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补充古诗,并回答问题。

黄四娘家花满蹊,_______________。留连戏蝶时时舞, 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被后人尊称为__________

2、读句子,把“凄”字组成的词语填入括号中。(所填词语不要重复)

__________的夜晚,鲁滨逊听着__________的风声拍打着海岸,他感到一片__________。他抬头看了看__________的月光,想到自己__________的处境,不禁__________泪下。

3、填空题。

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__________。  

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

3.《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______

4.常见的叙述方式有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

5.环境描写分为_______环境描写和_________环境描写。

4、填空。

1.___________字介甫,号________,世称____________,北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之一,其诗擅长说理与修辞,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有《________________》。

2.叶绍翁,_______(朝代)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长于____________,属_______诗派,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等。

3.______字通叟。_____代词人,与高邮 _____并称二观。其诗构思新颖,用语佻巧,不落俗套。

5、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千剑而后识器。

3)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拘一格降人才。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7)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不只是树,___________________,在不确定生活的人,_____________,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和图片,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尽”的意思有:①完;②死亡;③达到极端;④全部用出;⑤用力完成;⑥全,都;⑦所有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中“尽”的意思是______(填序号)。“取之不尽”中“尽”的意思是______(填序号)。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描绘的画面,然后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一直是文人墨客喜欢吟咏的景物,诗人借月抒怀,有“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_”,有“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

4下列对古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尽望”说明月夜的景色很奇特,引起众人的关注。

B.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表明诗人对秋景情有独钟。

C.全诗围绕“桂花”来写,写出了花香的浓郁,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家庭院的思想感情。

D.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秋思不知道落在何处,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5观察古诗下面的插图作品《松间明月长如此》,指出此图与《十五夜望月》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凉州词》,回答问题。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①凉州词:当时有《凉州曲》,这首诗是为“曲”配的“词”。

②夜光杯:这里指很精致的酒杯。

③催:催促欢饮的意思。 

④沙场:指战场。

1古时描写战争的著名诗句很多,如 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A.宋,岳飞 B.元,戚继光

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 而写 ,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

A.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

B.悠扬的民族音乐;优美的大漠风景

3这首诗写的事情是什么?(    

A.边疆的将士奋勇杀敌,伤亡惨重

B.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

4假如你当时就在即将出征前的现场,你会有什么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连线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戚继光《马上作》

晓战随军鼓,宵眠抱玉鞍。                王昌龄《从军行》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李白《塞下曲》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本诗中妆的意思是_________,丝绦是指________

2本诗中运用了的______________修辞方法。

3诗人把_________比作一把剪刀,形象,富有美感。又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内阅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司空见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微知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与文中画“ ”的句子相照应的句子。

【3】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请把相关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波义耳                           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阿瑟林斯基                    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最容易做梦

魏格纳                           发明石蕊试纸

10、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②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③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指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写了哪些自然现象?请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第②段看,“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爱的味道

“妈,我难受。”“再坚持一会,孩子,来,靠着妈站。”这已经是第十一站了。车里的人好多啊,人们几乎是紧贴在一起的。异常闷热的空气里夹杂着汗水的酸味。我焦躁不安,怎么站都难受心里一面念叨着汽车快些到站吧,一面担心自己会呕吐在车厢里。

熬啊熬,终于可以下车了。妈妈扶着我,找到车站旁边的一个座位坐着。我已经忍到了极限,肚子里早已翻江倒海眼前直泛红,慢慢的,我似乎失去了知觉,身子软了下去。隐约间感觉到有好多人围了过来。“这孩子怎么了?”一个叔叔关切地问。“是不是低血糖啊?”“对,是有一些低血糖。”“低血糖?这就好办了。”一个阿姨凑过来,“各位,谁带糖了?有没有带糖的?”“我这儿有,我这儿有。”一个老奶奶回答,紧接着,我就感觉到一丝甜味在嘴里扩散。

渐渐的,我恢复了知觉,腿也有了些力气,眼睛慢慢地睁开了。一张张陌生的脸庞映入我的眼帘。“你好些了吗?”一个阿姨抚摸着我的头问。我点点头。“给,孩子,这糖是奶奶给的,要是难受了,就含上两块。”说着,那个奶奶把一包糖都塞进了我的怀里。“如果没事儿,我们就先走了。”很快,周围又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我看着怀里的糖,不禁流出了感激的泪。

