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_________多么贪睡的人,听到鸡叫_________ 要起来看看。

2._________有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_________立刻警戒起来。

3._________负责、慈爱、勇敢、辛苦,_________它是鸡母亲。

2、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

专心_____志 追根求_____ 见微知_____

_____万分 赴_____蹈火 _____然而止

_____而不舍 身临其_____ 司空见_____

(1)她在书房里___________地写作文,所以没有听到电话铃响。

(2)我听得入迷,恍如___________

3、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1.知己______ 无精______ ______雄外 ______参天

2.风雨______ 抱头______ ______望外 ______意料

3.遍地______ 动人______ ______宿儒 ______子衿

4.形体______ 相辅______ ______附体 ______十寒

5.亲切______ 络绎______ ______北风 ______百态

4、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可是,王强就不这么认为,每当看到他沉迷于各种游乐中的时候,你真想对他说:______________。(格言警句)

5、写出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从土里探出头来。(   )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3.一朵花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

4.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是田间玩耍的孩子们。(   )

5.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做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

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送兄

[唐]七岁女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提示:本诗的作者是“七岁女”,《全唐诗》载称:“女子南海人”,因才思过人,“武后召见,令赋送兄诗,应声而就”。

1古诗对仗工整,一般上句与下句相对应的地方必须用同一门类的词语。本诗中别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表达了对的之情,表达这种感情的句子是:。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首诗写送别兄长的情景。“_______”“_______”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叶正飞点明了送别的季节是_______。诗中选取的景物别具匠心,如漂泊的_______、凋零的_______、迁徙的_______都与哥哥离家这件事相吻合,意蕴独特。

7、古诗阅读

城南

(北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

1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一幅“春雨山水图”,请你发挥想象把它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D.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2对两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C.《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D.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

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1对文中第一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草地上能吃上鱼很不容易。我舍不得喝下少之又少的鱼汤。

B.我看到老班长精心照顾三个病号,自己却忍饥挨饿,内心极为沉重。

2用“   ”画出选文中描写老班长神态的句子。前后不同的神态表现了老班长 的精神。

10、阅读理解

取不下妈妈的围裙

去年腊月二十九的下午,我、妹妹和弟弟都拖儿带女地回了家,系(jì xì)着围裙的妈妈乐呵呵地把我们迎进门,让我们烤火、喝茶、看电视,拉家常……①自己却一头扎进厨房里叮叮当当地为我们做吃的,一会儿是豆子芝麻茶,一会儿是炸红薯片,一会儿是肉丸子。我们叫她来烤火 她说不冷 我们叫地来歇歇 她说不累 还不到四点,妈妈就做起了晚饭,我和妹妹去帮忙,她坚决不让插手,说她都准备好了,我们搞不清她放东西的位置,一定要我们去坐,可真拿地没办法!

我和妹妹坐坐着拉家常,看到妈妈不时地在厨房里转悠,碗柜里翻翻、壁柜里瞅瞅、冰箱里找找,嘴里不时念念有词:“昨天买的面酱呢……②哎呀,上午剁的鸭子呢……应该在这里……”她那有点儿佝偻的腰身已大不如先前硬朗,国庆节染黑的头发又露出白色来。想想早几年妈妈做饭那是雷厉风行,个把小时就能做出一顿丰盛的晚餐,而且色香味俱全。在所有的亲戚中,妈妈的厨艺是数一数二的,我们吃惯了妈妈做的饭菜,再去別人家吃,总没有食欲。大概是这个(原 缘)故,我们姐妹都让妈妈的饭菜养得胖胖的。我们常常一边埋(mái mán)怨妈妈做饭好吃让我们没法减肥,一边又在没吃到的时候怀念着她做的饭菜。现在,妈妈老了,明年就六十了,记忆力大不如从前,手脚也没以前麻利,虽然做的饭菜还像以前那样好吃,可做一顿饭要花好长时间,要在厨房里走多少步啊。爸爸不是说妈妈的腿脚到了夜里老酸胀吗?我的眼有点儿湿了。

开饭了,妈妈转了三个多小时,硬是做了一桌子好菜,数一数足足十二碗:有孙儿们喜欢的土豆、黄瓜、火腿肠,有弟弟喜欢的糖醋排骨,有弟媳喜欢的口味鸡爪,有女婿最爱的红烧肉,有妹妹喜欢的萝卜酸菜,有我喜欢的油淋辣……③大家围坐在桌旁,妈妈却还在锅里拌呀拌,说蔬菜是全家人的最爱,要多炒一些。等炒了两样小菜,妈妈终于上桌了,刚扒了两口饭,又放下筷子,从莱坛子里抓出一碗水淋淋的萝卜条。再来吃饭,妈妈的饭碗又不见了,重新装一碗饭,妈妈总算能安心吃饭了。

吃完饭,我就到妈妈腰上取围裙,妈妈累了一天,这碗我一定要洗。妈妈不让,我不系围裙也照洗,妹妹帮我收碗。妈妈在旁边急得直跺脚,被弟弟推到火桶边去烤脚,这时,我才发现妈妈的饭碗忘在菜坛子边了。妈妈,您太累了,儿女们怎么忍心呢?

