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令尊指的是?________

2、品味京味儿语言,写出你对加点词语的理解。

(1)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

擦黑:__________________

(2)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零七八碎:__________________

3、默写一首你喜欢的古诗,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4分)

 

这首古诗的作者是 ,你喜欢的原因  

 

4、关于我国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的诗句,你知道多少呢?填一填。

节日

诗句

清明节

_________

重阳节

_________

春节

_________

 

 

5、联系学过的课文填空

社会和大自然是一本书,一本无字的书,所以说,________,行万里路。气势磅礴的长江,________的三亚落日,威武雄壮的烟台的海,让我们真正领略到祖国河山的无比壮丽;《西游记》中有一则故事叫三打白骨精,我们还知道四大名著中带的故事,如《三国演义》中刘备________,《红楼梦》中刘姥姥________。其实,文化的丰富多彩同样会让我们觉得做一个中国人是多么自豪。看到锄头,我们就会想到古诗________________;吴国少年借螳螂捕蝉,________的故事巧妙地劝阻吴王攻楚,我也会想到这样寓言故事类八字成语________;读到孙悟空、太上老君、炼丹、踢翻等词,我会联想到成语________。在书中,我们认识了很多人:被日本人民称为________的聂荣臻将军;法国保护情报的________一家;揭开蝙蝠夜晚飞行秘密的意大利科学家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词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的“见”读______,它的意思与“______”相同。

3词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词上片写____________的夏夜,以鸟惊、____________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______写得生机勃勃;下片以轻云小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突然发现,表现_______的乐趣。本词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诗句,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找出诗中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龚自珍在诗中希望得到的“人才”主要是指(   )

A.学习程朱理学的读书人 B.能够“经世致用”的知识分子

C.主张学西方的中国人 D.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3如何理解“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

【1】解释下列字词。

著:____________       芳尘:____________

混:____________       乾坤:____________

【2】这首诗前两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用____________的方法,赞美梅花______________的美德。这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有一次与朋友聊天,我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一直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整个心灵。面对你的眼睛,我要承认: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的碰撞,都会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的操劳,无怨无悔。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你摔破盆碗、拆毁玩具、遗失钱币、弄脏衣服…… 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摔交一样应该得到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原因,已经记不清了。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一样我行我素,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身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 殴打。如果问我为什么要打你,我只能说,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摸它。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我能够通过打让你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的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吸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它如同饥饿中的食品,只有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

我从不用工具打人。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气,便会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的掌握力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知道打人不对,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我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许多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惟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1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两对反义词。

   

2结合文章理解下列词语。

我行我素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臂系千钧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用简要的话填空。

(1)“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舍不得打你,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不会打你,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一样我行我素。”“第一次打你,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文中写到我谨慎地使用殴打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从不用工具打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用两个精炼的词语概括文中的打孩子时候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说打与不打都是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

有一次,一个著名的小提琴手将在某地演出。广告上说,他的小提琴价值五千元。有一些人看了简直惊呆了,为了看一看这把高贵的乐器,听一听它的妙音,他们也跟着音乐爱好者蜂拥而来。

演奏开始了,那引人注目的小提琴发出异常美妙的乐音,使听众如痴如醉……一曲终了,余音袅袅。正当不少人惊叹于那宝贝乐器的魅力时,音乐家突然转身,把小提琴在椅背上猛力一击,那珍贵的乐器立刻粉碎了。

顿时,四座震惊。

音乐会的主持人立刻跑出来,宣布道:“各位,请静一下,此刻摔破的,并不是价值五千元的小提琴,而是一把普通的小提琴。音乐家为什么这么做,这个嘛,各位是清楚的。现在,要用真正的价值五千元的小提琴演奏了。”于是演奏者再度登场,和刚才差不多美妙的乐音悠然而起……

这时,观众再也不去注意乐器的价格,而是专心欣赏演奏者的技艺了。

1根据短文内容,给短文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    )

A.听琴 B.买琴 C.赏琴 D.摔琴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蜂拥而来:________ 

②如醉如痴: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有一些人“简直惊呆了”是因为________

②“不少人惊叹”是因为________

③“四座震惊”是因为________

④一些观众开始是为了________而看演奏者演出的,后来才是为了________而看演出的。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音乐家为什么这么做,这个嘛,各位是清楚的。”音乐家这么做,是要告诉人们:对演奏者来说,________是决定演奏效果的关键;作为观众,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用上所有的力量

星期六上午,一个小男孩在他的玩具沙箱里玩耍。沙箱里有他的一些玩具小汽车、敞篷货车、塑料水桶和一把亮闪闪的塑料铲子。在松软的沙堆上修筑公路和suì  suī)道时,他在沙箱的中部发现一块巨大的岩石。

