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把诗句作为谜面,猜一成语。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触景生情)

1.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____

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____

3.危楼高百尺。____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____

5.明月何时照我还?____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____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____________”说明“我们这个队伍”除了为人民服务,再没有别的目的;“彻底”就是一直到底,也就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意思写词语,再选用其中一个造句。

(1)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

(2)严肃稳重。不随便,不轻浮。(   )

(3)(对名利等)超脱,不追逐。(   )

(4)逐渐地破坏或腐蚀。(   )

(5)刚强、坚毅。( )

(6)佛教指对某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后泛指坚持某一信念而不肯改变。  ( )

(7)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8)很大的名声。(  

造句:

4、形近字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品析句子。

1.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

这是一个_______句,生动地表现了“我”的____________,联系全文可知,句中的“她们”指_______________

2.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句中的“_________”交代了时间变化,“__________”写出了随着希望一点点破灭,“我”的内心越来越惆怅。“________”更表现了“我”完全沉浸在伤心与失望之中。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并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了游子的______之情。表达类似情感的诗还有《______》。

7、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2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好像 B.等闲:平常 C.浑:浑浊

3解释下列词语。

(1)吟: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锤万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等闲: 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首(   )诗。

A.借景抒情 B.托物言志 C.借物喻理

5诗句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6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____千锤万击,_________烈火焚烧,__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A.即使    B.不管    C.无论    D.也

7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语双关,借石灰石之口,表现

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追求。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独坐敬亭山

,孤云独去闲。

,只有敬亭山。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被世人誉为________

3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闲:_____________

厌:___________

4读第1、2句诗,完成填空

(1)这两句诗运用了 ________ 的写法,烘托了诗人心灵的____________

(2)想象画面,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第3、4句诗,完成填空。

(1)这两句诗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了诗人与_______之间的深厚感情。

(2)“只有”一词突出地表现了_______的思想感情。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外阅读。

野 兰

父亲喜欢兰草,经常从深山里挖一些回来栽培。几年间,庭院里就有百余种,像个兰草园似的。

有一次,父亲又要进山,并决定带我一起去。我们沿着小溪向前走,忽然听到轰隆隆的响声。顺声而去,到了山谷深处,便见飞瀑直泻谷底,潭水幽深。我发现谷底、潭边、山坡,到处长着尺把高的野兰,淡淡的花,香气浓烈,站在谷底任何一个地方都能闻得到。

我从未见过这么漂亮的兰草,不禁连声叫好,而且想动手挖起一株,准备带回家去栽培。不料却被父亲拦住了,说: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还是家里的那些好?我说:这里的好。”“怎么个好法呢?父亲又问。我说:好像这里的兰草姿态比家里的更美,味儿也更香。父亲接着说:是的,那么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处就有不同的姿态和香味呢?这是因为兰草是空谷的植物,得的是大自然的元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人工栽培,便成了(欣赏 观赏)的盆景,失去了大自然的环境和条件。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不禁为野兰感到(可惜 惋惜):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空谷僻野,叶为谁长,花为谁开?会有几个人知道它而来(欣赏 观赏)?

父亲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拉着我坐在潭边,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这正是野兰的不俗之处。它不为别人(欣赏 观赏)而生长,却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人活在世上,也要像野兰一样,不能失去自己的真性。________以献媚而处世,________会像盆花那样失去了自己的(品质 品格),这样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奉献 贡献)的。”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上。纵然岁月流逝,我一直没有忘却。

1用“/”将短文中括号里用得不恰当的词语划掉。

2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3用“  ”画出短文中点明主题的句子。

4)判断。在正确说法的后面画“√”。

(1)这是一篇以写事为主的短文。(  )

(2)这是一篇借物抒情的短文。(  )

(3)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短文。(  )

5请为本篇文章续写一个结尾。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上。纵然岁月流逝,我一直没有忘却,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

长大,意味着……

(1)“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盼望长大的童年……”

(2)小的时候,我常哼着这首歌,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3)终于有一天,我考进了心目中梦寐以求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4)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5)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后,带着一份期盼,我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6)渐渐,“长大”也在繁重的学业中被淡忘。

(7)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之间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8)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9)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沉的目光。我开始害怕,心想: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父母又会怎样责备我呢……

(10)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不但没有丝毫责怪我的意思,而且很信任我。她告诉我她的生活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并且决定帮着做一些我能做到的事。

(11)我并不是敷衍她,因为这是我心里决定了的事。

(12)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13)我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数落。

(14)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我想象的那样恶劣,而且桌上还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15)吃饭时,我边吃边小心地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暴风骤雨”,但父亲却只是盘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并嘱咐我不能只是表面应付,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16)现在,我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17)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梦寐以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敷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短文中找出从小到大“我”对“长大”的三种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8)自然段画横线的这句话是________描写,在短文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14)自然段中“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我想象的那样恶劣”,“我”想象中的气氛是_____________

