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地区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新鲜——_______     闯入——_________       晶莹——________

2、把下列谚语补充完整 

(1)________前后,种瓜________

(2)蚂蚁________,明日________到。  

(3)春雾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朝霞不出门,________。  

(5)________,晒谷不用翻。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大卫(   )他放羊的棍子和一个( ),又在溪水中(   )了五块( )的鹅卵石,( )胸脯( )营门。

2.一儿曰:日(   )大如车盖,(   ),(   )

3.《夸父逐日》选自《 》,表现了跨父的( )精神。

4.未至,(   )。弃其杖,( )。

5.随风潜入夜,( ),( )云俱黑。(   )

6.道德行为凭自律,( )。  

 

4、搭配词语,搭配要恰当。

遵守 看到 提高 战胜 改正 改进

工作 缺点 制度 成绩 困难 勇气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用“竟”组成不同的词语填空。

一日清晨,鲁滨逊被“星期五”喊醒。鲁滨逊出门一看,(______)有一艘英国船只停泊在附近。鲁滨逊走上前一探(______)。他发现,水手们胆大妄为,(______)绑架船长。鲁滨逊和“星期五”救出了船长。鲁滨逊向船长提出了“带他回国”的请求。(______)鲁滨逊对自己有救命之恩,船长答应了他的请求。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阅读。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解释下面的词语。

(1)擢:______________   (2)素:__________________

(3)盈盈:____________ (4)脉脉:________________

2把诗句中的叠词画上横线。关于这些叠词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些叠词的运用使整首诗音韵和谐,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B.这些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为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气氛。

3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表达了妇女对丈夫的________之情。

4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谁?把能体现主要人物情感的诗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宁宁在朗通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她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1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 暗  的  松  林 失 去 喧   响。

 

2朗通这一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

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

8、阅读古诗词,完成练习。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

暖风熏得游人醉,把杭州作汴州。

【1】解释诗中的加点字。

(1)休:____________________

(2)直: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的哪一句批判了统治者的苟且偷生、不思进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西湖的诗句还有很多,请你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练习。 

甲醛浓度过高,会引起人体不适。当空气中甲醛浓度超过06毫克/立方米时,人会感到眼睛受刺激、咽喉疼痛;如果在甲醛浓度超过10PPM的空气中停留几分钟,人会泪流不止。如果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可能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甚至致癌,可见甲醛对人类的健康危害是极大的。1995年,甲醛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为可疑致癌物,而到了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就已经在文件中明确将甲醛上升为第1类致癌物质。

1说说甲醛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除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可能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这句话中的长期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他要感谢那双手

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

  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弯腰低头问他:“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这是你的手,老师。”孩子小声答道。

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粘乎乎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有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不仅有物质上的给予,而且还有精神上的支持。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难以估计。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1文中小道格拉斯要感谢的是_______________的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你的生活中,有要感谢的手吗?请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①很久以前,在一个漆黑的秋天的夜晚,我泛舟在西伯利亚一条阴森森的小河上。突然,前面,小河的拐弯处,黑黢()黢的峰峦下面,闪出一点火光。

②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

③“啊,谢天谢地!”我高兴地说,“马上就到过夜的地方啦!”船夫扭头来朝身后的火光看了一眼,又不以为然地俯身划桨。“还远哩!”

④我不相信他的话,因为火光冲破朦胧的夜色,明明在那儿闪烁。不过船夫是对的,事实上,火光的确还远着呢。

⑤在如磐的黑夜里,火光的特点是:驱散黑暗,闪闪发亮,近在眼前,令人神往,给人以希望,促你前进。眼见火光渐渐临近,似乎只要再挥两三桨,行程就结束了……其实却还远着呢!

