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照样子,写词语。
例:糊糊涂涂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例:大匙大匙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俗语补充完整。
1.有志不在年高,____________。
2.一日为师,____________。
3.在家千日好,____________。
4.大丈夫行不更名,____________。
5.行家看门道,____________。
3、近义词填空
爱护 爱惜 珍惜
(1)他从小就养成了一种( )书籍的习惯。
(2)他十分( )时间,一分钟也不让它白白浪费掉。
(3)粮食是宝中宝,人人都要( )。
维持 保持 保护
(4)解放前,爷爷起早贪黑地干,可还是( )不了一家人的生活。
(5)老红军战士始终( )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6)青蛙是益虫,我们要( )它。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按要求做题。
(1)朱自清感叹时光易逝:“太阳他有脚啊,_________________地挪移了,我也______跟着旋转。”从《匆匆》一文中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写一句积累的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者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中有不少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如写寒食节的“___________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我还知道描写______节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学家司马迁诠释生命的价值:“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_______________”;于谦赋予石灰以人的品格:“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___________”;遇到老人哀叹岁月催人老时,可以借用《浣溪沙》中的“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去安慰他。
(3)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一人专心致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只有在用知识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懂得太少了,事情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就不知道有难,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的围棋教练是爸爸,在一次我们的对弈中我胜爸爸一筹,爸爸引用《荀子》中的语句赞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近义词
分离——____ 思念——____
埋怨——____ 安静——____
6、读下列杜甫的两首诗,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①。
感时②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③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④欲不胜⑤簪。
【注释】①草木深:指人烟稀少。②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③抵:值,相当。④浑:简直。⑤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1】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称为“_______”,他与李白合称“______”。
【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破山河在(陷落)
B.花重锦官城(沉重)
C.晓看红湿处(明白,了解)
D.白头搔更短(用手指轻轻地抓)
【3】任选一首诗,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的意思:______
【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现在多用这两句诗来赞美_______的人,像这样的诗句我还知道: _______,______。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写这两首诗时的心情完全不同,《春夜喜雨》为“喜”,《春望》为“悲”。
B.《春夜喜雨》这首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绘景色。
C.《春望》这首诗将家与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内涵上较《春夜喜雨》更广阔。
D.《春夜喜雨》中,诗人借助对春雨的描写,表达出自己对春天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春望》中,诗人则通过对国都萧瑟春景的描写 ,抒发自己对家乡春天美景的怀念和向往之情。
7、课内阅读。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解释下面的词语。
(1)擢:______________ (2)素:__________________
(3)盈盈:____________ (4)脉脉:________________
【2】把诗句中的叠词画上横线。关于这些叠词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些叠词的运用使整首诗音韵和谐,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B.这些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为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气氛。
【3】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________和________的故事,表达了妇女对丈夫的________之情。
【4】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谁?把能体现主要人物情感的诗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外阅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解释下面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1)之:______ (2)若:______ (3)沾:______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表达送别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颈联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理解本诗与普通的送别诗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孔子游春》节选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他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用横线画出文段中的比喻句。
【2】真君子的意思是_______。孔子认为水是真君子,是因为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
【4】这段话孔子以“司空见惯”的流水为喻,引导弟子如何做人,由此可见孔子是一位_________的老师。
【5】孔子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名言,请写出其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认真观察下面的告示,再回答问题。(6分)
(1)这则告示告诉游人什么呢?
(2)它写得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11、阅读短文《找骆驼》,回答问题。
老人不紧不慢地说:“干吗生气呢,听我说嘛。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至于骆驼究竟往哪儿去了,应该顺着它的脚印去找。”
商人听了,照老人的指点一路找去,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
【1】找出文中的两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老人的观察,老人得出了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渡河少年
一条清澈的小河,一条_____在岸边的渡船。
我立在船头,一身蓝色的衣服倒映在水里。船身开始晃动,船老大扛着一根竹篙上来了。一个背着书包的圆脸少年站在河埂上朝老人大声问:“老爹,没钱能上船吗?”