第二天,我和妹妹商量,决定取下妈妈的围裙。我们都是三十多岁的人了,做饭虽不如妈妈,厨艺也还马马虎虎,但每天由我俩轮流做饭、洗碗还是可以的,第二天一大早,妈妈又早早地系着围裙,在厨房里做好了甜酒汤圆等我们吃。中午我和妹妹在厨房里准备菜,(遭 糟)到妈妈的强烈抗议。我们好说歹说,她总算同意我们来打下手——淘米、洗菜、切菜,至于炒菜她一定要操刀,所以,围裙还是原在她的腰上。

妈妈,取不下您的围裙,夺不走您爱子情深。可是,做儿女的拿什么来回报啊!

1用“√”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2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乐呵呵—__________   麻利—______

3结合第1自然段,给下面这句话加上标点符号。

我们叫她来烤火__她说不冷__我们叫她来歇歇__她说不累__

4写出文中省略号的用法。

①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请给该句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和妹妹坐着拉家常,看到妈妈不时地在厨房里转悠,碗柜里翻翻、壁柜里瞅瞅、冰箱里找找,嘴里不时念念有词:“昨天买的面酱呢……哎呀,上午剁的鸭子呢……应该在这里她那有点儿佝偻的腰身已大不如先前硬朗,国庆节染黑的头发又露出白色来。”这段话分别就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进行了描写。

7妈妈取不下的围裙包含着怎样的情感?读完文章,你想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①马市长放下手里的茶杯,望着女儿说道:“现在农村的条件的确差些,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很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②“有什么事就说吧。”

③“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

④马市长吃罢晚饭,在客厅里悠闲地品着香茶。女儿笑吟吟地走过来说:“爸,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⑤“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

⑥“哦,那么她爸爸是谁?”马市长问道。

⑦“就是您老人家呀!”

⑧女儿神秘地笑了笑,说:“不对,我认为应该表扬她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1这篇文章的顺序被打乱了,请将正确的顺序按序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突出表现马市长“变”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女儿向父亲“请教”的目的是________

4文中第⑤段中的“这”的含义是:

(1)________

(2)________

12、课文在线。(根据课文内容,抓住带点词语说说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老人的话让我翻然醒悟。这时,我才意识到黑大哥的确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①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

②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③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④男人们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⑤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黎明到清早,全城鞭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1】选段按_____顺序来写,向读者介绍了热闹的除夕和_____的正月初一。

【2】从选段②画“ ”的句子中,我们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选段④描述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简单介绍北京正月初一的庙会。(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①和选段⑤采用了( )的写法。

A.对比衬托

B.前后照应

C.写景抒情

D.叙事抒情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采蘑菇的小姑娘

采蘑菇的小姑娘,           谁不知山里的蘑菇香,

背着一个大竹筐。           她却不肯尝一尝。

清早光着小脚丫,           盼到赶集的那一天,

走遍森林和山冈。           快快背到集市上。

她采的蘑菇最多,            换上一把小镰刀,

多得像那星星数不清;    再换上几块棒棒糖,

她采的蘑菇最大,            和那小伙伴一起,

大得像那小伞装满筐。        把劳动的幸福来分享。

1从哪儿可以看出小姑娘采的蘑菇最多,找相关句子;从哪儿可以看出小姑娘采的蘑菇最大,找出相关句子。

2小姑娘不肯尝一尝蘑菇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短文,我知道这是一个(    )的小姑娘。(多选)

A. 勇敢 B. 勤劳 C. 懂事 D. 友爱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邓稼先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群偌大的蝶蛾闯进孩子的房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笑得用手指着风姐儿,却说不出话来。(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不得不另选一个职业,学上了驾驶飞机。(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 能不能战胜自己的决心,是每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修改病句)

 

(2) 第二天,他把这两个日本孤女送往石家庄。改为被字句)

 

(3) 看到他今天的成功,我真感到自豪。(转换句式,意思不变。)

 

 

17、把下列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1)这件事情必须你去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论什么人到了这里,都会被珠峰巍峨壮丽的景色所迷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好语文一定要加强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要求改写句子。

(1) 王华说:明天妈妈带我去图书馆借书。(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他的事迹表明,人是可以向命运挑战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们在水边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赵王告诉蔺相如说:“你要带着宝玉到秦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她深有感触地说:“我小时侯总是羞羞答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乐园。

1.看了这部电影,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批改作业。(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在大禹的带领下齐心合力地治理重新泛滥的洪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扫罗王信守自己的诺言。(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妈妈对我说:我上班去了,你中午在家自己温习功课。(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世界的问题,问题无所不在,它是那样的复杂而又神秘:疾病、生命、战争、自然、宇宙……它又是那样的现实与贴近:学习的问题、生活的问题、交往的问题、情感的问题、前途的问题……

在十余年的生活经历中,你最想倾诉的是什么问题?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字数300字以内;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