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按查字典要求填空。

(1),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如用部首查字法,应当先查 部,再查 画。这个字可以组词

(2),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如用部首查字法,应当先查 部,再查 画。这个字可以组词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灰心、失望。_________

2)不平等地看待。_________

3)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_________

4)指诵读诗句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少壮不努力,________。  

(2)花有重日开,________  

(3)一日之计在于晨,________。  

(4)黑发不知勤学早,________

4、语境填空我最棒!

又要过年了,每年我都要收到不少压岁钱,今年我想变个花样,能不能让长辈赠送一些激励我的话语呢!我找来十几张白纸订成一个手册,用彩笔在第1页写上“______________”4个大字。大年初一,我给爷爷奶奶拜年,爷爷掏出钱,我连忙伸手挡住,并模仿电视上“脑白金”广告词说:“今年春节不收礼,收礼只收______________”。我把留言册捧到爷爷面前,“哟!长大了,挺有创新精神的嘛!”爷爷一边说,一边写下一句鼓励我学习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也写,我也写。”奶奶一边说一边在小册上写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呵呵,奶奶写的是让我珍惜时间的名言。还是爸爸学问大,爸爸写下的是一幅激励我学习的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空题。

1.幽默猜字:红衣主教驾车飞弛,一名警察骑摩托追上把他拦住。主教问:“我的车开得太快了吗?”警察:“不,主教大人。您的车不是开得太快,而是________得太慢。”  

2.脑筋急转弯:有一个牧师很善于写悼词。其中有一篇是这样写的:死者是一个很勤劳的人。别人睡觉的时候他忙碌着;当别人醒来的时候,他拥有他们缺少的东西。问:死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问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1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理解。

绝句

(唐)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诗中描写色彩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描写动作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表示数量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描写了怎样一种景色?表达诗人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默写《泊船瓜洲》,再完成习题。

 

 

 

 

1补全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的文学家________

3根据句意,把“钟山”“瓜洲”和“京口”填到相应的位置上。

4作者当时的船停泊在______________是作者的家乡,山水相隔,可谓路途遥远,但是在作者心里很近,从“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这种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巨大反差更加凸显出诗人强烈的________之情。

5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泊船瓜洲》中诗人所描绘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这是课文最后一句话,说说你从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一段话,然后完成练习。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____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____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____了传染病对鹿群的____。而人们____要保护的鹿,____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____森林,____自己的祸首

                                        ——选自《狼和鹿》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一)妈妈喜欢我吗

 

妈妈喜欢我吗?这是困扰了我很久的问题。

五岁那年,幼儿园的阿姨问我:“妈妈喜欢你吗?”“不喜欢!”我十分干脆地回答。按理说,像我这样的独生女,应该是妈妈的掌上明珠。但妈妈在我的心中,并没有一般慈母的形象。

记得有一次,刚吃完饭,妈妈将盆盆碗碗往我面前一搁,说:“从今天开始,这些由你洗。”那时候,我家的洗碗池子挺高,我的个子矮小,小手怎么也够不到水龙头,妈妈( A )了我一眼说:“你怎么就不会想想办法解决呢?”于是,我真的动了脑子,找了张小板凳垫在脚下,系上小围裙,踩在凳子上洗起碗来。

从此,洗碗、扫地、煮饭、洗衣服……我要做的家务越来越多了。也越来越会做了。

不久,我上了小学,老师曾问我:“妈妈爱你吗?”这个问题我太熟悉了,也太模糊了。“不知道!”除了这个回答,我还能说什么呢?妈妈有时候好像是爱我的,然而更多的时候令我无法理解。记得有一次,跟妈妈去菜市场,回来搭车时,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座位,突然,我(B)到妈妈那不满的目光,赶忙站了起来,妈妈却扶着她身旁的老奶奶坐了下去,我只好很不情愿地继续站着。妈妈呀,你怎么就不能对我多施舍一点温柔的母爱?

