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在句中找出能够传递这个意思的词语。 

例: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春节开始得很早) 初旬

①多数铺户在正月初六才开张。(铺户开张很晚)________

②现在,爷爷一定站在大门口,眯缝着眼睛看那乡村教堂的红亮的窗户。(这是凡卡的猜测和想象)________

③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小女孩想要留住奶奶的心情非常迫切)________

④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事情在意料之中)________

2、在句子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 ___________金钱买不到它,地位留不住它,___________时间是最宝贵的。

2.他___________参加了作文比赛,___________在作文比赛中获得市一等奖。

3、在课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_______的江水   (_______的激流

_______的容貌   (_______的舞姿

_______的唱腔   (_______的歌声

4、《古诗二首》中的两首诗在体裁上都是___,都采用了____的写法,都表达了对友人______的感情。但这两首诗也有不同——《别董大》用__________、雁阵凄鸣的苍茫雄浑的塞外风光描绘了__季的景色;而《送元二使安西》则描绘春雨润尘、____________季景象。在抒情上,高适用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豪迈旷达之情;王维用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不舍、担忧之情。

5、补充词语,再根据提示分类。

容光___发   妙___生花   神___奕奕   ___)(___而谈

口若___河   文思泉___   温文尔___   文质___)(___

1.形容有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斯文有礼貌: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容口才好: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笔好,擅长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___________________。

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充词句。

2词的序点出了词人所观所感的地点是___________,其中的主要景物是___________,景物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这个序为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作了铺垫。

3词的上阕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画面。请你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画面连贯地表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中表现词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7、朗读古诗《游园不值》,完成练习。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一枝红杏出墙来。

1补充古诗。

2看拼音,写词语

cāng tái____lián xī____  chái fēi____

3解释词语。

(1)应怜:____________________

(2)屐齿: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扣:____________________

(4)柴扉: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赏析

(1)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______,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2)诗歌题目中的“值”是______的意思,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3)《游园不值》是_____ (朝代)诗人_____ 所写,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构思奇巧,耐人寻味。诗中写得非常形象又充满哲理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______________

(4)与《游园不值》中的蕴含哲理的诗句一样,还有苏轼《题西林壁》中的____________ 。和杨万里《小池》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出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泊船瓜洲》②《滁州西涧》

③《游园不值》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叶绍翁_______  (2)王勃___________

(3)韦应物_______  (4)王安石_________

6在下列古诗句中填上合适的花名,你一定行!

人闲_______落,夜静春山空。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_______蘸水开。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_______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_______村。

8、阅读理解。

【1】上图是一首刻在茶壶上的“循环回文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从诗中任何一个字起,顺读或逆读均可读成五言绝句,所以这是一首“循环回文诗”

B.因为此诗文字排列成首尾连接的圆环状,看不出开头在哪,所以它是“循环回文诗”

C.从“迷”字开始顺读,可得五绝一首:迷香雾流风,舞艳花落雪。飞芳树幽红,雨淡霞薄月

D.从“飞”字开始逆读,可得五绝一首:飞雪落花艳,舞风流雾香。迷月薄霞淡,雨红幽树芳

【2】这首诗异常绝妙,正文虽只有20个字,却能够通过不同的读法,得到正读、逆读各_____首五言绝句,共计_____首诗。横线上填的数字是( )。

A.1 2

B.10 20

C.20 40

D.40 80

【3】请任意写出一首由此诗逆读所得的五言绝句。(上述例子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首循环回文诗,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远行

周末,儿子放假回家。“爸,我不想读书了。”

“为啥?”

“我这成绩,就中等,始终上不去。”

父亲一个响雷:“我一辈子在土里都没有挖出金疙瘩,你还想挖?现如今,种庄稼也要有文化呢。”

又到周末,儿子放假回家。“爸,我真的不想读书了。我这成绩,恐怕连高中都考不上。即使考上了高中,也难进大学的门。”

“你……”父亲老树皮一样的手僵在空中,瞬间便柔了回来。儿子的耳边没有响雷。那夜,父亲在院子里的石磨上,披一身月光,坐成了一尊古铜色的雕塑,烟头的红光时隐时现。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便催儿子起床:“随我去卖猪崽。”

儿子揉着惺忪的睡眼,好生纳闷。以前,父亲都是一大早便催我起床读书,莫非父亲默许我不上学了?儿子一骨碌起床,心想,赶场卖猪崽也比上学好。

父亲:“本场近,猪崽便宜;赶远场,猪崽贵。 我挑四只,你背一只.”

儿子:“不骑摩托?或者搭车?”

