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渠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   ______不在乎

_________昏迷   _______倾听

2、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石头要经历qiān chuí wàn záo( )、烈火fén shāo( )、粉骨碎身,最后才能成为清白的石灰。

3、辨字组词。

______  溅______  婉______  瞭______  煎______

______  贱______  晚______  缭______  剪______

______  申______  陨______  概______  岷______

______  审______  损______  慨______  泯______

4、补全词语。

芽苞______ 革故______ ______迟疑 ______万仞

扶危______ 蹑手______ ______不知 ______寒来

风光______ 若有______ ______无奇 ______李四

轻笔______ 千恩______ ______承颜 ______三月

频频______ 坚持______ ______日丽 ______单行

5、给下列句子加标点。

(1)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___朋友家拜年___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___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___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___食品和各种玩具___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___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___可以骑毛驴___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___

(2)于是___带着一连串的疑问___他以儿子___妻子___邻居为实验对象___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___最后得出结论___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___他确实正在做梦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阅读。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

2翻译后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蕴含着什么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选择相应的字义,填上序号。  

鉴:①镜子 ②照   ③仔细看;审察  ④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

(1)水清可(   )   (   )

引以为(   )   (   )

活:①生存,有生命   ②在活的状态下   ③活动,灵活  

④生动活泼;不死板  ⑤工作   ⑥产品

(2)(   )   (   )   (   )

(   )   (   )   (   )

2这首诗借景喻理,以     作比,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方塘如此清澈,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     流进,人要想变得更加睿智,就要     

3请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读书、做学问,有许多精辟的名言佳句给我们以启发。请试着写出三句。

________________

5结合你的读书体验,谈谈你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乃:_______   发生:_______

潜:_______  润物:_______

径:_______  花重: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_____   明——_____   黑——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_______的诗,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夜的工作》节选

  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审阅:________

②浏览:________

2这段话说明____。一夜的时间批阅完了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也说明_____

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段语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完成习题。

①1848年的一天,英国发明家亨利·阿察尔去邮局寄信。他发现身旁有一位外地人,正对着一张大邮票而发愁。原来,那时人们常常买几十枚连成整张的邮票,寄信的时候,再用小刀(裁   载)开。很明显,那位外地人一定是忘了带小刀。“先生,我想借您的小刀用一下。”

②“很抱歉,我也没带。”亨利·阿察尔无可奈何地(摊  张)开双手。那位外地人一抬头,看见了亨利·阿察尔西服领带上的别针,顿时,微皱的眉头舒展开了。“先生,能借你的别针用一下吗?”

③( )当然可以( )可是( )(  )亨利·阿察尔疑惑不解地望着他( )外地人接到别针,在一枚邮票的四周整整齐齐地刺了一圈小孔,然后很快地就把这枚邮票(撕   扯)了下来。

④亨利·阿察尔回到家中.脑海中一直思索着刚才在邮局发生的事。他想:要是在每枚邮票周围都打上小孔,那么,大张邮票使用起来不就是很方便了吗?

⑤不久,亨利·阿察尔发明了邮票打孔机。因为这项发明立即被英国邮政部采用,从此,世界各地都使用带齿纹的邮票。

1 选择文中括号内恰当的字,画“√”

2在文中的口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11、课外阅读

莫  高  窟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惟妙惟肖:  

啧啧赞叹:

精妙绝伦:  

2.用“_____”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3.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4.本文为_________结构。重点部分是从 三个方面来介绍莫高窟的,其中介绍得最详细的是______ __________。

5.用“=====”画出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并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说明这个意思的。

 

 

6.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2、北京时间不到点

儿子放假了,天天日上三竿才起。每天上午十点之前,我俩跑到附近的“德克士”快餐店,要上两个汉堡两杯可乐,早饭就算打发了。“德克士”这段时间搞活动:早上十点以前、晚上八点以后,汉堡买一送一。在儿子看来,这就是他的“幸福生活”。

这天,我们进去刚坐定,从门外急匆匆进来两个人,看样子也是父子俩。父子俩在柜台前站定,气喘如牛。父亲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孩子则跟我儿子不相上下。他们身上的装束,显然是农村集贸市场上的流行款,与时尚明亮的大厅显得格格不入。这对父子的到来引起了大家的好奇,我注意到有些食客像我一样,一边大口嚼饮,一边余光旁观。我的位置刚好正对柜台,父子俩的一举一动都在我的视线里。

乡下父亲一边急急地掏钱,一边喊口令似的对服务员说:“同志,要两个汉堡。”服务员似乎不大习惯他这种称呼,用手掩了下嘴,笑着说:“先生要什么样的汉堡?”乡下父亲有点犹豫,显得拿不定主意,但仅仅一瞬,他便坚定地指着墙上一幅宣传画说“要那个,十块钱的。”服务员微笑着说:“两个超级鸡腿堡,20元。”乡下父亲愣了,说:“你们不是‘买一送一’吗?”服务员微笑着解释:“对不起先生,我们的活动规定,早上十点之前或晚上8点以后购买可享受“买一送一”的优惠。”说着用手一指墙上的报时钟,“您看,现在已经十点过三分了。”乡下父亲“啊”了一声,掏钱的手便不动了,失望凝固在脸上。