前段日子,我一个同学的母亲病了,她急得只是哭,因为她不会做饭。天哪!难道世界还有这么大不会做饭的人?我就帮着给她妈妈做了一碗水饺。我一边为她妈妈煎药,一边还为我的同学赶缝了一床被套。其实。这些活都是我小时候妈妈命令我学会做的。就这样,那位同学的妈妈逢人就说:“你看人家朵朵,多听话,多能干,多吃得苦!我那宝贝女儿能学到一半就好了。唉!”

啊!我心中的天平一下子失去了平衡。此时,我那从小就被妈妈冻结了的感情,像开春的河水,哗哗地流淌起来。时至今日,我才真正领悟到:妈妈是爱我的!多少年了,为了使我学到一些做人的本领,为了我的学习,妈妈默默地承受了我对她的多少误解和怨恨。妈妈对我,正如作家海明威说的:“正因为爱得深,所以要求的也就更多。” 

1、为原文空缺处选择表示看的词语:(   )(  

  看 观 望 触 盯 遇 瞟 睨

2、短文一共写了妈妈教育“我”的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教我学做家务活;第二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的母亲病了,“我”帮了她做了那些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文中用比喻修辞的一句,用“   ”画出。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

5、这个问题我太熟悉了,也太模糊了。“熟悉”的是什么?“模糊”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6、填空

小时候我认为妈妈不爱“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我”领悟到“妈妈是爱我的”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与文章开头照应的句子是(   )。

A、但妈妈在我心中没有一般慈母的形象。

B、这个问题我太熟悉了,也太模糊了。

C、时至今日,我才真正领悟到:妈妈是爱我的!

8、结尾引用海明威话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①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伶俐——_______  即刻——_______

【2】下列句子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

A.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

B.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

C.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D.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3】短文提及了茶峒人端午日哪几种习俗?作者详细写了哪种习俗?

_______

【4】短文开始三个“莫不”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

【5】作者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描写了龙舟竞渡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_______的精神。

13、品读语段,完成练习。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这段话的中心句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死得比泰山还重是因为________;死得比鸿毛还轻是因为________。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还有很多人的死比泰山还重,如________________等。

3从这段话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为人民服务》片段

①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②(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如果)你说的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的。

【1】用“ ”划出第一自然段中的中心句。

【2】第一自然段中的第二句运用______的方法说明死的两种不同意义,第三句运用____的方法具体说明什么样的死重要泰山,什么样的死轻于鸿毛,第四句运用_______的方法进一步阐明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填序号)

A.举例论证                  B.引用名言               C.对比论证

【3】人本来就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人_____,如“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______、“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______;有的人_______,如陷害忠良、欺压百姓的赵高、秦桧。

【4】在第二自然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感受句子之间的关联。这段话主要论述了__________,这样做才能更好地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 爸爸拿出餐具放在桌上。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中心广场上热闹非凡。(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敌人将长长的导火线一直延伸到外面一个院子里。(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缩句:过草地的时候,战士们随身带的干粮都快吃光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双重否定句:我只有用劳动来解决饥饿的威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成拟人句:高粱红了,稻子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成不用问号的句子:你怎么能说这都是他的错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以此时此刻教室里真安静啊!为开头写3—5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改写句子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班长摸摸嘴说:“我早就吃过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要求改写句子。

(1) 王华说:明天妈妈带我去图书馆借书。(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他的事迹表明,人是可以向命运挑战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们在水边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艺术的比赛是无法同体育比赛等量齐观的。(换说法,不改变原意)

________

(2)红火,粉霞,白雪。(改成排比句或比喻句)

________

(3)星期六我们去看足球赛。(换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

(4)爷爷走路。(改成夸张句)

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祖国的土地宽广、美丽。

改写成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动人事迹令人难忘。

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间很小的牢房。(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笔下生辉。

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你一定有许多感想吧!请你就这篇课文写一篇读后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