⑥我们在漆黑如墨的河上又划了很久。峡谷两岸的峭壁,迎面驶来,又依次向后移去,仿佛消失在无边无际的远方,而火光却依然停在前头闪耀着,闪闪发亮,令人神往,召你前行,——依然是这么近,又依然是那么远……

⑦现在,无论是这条被悬崖峭壁的阴影笼罩的漆黑的河流,还是那一星明亮的火光,都经常浮现在我的脑际。在这以前和在这以后,曾有许多闪耀的火光,似乎近在眼前,不止使我一人心驰神往,也召唤着夜行者奋勇前进。但是生活之河却仍然在那阴森森的两岸之间奔流,奔流,而火光也依旧非常遥远。因此,必须加劲划桨……

⑧然而,火光啊……毕竟……毕竟就在前头!

【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标题: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到火光,“我”的反应是___,船夫的反应是___,文中“火光”象征着____

【4】读第⑥自然段“依然是这么近,又依然是那么远……”,有同学觉得这句话前后矛盾,李红却不这样认为,她在文章旁边写了个批注,她可能会怎么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现代文阅读。

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节选)

从入学到现在,身边的这棵槐树已经增添了六个年轮。每一个年轮,都仿佛是一本色彩斑斓的画册,记录着学校的生活,记载着我们的故事。此时此刻,我耳边又回响着充满墨香的书声,快乐童真的歌声,尽情嬉闹的笑声,诲人不倦的心声;我眼前又浮现出引人入胜的课堂,热火朝天的劳动,有趣开心的郊游,你追我赶的赛场……

……

再见,敬爱的母校,在您的怀抱里,我们从无知变得懂事,从幼稚变得成熟,从胆小变得勇敢。今天,我们为您而骄傲;明天,您一定因我们而光荣。

再见,敬爱的老师,是您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为我们开启智慧的门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您的无私奉献,我们永远也忘不了。

再见,亲爱的同学,我们彼此都把友谊的种子播进心田,在朝夕相处中,我们一道成长。请记住我们在一起的日日夜夜,让友情地久天长!

【1】文中画“﹏﹏﹏﹏”的句子是一个比喻句,把______比作______,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____”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__________》。作者引用这两句诗来抒发什么情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作者深情地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了告别,表达了即将离开校园之际心中的____________之情。

13、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______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______,我们______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______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______行。______你说得对,我们______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把短文补充完整。

2用波浪线画出文中运用了对比论证的句子。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按要求改写。

(1)改成因果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选择恰当的词语搭配。

(改正  纠正)缺点   (立场  观点)坚定   (发表  提出)意见

(神态  态度)坚决   (发扬  发挥)优点   (意志  精神)坚强

5请列举一些“死得比泰山还要重的”英雄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是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觉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清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边,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指出下列句段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1)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______

(2)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边,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______

(3)(母亲)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______

2第①段中的画线句是怎样既交代了时间变化,又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

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母亲看到孩子伤心难过时的惊慌失措。

B.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母亲对心理受到伤害的孩子的抚慰和关爱。

C.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母亲为自己被生活琐事牵绊无法兑现承诺道歉。

D.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母亲因为哄骗孩子而内心感到难过。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改写反问句。  

1)这是中国的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外国租界里,谁也不敢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其原来的意思。  

1)天游峰的景色是那么美丽,空气是那么清爽,我真舍不得走了。 

改为反问句:________

2)这次比赛的结果,同学们都很满意。(用上无不或者…………”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

3)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运动是一种乐趣,健康是它的果实;劳动是一种乐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写句子)

17、按要求写句子。

(1)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的办法好,我们一定会采纳。(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4)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像天使一样,默默拯救受病痛困扰的人。(仿写)

我的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大好形势,这是事实。(把一般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视机里传出雄壮有力的战士们的歌声。(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套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四百多年的大型编钟,至今音乐性能良好。(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必须赶回家去。(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叔叔握着小汤姆的手说:我会永远照顾你的。(改为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小明对小强说:明天我家有事,不能跟你一块儿上街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橘子真酸。(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仿写句子) 

鲜花无语,却________;青春无语,却________

4)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   作文

题目:新的一年又到了,我们又长大了,在新的一年里,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呢?请你以心愿为话题写一篇习作,题目自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