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每逢佳节,我们会给远方的亲人写信或发邮件,可以引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聚精会神——_____     想方设法——_____

五颜六色——_____     得意忘形——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学弈》选自《________》。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________不同的人下棋,学习________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________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________,不可________的道理。

(2)《表里的生物》是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作家________写的一篇散文。文中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________,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________在里面的话。

4、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花瓣像玉石一样细腻而有光泽,像冰一样透明。  (  )

2.几代人都在一起生活。本课指广玉兰花的各种形态在同一株树中共同存在。 (  )

3.花儿很害羞似的将开而未开。 (     )

4.一代一代地繁衍,不停息。 (  )

5.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

 

5、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你的同学李明经常以自己还小为借口不好好学习, 你会用《长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他。

2.《腊八粥》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课文主要写了八儿____________________两部分的内容。

3.“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寒食》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明了这一点。

4.传说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能会面。《迢迢牵牛星》一诗中描写织女思念牛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八月十五,中秋之夜,身处异乡的人思念家乡,不禁吟诵起唐代诗人王建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回忆古诗,然后做题。

(1)《汀畔独步寻花》是写春天景色的古诗,请你写一首课外背诵的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这首诗表现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惠崇春江晚景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惠崇春江晚景》中的惠崇是____(填朝代)僧人,能_____。这首诗是__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____诗。

【3】我能猜出“芦芽”是一种植物,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抓住了画面上的____、嬉戏的____、满地的____、短短的____等景物,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春景图。

【5】哪一句诗是作者的想象?用“ ”画出来。

【6】读诗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 同:无)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画上“√”)

清平 yuè     yán  yáng 

莲蓬 ( bāo      赖(wáng wú

好(méi mèi       wēn ǎo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相媚好”的意思是__________。这两句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相媚好”的意思,想象两位老人聊些什么?想想当时情景,写一段对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画线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卧”换成“趴”好不好?____

A.好,“趴”的意思和“卧”相近,可以互换。

B.不好,“卧”巧妙地写出了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

(3)结合整首词,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平乐•村居》中,“_______”是词牌名,“村居”是___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_。词的作者是_______代词人_______ 。这是一首描写_______的词作,词中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平常的景象,把农村生活风貌真实地反映了出来,抒发了词人_______的思想感情。

5“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体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你还学过哪些诗句也是表现儿童的纯真、活泼、可爱的呢?

_______________

6“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中,“卧剥莲蓬”是怎样的情景?用心体会一下,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习题。

   

——磅!”“——磅!陶虎臣走一二十步,放一个,身后跟着一大群孩子。孩子里有胆大的,要求放一个,陶虎臣就给他一个:点着了快跑!崩疼了可别哭!其实是崩不着的。陶虎臣每次试炮仗,特意把其中几个的捻子加长,就是专为这些孩子预备的。捻子着了,嗤嗤地冒火,半天,才听见响呢。

②陶虎臣长得很敦实,跟他的名字很相称,陶家炮仗店的生意本来是不错的。他家的货色齐全。同时,陶虎臣还有一项绝技,是做焰火。一种老式的焰火,有的地方叫花盒子。

③今年秋收在望,市面繁荣,城乡一片喜气。有好事者倡议:今年放放焰火!时间定在八月十六。地点定在阴城。

④这天天气特别好。万里无云,一天皓月。阴城的正中,立起一个四丈多高的架子。有人早早吃了晚饭,就扛了板凳来等着了。各种卖小吃的都来了。卖牛肉高粱酒的,卖回卤豆腐干的,卖五香花生米的、芝麻灌香糖的,卖豆腐脑的,卖煮荸荠的,还有卖河鲜,卖紫皮鲜菱角和新剥鸡头米的……到处是气死风的四角玻璃灯,到处是白蒙蒙的热气、香喷喷的茴香八角气味。人们寻亲访友,说短道长,来来往往,亲亲热热。阴城的草都被踏倒了。人们的鞋底也叫秋草的浓汁磨得滑溜溜的。