5“许多人围过来,我有些惭愧”,“我”感到“惭愧”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父母说“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长大还意味着什么?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和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狐狸和猴子

河中央有一个土墩,墩上长着一株桃树,树上结满了大桃子。

狐狸想吃桃子,可是过不了河。

猴子想吃桃子,可是也过不了河。

狐狸便和猴子商量,一同想办法架桥过去,摘下桃子各分一半。

狐狸和猴子一同花了很大力气,扛来一根木头,从这边架到河中央的土墩上,成了一座独木桥。这座桥太窄了,它们不能同时过去。

让我走过去,你再过去吧!狐狸对猴子说。

狐狸走过去了。狐狸想独自吃桃子,便故意把木头推到河里去。

猴子,请你回去吧!狐狸哈哈地笑了起来,说:你没有口福吃桃子。

猴子非常生气,可是它马上也笑了起来说:哈哈!你能够吃到桃子,但是你永远回不来啦!

狐狸听了非常着急,没有办法,只好苦苦哀求猴子说:猴子大哥,我们是好朋友,请你替我想个办法让我回去吧!猴子一句话也不说,独自走了。

【1】“猴子一句话也不说,独自走了。”是因为(    

A.猴子没有吃到桃子,很生气。

B.看着狐狸吃桃子,只得无可奈何地走了。

C.它知道不能和狐狸这样的坏人交朋友。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喜欢短文中的狐狸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没有人喝彩的工作

有一天,我从学校里跑出来,流着泪,很(   )地走回家。

妈妈抱着弟弟,站在门口。弟弟向我招手,妈妈亲切地微笑着,欢迎我回来。

但是,我那带着眼泪的脸,使妈妈很惊奇。她连忙拉着我的手,一边走进去,一边问我说:“为什么这般伤心?”

我一边抹(   )着眼泪,一边呜呜咽咽地说:“妈妈,我想要做的事,老师总不让我做。”“呀!到底是什么事?”妈妈温和地问我。

“学校开家长会……要演节目……但是老师不让我当主角(jiǎo   jué),却只要我在后台工……工作!那小龙平时很不爱文艺,这次反做了!”我呜呜咽咽,连话也说不清楚。

妈妈伸出手来,要我看看她戴着的手表。

“云,你看,这手表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妈妈一面擦干我的眼泪,一面(   )地问。

“那是一块玻璃,两根指针。”我回答说。

妈妈把弟弟放在一旁 脱下手表 把表壳打开 又问我说 你看里面是些什么

是小齿轮和螺丝 这时我完全忘记了我的伤心事

妈妈继续说:“当表的指针不走,或走得不准的时候,别人就会说‘这表是徒有外表’。可是怎样才能使它会走,并且走得准确呢?就得靠这些小齿轮和螺丝,也就是这些别人看不到的部分。”

停了一会儿,妈妈又望着我( )地说:“这是没有人喝彩的工作,但却是重要的,而且是不能够没有的工作。”听了妈妈的话,我( )

【1】画去文中不正确的读音。

【2】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恍然大悟        意味深长       

悲哀     伤心       温和        柔和

【3】给第9、10自然段中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4】句中的“这”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重要的,而且是不能够没有的工作” ?

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实生活中,像这样无人喝彩的工作还有很多,试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语段阅读。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外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轻蔑——_____        艰巨——______     著名——______

【2】帝国主义者为什么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文段想一想,在当时的情况下,詹天佑敢于接受这样艰巨的任务,并胜利完成,说明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14、阅读《匆匆》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巧巧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

2如“轻烟”“薄雾”等事物有什么特点?作者说这句话想借此表达什么?

____________

3“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好的品德”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面的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1)既有一,何不能有二?

_____

(2)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

_____

17、把下列句子改为肯定句。

(1)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靠扇动翅膀保持平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是柔娜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得些知识绝不是坏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没有一个人不为姑娘们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合并句子。

我们多读、多想、多积累。

我们慢慢地能够顺利地阅读古文了。

_____________

19、直述句与转述句转换练习。

(1)妈妈对我说:“我今天有事,你和爸爸先吃饭。”(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赵玲在中队会上说,她负责帮助肖兵补习生病时落下的功课。(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刚对我说,他帮我把自行车送到楼上。(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繁花无边的天山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场上爆发出掌声。(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怀特森先生说:“我希望你们从这件事当中学到点儿东西。”(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请用这个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仿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题目:《 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提示:①写出真情实感,字迹要清晰工整;②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文;③如果要在作文中写校名、人名请用×××代替;④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