父亲:“摩托坏了。 走路省钱。”

一只猪崽二十多斤。儿子紧跟在父亲后面,心中颇为惬意。猪崽在背篼里似乎在往大里长,越来越沉。 双腿渐渐像灌了铅,身子渐渐僵硬如石块,汗水如泉般淌了出来。

与父亲的距离越拉越远,儿子盼父亲倒回来帮着背,以前背柴火,儿子背不动时,父亲总要接一程。可这回,父亲歇下担子,却没有倒回来的意思。

儿子恨恨地赶上了父亲,只见父亲被汗水湿透的衣衫能拧出水来。

儿子:“爸,这三十多里路,我恐怕走不了。”

父亲黝黑红亮的脸膛闪电一样抽福了一下,“背回去?前功尽弃了!”

儿子摇摇头,又点点头。

父亲:“你能背到大石头那里吗?”

儿子一看,山脚确实有一块大石头,很近,于是说:“能。”

又启程,父亲在前,儿子在后,来到大石头跟前。

歇息不久,父亲催儿子动身。

儿子:“爸,再歇一会儿吧,我实在走不动了。”

父亲:“赶紧走,晚了就卖不上好价钱, 能背到前面那棵大树那里吗?”

儿子抬眼一看,前面确实有一棵大树,很近,于是说:“能。”

来到大树下面歇息。 父亲问:“能背到半山腰吗? ”

儿子抬眼一看,半山腰很近,于是说:“能。”

半山腰歇息时,父亲问:“能背到那处瓦房吗?”

儿子抬眼一看,前面一处瓦房已经亮起了灯光,隐隐约约能听到人声,于是说:“能。”

父亲:“能背上山顶吗?”

儿子抬眼一看,山顶很近,于是说:“能。”

往山顶走,不,准确地说,儿子弓着腰,垂着双臂,是爬。

儿子:“爸,我实在迈不动步了。”

父亲:“咬咬牙,力气又有了。”

爬上山顶,儿子一屁股软在地上。 山那边的集镇就在眼前。

父亲喘了一会儿,说:“这么远的路都走过来了,好样的!路就是这样一步一个目标地走过来的。”

猪崽换成了钞票,父子俩美美地吃了早餐。

儿子:“回家走路就轻松了。”

父亲:“不,回家搭车。”

儿子纳闷:“不省钱了?”

车上,儿子太疲倦了,渐渐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已经到家。

儿子:“爸,我要继续读书。”

父亲:“好,上学,我用摩托送你。”

儿子:“摩托不是坏了吗?”

父亲:“没坏。”

【1】请以“儿子”为主语(作为句子的开头),简要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是小说中“儿子”的心理变化过程,请补全。

不愿上学——__________——畏惧前行——__________——决定上学

【3】文中的划线句很传神地表现了父亲当时微妙的心理变化过程,请结合句中的关键字词,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不厌其烦地写了父子二人爬山过程中的对话,但其实,父亲真正要跟儿子说的话只有一句,你知道是哪一句吗?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

【5】对于本文主旨的把握,最准确的一项是(     

A.告诉我们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学生,不能荒废自己的学业。

B.刻画了一个用心良苦教育儿子的父亲,赞美深沉的父爱。

C.给我们启示,人生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面对人生中的困境,我们要学会将一个大的困难化为一个个小的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一一地去实现。

D.批评儿子学习不好就不肯上学,卖猪崽累又想上学的想法,讽刺了生活中凡事只想轻松偷懒的一类人。

10、课内阅读。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围绕文中画“——”的句子回答问题。

(1)这两句话是对父亲的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

(2)父亲“没戴眼镜”,头发“乱蓬蓬的”是因为_____________

(3)从“平静”和“慈祥”这两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的神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在文中用“﹏﹏”画出原因。

【3】父亲“瞅了瞅我们”,这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父亲这一“瞅”,是期望“我们”___________

【4】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父亲的_______描写,表现出他的____________

【5】“伟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1、花朵 叶子 根

  春风徐徐吹来,各种野花争先恐后地开了。一棵蒲公英生在了土冈的最高处,茎上开了一朵黄灿灿的花朵。花朵向四周看了看,洋洋自得地对下面嫩绿的叶子说:瞧,谁能说我不漂亮呢?蜜蜂不辞辛苦地为我唱歌,蝴蝶不知疲倦地为我跳舞;我是多么了不起呀!我使没有味道的春风变得香甜;我还赠给子孙每人一把降落伞,把它们送向四面八方,为下一个春天增色添香。绿叶子,你的本领有我的这么大吗?

