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我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给带点的词语换一个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

___________①全校冬运会上,张莹在跳高比赛中摘得桂冠

___________②元宵节灯展会上,李亮家展出的灯一律是浪漫的纱灯。

___________③母亲通宵达旦地为即将远行求学的孩子编织毛衣。

___________④面对无赖的纠缠,赵叔叔依然心平气和地与对方耐心解释。

2、完成下列造句。

(1)根据不同意思造句。

暖流(温暖的气流)   (心里的温暖)  

(2)写一句话,用上情不自禁手舞足蹈

 

(3)从如饥似渴燃眉之急中任选一个词造句。

 

 

3、把划线字的读音补充完整。 

t___

j___

x____

zh____

l____

___

___ǔn

___ì

__àn

____

穿

 

 

4、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四字词语。

想到即将要与母校、老师和同学分别,我真有些______。回想到刚入学那时,我们是一群___________的儿童,在老师_________的培育下,我们长成了_________的少年。还记得课堂上我们__________,常常为了一个问题争得______;还记得绿茵场上留下了我们拼搏的汗水,每年的运动会我们全班同学___________,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六年的__________积淀成真挚的深情,如今我们已成了___________的好朋友。在临别之际,我祝愿每一位同学___________

5、《红楼梦》中,“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的是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竹 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①立根      。②

     还坚劲,③任尔东南西北风。④

注:①咬定:比喻竹子牢牢地立在山石之中。②立根:扎根。破岩:岩石缝隙。③坚劲:坚韧刚劲。④尔:你。

1将诗歌补充完整,写出题目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作者是__代的____。这首诗是一首___诗,诗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_____,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竹子_______的精神。诗中表现竹子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4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诗人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

7、诗词阅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片“眼波横”“眉峰聚”的比喻有什么新巧、动人之处?“眉眼盈盈处”的丰富含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片四句用了三个“春”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清明时节雨纷纷,  

,牧童遥指杏花村。

1把古诗补充完整。《清明》一诗描写的是     (节日)时的景象。

2这首诗中哪一句描写了清明时节的自然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写出了清明时节人们(     )的情景。

A.踏青时十分喜悦 B.扫墓时凄凉、忧伤 C.喝酒时逍遥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完成文后作业。

船过三峡

从重庆乘船到武汉,我游览了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

三峡的山好奇啊。夔门像刀砍剑劈,笔直dǒu qiào( ),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缭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真是一个山峰一个模样!

  山峡的水好急啊,长江像野马奔腾,嘶鸣吼叫。江水在山丛中七弯八拐,东闯西撞。它撕咬崖缝,拍打岩石,涛声哗哗响。

  三峡的船好险啊。江水翻卷,漩涡连漩涡,波浪推波浪,大轮船像摇篮,又像竹叶,随着浪花飘。有时像要碰着壁;有时山岩又好像要掉下来……

  啊,百里山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我更喜欢三峡中的神女峰。

  那是一块细长的直立在山巅的岩石,它像个仙女,头上插簪子,身上拖绿色长裙,美极了!这一带,还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

  从前,有个渔民在江中捕鱼,一天,天昏地暗,风雨交加,渔民迷失了方向,不幸被波涛卷入江中,一个好心的姑娘站在山顶上,日日夜夜盼他回家。一天天过去了,渔民没有回来,姑娘却化作了一块岩石。从此,她从早到晚,不怕雨淋日晒,为过往船只当航标。

  多美的神女峰,多shàn liáng( )的姑娘!我们的大轮船顺江而下,平安无事,原来是她在为我们指引航向哩!

(1)看拼音写词语,填在文中(  )里。

(2)山巅是(  )结构,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除部首外还有(  )画。

(3)这篇教学设计>文章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段的结构是相同的,都采用了___________结构方式,写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

(4)文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它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

(5)   是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是把 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趣的动物睡相

动物的睡相因其需要和本能而千姿百态,有些真令人意想不到。

大象是站着睡觉的,这是由于它的鼻孔十分娇嫩的原因。它最怕蚊蝇等小虫子钻进鼻孔里,因此当它睡觉时,总是把鼻子举得高高的,有时索性把鼻头放进嘴里轻轻地含着。

鱼在水中静止不动,就表示它已经入梦。有些鱼在入睡前躲进石隙、泥洞之中,以确保安全、睡得更加香甜。

狗睡觉时总是将一只耳朵紧贴地面。这是因为声音在地里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要快得多,以耳贴地便于听到很远地方的声音,稍有动静.沉睡的狗会立刻惊醒。

