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文链接吧。
1.《北京的春节》是描述北京风俗民情的_______(体裁),描述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__________,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_______之情。
2.《腊八粥》围绕_______等着吃母亲熬煮的_______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_______,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__________的眷恋。
3.《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
4.《寒食》一诗中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寒食时节长安的明媚春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①第1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第2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②这段话中,第___句话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调,句中有一个字“____”字堪称文眼。
③从文中的“进进出出”,我读出了八儿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①句中“哄堂大笑”中“哄”应读“_________”,它还有两个读音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②“宏愿”的意思是:_______。唐东杰布的宏愿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人们哄堂大笑的原因是因为他不仅___________,还___________。
3、照样子写词语。
1.软绵绵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颤颤巍巍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商量商量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自言自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栩栩如生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生机勃勃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火眼金睛(我能分辨它们的不同,然后组词)。
痴( ) 征( )
知( ) 惩( )
穷( ) 妨( )
窘( ) 访( )
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依稀——﹙ ﹚ 细致——﹙ ﹚
严密——﹙ ﹚ 驱使——﹙ ﹚
6、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两位诗人的目光都紧盯农村_____这一特定时节,都运用了____手法勾勒出农村特有的生活画面,形象再现了农忙的景象。
【2】古代诗人在反映农村生活时,感情往往比较压抑。但范成大、翁卷这两首诗却与之不同,读来有别样的滋味,试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1】诗中描写了____的______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______之情。
【2】诗中的“绿”字寄托了诗人哪些情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样理解诗中的“一水间”三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哪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诗寓情于景,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的愉悦心情,也让我们知道了他的思乡情。你还知道哪首诗与《泊船瓜洲》的手法一样,写在下面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
长恨春归无觅处, 。
【注】
①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四月,白居易时被贬任江州司马。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②芳菲:盛开的花,泛指花。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大林寺桃花》的作者是___________,全诗表达出作者由_____到___的感情。
【3】写出下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觅: ___________。 芳菲: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中前两句蕴含了物候现象,这是因为_____引起的。李白的《塞下曲六首》中也有两句与此原因相同,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5】请简要分析诗人登山前后心情所发生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指出诗中所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结合相关诗句做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气温变化的利与弊
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环境温度升降1C,似乎不太关心,但是气象经济学家发现,气温变化1°C,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化,还跟农业生产息息相关。A
气温变化1°C,对农业生产有着惊人的影响。美国达尔奇教授认为:若全球气温平均下降1°C,玉米在全球60%的地区增加收成2100万美元;棉花在全球范围内歉收,损失约22亿美元;水稻65%的地区损失9. 56亿美元。
中国气候学家张家诚研究论述了若气温升降对中国粮食作物的影响:据测试,气温变化1°C,大体相当于农作物变化一个熟级。每变化一个熟级,产量变化10%,意即气温上升或下降1°C.粮食产量具有增产或减产10%的潜力。例如。我国著名商品粮生产基地-东 北地区,若当年平均气温出现了“凉夏”.则粮食肯定减产200亿至300亿斤。反之.若出现了“热夏”,则粮食可多收几百亿斤。B
联合国有关机构最新报告预测,假若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计划得不到有效的实施,21世纪全球的平均气温将上升1.8°C至4°C。如此下去.人类总有一天会掉进自掘的“热陷阱”里而不能自拔。
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来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由于气温上升,导致黄河和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能增长15%左右,北方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方的早涝等灾害出现频率也会增加。C
近年来,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经过共同的努力,一定能够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因。
【1】“气温升高1°C虽然会使农作物增产经济有所增长,但是气温升高带来的环境及社会问题也着实令人担忧。”这段文字应安排在A、B、C中的_____处。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请从说明顺序与文章结构两方面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中加点的“热陷阱”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候变暖会给人类带来诸多危害,但选文也介绍了气温升高带来的好处.请结合具体内容说一说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保护环境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你认为自己能为之作出哪些贡献? (写三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国宝——大熊猫(节选)
叶永烈
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
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
后来熊一直保持肉食习惯,而大熊猫却弃荤食素,最喜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这是为什么呢?据科学家研究,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但由于后来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大熊猫食用的竹类共有17种,其中最爱吃的是冷箭竹和华橘竹。不过,竹子中的营养成分不多,主要是难以消化的纤维素,所以大熊猫食量很大,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并排出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
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冬春季多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山谷地带。冬天照常活动,没有冬眠的习惯。夏秋两季则多在3000米以上的地带活动。天气炎热时,也常到山沟里的小溪、小河旁喝水,有时候还下水游泳。大熊猫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到处流浪,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睡到哪里。
大熊猫性情孤僻,平时独来独往,只有在发情期,雌雄才暂时同居。它们的繁殖力很低,一般每胎产一只,有时可产两只。分娩期间多以枯树洞为巢穴。奇怪的是,一只体重100公斤以上的成年大熊猫,刚生下来的熊猫却小得出奇,体重只有0.1~0.15公斤,像只小老鼠,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易成活。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为成体需两年左右时间。
正因为大熊猫繁殖艰难,存活又难,所以如今我国野生的大熊猫屈指可数,估计只有1000只左右。
大熊猫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它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更重要的是,它是有着300万年历史的古老动物,对科学工作者研究古代哺乳动物具有珍贵的价值。化石研究表明,大熊猫几百万年来的形态构造变化不大,现今的大熊猫仍然保留着许多原始的特征。因此,大熊猫有着“活化石”之称。
【1】理清全文的思路,把下面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短文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一中心,分别介绍了大熊猫名称的由来、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大熊猫繁殖率低而且不易成活这一特点。
A. 列数字 B. 打比方 C. 作比较 D. 举例子
【3】下列对大熊猫有着“活化石”之称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大熊猫体态可爱,数量稀少。 B. 大熊猫是有着300万年历史的古老动物。
C. 几百万年来,大熊猫的形态构造变化不大。 D. 对科学工作者研究古代哺乳动物具有珍贵的价值。
11、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爸爸和书
我和姐姐有个书架,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一百来本书,有童话,有历史故事,还有关于作文的。其中有一本薄薄的童话集,叫《皇帝的悲哀》。
小伙伴常常来我们家借书,从来没有谁翻过这本《皇帝的悲哀》,因为它太破旧了。但是对我来说,这本书却比任何一本都要珍贵。只要一翻开这本书,当年买书的情景就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
那时候我还小,爸爸所在的那家公司倒闭了。爸爸只好去做临时工,妈妈也要出去干零活。爸爸天天带着我,他干活,我就在一边玩。
有一天下班回家,经过一家旧书店,爸爸突然停住了脚步,对我说:“给你买本书吧!”我听了高兴极了。
“不过,给你买一本书,今天就不能乘汽车回家了。你愿意走路,就给你买。”
“好,咱们走回去!”我说。
爸爸走进旧书店,从一堆书里给我挑了这本《皇帝的悲哀》。尽管这本书很薄很薄,我捧着它还是像捧着一件珍宝似的。
我跟着爸爸往回走。路真远啊!我有些走不动了,爸爸把我背了起来。过荒山大桥时,寒风呼啸,我冷得直发抖。爸爸问我:“怎么样,乘汽车比买书强吧?”