⑤忽然,上万双眼睛一齐朝着一个方向看,陶虎臣点着了焰火了!人们的眼睛一会儿睁大,一会儿眯细;人们的嘴一会儿张开,一会儿又合上;一阵阵叫喊,一阵阵欢笑,一阵阵掌声。

⑥这种花盒子是有一点简单的故事情节的。最热闹的是炮打泗州城”。起先是梅、兰、竹、菊四种花,接着是万花齐放。万花齐放之后,有一个间歇,木架子下面黑黑的,有人以为这一套已经放完了。不料一声炮响,花盒子又落下一层,照眼的灯球之中有一座四方的城,眼睛好的还能看见城门上泗州两个字。城外向里打炮,城里向外打,灯球飞舞,砰磅有声。最有趣的是芦蜂追瘌子。这是一个喜剧性的焰火。一阵火花之后,出现一个人,一个泥头的纸人,这人是个瘌痢头,手里拿着一把破芭蕉扇。霎时间飞来了许多马蜂,这些马蜂——火花,纷纷扑向瘌痢头,瘌痢头四面躲闪,手里的芭蕉扇不停地挥舞起来。最后一套是平平常常的。只是一阵火花之后,扑鲁扑鲁吊下四个大字天下太平字是灯球组成的。虽然平淡,人们还是舍不得离开。火光炎炎,逐渐消隐,这时才听到人们呼唤:

二丫头,回家咧!

四儿,你在哪儿哪?

奶奶,等等我,我鞋掉了!

⑩人们摸摸板凳,才知道:呀,露水下来了。

——本文选自汪曾祺的《岁寒三友》,题目为编者所加,选时有删改

【1】陶虎臣的绝技是______,八月十六放的焰火是有故事情节的,最热闹的是_________,最有趣的是________

【2】读第①自然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陶虎臣的语言描写,可以体会到他对孩子充满爱。

B.从“特意”“专为”等词,可以感受陶虎臣对孩子的呵护

C.写陶虎臣放鞭炮的场面是为了强调他出色的做焰火的绝技。

D.写陶虎臣身后跟着一大群孩子,突出他很受孩子们欢迎。

【3】读第④-⑩自然段,写出人们看烟花过程的心情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下面句子,注意加横线词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1)到处是“气死风”的四角玻璃灯,到处是白蒙蒙的热气、香喷喷的茴香八角气味。

_______

(2)人们摸摸板凳,知道:呀,露水下来了。

_________

【5】第⑥自然段中,看到精彩的焰火,孩子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展开想象,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把他们的表现写下来。

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   )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   )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

1按原文填空。想一想,画“_____”的这句话与谢皮罗的发现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列层意把这段话分成三层,在选文中用“/”标在每层的末尾。

第一层:谢皮罗教授发现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第二层:谢皮罗教授进行了实验和研究。

第三层:谢皮罗发表论文,阐述了自己的发现。

3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我们却很少会有所发现,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认真阅读片断,完成后面的练习。

杨靖宇虽然倒下了,但他那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励着千百万优秀的中华儿女,走上抗日前线。

1.大无畏意思是(   )

A.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相对

B.指大小的对比

C.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

D.用于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

E.年长,排行第一

F.敬辞

2.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包括( )

A.关心爱护战士远胜过自己

B.英勇顽强

C.胆怯害怕 

D.坚贞不屈

3.课文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12、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①我现在不再去想那艘船,或者从船上取任何东西了,而是想船损毁以后,有些什么被冲上岸来。事实上,后来的确有各种各样东西冲上了岸,但是那些东西对我都没有什么大用处。

②我的思想现在完全放在自身的安全上,想的是怎样去对付野人(要是出现的话)和野兽(要是岛上有的话)。我想到许多主意,怎样对付他们,也想过盖一个怎样的住所:是在地上挖一个洞呢,还是在地面上搭一个帐篷?一句话,我决定既挖洞,又搭帐篷。

