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到同学学习不努力,做事总是半途而废,你会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努力取得优异成绩时,你会对他说:“___________。”
2、解释加点的字或者词语,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1.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思:____________ 雨雪: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悲:____________ 莫: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
(1)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 )
(2)把浑浑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 )
(3)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 )
(4)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 )
4、在括号里填上准确的四字词语。
( )的鲁滨逊 ( )的闰土
( )的桑娜 ( )的廉颇
5、补充歇后语。
孔夫子搬家——(_____) 外甥打灯笼——(_____)
猪鼻子插葱——(_____) 擦脂粉进棺材——(_____)
6、朗读《浣溪沙》,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苏轼是____朝的诗人。我们学过他写西湖的诗《________________ 》 ,其中描写西湖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写的哲理诗《_____________》有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用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我们这个学期学了他写的词《浣溪沙》, “浣溪沙”是__________。这首词还有“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上片以谈疏的笔墨_____,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片既以形象的____________,又即景抒概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哲理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7、课内阅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___代的_____。体裁是___,“卜算子”_____,“送鲍浩然之浙东”是______。
【2】“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抒写了词人_____。这句既写送_____,又送______,表达了词人对_______的留恋,对_____的深情。
【3】“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两句写出了词人_____溢于言表,对友人鲍浩然的___________也隐藏在词句中。
【4】“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几句中,词人把水比作_____, 把山比喻为____,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_______。
8、诗歌鉴赏。
菊
郑 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中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花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瓦松则长高大建筑之上。作者却说“由来不羡瓦松高”,是用_____(填手法),其目的是_________。
9、课外阅读。
鲁迅爱惜时间
鲁迅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他在30年间,为我们写作和翻译了600多万字。大家都说鲁迅是天才,可是鲁迅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鲁迅爱惜时间,总想在一定时间内多做一些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省时间,就等于延长了一个人的生命。”
鲁迅工作起来是不知道疲倦的。他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到了老年的时候,他对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在他逝世前不久,他生着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40公斤,仍然拼命地写作和翻译文章。他逝世前三天,还替别人翻译的一本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逝世的前一天还写了日记。鲁迅一直工作到他离开我们的那一天,从来就没有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爱惜别人的时间。他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着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爱惜时间的精神,要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时间,也要爱惜别人的时间。
【1】根据下面意思在短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写下来。
A.形容要求非常迫切。___________
B.日夜不停,干劲十足。__________
【2】当大家都说鲁迅是天才时,鲁迅是怎么回答的?用“——”在文中画出来。
【3】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过渡句,它在文中起的作用。
【4】短文分别从几个方面来写鲁迅爱惜时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后你有怎样的感受?你打算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独享“体罚”的秘密
①弗洛斯特女士,是全镇男女老少心中的严师。我不知道她是如何走进大家心里的。至于我,那是因为一次难忘的体罚:挨板子。
②那是一次数学考试。考试前,弗洛斯特女士照例从墙上把那著名的松木板子取下来,比试着对我们说:“我们的教育以诚实为宗旨。我决不允许任何人在这里自欺欺人,虚度时日。这既浪费你们的时间,也浪费我的时间。而我早已年纪不轻了,奉陪不起——好吧,下面就开始考试。”说着,她就在那张宽大的橡木办公桌后坐了下来,拿起一本书,径自翻了起来。
③我勉强做了一半,就被卡住了,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于是,我暗暗向好友伊丽莎白打了招呼。果然,她传来了一张写满答案的纸条,我赶紧向讲台望了一眼——还好,她正读得入神,对我们的小动作毫无察觉。我赶紧把答案抄在了试卷上。
④晚上,我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早就听人说过,教室里一只蚂蚁的爬动也逃不过弗洛斯特女士的眼睛。这么说,她现在只是故意装聋作哑罢了。思前想后,我打定主意,和伊丽莎白一起自首。
⑤第二天下午,我们战战兢兢地站到了老师身边:“我们知道错了,我们以后永远不做这种事了,就是……”(没说出口的是“请您宽恕!”)
⑥“姑娘们,你们能主动来认错,我很高兴。这需要勇气,也表明你们的向善之心。不过,大错既然铸成,你们必须承受后果。否则,你们不会真正记住!”说着,弗洛斯特女士拿起我们的试卷,撕了,扔进废纸篓。“考试作零分计,而且要接受惩罚。”
⑦看到她拿起松木板子,我们都惊恐得难以自持,连话也说不清楚了。
⑧她吩咐我们分别站在大办公桌的两头。“现在你们都伏在自己身边的椅背上,把眼睛闭上!”她说。
⑨我抖抖嗦嗦地在椅背上伏下身子。听人说,人越是紧张就越会感受到痛苦。老师会先惩罚谁呢?“啪”的一声,宣告了惩罚的开始。看来,老师决定先对付伊丽莎白了。
⑩尽管我自己没挨揍,眼泪却出来了:“伊丽莎白是因为我才受苦的!”接着,传来了伊丽莎白的呜咽。
⑪“啪!”打的又是伊丽莎白,我不敢睁开眼睛,只是加入了大声哭叫的行列。
⑫“啪!”伊丽莎白又挨了一下——她一定受不了啦!我终于鼓起了勇气:“请您别打了,别打伊丽莎白了!您还是来打我吧,是我的错!——伊丽莎白你怎么了?”
