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朵 )白云    _______小桥      _______小树

________枫叶    _______彩虹      _______河流

2、小明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秉公办事”中的“秉”不认识,应用( )查字法查字典,先查( ),再查( )。老师告诉他这个字念“bǐng”,这样一来可以用( )查字法,先查( ),再查( )。字典里,秉的意思有:1.拿着,捏着;2.掌握,主持;3.古代容量单位;4.姓。这个词语”秉“选择( )种解释,“秉公办事”这个词语意思是( )

3、根据画线部分的意思,写出四字词语。

(1)中国的兵乒球比赛在世界拿到第一已经是很常见,不足为奇的事了。______

(2)为了补上落下的功课,他就像饿了渴了需要饮食那样地学习______

4、解释下列词语

①信任: ________________      ②降临:____________________

5、汗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 讲,它与(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山行》中的___________(诗句)中的意思完全相同。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对比阅读:古诗词中的“大江大河”。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运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彻山。

羌笛何须怒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旧红。白发渔江清上,慣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達。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ト算子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1对比阅读上面三首古诗词,照样子简洁填写下面的表格。

题目

文体

江河名

作者想借助江河表达什么?

相关关键词2个

凉州词

黄河

边塞的荒凉、戍边的孤寂和士兵的思乡情

孤城、 何须怨

临江仙

___

__

______

___

卜算子

__

___

______

___

 

 

 

2古诗通过加标点还能变成词(即长短句)。请为下面的诗句加上两个标点,变成词。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3“江河湖海”是古诗词经常歌咏的对象。请你写出两句相关的诗(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填空。

(1)“咏柳”中“咏”的意思是_______

(2)“丝绦”一词本义是_______,在本诗中指的是_______

(3)诗人把“二月春风”比作_______

2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写下来,并写出意思。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晏殊

一曲新词②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①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②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③酒一杯:一杯酒。④去年天气旧亭台: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⑤小园香径:落花散香的小径。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面上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②词的上阕写的是词人本来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饮酒听歌,但这种情境却触发了他对“去年”类似经历的追忆,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 )

③下阕写出了词人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感到既似曾相识又无可奈何。( )

【2】这首词多处用到了对比的写法,请你找出其中的一处,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请你说说其中蕴含的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之窗。(13分)

爱的传承

  一位来自山区的男青年要去南方上自己梦寐(   )以求的大学。车厢里异常闷(   )热,男青年口渴难耐。当乘务员推着售货车来到身边时,他望着高中时只有有钱的同学才喝得起的健力宝犹豫再三,终于从衣兜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钱递了过去。健力宝拿在手中了,可如何开启?他尝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正当一筹(   )莫展之际,坐在对面的中年妇女对儿子说:童童,快把健力宝给妈妈!小男孩说:妈妈,你刚喝过水,怎么又渴了?”“快!听话!小男孩把健力宝递给了妈妈。中年妇女眼睛盯着拉环,余光扫了一眼男青年,只听的一声,打开了,她把健力宝放在了茶几上,显然她并不渴。

  男青年在心里默默地感激着: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关心着,有人爱着,毕竟是美好的,即使这种关爱来自陌生人。

  后来,男青年成了一名教师。他班上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因为身患肿瘤(   )而进行化疗,美丽的头发全掉光了,每天要顶着光秃秃的脑袋去上学。这对小女孩来说,无疑是太残酷了。

  于是他热情而郑重地在班上宣布:从下周一开始,我们要学习认识各种各样的帽子,并带到学校来,越新奇越好!

  周一到了。小女孩正为自己戴了一顶帽子而犹豫时,却发现老师和同学们都戴着帽子。和他们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自己的显得那样普普通通,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她轻松地笑了,笑得那样甜,那样美。

  爱是可以传承的。男青年把当年乘车时获得的小小的关爱,传承到了社会的角角落落,给整个世界带来了无限的温馨(   )。

(1)请给黑体字注音。(5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3分)

传承——

五花八门——

梦寐以求——

(3)短文讲了几个故事?请你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一下这几个故事的内容。(2分)

 

 

(4)请你谈谈对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10、课内阅读。

《野草》节选

它的根往土壤里钻,它的芽往地面上挺。这是一种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一粒种子的力量之大,如此如此。

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确是世界无比。这种力,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因为它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1找出选文第一自然段中表示野草动作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

3“——”在选文中画出一个过渡句。

4这种力象征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合欢树(节选)

史铁生

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 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 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 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 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着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到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依旧——_____   茂密——_____   摆弄——______

2“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 ,这里“抖”和“推脱” 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

B.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 母亲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

C.合欢树是作者关于母亲的记忆的象征物,因此为题。

D.合欢树身上喻含了作者对母亲爱美爱生活的情怀态度的肯定和赞美,托物言情。

4第2自然段写了母亲种合欢树的一段往事,请分析这段追忆在文中的作用。______

5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___________

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吃蚕蛹

前几天,邻居给我家送来些蚕蛹,让我们炸着吃。我看到那些黑糊糊的在盆里蠕动的蚕蛹,不由得打了个冷( ),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心想:这些小东西放在外面会不会变成蛾子?吃了会不会变成蛾子在肚子里乱飞?……我不敢( )想下去了。因为这些东西长得太吓人了,跟书上画的一模一样。

这天,爸爸炸了一些让我们尝尝。我看见爸爸吃的可香啦!心里也想吃。爸爸见我这副模样,便让咬一个尝尝。我闭着眼,屏着气咬了一口。哇……好难吃!我发誓再也不吃蚕蛹了!