③我早就发现,我现在这个地方不适宜于我居住,尤其是因为这是一片靠近海边的、近似沼泽地带的洼地;我认为这不利于我的健康,尤其是附近没有淡水。所以我决定去找片更有益于健康和方便的陆地。

④我根据自身的处境考虑到几点,认为符合这几点就是对我适合的。首先,要有益于健康和有_________,我刚才已经说过了;第二,要能遮蔽________;第三,要不受_________的侵袭;第四,要______________,要是看到老天爷派来一艘船的话,那我就不至于错过被搭救的大好机会,对这我是绝不会死心的。

⑤我到处寻找一个适合于这些条件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我找到了一小片平地,它在一座突起的小山的一侧。这片土地在小山西北偏西处,所以我天天晒不到日头:直到太阳转到偏南的西边处,或者那一带附近的时候,才照来阳光;不过,在这一带,已经将近日落了。小山的正面朝着这片小平地,陡得像房子的围墙,所以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从顶上向我扑下来。我决定要在这片洼地前面平坦的绿地上搭建帐篷。

⑥在搭建帐篷以前,我先在这片洼地前面,一片土地上画出一条半圆形的弧线。这个半圆形的半径离岩石不超过十码,弧线两头的直径约莫二十码长。在这条半圆形的弧线上,我打下两排坚固的木桩。我把桩子一根根地打下地去,直到它们像基柱那样牢固地直立着,木桩大的一头在上,高出地面约莫五英尺半光景,顶端都是削尖了的。两排木桩间的距离不超过六英寸。

⑦接着,我拿来了那些我在船上已经截成一段段的锚链,把它们整整齐齐地一排排堆在两排半圆形的木桩中间,一直堆到顶,再从里面用其他木桩斜顶住它们,顶住它们的木桩约莫两英尺半高,就像支柱撑住柱子那样。这道栅栏非常坚固,无论人兽都无法突破,或者跨越。这使我花了许多时间和劳力,特别是在林子里砍那些桩子然后把它们运回来,打进地里。我不给这道栅栏做一扇进出的门,而是做一把短梯,从顶上走。我进去以后,就随手抽掉梯子。这样,我就完全在栅栏的防卫之中了,而且我想,仿佛身在堡垒内,已经与世隔绝,所以夜晩可以安心睡觉。

⑧我搭的是个双层帐篷,这就是说,里面有一个小的,大的那个罩在上面,而在大帐篷顶上盖上一大张柏油帆布,这是我在那些帆中挑出来的。

⑨我把我所有的粮食和一切会受潮变质的东西搬进帐篷。把我的一切货物运进栅栏以后,我堵住了入口。在这以前,我是让入口敞开着的;此后,我就靠短梯出入了。

⑩干罢这些活儿,我就着手挖掘那块岩石,把我挖掘出来的泥土和石块通过帐篷运出来,用这些材料在我的栅栏内堆了一个高出地面不到一英尺半的类似平台的土堆。这样,我就在我的帐篷后面挖了一个洞,就像我的房子有了个地窖一样。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毁坏__________ 挽救__________

保卫__________ 放心__________

【2】请根据第②~⑤段的内容,推测鲁滨逊根据自身处境考虑了哪四点,把第④段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3】这个选段选自《鲁滨逊漂流记》的哪一个章节?( )

A.风暴

B.安家

C.野人

D.“星期五”