小家伙开始挖掘岩石周围的沙子,qǐ  zhǐ)图把它从泥沙中弄出去。他是个很小的小男孩,而岩石却相当巨大。手脚并用,似乎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岩石便被他连推带滚地弄到了沙箱的边缘。不过,这时他才发现,他无法把岩石向上滚动、翻过沙箱边墙。

小男孩下定决心,手推、肩挤、左摇右晃,一次又一次地向岩石发起(冲击  攻击),可是,每当他刚刚觉得取得了一些进展的时候,岩石便滑tuō  tuǒ)了,重新掉进沙箱。

小男孩只得哼哼直叫,拼出吃奶的力气猛推猛挤。但是,他得到的唯一回报便是岩石再次滚落回来,(砸伤  划伤)了他的手指。

最后,他伤心地哭了起来。这整个过程,男孩的父亲从起居室的窗户里看得一清二楚。当泪珠gǔn  gùn)过孩子的脸庞时,父亲来到了跟前。

父亲的话(温和  严厉)而坚定:“儿子,你为什么不用上所有的力量呢?”

垂头丧气的小男孩抽泣道:“但是我已经用尽全力了,爸爸,我已经尽力了!我用尽了我所有的力量!”

“不对,儿子,”父亲亲切地(纠正  纠错)道,“你并没有用尽你所有的力量。你没有请求我的帮助。”

父亲弯下腰,抱起岩石,将岩石搬出了沙箱。

1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用“\”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词语。

3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1)垂头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轻而易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男孩已经尽了自己最大努力,可他父亲却说他没有用尽所有的力量,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坚硬______)   渺小______)   中心______)   干扰______

7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  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  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  差不多  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还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 )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 )会使中国工程师失去信心。

1.给短文中没加点的部分加上标点符号。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周密——(   ) 勉励——(   )   恶劣——(   )

4.用~~~画出本段中的过渡句。

5.从文中可以看出詹天佑有

  的科学精神。

13、课外阅读。

过 年

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除夕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这对于一个习惯于早睡的孩子是一种煎熬。

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吱咯吱响。这一切当然有趣,可是寒风凛冽,吹得小脸儿通红,也就很不舒服。炕桌上呼三喝六,没有孩子的份。压岁钱不是白拿,要叩头如捣蒜。大厅上供着祖先的影像,长辈指点曰:“这是你的曾祖父,曾祖母,高祖父,高祖母……”虽然都是岸然道貌微露慈祥,我尚不能领略慎终追远的意义。

“姑娘爱花,小子要炮……”我却怕那大麻雷子二踢脚子。别人放鞭炮,我躲在屋里捂着耳朵,每人分一包杂拌儿,哼,看那个桃脯蜜枣沾上一层灰尘。怎好往嘴里送?年夜饭照例是特别丰盛的。大年初一不动刀,大家歇工,所以年菜事实上是大锅菜,大锅的炖肉,加上粉丝是一味,加上蘑菇又是一味;大锅的炖鸡,加上冬笋是一味,加上番薯又是一味,都放在特大号锅子、罐子、盆子里,此后随取随吃,大概历十日不得罄,事实上是天天打扫剩菜。满缸的馒头,满缸的腌白菜,满缸的咸疙瘩,不知什么时候才可以见底。芥末堆素面筋,十香菜,比较的受欢迎,除夕夜,一交子时,煮饽饽端上来了。我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吃?胡乱吃两个,倒头便睡,不知东方之既白。

【1】文段写的是除夕守岁,一共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个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用了三个“满”字,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是作者回忆幼时过年的经历,语言不乏幽默风趣,试举一两句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看看我们身边,你也许会发现,不少小学生都戴上了眼镜。请根据“希望小学二至六年级视力情况调查”主题活动中调查搜集到的相关数据,完成练习。

年级

近视率

13%

19%

31%

42%

48%

【1】请用简洁精炼的语言,描述上述调查表所揭示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这份调查表,写一则相关的公益广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向同学们提出两条建议,好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缓缓到来。(仿照句子写一句表现景物变化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他这一声吼叫,把大家的胆都吓破了。(注意划线处的写法,仿照句子,写一写你获奖时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

(2)听了“抗震救灾英模代表团”的报告,谁都佩服那些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17、不改变句意,把直接引述句改为间接转述句。 

①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娘用手拢了拢头发说:俺去西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训练。

(1)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我们怎么能忘记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太阳蒸融了。(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用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

(2)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①居里夫人的报告使全场的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改为字句)

______

②我对老师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肯定句)

______

③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缩句)

______

④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

⑤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改进。(修改病句)

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审清习作要求,大胆表达吧!)

题目:感动

提示:生活中总有让我们内心感动的人或事物,有时母亲头上的一根白发,父亲脸上的一条皱纹,朋友的一声问候,教师的一句安慰,兄弟的一次谦让……都可以触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着实动了情。请记下让你感动的一件事、一个人或一个场景。愿你的文章能带我们进入你的真实经历,让我们也感动一回。(字数5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