今天,爸爸又炸了一些蚕蛹,不知怎么回事,馋虫又在我肚子里张开了小嘴儿,脑袋朝上,想吃蚕蛹了。我使劲向下沿着口水,实在( )制不住自己了,便找爸爸要了几个,咦?这次怎么比上次好吃呢?我顾不得这些了,又找爸爸要了几个。开( )我吃蚕蛹的白肉,别的什么也不吃;后来连皮带肉一起吃。我吃得津津有味。

 我敢吃蚕蛹喽  蚕蛹不仅味美  而且还含有许多营养呢

1选择正确读音。

________zhà  zhá    ________mó mú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________    放纵________

3选择正确的字。

冷(       [        ]

不敢(  )想    [ ]

)制    [ ]

开(     [ 使]

4请你解释。

蠕动:________

津津有味:________

5给最后一自然段加标点。

6文中的开始是怎么吃得,感觉如何?后来又是怎么吃?

__________________

13、   《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

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全国节水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吴季松介绍说,水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其表现一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我国人均水资源量22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二是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南方(指长江以南)人均水资源量达到3600立方米以上,而北方人均水资源量只有720立方米。三是全国的污水排放量快速增长,对水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程度。据统计,1980年全国废污水排放量为310亿吨,2000年为620亿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占66%,生活污水占34%,近80%的废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水域。四是由于集中取水和集中排污,致使我国不仅北方城市普遍缺水,南方一些城市也出现水质型缺水。

长期以来,因地表水供给不足,一些地方只好采用地下水,造成局部地区地下水大量超采,形成地面沉降。调查资料显示,全国地下水多年平均超采量74亿立方米,超采区共有164片,超采区面积达18.2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超采区面积占42.6%。辽宁、山东、河北等省的一些沿海城市与地区,地下水含水层受海水入侵面积在1500平方公里以上;北京、天津、上海、西安等20多个城市出现地面沉陷、地面塌陷、地裂缝;西北内陆一些地区因地下水位不断下降,荒漠化及沙化面积逐年扩大,已影响这些地区的城乡供水、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存。

近三年,我国连续遭受干旱,尤其是去年,旱情加重,江河湖泊自然来水量减少,水库蓄水量比上年同期减少11%,3亿多亩农田受灾,农村先后有3300万人发生临时饮水困难,部分城市出现新中国建立以来最为严峻的缺水局面。

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十分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1第二自然段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划“   ~~~~”的句子,这几句话运用______ 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表达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二自然段中划“_____”的句子。句子中达到3600立方米以上以上只有720立方米只有,这两个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完本文,针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你想对保护水资源提出怎样的建议?(至少两条,且有针对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专项训练。

在“垃圾分类我先行”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收集了以下资料:

资料一 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大类。可回收物: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类。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垃圾投放:厨余垃圾放绿色桶,可回收物放蓝色桶,有害垃圾放红色桶,其他垃圾放灰色桶。

资料二 进行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资料三 班级成员在学校附近三个社区以“你认为什么是垃圾分类的障碍”为题展开调查,结果是:34.8%的人认为是设施不全,无法分类投放;30.9%的人认为是因为缺乏环保意识;13.42%的人表示不知道该如何分类;13.29%的人是因为对垃圾分类回收的益处不了解;3.15%的人觉得麻烦;2.31%的人是出于对职能部门不信任,认为将来还会将所有垃圾合在一起,现在分了也白分;还有2.13%的人认为此举没有意义。

资料四  垃圾分类后被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

资料五  有的小组开展了以“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为主题的问卷调查,下面是他们的调查结果。

1同学们收集到的材料主要涉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方面内容。其中资料二和资料_____可以合并成一类,因为: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便于汇报交流,请你用表格或统计图的方式整理资料三的问卷调查。

 

 

 

 

3为了更好地说明资料四的观点,可以再丰富哪些资料?请你尝试上网收集整理进行补充。(至少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仿写句子。

(1)如果没有想象,思维就像花儿失去了营养;如果没有想像,思维就像鸟儿折断了翅膀;如果没有想象,思维就像_______________

(2)假如生命是草,不要自惭形秽,要毫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献自己的一星浅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面的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1)既有一,何不能有二?

_____

(2)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

_____

17、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你们看见过这么劳苦这么简朴的总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京是我国的四大直辖市(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这场比赛怎能让祖国再次蒙受屈辱呢?

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怎么会让人觉得舒服呢?  

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一个日子,都不会错。(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的时候。

20、直述句与转述句转换练习。

(1)妈妈对我说:“我今天有事,你和爸爸先吃饭。”(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赵玲在中队会上说,她负责帮助肖兵补习生病时落下的功课。(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刚对我说,他帮我把自行车送到楼上。(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小屋。

软弱的可以变得坚强,自大的能够学会谦虚, 自私的也会懂得感恩……这样,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认识到另一面的自已吧。

请以”原来,我也很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取的文体进行写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