【4】读了选文,你认为鲁滨逊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湖心亭

江南多湖,湖心常立小亭。烟中,雨中,晨霭中,斜阳中,弄一番景致。

只是,湖水有声,舟楫有声,绿阴有声,钓钩有声,然亭子无声,月月年年。

但,亭子无门,亭亦无窗。永远不会关闭,永远不会开启,从来不曾有过拒绝.,自然从来也不曾有过勉强的挽留。

坦坦荡荡,不掩半点表里,磊磊落落,不藏一隅阴恐,四方水色,八面天光,东西南北的风,春夏秋冬的气,晴霞明荷,阴霾暗柳,渔三更,落梅笛怨,一概收容,一概接纳。

让欢娱到达,让甜蜜到达,让欣慰到达;也让失意进来,让惆怅进来,让离愁别绪进来,随来随往。一切都予以包涵,一切都不必留下。

不,会留下的。那揽月的翘檐,那簪霞的尖顶,那笼烟的扶栏,那枕云的倒影——会留在人们生产劳动中一个或温馨或失意的小憩里。日复一日,湖水会积淀多少丰富的语言啊! 然而亭子始终沉默。

是的,我爱湖心亭的沉默,我敬湖心亭的沉默。沉默是由于丰满,沉默是由于含蓄,沉默是由于深广,沉默是由于阔大。

江南有许多的湖,湖中有平凡的事——湖心亭,透明的心!  

愿人们的心潮也有这样透明的亭!

1文章表面写湖心亭,赞湖心亭,实际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先写“湖水有声,舟楫有声……”后又写“亭子无声”?此处的“无声”与后文何处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亭子的“无门无窗”让作者联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读文章,用“——”画出一个排比句,用“﹋﹋”画出一个对偶句,并说明对偶句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理想的风筝

①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③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盖以下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圆日木拐杖支撑着。这条腿何时、为什么截去,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讲课的时候讲到女娲造人的传说笑着对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④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激昂,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了历史系,与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⑤他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讲来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亲切、大声地说“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能给学生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提问的学生还要紧张。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⑥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⑦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人们的心头。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⑧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简单的“瓦片儿”,有长达丈余的蜈蚣,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举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那浮在他脸上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带动长长的线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拉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还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

⑨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⑩不见到他已近三十年了。然而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他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1】仔细阅读文章,下面这个段落插入文章中,最恰当的位置应是( )

每逢这时候,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A.①②段之间

B.②③段之间

C.⑤⑥段之间

D.⑩段之间

【2】下列语句是对第②段画线语句的赏析,你认为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景物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时代背景。

B.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热爱。

C.侧面衬托,衬托下文刘老师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作者觉得自己考入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关系,原因是( )

A.作者非常尊敬刘老师,刘老师希望他考历史系。

B.身有残疾的刘老师,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他们讲课。

C.刘老师上历史课时总能牵动他们的情绪,让作者爱上了历史学科。

【4】本文按顺序回忆了关于刘老师的四件事,请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笑谈腿疾→_______________

【5】作者善于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请认真阅读第⑧段,结合具体词句想想: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刻画出一个怎样的老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为什么要以“理想的风筝”为标题?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中队委员会的决定,我们都同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肯定很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茉莉花的花蕾托着淡紫色的花苞。(缩句:保留6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我们的帮助,你不能完成这一项任务。(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句子,

(1)高大挺拔,叶子油亮的白杨树,像一排士兵排列在宽阔而笔直的马路两旁。(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谁都佩服敢于犯颜直谏、公正扩法的狄仁杰。(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对我说:你放心吧,这里对我太重要了,我哪能轻易离开呢?”(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天祥崇高的爱国情怀激励着无数有志气的青年。(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缓缓到来。(仿照句子写一句表现景物变化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把”字句。

(1)敌人杀害了李大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做好了八宝粥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读完了那本故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

1.老师对王芳说:“学校让你明天出席区小学生座谈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伙伴说:“我爸爸说手表里住着很多小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对我说:“今天我有事,你自己在家写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对我说:“今天晚上我要排练节目,您就别等我吃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小练笔。(选做题)

课文《那个星期天》第4自然段借助具体事例,在细致的描写中将小男孩的“盼”表达得淋漓尽致。当你在高兴、愤怒、悲伤等时,又会有哪些动作、心理呢?仿照这种写法,选择一种情感写一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