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积累和运用。

1.水是眼波横,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一字值千金。

3.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_

4.《礼记》中强调不断革新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日日新,_____________

5.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_____________,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汤”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由此可推测“赴汤蹈火”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组词,填一填。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

3、填空题。

1.本文的作者________,原名沈岳焕,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______》《______》、散文集《_____》等。

2.从课文中描写八儿的句子中可以看出八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照样子,写词语。

(1)例:各种各样(各×各×式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糊糊涂涂(AABB式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例:哄堂大笑(形容笑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要求完成下面的词语练习。

“这是这个小镇前所未有的最辉煌的一个夜晚”中的“辉煌”还可以与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互相搭配。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   )   风雷(   )   万马齐(   )

2解释下列同语。

九州:                生气:            

喑:                 抖擞: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______________

4学了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不禁让人想起了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想起了陆游的诗句_____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

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万马齐喑究可哀深刻地写出了当时社会(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局面,表现出了诗人对此的强烈不满。(   )

(2)“天公在诗中的意思是天帝、老天爷。(   )

(3)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共计315首。广为传诵的这首诗联想丰富、奇特,比喻形象,含意深刻,言辞恳切。(   )

7、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1】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罗裙:

②乱入:

③始觉:

【2】怎样理解“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这两句诗的含义?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

 

 

8、课内阅读。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诗歌的第一、二句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我是从________________看出来的。

【2】这首诗中的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

A.披着威武的鞍具(金络脑),在秋高气爽的原野上吃草。

B.披着威武的鞍具(金络脑),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

【3】诗人通过咏马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诗人通过咏马,表达了自己热望建功立业却又不被赏识的愤懑之情。

B.希望自己像马一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外阅读。

想起那年读书时

谷煜

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我笑着跑去迎接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地涌动而来,真好。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他家的院子里,堆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慢慢地,条件好了,来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来。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有删改)

【1】根据意思写成语。

(1)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

(2)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地劝导。( )

【2】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道:“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全文,说说文末句子的作用。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祷告的手

《祷告的手》是一幅名画,它记录着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翁名叫丢勒和奈斯丁,他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而且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成为知名的画家。

可是,由于贫穷,他们必须在课余时去打工养活自己。因为没有多少时间来画画,所以两个人的画艺进展缓慢。梦想似乎变得遥不可及了!

这种生活状态,让两人都倍感焦急。

思考了良久,他们商量出一个办法,让一个人工作来赚取两人的生活费,另一个人则全心全意来研究艺术。等研究艺术的人有所成就后,再来赚钱让工作的这个人学画画。可是究竟谁去赚钱,谁继续学画呢?两个人(  )地想到了用抽签的方式来决定。

抽签的结果是丢勒赢了,他可继续追求他的梦想。而奈斯丁则辛勤工作,供应两个人的生活所需。不久,丢勒出国学习了,奈斯丁仍然无怨无悔、一如既往地工作着。在那期间,两个人的生活开支以及丢勒的学费是由奈斯丁来支付。几年后,丢勒功成名就了,按照两个人当初的约定找到奈斯丁,履行支持奈斯丁学习的协议。可他发现,由于为了支持自己而辛勤工作,奈斯丁那原本优美敏感的手指已经变得粗糙、僵硬、甚至变形扭曲了——奈斯丁这辈子都不能再行云流水般地操作画笔了。

 丢勒的心,一时间比插满了银针还要痛。奈斯丁却宽厚地笑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奈斯丁还双手合十跪在地上,虔诚地为丢勒做成功的祷告。丢勒双眼湿润了,他提笔将朋友那双祷告的手画下来。这幅画就是(  )的《祷告的手》。

1选择两个恰当的词分别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A. 不约而同 B. 异口同声

C. 名列前茅 D. 举世闻名

2“一个共同的梦想”在文中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这种生活状态”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奈斯丁面对丢勒的愧疚会说些什么呢?请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在括号里。( )

A. “你成为著名画家,这里面有我的功劳。”

B. “你成功了,我真替你高兴!”

C. “如果当初我去学画,也会成为画家的。”

4当丢勒看到奈斯丁虔诚地为他做成功的祷告时,为什么双眼湿润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老师领进门(节选)

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二、三、四年级的课文都是如此。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从事文学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在这方面田老师培育了我,给我开了窍。