绿叶听了连连摇头说:别不害羞了!如果没有我们的叶绿素来接受阳光,进行光和作用,给你制造了生存的养料,你的香味从哪里来呢?再说,如果没有我们绿叶的陪衬,你就会孤单单的,不仅不美,也经不起风吹雨打呀!想想吧,谁的本领最大,当然非我们绿叶莫属了。

绿叶正在滔滔不绝地自吹自擂,埋在地下的根说话了:这都是谁在自我标榜啊!你们想过吗?如果没有我们根为你们吸收水份和养份,你们早就枯死了!你们在地上只有三寸高,而我们呢?埋在地下的却有三尺长,否则,你们怎能经得起风吹日晒呢?我终生见不到蜂蝶,晒不到太阳,是我们整日整夜地不声不响,竭尽全力顶着坚石和硬土,为你们的活命提供着必不可少的条件啊!谁的本领大?可要饮水思源啊!

  花朵和绿叶,都惭愧地低下了头,沉默呀沉默,在沉默中思索,在沉默中觉醒。

(1)花朵的本领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叶子的本领是(2分)

 

(3)根的本领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谁的本领最大?他们都在沉默中思索,在沉默中觉醒,它们应当醒悟到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5)用如果…………”写一句话。(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6)理解词语。(2分)

竭尽全力: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曰:“   。”舟止,从其所契者如水求之。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在横线上默写原文。

2把所填入的内容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

3楚人的糊涂体现在哪儿?

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让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童  年

①我的童年有着特别美好而温暖的记忆。

②我有一位慈祥的老祖母。她地称呼我为大孙子”。后来我远行上大学了,她便日夜将我思念。她一辈子未走出三里方圆的地方,所以根本不知道三里外还有宽广无垠的大世界。她认为,这个世界除了她看见的那块地方外,大概还有一处,而凡出门的人都一律是到那一处去的。因此,地守在大路口,等待从那地方归来的人。一日,她终于等到一位军人,于是便向人家打听:“你见到我大孙子了吗?”

③母亲对我的爱是本能的,绝对的。她似乎没有任何食欲,我从来也没有见过她对哪一种食品有特别的欲望,她总是默默地先紧孩子们享用,剩下的,她随便吃一点。父亲的文化纯粹是自学的,谈不上系统,但他又几乎是一个哲人。一次,我跑到八里外的一个地方看电影,深夜归来,已饿得不成样子了,但又懒得生火烧饭去。父亲便坐起身,披件衣服对我说:“如果吃,就生火去做,哪怕柴草在三里外堆着,也应去抱回来。”就在那天晚上,他奠定了我一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④还有那片独一无二的土地,也给了我无限的情趣和恩泽。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水乡,我是在“吱吱呀呀”的摇橹声中,在渔人“噼噼啪啪”的蹂板声中,在老式水车的“波刺波刺”的水声中长大的。我的灵魂永远不会千燥,因为当我睁开眼睛时,一眼瞧见的就是一片大水。在我的脑海里所记存着的故事,其中大半与水相关。水对我的价值绝非仅仅是生物意义上的,它参与了我之性格,我之美学情调的构造。

⑤这一切,使我的“舞文弄墨”成为可能。祖母、父亲和母亲使我从不知道何谓仇恨,我从未抓住不放地仇恨过任何人。我始终觉得世界是善良的,尽管我常常看到恶的肆虐。

1对这篇短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曹文轩的童年有许多趣事

B. 曹文轩的祖母、父亲和母亲非常爱他。

C. 家乡那片独一无二的土地带给曹文轩巨大的影响。

D. 童年的经历、家人的影响使得曹文轩舞文弄墨成为可能。

2对文中舞文弄墨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写作 B. 练习绘画 C. 练习书法 D. 做文字游戏

3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的童年时祖母带给我( ),母亲带给我爱,父亲带给我(   ),使我从不知道(   ),故乡带给我与水相关的( )

A. B.善良 C.美学情调   D.积极的人生态度

4读第④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 )

A. 表示强调 B. 表示引用 C. 表示特殊含义

5读第④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下列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这句话用了排比句的修辞手法。

B. 用了三个拟声叠词。

C. 生动形象地写出水乡无限的情趣,表达作者对家乡的爱。

D. 这句话用了排比句和用了三个拟声叠词,生动形象地写出水乡无限的情趣,表达作者对家乡爱。

14、课外阅读。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们妈妈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她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1976年1月8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1】这篇文章的内容共涉及“我”家几代人?写到了煮腊八粥的哪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与结尾互相照应的语句。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泫然”所流露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难道不值得赞扬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怎能不努力学习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万枝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只大虫被武松打死了。(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这条公路宽阔、平坦。这条公路漂亮。(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型转换

1.改成陈述句

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双重否定句

这次活动会很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成肯定句

星期天,我们不得不去看排球赛。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请写一写学完《金翅雀》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