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全下列成语
1.重重(_____) 文质(_____) (_____)披靡 (_____)丧气
2.四面(_____) 彬彬(_____) (_____)饮血 (_____)日丽
3.腹背(_____) 翩翩(_____) (_____)置疑 (_____)助长
4.磕磕(_____) 融为(_____) (_____)磅礴 (_____)不胜
5.喋喋(_____) 喃喃(_____) (_____)莫测 (_____)不绝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学期(苏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我们认识了很多人物,有被日本人称为“________”的聂荣臻将军,有________天游峰的扫路人,有________的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个个令我敬佩。我们还在作者的带领下神游了浙江金华的________,欣赏了________三亚落日……收获真是不小啊!
(2)“________,________”这是女词人李清照对人生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这是于谦愤世嫉俗的呐喊。
(3)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大家族。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________。
3、画龙点睛。(我会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____)乐土 婀娜多姿的(________)
一(____)喷泉 生机勃勃的(________)
一(____)鲜花 汗流浃背地(________)
4、读句子,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1.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______)(______)
2.我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______)(______)
3.那个星期天母亲答应带我出去。(______)(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fù ráo yōu měi guī lì shān h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zhàn kāi hǎi shēn rú dòng wēi w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_______,立根原在_______。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诗的第一句中,“_____”字特别传神,写出了竹子_____的性格。诗的第三句中,“千”和“万”写出了竹子面对的考验 __________。
【3】说说本诗后两句的意思。
【4】这首诗采用了_____的写法。下列哪一项不是本诗表达的情操?(______)
A.刚正不阿 B.秉公无私 C.正直不屈 D.铁骨铮铮
【5】“尔”的意思是_________。占诗文中的名称很有讲究。请为下列名称选择恰当的解释。
寒舍( ) 在下( ) 晚生( ) 贤郎( )
A. 晚辈自称 B.对人称自己的家
C.谦称自己 D.对对方儿子的称呼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这首诗的前两句写_____________的场面,表现了将士们_________的精神。
【2】“________”一句写景,既交代了时间是在________,又烘托出了战前的 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一句写出敌人夜间的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______。
【4】卢纶的《塞下曲》中还有一首:“林暗草惊风,_______。_______,没在石棱中。”这首诗写的是___________的事。诗中表现了将军______________的品质。
【5】理解《塞下曲》一诗,并判断对错。
(1)全诗语言简洁,作者以雪的寒冷更加衬托出将士们杀敌的热情。(____)
(2)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战斗的场面,但可以通过领悟诗意想象出一幅战争的画面来。(____)
8、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1】下面对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终日不成章——章:文章
B.泣涕零如雨——零:零散
C.相去复几许——去:距离
D.脉脉不得语——得:得到
【2】这首诗中用了很多叠词,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诗中的叠词有:迢迢、________、________、札札、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只有“________”是属于拟声词,其他几个都是状态词。
【3】这首诗中通过描绘织女的姿态美,意在表现织女的勤劳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中描写的情景,有虚实之分,眼之所见为实,心之所想为虚。哪些诗句描写的是眼前所见的“实景”?请用“﹏﹏”画出来。
【5】从“泣涕零如雨”和“脉脉不得语”中,你能体会到织女心中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跑进家来的松鼠
我们家的房子紧挨着森林。
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来,很快就跟我们相熟了。它整天满屋乱跑,在橱柜和架子上跳来跳去,动作灵活得惊人,从来没有碰掉过一样东西。
爸爸的书房里,挂着一副从森林里捡来的大鹿角。松鼠常常跳到上面去蹲着,就像蹲在树枝上似的。
它特别爱吃甜食,经常跳到我们肩膀上要糖吃。有一回,餐柜里的方糖不见了,妈妈把我们几个孩子叫去问,我们谁也不知道。爸爸说我们不诚实,一星期不许吃糖。
松鼠跟我们一样,一个星期没有吃到糖。
有时,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脸,还轻轻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可我又上哪儿给它找去呢?