⑬几乎在同时,我们都睁开了眼睛,越过办公桌,可怜兮兮地对望了一下。想不到,伊丽莎白竟红着脸:“你说什么?是你在挨揍呀!”
⑭怎么?疑惑中,我们看到老师正用那木板狠狠地在装了垫子的座椅上抽了一板:“啪!”哦,原来如此!
⑮这便是我们受到的“体罚”,并无肌肤之痛,却记忆至深。我想,有幸受过这种板子的学生一定都会像我们一样:在成为弗洛斯特女士的崇拜者的同时,独享这一份秘密。
1.默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想一想,弗洛斯特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完全文,我们感受到弗洛斯特女士不仅是一位严厉的老师,同时也是一位________的老师。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写在下列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第⑤段至第⑭段的内容,用文中的词语填写“我们”接受惩罚的经过。请选一选。(只填序号)
战战兢兢→( )→( )→( )
①恍然大悟 ②惊恐得难以自持 ③大声哭叫
5.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无济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那些身披灰色暮云的大鸟真是美得出奇,不但翅膀上长着漂亮的翎羽,脖子上也围了一圈朱红色的羽饰。这些长腿细颈、头小身大的大鸟从山丘上神秘地飞掠下来,使大家看得眼花缭乱。他们在朝前飞掠的时候,旋转着身躯,半似翱翔,半似舞蹈,仿佛是荒凉的沼泽地上翻滚奔腾着的阵阵雾霭云翳,他们的舞蹈里有一种魔力。以前从未到过库拉山的这一下才恍然大悟,怪不得整场游艺大会是用“鹤之舞表演大会”来命名的。他们的舞蹈蕴含着粗犷的活力,然而激起的感情却是一种美好而愉悦的憧憬。在这一时刻,没有谁会想要格斗拼命。相反,不管是长着翅膀的,还是没有长翅膀的,所有的动物都想从地面腾飞。他们都想舍弃那显得越发笨重的肉体,使自己从躯壳中解脱出来,投奔到那虚无缥缈的地方。
【1】请你为短文拟一个小标题:_____。
【2】“不动笔墨不读书”,及时记录自己的感悟是读书的好习惯。认真阅读短文中画横线的部分,你有什么想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挪树
院子里那株培梅奄奄一息了。它长得不是地方,旁边是一个垃圾桶,垃圾车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来风姿飘逸的它,便渐渐枝折叶落,瘦弱得仅剩可怜巴巴几条筋,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老花匠来了。我劝老花匠挪一挪衰弱的“千金”。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蜡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
“人挪活,树挪死。”有人说。“蜡梅会挪死吗?”我有点担心。
老花匠提着锄头、铲子来了。他铲开了!刨开了!瘦小的蜡梅,却有并不瘦小的根须,它是一株已经成熟的蜡梅啊!它的根须长长地在地下漫延。老花匠用铲子把四周的根须全产断了!他又抡起锄头,朝几根甘蔗粗细的主根政去。锄落之处,铮铮有声。发声之处,竞露出白生生的断裂开的主根,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我的心一阵悸动:“它会死吗?”
“死不了!”老花匠漫不经心地回答。
“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断!”
“不砍断怎么挪呀!”老花匠依然是那种职业性的残酷。
不能不承认,为挪这株蜡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然而这株培梅的根更深更大。要挪动它,非砍断一些根根蔓蔓不可,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谁让这株靖梅在这块土地上生 长了那么长的时日呢!
“嚓!嚓!嚓!”一铲,一铲,一铲, “喀!喀!喀!”一锄, 一锄,一锄,……腊梅的根须与这块热土的联系一一割断了。“嘎吱”一声,老花匠一脚蹬过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断开了。我仿佛听到了腊梅的呻吟。腊梅在阵痛中出土了!独立了!老花匠像拎着一头刚被宰割的小猪,抓着枝条拖着它走到那个已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蜡梅的根须仍带着一团老土。那老土依然沉重。独立了的腊梅带着一团老土的根埋了下去。腊梅痩骨嶙峋地立着。它会死吗?
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翌日,那株蜡梅仅剩的几片叶子仍在枝丫上,仍是绿的。又过了几天,叶子还是绿的。又长出了几片新叶。又抽出了几条新枝……腊梅新生了!
