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去了,有再来的时候;_______枯了,有再青的时候;__________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呢? ———是有人______________: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

(2)在______________里算着, ______________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______________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__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__,也没有______________。 我不禁______________而泪潸潸了。

(3)《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的一篇_____(散文 小说)。作者采用_______ (直接 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对______________的感慨,提醒人们应该 ______________

2、写出近义词

仿佛——     游弋——  

温和——     赞美——  

 

3、写出歇后语后部分

①徐庶进曹营——________

②火车开到马路上——________

4、古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说:人各有长处,也有短处。所以同学之间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5、辨字组词

( ) ( ) ( )

( ) ( ) ( )

( ) ( ) (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朗读古诗《江上渔者》,完成练习。

1把诗句补充完整。

江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鲈鱼美。

君看___________,出没_______________

2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括号里。

   méi

(1)君看一叶舟,出没_____风波里。

(2)小明今天没_____有去上学,因为他生病了。

   shì

(3)春天来了,大丽花开了,把这朴素的院子点缀成花园似_____的。

(4)他似_____乎有一点不高兴。

dàn   tán

(5)一个弹_____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了下去。

(6)他弹_____奏的乐曲非常好听。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渔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一填。

《江上渔者》的作者是_________代的_________。反映了_________,唤起人们对的注意。

5这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诗意写诗句。

1)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雨疏风骤”中的“疏”的意思是(   

A. 稀疏    B. 密集   C. 疏远、生疏    D. 开通

2“残酒”指的是(   

A. 上次自己没有喝完的酒   B. 别人喝后剩下的酒 

C. 质量低劣的酒   D. 还未消尽的醉意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谁说的?说话者的语气是怎样的?(   

A. 浓睡人   教训语气     B. 卷帘人   责备、焦虑的语气

C. 卷帘人   不耐烦的语气    D. 浓睡人   责备、焦虑和惋惜的语气

4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情?(   

A. 初春   B. 暮春   C. 盛夏   D. 金秋

8、古诗阅读。

古诗一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古诗二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古诗一中体现早春的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二中体现早春的景物是_______________

2古诗一中描写诗人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_,古诗二中描写早春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

3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和赞美之情,古诗一中诗人赞美的是_______,古诗二中诗人赞美的是____________

4古诗二中把_______比作______,形象地写出了景色的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快乐阅读。

       ①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②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          )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          )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节选自冰心《腊八粥》)

【1】母亲每年什么时候给我们煮腊八粥?(          

A.十一月初八

B.十二月初八

C.12月8日

D.二月初八

【2】选文中括号处填入关联词语,最准确的是哪一项?(          

A.因为……所以……

B.虽然……但……

C.如果……就……

D.不但……还……

【3】下列对选段②的主要内容,概括最为准确的是哪一项?(          

A.腊八粥的来历。

B.腊八粥的成分。

C.母亲每年都煮腊八粥。

D.腊八粥香甜可口,大小喜欢。

【4】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试着用几句话写一种你喜爱的食物。

____________________

10、再读课文2-4段,完成练习。

①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②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的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③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排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呢?

【1】“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这句话中的“溜”换成“跑”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 的修辞手法,把“八千多日子”比喻成_____,把时间比喻成_______。仿照这句话,写一个句子。__________

【3】“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怎样理解这句话?_______

【4】“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这是一个______句,请你仿写一句。_______

【5】“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这三个“又”子强调了什么?____

【6】“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这句话中的两个“赤裸裸”的含义相同吗?______

【7】文章第4段中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感慨?______

【8】这几段文字写时光一去不复返,作者既___________,提醒人们要_________

11、阅读下列文章,解答问题。

动物的眼睛

夏天傍晚,一只蚊子悄然进屋,围绕着屋里的人们伺机下口。在它的眼中,前方是充满诱惑的晚餐,后方则是自己振动的双翅,这两个景物同时出现在它的视野里,这让我们感到惊异,因为当我们注意前方的时候,无法看到自己的后背,但蚊子可以做到。

我们都知道,有些昆虫有特殊的眼睛,被称为“复眼”,顾名思义,复眼就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这些小眼睛独自感光成像,使得各个方向的物体都可以在视网膜上成像,这种眼睛可以获得超大的视野和清晰的图像,比我们使用的广角照相机更加厉害。

蜻蜓的复眼是由许多眼睛简单地并列在一起工作,每只眼单独成像,但是它们只需要把图像的一部分传给大脑即可,而不用将看到的所有信息都交给大脑处理,这样蜻蜓有限的大脑就能迅速处理环境中瞬息万变的信息。因此,蜻蜓具有极强的机动能力,在高速运动时,能敏锐地捕捉到同样高速运动的猎物,被称作“昆虫中的战斗机”。

蝴蝶在花间穿梭,我们可以看见它美丽的外形和鲜艳的色彩,可是反过来,蝴蝶眼里看到的人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当蝴蝶看到你的脑袋,它会认为是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你的头发就像一捆绳子,每一根绳子都粗粗的,足以让它停得住脚。但如果蝴蝶不飞,或者人不动,那么,蝴蝶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动物所看见的主要是物体的动作。