有一天,午饭后,我正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看书。忽然看见松鼠跳上餐桌,叼起一块面包皮,跳上了大柜顶。过了一会儿,它又来叼走了一块。
我踩着椅子往大柜顶上瞧,那儿放着妈妈的一顶帽子。我拿起帽子,不由得大吃一惊——那帽子下面什么都有!方糖,纸包糖,还有面包皮和各种各样的小骨头……
我马上跑去告诉了爸爸:“原来松鼠才是我们家那个不诚实的孩子!”
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咱们家的松鼠是在储备冬粮呢。森林里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开始储备冬粮。这是松鼠的天性,咱们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
【1】画出第6自然段中描写松鼠动作的词语,表现了松鼠什么样的特点?
___________
【2】思考作者对松鼠的情感是怎样的?
___________
【3】文中一共介绍了松鼠的哪些习性?你还知道哪些?
___________
10、阅读。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瞅了瞅( ) 安定 ( ) 占据( ) 信心( )
【2】用“ ”画出描写父亲神态的句子。
【3】将“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改写成意思相同的两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为什么“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人脑的潜力
①每个人都有一笔巨大的财富:一个会思考的大脑。
②人的大脑,是大自然几十亿年进化的产物。它是思维的发源地,智慧的藏府,创造的源泉。恩格斯所说的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的思维着的精神,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③今天,大脑比以往任何时代更重要。在原始时代,人们崇尚的是力;在工业革命时代,人们重视的是物;在信息革命的时代,智能成了最重要的资源,人的大脑也就成了开发的对象。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大脑中的资源却是无限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感到思想的饱和,没有一个人发生思想的溢出。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藏,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潜力。
④人的潜力有多大?美国学者玛格丽特·米德认为,大脑资源的95%没有开发。前苏联学者依凡·叶夫莫雷夫指出:“人的潜力之大令人震惊。______我们迫使大脑开足一半马力,我们______能毫不费力地学会40种语言,把《苏联百科全书》从头到尾背下,完成几十个大学的课程。”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啊!
⑤人的大脑为什么拥有巨大的潜力呢?
⑥首先,脑科学表明,大脑中有着超量的神经元。一般认为,大脑中的神经元有1000亿个,它们对于人的生存功能来说,是大大过量的。如此超量的神经元,正是智能开发的后备力量,是潜力存在的生理基础。
⑦其次,脑科学表明,神经元有丰富的神经突触。低等动物突触比较少,刺猬每个神经元与几十个神经元相联系,形成几十个突触;老鼠每个神经元有500多个突触;人的每个神经元与1000神经元相联系。对列宁的大脑解剖表明,他的神经突触特别丰富。计算显示,大脑中神经元之间有1015个接触点。也就是说,人脑具有思维的极大容量。
⑧再其次,脑科学还表明,大脑中的突触、神经生化物质也有很大的可塑性。经过训练,大脑中会产生新的突触,产生新的神经递质。动物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的老鼠的大脑中长出了新的突触,大脑产生了新的功能。
⑨人类有着巨大的记忆潜力、思维潜力和创造潜力。潜力理论为我们开发自我增添了信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巨人,人人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做出伟大的贡献。成就决不是某些人的专利,人人都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1】第②段画线的句子中的“这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入第④段横线处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才…… B.只要……就……
C.如果……就…… D.因为……所以……
【3】作者认为人的大脑拥有巨大潜力的科学根据是______(选最合适的三项)
①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藏,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潜力。
②神经元有丰富的神经突触。
③大脑资源的95%没有开发。
④大脑中有着超量的神经元。
⑤经过训练的老鼠的大脑中长出了新的突触,大脑产生了新的功能。
⑥大脑中的突触、神经生化物质也有很大的可塑性。
【4】对⑥⑦段说明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刺猬大脑中有几十个突触,老鼠大脑中有500多个突触。
B.人的大脑中有1000亿个突触。
C.列宁大脑中有10个神经元。
D.大脑中突触数量越多,人或动物越聪明。
【5】再读第⑦段,圈画相关的句子,写出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再读第⑥段,加点的词“一般认为”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光明心曲
在一个晚霞似火的黄昏,从街心花园的林荫深处,飘出一阵优美的歌声。唱歌的是一个小姑娘,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她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心儿呀,飞向那遥远的地方……”歌声像清泉,叮叮咚咚地在暮色中流淌;歌声像阳光,照进了浓浓的绿荫深处。我看见唱歌的小姑娘了,一件白色的连衣裙在晚风里飘拂,一只天蓝色的大蝴蝶结,随着歌声在她头顶飞舞。她唱得那么动情,我迎面走去,她仿佛没有看见,依然深情地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
看清她的眼睛时,我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气:竟是一个盲姑娘!
