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河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按课文内容填空。

(1)《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流落荒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汤姆·索亚历险记》讲述了主人公____和小伙伴惊险、有趣的冒险经历。在山洞中汤姆利用____进行探路,后来从一个小洞中发现了阳光,从而顺利逃出。

2、选择适当的关联词填空。

要么·····要么·····   只要···············

不论············   宁可·······决不·······

(1)我 自己多做些,也 愿意把事情推给他人。

(2)   变成人,并能得到人类的爱情,   可以得到一个不灭的灵魂。

(3) 是白天或夜晚,在那些人的周围 有一个坚固的黑暗的圈子,好像要把他们压碎似的。

(4) 被困难吓倒, 把困难克服。

 

3、查字典完成练习。

1.选择合适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彩:①各种颜色;②彩色的绸子;③称赞、夸奖的欢呼声。

(1)喝______ (2)五缤纷______ (3)悬灯结______

2.汉字“魔”是________结构,它的部首是“________”;“鼎”字的音节是________,第六笔的名称是________。“鼎”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有独特地位。由“鼎”延伸的成语有很多,请你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

4、按原文填空。                   

1)遥望洞庭山水色,________。(《望洞庭》)  

2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  

3________,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________。(唐________________》)

4)早霞不出门,________

再默写两句天气谚语:

________

________

5、辨字组词。

驱(纺(侵(   )  媒(

躯( )  妨( )   浸(   )  谋(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理解曾几的《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解题,了解纪行诗,判断。

①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_____

②从“道中”看,诗人写出游,只写到“去”,并没有写到“回”。_____

【2】请找出诗中两处明显的对比,填写下面的内容。

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这是第一处对比:“梅子黄时”正是江南_____时节,难得有这样“_____”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②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这是第二处对比:山路上苍翠的树树,与来的时候一样_____,森林丛中传来_____________,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3】感受古诗描绘的画面和诗人的心情,判断。

①这首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_____

②诗中“绿阴”和“黄鹂”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三衢山秀丽的景色。_____

③“黄鹂四五声”中的“四五”是实写,表明黄鹂的叫声。_____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这是一首( )诗。

A.爱情

B.送别

C.爱国

D.边塞

【2】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了,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

【3】与本首诗表现的主题不同的两句诗是( )

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D.白日放歌领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8、古诗阅读

采薇(节选)

昔我__________矣,杨柳依依。

今我________思,雨雪霏霏。

______迟迟,栽渴载饥。

我心______ ,莫知我哀!

【1】补充诗句。

【2】这首诗选自《 ____________》。诗的主人公是一位__________

【3】选出下列字词在诗中的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打“√”。

雨:A.yǔ(       )B.yù(       

迟迟:A.迟到(       )B.迟缓的样子(       

载:A.zǎi(       )B.zài(       

莫:A.不要(       )B.没有人(       

【4】诗中与“昔”相对的字是“______”,由此呈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情景,分别是:①_______;② __________

【5】从诗中可知,主人公现在所处的地点是_______,处境是_______。一个“_______ ”字体现了此时主人公内心无限的_______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吐鲁番盆地

我国的旅游胜地——新疆吐鲁番盆地,它的最低点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是我国最低的洼地,也是世界第二低地。它每年六月至八月气温均高于40摄氏度,最高可达47摄氏度,而地表温度则高达75摄氏度以上;加上平均每年要刮七十多次风,每次卷起漫天风沙,所以有火洲”“风库之称。

《西游记》中所描绘的八百里火焰山(其实只有一百公里长)横贯整个盆地,那殷红色的山石,褶皱的地貌,远远望去,真像跳动的火苗。在盛夏(猛烈 强烈)的阳光(照射 照耀)下,满山像烧起了大火,热浪灼灼扑人。这里夏天人们每天都要洗澡,甚至一天要洗好多次。传说有位县长上任时正赶上大热天,公务繁忙,热汗擦了又流,洗了又淌。为了节省时间,他干脆坐到水缸里办公。有人来找县长,光听见声音不见人,回头一看,哟!他正赤条条地坐在水缸里看文件呢!