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但那股甜甜的味道,却永久荡漾在我的心头……

【1】写出近义词

①关切-______②隐约-______

【2】短文主要写______

【3】第一段里“我”焦躁不安的表现是______

【4】请用“     ”画出车里的环境描写,再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那股甜甜的味道为什么荡漾心头挥之不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那个奶奶把一包糖塞.进我的怀里。”把“塞”改成“放”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孩子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1孩子们准备过年,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零七八碎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一个过渡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哪句话说明了“大人们也忙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八月的故乡——你好

我怎能不怀念呢?那里有我的亲朋,有我祖先的遗骸,有我童年海浪般的憧憬和云霞般的梦幻……还有我记忆中多彩的八月。一搭上西去的汽车,我的心就像出笼的鸟,扑扑楞楞飞去了,飞到黄河故道的臂弯里,飞到杨柳矗翠的小河畔,飞到小小四合院,衔去一束绻绻的情愫,早早地给母亲了。

汽车奔驰着,我伏在窗口,贪婪地、忘情地阅读着平原的八月——

望不尽的莽莽苍苍,涌涌荡荡;望不尽的千顷秋色,万斛秋光——水稻黄了,微风里,金浪迭涌;棉花炸嘴,雪白银亮,宛如银河的繁星;花生秧儿、红薯蔓儿把地皮都盖严了,碧绿碧绿,如潮似海,如果不是车儿跑得快,说不定还能看到它们根部被饱满的果实顶开的裂隙呢!八月的苍穹,一天碧落,是那样深邃,空阔,高朗,几只大雁横过蓝空,而圆圆的麦秸垛下,三五只母鸡却悠闲地刨着生活的安逸……

素素淡淡的鲁西太平原啊,浓浓艳艳的鲁西大平原啊,你把秋的甘甜,秋的色彩,秋的芬芳,像亮亮的雨丝,洒在我干涸的心上了。

故乡的八月,你那烫金的封面,彩色的插图,你那多彩斑斓、丰厚而充实的文字,曾给我童年带来多少欢欣,多少稚趣,吸附了我多少时光!

故乡啊,你记得么?还记得那个光着脚丫在沙路上奔跑的小毛猴么?还记得从八月的枝头偷摘酸枣而划破衣服、扎破手指的小调皮么?

故乡啊,你还记得么?孩提时,我常乘大人不在意,钻进密密实实的庄稼地里,躺在垄沟里,透过层层叠叠的叶子,望着那瓦蓝瓦蓝的天空。大人们急了,四处寻找,满村响起母亲悠长悠长的喊声。可是,我们就是不答应,不出来,用小鼻子使劲地吸着,吸着庄稼成熟的芬芳,吸着大地的乳香,吸着母亲慈爱的、带着焦急的呼唤……

故乡啊,你还记得么?我和小伙伴爱坐在拉庄稼的大车上,那铁轮大车,拉着一车金黄,一车喜悦,悠悠荡荡,摇摇晃晃,吱吱嗡嗡,唱着欢乐的歌。赶车的大叔鞭花甩得真响,像过年的炮竹,更好玩的是那长长的牛鞭,鞭梢上系着漂亮的红缨,鞭杆晃来晃去,那红缨像火焰般的鸟儿……

……车儿摇荡着,我微微困倦了。我昏昏沌沌地睡去了。我愿梦见母亲爱爱的朗笑;我愿梦见侄儿甜甜地叫喊;我愿梦见挂在老枣树枝上的蝈蝈笼儿;我愿梦见在玉米田咀嚼甜杆的童年……

车过黄河大桥,一阵钢铁的轰鸣,把我的疲倦和困意惊飞了。我睁开眼,淡淡的暮霭已罩上了原野。

哦,此时此刻,母亲是站在村头大杨树下张望呢,还是坐在灶前为她的儿子准备晚餐?是晚风吹乱了她满头苍发,还是火光映红了她多皱的脸颊?啊,再过一个时辰,我就可以乖乖娇娇地做儿子了,尽管我已是两个儿子的爸爸了……