他的儿子在旁边似乎也明白了,很丧气地垂下了头。乡下父亲不安起来,局促地对儿子说: “勇,要不,咱明天再来?”叫勇的小孩说:“明天还要看我妈哩!”乡下父亲搓着手不吭声了,脸上的表情更加尴尬。他转而试探地问服务员:“同志,能不能,宽限几分钟?我们一大早就往这儿赶,结果还是给耽误了!”服务员依旧微笑着,不紧不慢地说:“对不起先生,这是我们公司的规定,我也做不了主。”乡下父亲又失望地转向儿子:“勇,要不晚上过来,8点咱们再来?”勇说:“爸,十几里地,天黑咋走呀?”乡下父亲说:“你不用来,我来!”勇说:“算了,我不吃了,就当我没有考‘双百’。”说着又低下了头。

乡下父亲咬了咬牙,枯皱的手在衣袋里摸索,似乎做出来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不经意地看了眼手机,显示十点零五分。儿子正往嘴里海塞,见我看手机,顺口问几点了,我刚要回答,一个念头突然在脑海里出现,让我既紧张又兴奋,心理怦怦直跳。我答道:“十点。”事不宜迟,我还要将错误进行到底!硬了硬头皮,我朝柜台方向高声喊道:“服务员,你们的表快了!快了整整5分钟!”意想不到的是,旁边竟然有人附和:“对,对!快了5分钟!”还有人迅速地调着手机,然后高高举起:“看,现在刚十点!”我看到,尽管这时用餐的人不多,但几乎所有人都发出了一致的声音。

一时间,柜台里的服务员全愣了,你看我,我看你,有些不知所措。刚才几个正忙不迭地说着:“先生欢迎光临”“先生请慢走”的服务员也马上噤了声,纷纷朝这边张望。乡下父亲和儿子也转过头来,一脸感激地寻找,寻找帮他们说话的人。他们的眼睛逐一扫过去,找不到定格的地方。顿时,整个大厅安静下来了,只有反复播放的轻音乐在低回萦绕。

刚才一直为父子俩“服务”的那个服务员掏出手机,狐疑地看着。一边看,一边模仿着电台播音员报时的腔调:“现在是北京时间——”她故意顿了一下,而后一个字一个字地说:“不——到——点!”说完扬起脸,冲其他姐妹诡秘地一笑。接着,我听到,整个柜台内响起一片银铃般的“报时声”:“北京时间——不到点!”“北京时间——不到点”…… 乡下父亲从服务员手里接过热乎乎的两个汉堡,转过身,用手背悄悄揩了下眼睛。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文,说说“北京时间不到点”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下列句子(从用词的角度)

(1)乡下父亲“啊”了一声,掏钱的手便不动了,失望凝固在脸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下父亲从服务员手里接过热乎乎的两个汉堡,转过身,用手背悄悄揩了下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2)段对乡下父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是乡下儿子,吃到这来之不易的汉堡时,最想说些什么?(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 )去了_____有( )的时候____( )枯了____有( )的时候____( )谢了____有( )的时候____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按原文填空,并在第一自然段的 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无法挽留的无奈和惋惜

B.作者提出这个问题,并对此作出解答,因此,这个句子是疑问句

C.作者在文中深入思考日子一去不复返的原因,因此在文章开头提出了这个问题

D.作者借这样的问句,看似发问,实则已有答案,问句更能唤起读者对时间的思考

3对画线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间多的是,像汪洋大海

B.在时间的大海里,属于“我”的时间太少了,表现了作者的哀伤

C.过去的日子显得那么渺小,无声无息,消逝得那么快,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4“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是因为__________

14、读句子,回答问题。

(1)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这句话反映了总理的两个特点:一是 ;二是

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这两个特点?用“ ”画下来。

(2)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

“可以数得清颗数”说明了什么?

“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说明了什么?

这几句话反映了什么?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修改病句。

【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马克·吐温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船长答应带他们愉快地回英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费了九牛一毛之力,总算爬了上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一会儿,街上就挤满了欣喜若狂却衣衫不整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仿写排比句)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比喻句)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写拟人句)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写句子(4分)

戴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拾起地上的碎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蝴蝶飞舞。(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卖火柴的小女孩难道不值得我们同情吗?(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的祖国伟大。(改写成感情强烈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列句子改为肯定句。

(1)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靠扇动翅膀保持平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是柔娜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得些知识绝不是坏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没有一个人不为姑娘们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

1.睡梦中的小芳被一阵清脆的铃声惊醒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缩句: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紧紧地缩成一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扩句:小明爱钓鱼。(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我们坚持植树造林。我们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成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写作题

题目:那一次,我哭了 

提示与要求:童年的生活是一只多味的瓶,有酸甜,也有苦辣,有笑声,也有哭声,那一次是什么原因让你流泪的?是激动,是难过,是懊悔,还是高兴……根据题目,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习作。要写真话,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