我回家乡去,在村边、河、堤坡,遇到田老师拄杖散步,仍然像四十年前的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故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十年树木,__________________,终身难忘。

1“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中“身临其境”一词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

2这几段文字选自《老师领进门》一文,其中“门”指的是___________

3“文学的种子”指的是_____________

4田老师戛然而止,“我”仍在发呆的原因是(   )

A.“我”上课走神、发呆。

B.“我”听田老师的故事人了迷。

C.“我”看故事书入了迷。

5“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说明(   )

A.“我”是一个尊重老人的孩子。

B.田老师对“我”的帮助很大。

C.“我”深深地铭记田老师对我的教诲之恩,终身不忘。

6从田老师的话语中你能体会到的是(   )

A.田老师认为自己的做法是一个老师应该做的。

B.田老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7请把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补充完整,并说说其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选文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

【2】画“___”的部分是对父亲______的描写,“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了_______,“平静”说明了________,“慈祥”充分体现了_________

【3】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对此做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在危险来临时能够坦然自若

B.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不会因为亲人的哭喊而忧伤

C.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他希望亲人能化悲痛为力量

D.因为李大钊受到严刑拷打已经痛苦不堪了,所以没法对亲人说一句话

【4】选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 )

A.话题转换

B.解释说明

C.语意转折

D.说话中断

13、课外阅读。

缴电话费的老人

到电信大楼营业厅去缴电话费,队伍排得很长,只有慢慢地等。终于我是第二个了,在我前面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从步履神态上看好像已经年逾六旬。

请问您的电话号码 营业员问老妇人 老妇人脱口就说出一个电话号码。营业员在电脑上点出之后,又问:“是叫李强吗?”老妇人说:“不是的,这是我儿子的名字!”然后她又说了一个电话号码,还是脱口而出,没有一点儿犹豫。营业员在电脑上点出之后,问:“是叫李捷吗?”老妇人说:“不是的,这是我女儿的名字!”营业员说:“对不起,阿姨!您家的电话号码到底是什么?”老人歪着脑袋在柜台前想了足足有几分钟,就是想不起来。后面有人开始不耐烦了,叽叽喳喳有些骚动。 

可能是她觉察到了后面的骚动,便转过身来,半是自言自语半是道歉地对大家说:“没有记住自家的电话号码,人老,忘事啦。孩子家的倒是记住了,不打磕绊,主要是成天往他们家打,问问孙子、外孙。”她刚想走,好像又想起了什么:“刚才那两个电话没缴费吧?”“没有。”“那我给他们缴了吧,省得他们再跑一趟。”于是老人歉意地一笑,又排在了我前面。这次,后面一片寂静。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费(jiǎo)    (lǔ)

B.意(qiàn)        喳(zā)

C.豫(yóu)        绊(kē)

D.年(yù)         动(sāo)

【2】补全第2自然段空缺的标点。

【3】第1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___描写。第2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___描写。第3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描写。

【4】第2自然段中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人物。“老人歪着脑袋在柜台前想了足足有几分钟。就是想不起来”一句,与前文“___”形成对比。(填文中词)

【5】在文中找出与“这次,后面一片寂静”相照应的语句,用“  ”画出来。

【6】短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颗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1】樟树不招虫的原因是(  )。

A.樟树的木质太硬,虫子吃不动

B.樟树有一种香气,虫子很喜欢

C.樟树有一种香气,虫子很怕

【2】人们总爱在两棵樟树前留个影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的这种写法属于(  )。

A.借物抒情

B.托物言志

C.借物喻人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将句子改成直述句。

1.总理对我说,他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我送来的稿子,他放在最后。叫我到隔壁 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傅对鲁班说,他要考考鲁班的木工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句子换种说法,不改变原意。

1.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对我说:“我今天晚上加班,你和爸爸吃饭别等我。”(间接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不改变句意,把直接引述句改为间接转述句。 

①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娘用手拢了拢头发说:俺去西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列句子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微笑着说:“我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对我说:“我想看看你洗的衣服干净不干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他微笑着说:“我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列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1)不阅读,不观察,连日记也写不好,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逊在孤岛上过着寂寞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军猛烈的炮火攻击下,所有敌人都投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

题目:犹记得那温馨时刻

要求: 1.紧扣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以记叙为主。2.叙事完整,字迹工整,语句通顺,写出真情实感。3.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本人相关的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