歌声依然飘来。盲姑娘陶醉在她的歌声里。她两手合抱成一个拳头,紧紧地贴着胸口,头微微昂起,仿佛在遥望着远方:那流着清泉、洒着阳光、开满了五彩缤纷的花儿的远方……从她的清脆而又纯美的歌声里,从她的幸福而又神往的微笑里,我似乎也看到了她向往的那个光明灿烂的地方。我知道,在她的憧憬里,这远方绝不是虚幻的,它足以驱散她眼前的黑暗。
唱吧,盲姑娘,有一颗热恋光明、向往光明的心,你的生命之路是不会黯淡无光的。
拉手风琴的是位年轻的母亲,她凝视着自己的女儿,手指轻轻地在琴键上移动。也许,女儿直到现在,还不知道母亲是什么模样,还不知道阳光是怎么一回事。然而,从这位母亲紧抿的嘴角上,从那闪着泪光的眼神里,我知道了她的心思:她要用一颗母亲的心,为女儿点燃希望之火。她满怀深情地拉着琴……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陶醉( ) 纯美( ) 憧憬( )
【2】照样子写词语。
晚霞似火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中两处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
【4】请你用文中的话回答,母亲满怀深情地给女儿拉琴,是因为“______________”。
【5】对歌声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为线索,使全文更加紧凑。
B.表现了盲姑娘的音乐天赋。
C.烘托人物性格,表现盲姑娘对光明的向往。
D.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感染力。
【6】“我知道,在她的憧憬里,这远方绝不是虚幻的,它足以驱散她眼前的黑暗。”句子中的黑暗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文在线。(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没有退路,人生的车站不售返程车票地,
没有退路,出了山的溪水不会往回流动,
走下去,前面有相思鸟,有金孔雀,
走下去,前面有橄榄树,有曼陀林。
风来吧,雨来吧,雷鸣电闪都来吧,
那一条条被我们用脚踏出来的路,
才是我们每个人留在这世上的真正姓名。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真正(_____) 流动(_____)
【2】在文中“有相思鸟,有孔雀”,指(_____)风、雨、电闪雷鸣指(_______)。
【3】说说你对文中划“ ”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段文章有什么感想,用自己的话说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戴”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画,组词:_________。
【2】选文第1自然段是对父亲的______描写,其中“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父亲已经受过刑,“________”说明父亲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然坚强,“_________”体现父亲对亲人的爱。
【3】“一种伟大的力量”指的是___________。
【4】“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这时父亲心里也许在想:______________。
15、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哨棒被武松赶紧丢在一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天,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调换顺序,给下面句子换个说法(可适当增减个别字词)。
1、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一个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1)一颗星星落下来。(2)小女孩说:“有一个人快要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练习。
(1)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保持句意不变。
①同学们推荐她。她参加普通话比赛。
______________
②老师要求大家。大家发表意见。
______________
(2)把一句话改写成两句话,保持句意不变。
①我请妈妈给我买文具盒。
______________
②我请张晓明天到公园去玩。
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
(2)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_______
(3)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照样子写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___,如_____,被____________
(2)请根据“我走出校门”这一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
心情“好”:_________________
心情“不好”:__________________
21、轻松写作。
金色的童年是快乐的,回忆金色童年是兴奋的。请你以“美好的回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以记叙为主,适当添加抒情和议论;③记一件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④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