老人正在弯腰解着缆绳,头也不抬:“没钱坐什么船,笑话!”
竹篙一_____,小船离岸而去。
孩子像当头挨了一棒,孤零零地立在岸上。离得老远,我看见孩子两眼睁得溜圆,牙帮骨在不停地挫动,两道小刷子似的眉毛紧紧地蹙(cù)在一起。忽然,他把衣裳一脱,连同书包_____在手中,“味溜”一下滑进了河里。
秋风秋水,他受得了吗?一股同情的湖水从我心上_____过,想喊,没喊出声。孩子举着衣服、书包,踩着水,一摇一摇地向河当中游去,黝黑的脸蛋冻得乌青。撑船的老汉愣愣地望着,忽然大声叫:“伢子,上船,快上船!”
孩子好像没听见。
船撑到孩子跟前,孩子使劲把头别过去。
“上船吧——别冻坏了。”老人似乎在哀求,“钱一分也不要。”
孩子好像没听见。
孩子不理他,依然向前划。落满彩霞的河水被孩子的臂膀切割成一块块五彩的锦缎,那手中的花格子衬衣就像五彩的花瓣,黄黄的书包真像花瓣中的花蕊(ruǐ)。
好一朵开在浪花丛中的奇葩(pā)!好一个倔强的少年!
终于到了对岸,他泥鳅一般蹿上了堤埂。水珠在他的脊背上滚动,像一条条刚出网的银鱼在蹦跳。他把衣裳一套,捡起书包,飞似的跑了。河边的沙滩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像一条无限延长的省略号。
后来,我打听到,那孩子考取了对岸的中学,那天是开学的头一天。
有趣的是,以后我每次过河,只要赶上学生上学放学,总会看到那个圆脸少年在河里游来游去。数年后少年居然从这条小河游进了大海,成了一名游泳健将。他给撑船老人来过一封信,称他是他的启蒙教练,要感谢他。
可惜老人已长眠在河边的沙丘里,没看到这封信。
【1】在原文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动词是( )
A. 停 摆 提 冲 B. 漂 撑 拿 浸 C. 泊 点 擎 漫 D. 拴 指 放 流
【2】文章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________ 。
【3】本文刻画的主人公是:________ 。
【4】本文对人物的刻画采用了多种描写方式,有神态描写,如:________ ;有动作描写,如:________;有语言描写,如________。
【5】理解句子的含义。
①好一朵开在浪花丛中的奇葩!好一个倔强的少年!
_________________
②河边的沙滩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像一条无限延长的省略号。
_________________
【6】你喜欢圆脸少年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他要感谢那只手
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窟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孩子们也纷纷猜测。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一个皮肤棕黑色( )又瘦又小( )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 )弯腰低头问他( )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这是你的手( )老师( )孩子小声答道( )
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黏糊糊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有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 )有物质上的给予,( )有精神上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难以估计。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1】给文中画线句子的括号中填写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 。 : “ ? ” “ , 。 ” 。
B.、 、 , : “ ? ” “ , 。 ” 。
C., , 。 : “ ? ” “ , ! ” 。
D., , , : “ ? ” “ , 。 ” :
【2】女教师让孩子们以________为内容画一幅画。
【3】第6自然段中“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这里的“非凡的意义”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7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4、课内阅读。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1】解释下列词语。
伏案:__________________
毫端: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在选文中画出描写丁香外形的句子。
【3】如何理解丁香“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下面的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1)既有一,何不能有二?
_____
(2)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
_____
16、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都是你自己找的,我帮不得了你的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小鸟在树枝上鸣叫。(根据不同的情境扩写句子)
①被老师夸奖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考试失利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成双重否定句。
(1)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坡下的每一块土地都被洪水淹没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应该知道这件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我难道不知道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飞机难道不是今天早上坠毁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为反问句。
(1)北京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都市。(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词或几个词写一句话。
窗户 黑板 桌椅 教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