夏季去吐鲁番,半路上没有饭店也饿不着。(    )带一些鸡蛋,不用找锅,不需生火,把鸡蛋往沙坑里一埋,很快(    )可以吃上喷香的熟鸡蛋了。再配上随身携带的小菜和饮料,就是一顿十分(精致 别致)的野餐。

吐鲁番人植树造林,变沙漠、盆地为绿洲。在吐鲁番通往交河古城中间,有这样一条十五公里长的林阴路:两侧树分为三行,一行是钻天白杨,一行是桃树,一行是梨树。据说这是一位五十年代的县委书记领人栽的。他想让后人(    )有遮阳蔽日之处,(    )有解热止渴的桃梨。如今白杨已搭起绿色的通道,桃梨已开花结果。那些走得又热又渴的行人,惊喜地扑到这清凉的树阴下,大口地吃着酸甜解渴的水果的时候,该是多么感激这不知名的种树人啊!

大风、酷热考验了人,也锻炼了人,使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像金子一样耀眼、闪光。

【1】给下列词语中的带横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漫:不受约束,随便; 广阔,长; 到处都是。

漫天风沙(      长夜漫漫(       漫无目的(     

【2】在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下面画横线。

【3】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4】文中的火洲”“风库指的是?

【5】吐鲁番人用   的方法,来改造这儿的自然环境,在路边上栽种钻天的白杨,可以   ,栽种桃树、梨树,可以     ,从中可以看出吐鲁番人的    

 

10、课内阅读·阅读课文《井冈翠竹》片段,回答问题

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 多么坚韧, 多么结实, 再重的担子也能挑得起。

①当年毛委员和朱军长带领队伍下山去挑粮食,不就是用这样的扁担么?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还陈列着一根写着“朱德的”三个字的扁担。他们肩上挑的,哪里只是粮食?挑的是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我们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正是用井冈山毛竹做的扁担,把这一副关系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从井冈山出发,走过漫漫长途,一直挑到北京城。

毛委员和朱军长下山去了,红军下山去了,井冈山的毛竹,同井冈山人民一样,坚贞不屈。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②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

1读文填空。

本文作者__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_。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朗读时语气要铿锵有力、饱含深情,语速要______________

2不改变原意,将第一自然段句①换个说法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标注序号的句子,写出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线句子,写出这句话蕴含的两层意思。  

一是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唐朝诗人____________的诗句,用在这里突出了井冈翠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穷人》片断,回答问题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一面自言自语,一面在胸前画着十字。

(1)用——线划出描写环境的语句。用~~~线划出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

(2)摘录人物语言的句子:               

               

(3)摘录人物的行动或动作的语句:桑              

 

(4)这个文段的描写,虽然只字没提“穷”字,但也处处透出了“穷”,包括:(.破旧的钟表)(只能勉强填饱肚)(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和(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5)也就是这个文段的描写,也可以看出桑娜是勤劳善良的,从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这句可以看出她的勤劳,从(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这儿最能看出她的善良。

(6)“勉强”的“强”字在这儿读该选的读音是“qiáng  qiǎng”,这个字的部首是(),用部首查字法再查(9)画,读这个音时还可以组词:(强词夺理)。读另一个读音时可以组词(强烈)和(坚强)。它还有另一个音jiàng,可以组词(倔强)。

(7)仿照最后一句,用上“一面……一面……”写句子。

 

 

12、阅读

父亲的难题

①小保罗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他父亲虽然空闲时间不多,但晚上却经常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父亲喜欢孩子,总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些富有教益的寓言和别的故事。

②一个周五的晚上,保罗和姐姐玛莎在忙着刷保罗的球鞋,因为他明天要参加学校举行的一场短跑比赛。坐在沙发里读报的爸爸摘下眼镜,凑过身子,又唠唠叨叨地讲起了他的寓言来。他讲的是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保罗记得自己听过好些遍了,实在让人腻味。

③末了,爸爸对似听非听的保罗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动作缓慢的乌龟之所以能跑赢兔子,是因为它的踏实和韧性。”然而,保罗还是低垂着头,默不作声地弄他的鞋子。爸爸的口吻变得有点严肃:“难道你不觉得应该从乌龟身上获得一些教益吗?”

④保罗神情困惑地朝天花板呆望了一阵,然后回过头来看着爸爸:“这么说,你是要我指望贝利、托尼、萨里在明天的60米赛跑中会像兔子那样躺下来睡觉?”

⑤爸爸心里颇感惊讶,怎么也想不到儿子会突然冒出这样的话来。他沉默了一会儿,略为发窘地回答:“我没有说乌龟会指望兔子在中途睡觉。”

⑥“乌龟一定事先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的。”保罗反驳道,“要不然乌龟就是不自量力,竟敢和兔子较量。谁都知道,兔子的速度起码要比乌龟快上100倍!”