我紧紧地伏在爸爸的背上,忍受刺骨的寒冷,大声说:“不,买书比坐汽车强!”
爸爸点了点头,用他的上衣把我裹得严严实实的。
“走这么长的路是很累的。但是,不这样做的话,爸爸就没法给你买这本书了!”
我仿佛觉得爸爸是含着热泪在说这番话的。
那时我还没上学,老缠着爸爸,让他一遍又一遍地给我念这本薄薄的童话集。大概念了好几十遍吧,听着爸爸念书,我渐渐地懂得了读书的乐趣。
后来,爸爸病了,我们的生活更苦了。可是,爸爸的精神一直很好,只要有点儿钱,就一定会给姐姐和我买书看。每次买了书回来,他总要对我们说:“从明天起,咱们又得节衣缩食啦!”说着笑了起来。
节衣缩食 省吃俭用 我们异口同声地说 和爸爸一同开心地笑起来
我和姐姐的一百来本书,全是爸爸这样省吃俭用买来的。他一心希望我们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1】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推想下列词语的意思。
异口同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吃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正确答案是( )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4】爸爸省吃俭用地为子女买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品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尽管这本书很薄很薄,我捧着它还是像捧着一件珍宝似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路真远啊!我有些走不动了,爸爸把我背了起来。过荒山大桥时,寒风呼啸,我冷得直发抖。(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仿佛觉得爸爸是含着热泪说这番话的。(为什么“我”仿佛觉得爸爸是“含着热泪”说这番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学了这篇课文,你对书一定又有了新的认识,请你写一句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 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1】文段中的“她”是指________
A. 妈妈。 B. 春天。
【2】连一连。
在柳枝上 摇哇摇
在风筝尾巴上 荡秋千
在喜鹊、杜鹃嘴里 笑
在桃花、杏花枝头 叫
【3】这段话是围绕哪句来写的________
A. 春天来了。
B. 我们看到了她。
【4】补写句子。
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________。
13、课内阅读:
当代神农氏(节选)
这时水稻扬花了,馥郁的稻香沁人心脾,袁隆平的心沉浸在无边无际的稻海之中。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地透过稻叶,滴进水中。他找啊,找啊!
第一天,没找到。
第二天,没找到。
第三天,还是没找到。
十多天过去了,雄性不育植株无影无踪。连续十几天烈日的烤晒,袁隆平的皮肤更黑了。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六年过去了。袁隆平跑遍了半个中国。最后,他带着科研小组来到了天涯海角——海南岛的南江农场。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助手李必湖在一条杂草丛生的水沟里,终于发现了一株雄蕊花粉败育的野生稻。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了出来。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馥郁——(_______)
沉浸——(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1)沁人心脾:
(2)大海捞针:
(3)汗水如注:
(4)小心翼翼:
【3】画“ ”的句子简短却独立成段,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一段哪些句子体现了袁隆平寻找“雄性不育植株”的艰辛,用“——”在文中画出来。读一读这些句子,你认为袁隆平是一个什么样的科学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语段阅读。
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 ,会锻炼出一颗 。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 ,努力生长。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选段中划线的“不确定”,第一个“不确定”是指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不确定”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种树人的一番话,各人听了会有不同的体会,请联系生活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改写句子。
①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片竹林被那场无情的大火烧光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句子改成反问句。
人人都需要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1. 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成感叹句)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成疑问句)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成反问句)
18、按要求写句子
(1)艺术的比赛是无法同体育比赛等量齐观的。(换说法,不改变原意)
________
(2)红火,粉霞,白雪。(改成排比句或比喻句)
________
(3)星期六我们去看足球赛。(换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
(4)爷爷走路。(改成夸张句)
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①居里夫人的报告使全场的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改为“被”字句)
______
②我对老师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肯定句)
______
③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缩句)
______
④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
⑤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改进。(修改病句)
______
20、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机器人能按照人的指令作出各种各样的动作。
机器人被人们誉为“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铁胳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表达
题目:那是一次 的尝试
提示:①“尝试”也就是试一试,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实践活动。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然而,不管怎样,它都会使你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请选取你在生活中曾经历的一次尝试,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②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