一只蛤蟆一动不动地待在草地上。一只苍蝇飞了过来,等苍蝇飞近时,蛤蟆突然发起攻击,伸出它的舌头攫住苍蝇送进自己嘴里,接着,它又一动不动地待着,看上去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似的。对一只蛤蟆来说,花园就是一张灰色的屏幕,只有这张屏幕上的东西轻轻晃动的时候,蛤蟆才看得见。当蛤蟆跳跃的时候,它自身的运动让它看到了周围的景象;当它停下来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又会变成一片空白。

动物的眼睛与它们的需要和环境相适应。狐狸的瞳孔是上下长、左右窄,因为它更需要看清它上方和下方的东西,比如树丛里的一只鸟或草地里的一只鸡。马的瞳孔是左右宽、上下扁,像一个平放着的纺锤体。由于马大多生活在开阔的草原上,这种左右宽、上下扁的瞳孔能够帮助它们老远就能看见两边的敌人。猫的眼睛一日三变:在白天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它的瞳孔可以缩得很小,像线那样;在黄昏中等强度照射下,瞳孔又会变成枣核般的形状;在晚间昏暗的条件下,又会变得像满月那样圆。

1“顾名思义”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自然段画横线的部分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下定义 B.举例子 C.打比方 D.作比较

3蜻蜓被称作“昆虫中的战斗机”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蝴蝶看到人的脑袋,会认为是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其原因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蝴蝶有复眼 B.蝴蝶飞累了

C.蝴蝶看不见不动的人 D.蝴蝶看不见人的脑袋

5最后一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动物眼睛里的瞳孔样式奇特多样,能一日三变。

B.动物的眼睛能与它们的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C.动物的眼睛能根据需要产生各式各样的变化。

D.动物眼睛里的瞳孔样式及变化是为适应不同环境。

6“有些昆虫有特殊的眼睛,被称为‘复眼’”,这句话中的“有些”这个词可以省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围绕“动物的眼睛”写了哪些内容?用简要的语言把要点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吹箫的渔夫(节选)

有一个会吹箫的渔夫,带着他心爱的箫和渔网来到了海边。他先站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吹起箫来,心想鱼听到这美妙音乐就会自己跳到他的前面来的。他聚精会神地吹了好久,毫无结果。他只好将箫放下,拿起网来,向水里撒去,结果捕到了许多的鱼。渔夫又将网中的鱼一条条地扔到岸上,并对乱蹦乱跳的鱼说:“我吹箫时,你们不跳舞,现在我不吹了,你们倒跳了起来。”

【1】划线句中的“你们”指(______),变成转述句“你们”可以改成(_____)。

13、课外阅读。

蚂蚁

(1)我读到一篇英国课文,讲的是蚂蚁。

(2)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3)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4)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5)( )没有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 )会全军覆灭。

(6)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7)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8)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tī 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音节。

【2】在(5)、(8)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将“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改为不含问号的句子,但意思不变。

________

【4】蚂蚁家庭“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没的行为体现了_________这两种精神。

【5】读了这篇文章,你从蚂蚁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

________

14、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 )去了_____有( )的时候____( )枯了____有( )的时候____( )谢了____有( )的时候____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按原文填空,并在第一自然段的 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无法挽留的无奈和惋惜

B.作者提出这个问题,并对此作出解答,因此,这个句子是疑问句

C.作者在文中深入思考日子一去不复返的原因,因此在文章开头提出了这个问题

D.作者借这样的问句,看似发问,实则已有答案,问句更能唤起读者对时间的思考

3对画线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间多的是,像汪洋大海

B.在时间的大海里,属于“我”的时间太少了,表现了作者的哀伤

C.过去的日子显得那么渺小,无声无息,消逝得那么快,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4“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是因为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将下面语句有毛病的地方改正过来。

(1)这里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缩。

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谆谆教导,把我们从一个心智成熟的孩子培养成懵懂天真的少年。

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认为取报纸是自己一项“权利”,是绝不能让别人侵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5分)

天空挂着圆月。(扩写句子)

 

从这件事中,受到很大的教育。(修改病句)

 

树在风中摇摆。(改为拟人句)

 

索溪峪的美使我们流连忘返。(改为反问句)

 

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17、按要求写句子。

(1)小溪哗哗地流着。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姑娘捧着硬币对张丽说:“我数了两遍,请您数一下吧!”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搭石不是家乡人勤劳的象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6分)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它有千斤重,(仿写句子)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搞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改为陈述句:  

他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缩句)

 

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了。(缩句)

 

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仅有的亲人。(修改病句)

 

我觉得没有什么比这鱼汤更优美的了。(修改病句)

 

 

19、按照要求写句子。

闰土说:“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不算偷的。”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

  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改写成陈述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我们祖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相信这些节日一定曾留给你许多美好的回忆。请选择一个传统节日,把节日中发生的某件事写下来。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