⑦“乌龟压根儿就不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的,”爸爸坚持着,“它是靠坚持不懈的努力,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向前爬才取得胜利的。”

⑧小保罗把两只手的手指钩在一起,认认真真地思忖着。“我可不相信,”他倏地站起身来,“乌龟的胜利完全靠运气,要不是碰巧兔子在途中睡觉,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赢兔子。即使乌龟比你说的踏实还要踏实100倍,它仍然跑不过兔子!”

⑨爸爸的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名状的笑容,捏着报纸的手颓然落在膝盖上……

【1】根据文意,乌龟之所以能够取胜,小保罗认为靠的是____,而他爸爸认为靠的是_________

【2】读完全文,你认为文章标题“父亲的难题”中的“难题”到底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第③,④自然段,然后摘录原文填空:此二段中表现小保罗对爸爸所讲故事的态度的一个词语是____,体现这个态度的一个具体细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或思考?请作一条批注,写下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末第⑨自然段言简意赅,颇有意蕴。请发挥想象,用几句话描写爸爸此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20分)

她的一双小手(jī  jǐ )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hé  huó  huo )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   )的火(yàn  ràn )啊,简直像一支(   )的蜡烛。这是一道(   )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   )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gěn  gěng )。

(1)这文段选自 ,作者是   著名作家 。(2分)

(2)根据课文内容,把括号里的内容填完整。(3分)

(3)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音节,用“√”表示。(2分)

(4)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3分)

温暖( ) 奇异( )   暖烘烘( )

(5)这一段主要写小女孩第 次擦燃火柴,她看见了 ,这说明小女孩当时 。(3分)

(6)用   画出这段话中小女孩幻觉的部分。(2分)

(7)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从终于一词中说明小女孩当时实在   (2分)

(8)如果让看到文中的小女孩,你有什么话想对她说的,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3分)

 

 

 

 

14、短文阅读

我爱红杜鹃

离开黄龙沟已经两年多了,我却经常想起那万绿丛中的杜鹃花。

那时每当花开时节我都要上山去采杜鹃花有一次我看见一位老爷爷正把一束杜鹃花放在墓碑上写着革命烈士之墓的墓前我便问老爷爷这里怎么有烈士墓呀他看了我一眼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有三个八路军伤病员在这个村里边养伤、边帮乡亲们干活,还向乡亲们宣传革命道理。乡亲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精心地照料他们。他们很喜爱杜鹃花,说她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象征。后来,日本侵略军进村扫荡,为了掩护乡亲们安全转移,他们拖着受伤的身体,穿行在杜鹃花丛中,把敌人引到这个山坡上,子弹打光了,就拉响了手榴弹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了。

望着老爷爷放在墓前的杜鹃花,我仿佛看见了当年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情景,烈士们宣读革命道理时的音容笑貌和英勇抗敌、慷慨赴死时的悲壮场面。是他们,是无数像他们这样的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红红的杜鹃花,她是烈士们的鲜血浇成的,她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永远不会凋谢,永远开在我们后来人的心上。

1给短文的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经常( )精心( )安全(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同归于尽:————————--

(2)音容笑貌:——————————-

4“———”画出作者联想的句子。

5杜鹃花作为一种象征物,不同的人对她寄托的思想感情也不同:八路军伤病员把她作为:作者借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写句子)(8分)

(1)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缩句)

 

(2)敌人承认人民解放军威力无比。(改为双重否定句)

 

(3)我端过来两杯绿茶。

改为字句:

改为字句:

(4)妈妈说:我希望这次你能考出优异的成绩。(改为转述句)

 

 

17、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①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不能破坏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孙杨获得奥运会游泳冠军,我非常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妖魔被森林爷爷战胜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条大虫被蚂蚁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6分)

(1)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 我的心哪,留在祖国的蓝天上。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报告这个喜讯的人把消息告诉了她的丈夫。(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低声说:“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愿意告诉你。”(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分析加点词的特点,仿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天夜里,村里的大钟忽然突然当啷当啷地大响起来。(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题目:无法抹去的记忆

提示:时间流逝,让我们感慨;第一次期待,让我们不断思考……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一定有过令人兴奋、伤心、激动、后悔……的事,如今它们成了我们记忆中的珍宝!让我们从记忆的宝库中采摘一朵浪花,寻找一份真情。

要求:1.请你写一篇让你感触最深的记忆。

2.注意感情真挚、语句通顺、标点正确。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