刺猬身上的刺,是防范敌人的好武器。刺猬在睡觉时,将身子缩得像个圆绒线球.只露出一点儿鼻子在外透气,身上的尖刺一根根直竖着,这样,一般的动物就不敢轻易来惹它了。

1短文介绍了几种动物睡觉的样子,在文中找出它们的名字并用“   ”画出来。

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换成什么词语?写在括号里。

索性——________   立刻——__________

3你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几种动物的睡相?看谁写得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京腔的韵味

生在黄梅戏的故乡,可我最喜欢的还是京剧,听不厌,品不尽。兴起时,还能吊起嗓门儿来上几句,那特有的京味儿总是悠悠地酽在心头。

教了十几年的书,上过不少还算成功的课,但自己感觉最好的还是教《故都的秋》这篇课文。郁达夫先生简直京化透了,那关于北京之秋的京味儿十足的描写,几番诵读之后,真是醉煞了人。

多年来,京剧、京腔时时诱惑着我对北京的向往,可“山里佬难出天”,每每机缘擦肩,只好望京兴叹。

终于在去年的秋天,在北京待了一周,上天安门,登八达岭,游世界公园,钻王府井大街小巷,大饱京腔耳福。

北京人说话总有那种特别的京味儿:píng   pín)频的儿化音节,极富神韵的“土”话,更有那节拍、那音色、那抑扬顿挫劲儿,每每显出一种宽宏深厚的底气和贴近生活的亲切感与原汁味。京腔儿还极富个性,细细品味,有的带股虎劲,有的透着大气,有的则zhēn   qín)于一种雅境……

言为心声,北京人的豪爽与大度在京腔中也可见一斑。那天,我们乘地铁到前门站,由于人多,我们一行好儿个只好站着。这时,一位很普通的北京市民,见我们同行中一位老人没有座位,便主动地站起来让座。看得出这是位“老北京”,“老先生       您这儿坐!”……这一刻,我感到京味儿十足的招呼特别地富有质感与热力。我们与“老北京”一见如故,聊着天南海北的事儿,如沐春风。

京腔怡人,几天一过,竟也情不自带地仿着京腔与游人对白,仿佛自己也是个“老北京”了。

【1】请在括号内为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望京兴叹”化用了成语“_______”,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

【3】开头作者写自已喜欢京剧,爱教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作用不包括以下哪项(     

A.开篇点题,渲染京腔韵味

B.为下文展开写“京味儿”做铺垫

C.表达作者对“京味儿”的热爱

D.夸耀自己对“京味儿”的熟悉

【4】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京腔的韵味”的特点。

_______

【5】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画线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

【6】你一定也像作者一样,有特别向往的城市吧?请你说说这个城市最吸引你的地方,要求语言优美,并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chān)扶着,来这里祭()奠(diàn)。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从文章的结尾看,小伙子和老汉的关系是________

2课文前面并未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而是在结尾点明,其作用是________

3一片白茫茫的世界这句环境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

4老汉是个具有________品质的人。

13、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过了一会儿,另一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说:我得到了一个启示一一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找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 )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dàn  tán)的机会。

确实,有时弯曲不是________________,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1给文中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按照课文内容完成最后一段的填空。

3将语段中划线部分换成一个成语________

4这段话选自《________》一课,我从中明白的道理是________

5由此我想到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不是________ ,而是________,我想到名言忍一时风平浪静,________________,不怕没柴烧。

6谜底被揭开了,两个旅行者可高兴了,他们此时的心情可以用四字词语形容:________

7下列和本文中心思想无关的成语是(   

A.胯下之辱                              B.卧薪尝胆            

C.忍辱负重                              D.曲意逢迎

8语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话题转换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声音延长

14、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随时随地随身带着十根手指,永不离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大 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讨好生活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 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sāo)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 窈(yǎo)窕(tiǎo),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 他去试探或冒险;秽(huì)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 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niǔ)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以他为主。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 都有屏障,他身体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每 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 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无名指本身的用处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 戴戒指。小指的用处则更渺(miǎo)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tì)而已。他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其他手指。舞蹈演 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zèng)在其中。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养尊处优一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________身体最长,________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

3短文中的中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根据要求填空并仿写。

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1)“这”指的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

(2)仿照“不是……而是……”的句式写一个描写春天景物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用划线的关联词造句)

_______

(2)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大约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修改病句)

_______

(3)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个句子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

17、把下面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例:你这样做怎么能行呢?我不是跟你说过多次了吗?

你这样做不行,我跟你说过多次了。

1、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该写句子。

1)这里真安静啊!(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钢琴声传出来。(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看到了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句子练习。

(1)书中描述了原始森林里蟒蛇吞野兽的情形。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顶帽子有什么可怕的?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5分)

天空挂着圆月。(扩写句子)

 

从这件事中,受到很大的教育。(修改病句)

 

树在风中摇摆。(改为拟人句)

 

索溪峪的美使我们流连忘返。(改为反问句)

 

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吧!字数4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