尽管它比那一排丰满秀美的蜡梅显得矮小,但它总算逃脱了垃圾车的劫难。人挪活!树也挪活!会有的,会有的,在万花纷谢的冬天,在它的干枝上,一定依然会有蜡梅花的黄色的芬芳。 这里的风物一定会:“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 )( )一息 风姿飘( ) ( )( )有声 丰( )秀美
【2】文中第三段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 )—( ) ( )—( )
【3】诗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出自 《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
【4】没有字典和词典可查,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_________)
②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__________)
【5】最后一段中,画横线的句子里蕴含着什么意思?把你的体会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要求概括。
①第三段到第九段,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认为本文作者在文中赞美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现代文阅读
这天,抹黑脸
每当农历正月十六,大兴安岭下查巴奇的鄂温克族都要抹黑脸,这奇特的日子,在古老的阿伦河畔延续了几百年。
以前,过了元宵节,鄂温克人又该上山打猎了。而正月十六往脸上抹点黑,其意是他们不怕鬼不怕狼不怕风雪不怕一切。
抹黑脸的这天,尽管大兴安岭依然白雪皑皑,鄂温克人还是早早起来迎接旭日。年轻人互相往脸上涂抹,好像抹得越多越黑才是最无畏最勇敢。而老人把孩子搂进怀里,至此老少的意志便统一了。
抹黑脸以后,人们去古榆树祭敖包神、熊神和山神,表达虔诚与对大自然的崇尚。更多的人相互串门,喝白酒吃兽肉,问候节日,表现整个民族的团结和兴旺。既然鬼和狼都不怕,年轻人便无拘无束了,他们在冰雪之中狂热地欢跳,唱那支谁都会唱的民歌:
富饶美丽的家乡,奋发向上的民族,
坐落在大兴安岭下,森林里摸爬滚打,
鄂温克是勇敢的鹰,为了美好的明天,
我们什么都不怕,我们向前大步跨。
这回荡在大山里的歌声,温润着这不是节日的节日和甜美的生活,也振奋着人们的精神。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间断——________ 胆怯——________ 虚伪——________
【2】给下列词语写出两个近义词
奇特——________ ________ 表达——________ ________
兴旺——________ ________ 美丽——________ ________
【3】判断。
①鄂温克人有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要抹黑脸。________
②鄂温克人抹黑脸的用意是表现出勇敢与无畏的精神。________
③“尽”字在文中读jìn,是多音字。________
④鄂温克人不分男女老少相互追赶,尽情地互相往脸上抹黑。________
⑤文中老人的“意志统一”指的是互相鼓励要勇敢,不怕一切。________
【4】缩写句子。
①他们在冰雪之中狂热地欢跳,唱那支谁都会唱的民歌。________
②这回荡在大山里的歌声,湿润着这不是节日的节日和甜美的生活。________
【5】认真读第二、三段,说说这两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概括第四段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常常感受到鄂温克人( )。(多项选择)
A. 奇特的风俗习惯
B. 不怕困难的勇敢精神
C. 对神灵的崇尚
D.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E. 表现出整个民族的团结和兴旺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时候大雾(漫 幔)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进 近)曹军的水寨(zài zhài)。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cháo zhāo)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1】请你给文中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水寨________(zài zhài) 朝________(cháo zhāo)西
【2】请你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
大雾(漫 幔)________天 靠________(进 近)
【3】“诸葛亮笑着说:‘……’。”从这一“笑”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借箭的经过突出了诸葛亮足智多谋,表现在(______)
A.他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
B.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摆开,两面受箭。
C.他算好了人,知道鲁肃忠厚守信,特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曹操生性多疑。
D.诸葛亮是神仙,能掐会算。
15、 改为陈述句。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木兰爹的年纪大了,弟弟还小。木兰决定替父从军。(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她的武艺好,一定能得胜归来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们花将军英俊威武,怎么可能是女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 他用微弱的声音告诉艾迪,他梦见200亿年前的宇宙。(改成直接对话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三天后,德诺静静地躺在了长满青草的地下,双手抱着艾迪 穿过的那双球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艾迪抽泣地说:“我很难过,没能给德诺找到治病的药。” (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进行句子训练。
1.这个飞天梦一直萦绕在人们的脑海里。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难道不是所有炎黄子孙的骄傲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小明。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我只把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照管花草。(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这个仪式你难以回避。(改为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解释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改为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字数在100字左右。文中不要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1)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体验、感悟。2020年,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我们经历了近半个学期的线上学习;因为疫情,让我学会了独立;学会了一个人静静地读书;学会了……相信,在特殊时期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思考,请把你的真实感悟写一写。
(2)垃圾分类,刻不容缓。请写一写你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