丽,比如玫瑰,比如郁金香,它们在阳光下开放,虽没有任何明确的目的,但这也足够了。这才是成功的境界,一种大智慧!

老人的一番话,让少年恍然大悟。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少年不再对拉小提琴那么狂热了,只把它当作调(tiáo  diào)节生活获得快乐的一种活动。他做什么事情都变得从容冷静起来,不再刻意追求成功了。

20年后,这个少年成了名震天下的物理学家。他就是影响世界进程的伟人:阿尔帕特?爱因斯坦。

1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_

2请用“√”画出文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3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1)沉吟片刻: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恍然大悟: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但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琴师认为成功的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那位少年有可能成为伟大的小提琴师吗?请联系课文内容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短文要给人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给本文拟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13、读短文,回答问题。(11分)

自己开门

那年我5岁,那晚寒风凛凛。

已经记不清到底因为什么惹父亲发脾气,只记得他一气之下把我拎到了街门外面,一句话也不说就插上了门闩(shuān)。

门外,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寒风刮到脸上,又冷又疼。站在黑暗中,所以可怕的东西一瞬间从四面八方涌来,奶奶常讲的专吃小孩的黑狸猫,爷爷见过的拐卖小孩的老疯人,还有村里我最害怕的屠夫。也就在我最害怕的那一刻,邻居家的狗不知为什么歇斯底里地叫起来,我哇地哭了出来。

以往,不管因为什么原因遭到父亲的训斥,只要我一哭,奶奶就会护着我。我以为这次我的哭声依然能招来奶奶,让奶奶用她温暖的棉袄把我抱回去。还有亲爱的妈妈也会温柔地给我擦掉眼泪。但是,嗓子都快哭哑了,依然没有听到奶奶的脚步声。那扇门还是紧紧地闭着。我近乎绝望了,哭声也有点歇斯底里。这时,只听到父亲的吼声:就会哭,今天没人给你开门。

父亲的话让我明白哭已经无济于事,如果奶奶已经被父亲说服,那么家里已经没有人敢给我开门了。因为没有人敢违背父亲的意思。

想到这里,我反倒冷静下来了,我止住哭声,开始使劲推门。那时候街门是两扇对开的,使劲推能推开一个小缝,伸手就能够到门闩。我使出吃奶的力气推门,并把手伸进去,够着门闩,一点一点地挪动,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门终于被我弄开了。站在院子里,我看到奶奶、父亲、母亲,还有脸上流着泪的小姑。

长大以后才知道,那晚奶奶并不是没有听到我的哭声,小姑已经走到了门后,母亲因为此事和父亲吵了起来。但父亲阻挡了所有人对我的援助,他说:让她自己开门进来。

也正是那晚的独自开门,让我渐渐独立起来,这件事让我明白:任何人的帮助只能是一时,而不是一世,想回家,必须自己开门,生活不都是这样的吗?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斥责(     违反(     镇静(     移动(  

(2)照样子写词语。(2)

寒风凛凛      

(3)联系文章解释词语。(2)

无济于事:  

(4)歇斯底里在文中出现两次,第一次是指

第二次是指 。(2分)

(5)那晚奶奶并不是没有听到我的哭声这句话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分)

(6)站在黑暗中,作者想到了什么?用画出来。(1分)

(7)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分)

 

 

8这件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14、非连续性文本

“五一”小长假期间,家住东阳的王铭同学报名参加了“杭州三日游”活动。请你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信息,完成练习。

【1】王铭旅游的目的地是_____

【2】从两地的天气预报中,我们至少可以提取出哪两条信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导游,你会根据天气情况向王铭作出怎样的温馨提醒?

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树成长。

扩句(至少扩两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很累。

用上甚至补充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反问句为陈述句

(1)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我放入嘴里的是中指吗?(改反问句为陈述句。)

 

(2)一只兔子怎么可能同时砸晕3只猎狗呢?(改反问句为陈述句。)

 

(3)烤过的贝壳不会磨成黑色的细粉。(改为反问句)

 

(4)不注重细节的人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改双重否定句为肯定陈述句)

 

 

17、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练习。  

1)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保持句意不变。

①同学们推荐她。她参加普通话比赛。

______________

②老师要求大家。大家发表意见。

______________

2)把一句话改写成两句话,保持句意不变。 

①我请妈妈给我买文具盒。

______________

②我请张晓明天到公园去玩。

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山川、田野和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播下的种子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没剩些什么。(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都认为《宝葫芦的秘密》这部动画片最好看。(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①他必须这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应该知道这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乐园

【1】的好朋友伦捷送给我一块电子表。(改成字句)

【2】假如因为这些我们就退回去,退到爸爸妈妈温热的怀中,那我们还算什么呢?改成陈述句

【3】一个叫权善才的将军误砍了昭陵上的柏树。(改成字句)

【4】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改成转述句)

【5】修改病句。

(1)某家新开张商店广告:欢迎新老顾客光临。

(2)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障。 

(3)演员的穿着打扮怪模怪样,同学们不禁忍不住笑了起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联系上下文或时代背景理解句子。

(1)你看,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含义:  

(2)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含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