我的心切切的。我仿佛听到故乡的呼唤——小河用它欢唱的浪花;白杨用朗朗的秋韵;藏在枝叶里的红枣用它甜甜的羞涩;挂在枝头上的石榴用它迷人的微笑;连场院里那座小草屋也在呼唤,用谷禾的馨香,用慈母的情怀……

1第三自然段是作者在回家路上看到的秋天的景色,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请分两点概括。

①(不超过12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超过12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自己故乡的种种趣事是通过回忆和梦想来写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①回忆:a b

C   d

②梦想:a   b

c   d

3如何理解作者说的我就可以乖乖娇娇地做儿子了,尽管我已是两个儿子的爸爸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句对全文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A. 作者对八月秋天的极力描写是热情歌颂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B. 作者对在车上看到的秋天景色的描写与对童年在故乡的趣事追忆是虚实相生的手法。

C. 作者回忆孩提时代在故乡的种种趣事的时候不用,而是用你记得么这一反问句,充分流露出作者对故乡的深刻思念之情。

D. 作者从回忆、愿梦写到想象直至最后的幻听,充分表现了作者希望早早回到故乡的急切心情。

E. 全文语言优美,句短而整齐,节奏轻快,充分表现了作者愉快舒畅的心情。

F. 作者写八月的故乡,但并未对故乡作一笔真实的描写,让读者扑了个空,这是美中不足。

14、阅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完成题目。

在美好的节日里, yōu)雅的少女和小伙着音乐的节拍,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尽情欢乐,形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

1结合义项和语境判断,句子中的“yōu”最可能是(   )

A.优,美好的,指人的举止端庄。

B.忧,发愁的,指对外界事物担心的一种程度。

C.悠,闲适的,指心理状态。

D.幽,僻静的,指居所环境等。

2句子中加点的字“和”的正确读音是(   )

A. B. C.huó D.huò

3给画线部分换一个词语,最恰当的是(   )

A.欢歌笑语 B.能歌善舞 C.载歌载舞 D.手舞足蹈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______________

(2)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

(3)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

16、将两句并为一句话。

动物之间有生存竞争。动物之间有互惠互利。(用上恰当的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①食指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比大拇指复杂。(用划线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过几天的奋战,大火被我们扑灭了。(改成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幅壁画是现存的最早印证张骞出使西域这段历史的绘画作品。(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脸上显现出神色。(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我们依恋长江。长江有母亲的情怀。(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懒狮子说:我爸爸妈妈是森林里的大王。靠他们,我就能生活得很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张老师对吴明说,请吴明明天陪他去一趟图书馆。(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那平静的湖面就是被它踩碎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你用脏手随便抓东西吃,难道肚子不会长虫子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楚王只好吩咐手下打开城门,迎接晏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写句子。

(1)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

 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抗击在非典一线的工作人员把我们深情地祝福收到了。

改为被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猛然听到随水柱飞扬起奥运会嘹亮的会歌旋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烈士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牺牲光荣,我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女孩叫起来: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不改变句意,把直接引述句改为间接转述句。 

①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娘用手拢了拢头发说:俺去西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要求填空并仿写。

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1)“这”指的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

(2)仿照“不是……而是……”的句式写一个描写春天景物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

我们的脚步常常光临。

我们喜欢在林子里静静地倾听,

倾听那神秘而又有趣的声音

 

我们听翠绿的叶子轻柔的呼吸,

我们听幼笋无声地爆出地心,

我们云雀的歌儿从叶片滑落,

我们听蚂蚁的号子清脆又迷人。

我喜欢在林子里写作诗歌,

你喜欢在林子里构思散文;

你佩服我诗歌里和谐的节奏,

我佩服你散文里蕴涵的神韵。

我们常常在林子里采一篮篮蘑菇,

为生物组饲养的小兔送去美味的山珍;

我们常常在林子里捕捉一只只彩蝶,

为我们的实验室献上美丽的标本。

 

校园门口的树林是童年的摇篮,

每一棵树每一株草都充满温馨,

那里有我们稚气的笑语和真诚的眼泪,

即使明天长成大人,

也不会失去那份纯真。

运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把这首诗歌改编成为写景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