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万象更(_____) 截然不(_____) 张灯结(_____) 无独有(_____)
见微知(_____) 锲而不(_____) 不可思(_____) 一心一(_____)
万不得(_____) 聚精会(_____) 津津有(_____) 垂头丧(_____)
头晕目(_____) 滔滔不(_____) 泪(_____)雨下 喜出(_____)外
1.上面的词语中是AABC结构的是:_______、_______,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
2.上面的词语中含有近义词的是:______、______,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
3.上面的词语中含有反义词的是:_________,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
4.上面的词语中比喻有恒心,有毅力的是:________,它的近义词是有________、_________。
5.上面的词语中形容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的是:_______,它的近义词是有_________、_________。
6.上面的词语中含有比喻修辞修辞手法的是:_______,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
2、比一比,组词。
嘱 涕 折 澄 孵 撮
瞩 剃 拆 橙 浮 最 。
3、回忆课文,完成练习。
1. 《竹石》中表明诗人坚定不移志向的诗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
2.《石灰吟》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描述石灰制作过程的诗句是:“____,_____。”
3.人总是要死的,_____。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____,____。
4、组词。
魄________ 聆________ 乖________ 布________
魂________ 伶________ 乘________ 怖________
铮________ 澜________ 廷________ 揪________
挣________ 斓________ 延________ 瞅________
5、填空。
1.感悟人生哲理。子曰:“_________________,不亦说乎!” “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从中,我懂得了及时复习的重要;从“满招损,__________________”的古今贤文中,我懂得了谦虚的重要;从刘章家乡的搭石中,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读诗文精粹。诗能言志,于谦在《石灰吟》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王冕在《墨梅》中写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留清气满乾坤。”从“留”“满”这两个字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内阅读。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寒食》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的__________。这是一首__________(讽刺 怀古)诗。诗人笔法巧妙含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__________,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诗人__________。
【2】诗的前两句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物点明诗歌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后两句用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现在人们常用此诗中的“__________”来渲染春天的美丽景色。
【3】下面对诗歌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无处不”用双重否定的形式写出了整个长安城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B.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夜晚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作出委婉的讽刺。
C.诗的后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皇宫也不例外。
D. “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的是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7、课内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细品诗歌,判断对错。
(1)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他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故称“张十八”。( )
(2)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3)“绝胜烟柳满皇都”的“皇都”指的是长安。( )
(4)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
【2】“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描幕出早春特有的景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眉眼盈盈处:________
才始送春归:________
【2】根据词的内容,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 )
A.浙东之地,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真是美好的地方!
B.词的上阕作者使用了比喻和设问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浙东之美。
C.这首词的下阙充满哀伤和悲情,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和祝福。
【3】积累不同种类的诗文各一句。
(关于送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
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盆碗、拆毁玩具、遗失钱币、污脏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总而言之那时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奏效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予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
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遭受着与你相等的苦痛。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我多么不愿打你,可是我不得不打你!我多么不想打你,可是我一定要打你!这一切,只因为我是你的母亲!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得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认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吗?
【1】短文的叙述角度很特别,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人称叙述 B.孩子对母亲倾诉 C.母亲对孩子倾诉
【2】短文已经分成四个部分,并且已概括出第一部分的意思。请用小标题概括第二到第四部分的意思。
(引出话题)—(______)—(______)—(______)
【3】哪些情况“我”“不必打”?哪些情况“我”“必须打”?从短文中找到语句,摘抄在横线上。
“不必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须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到(______)和(______)这两个词语,就知道“我”打“你”时的心理感受。
【5】“臂系千钧”是指“手臂上背负着巨大的责任”。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用这个词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短文的题目很有意思。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卖火柴的小女孩( 节选)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 有改动)
【1】请概括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几段话写了小女孩哪几个方面的痛苦? 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写那双拖鞋,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片段有三个破折号,请指出每个破折号是哪一种用法,在括号里填上序号。破折号的用法:
A. 表示注释 B. 表示转折 C. 递进
(1) 第一个破折号___ (2) 第二个破折号___ (3) 第三个破折号___
【5】“她没注意这些”,“这些”指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她可忘不了这个” ,“这个”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对比写, 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
【6】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朗读这段文字时, 应该采用怎样的语速、语调?( )
A.轻松快速
B.缓慢低沉
C.缓慢高昂
D.快速低沉
【8】请你再写出两个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及其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手指》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高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 身体最长, 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是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1】联系上下文,理解“养尊处优”一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3】短文中的中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活中你见过类似“中指”这样的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了解关公吗?他是哪部名著中的人物?简单介绍一下他的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麻雀的心
林清玄
①住乡下的时候,后山有一片相思林,黄昏或清晨,我喜欢去那里散步。相思林中住了许多麻雀,总也是黄昏和清晨最热闹,一大群麻雀东蹦西跳、大呼小叫,好像一座拥挤热闹的市场。听到震耳的喧哗声,却没有一句听得清楚。
②路过相思林时,我常浮起一个念头:这一群麻雀为什么不肯歇一歇呢?它们那样子无意义地蹦跳、无意义地呼喊喧哗,又是为什么呢?
③我的念头生起后就灭去了,没有特别去记挂,只是,每走过相思林,那念头就生起一次。相思林的麻雀偶尔也会数只一群飞到窗前的庭院,跳来跳去,叫一叫,就呼啸过去了。
④有一天,黄昏时从相思林散步回来,坐在窗前喝咖啡,突然看见六只麻雀飞来了。我知道那是一只母麻雀带着五只小麻雀。长时期对麻雀的观察,使我知道,那身形较瘦、颜色较黑的是母麻雀,而羽毛较浅、身材蓬松显得有些肥嘟嘟的是小麻雀。
⑤它先停在草地上,在那里讨论什么事情似的,这时我听到母麻雀与小麻雀的声音竟不相同,大约低了两度左右,略为沙哑。
⑥然后,我看见母麻雀一跃而起,向不远的开满菅芒花的芒草地飞去,非常准确地停在一株芒草上,黄昏的秋风很强猛,使芒草摇来摇去,加上母麻雀的体重,晃得更厉害了,母麻雀啁啁地叫,小麻雀则吱吱喳喳笑成一团,显然是为母亲欢呼,只差没有鼓掌,有两只跳得快翻筋斗了。
⑦母麻雀又啁啁地叫,接着五只小麻雀一拥而上,各自跳到不同的芒草叶上,一时之间,芒草堆中东倒西歪,小麻雀们没站好,都落到地上,母亲急切地叫了一阵,显然是给它们加油打气,小麻雀蹦蹦跳跳地回到原先的草地上,哗然而起,再飞去芒草堆里,站在秋风猛烈的芒草叶尖。
⑧这样经过了好几次,五只小麻雀总算学会了站在芒草叶尖随风摇动的本事。母麻雀宽慰地说了几句,带大家飞回草地,再嘻嘻哈哈唱跳一阵,突然欢呼一声,往相思林的方向飞去。
⑨看麻雀飞远,我才发现端在手中的咖啡早已凉了,在刚刚那令人惊奇的一幕里,我似乎听懂了麻雀的语言——不,或者不是语言,应该说我听懂了麻雀的心。
⑩原来,麻雀们每天不能安歇地跳跃、叫个不停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只是我们从人的角度听来,不明其意罢了。
(原文有删节)
【1】仔细观察每组词的构词规律,再按规律仿写。
东____西____ 大____小____ ______ ______
【2】品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试分析它在表达上的特点及效果。
母麻雀啁啁地叫,小麻雀则吱吱喳喳笑成一团,显然是为母亲欢呼,只差没有鼓掌,有两只跳得快翻筋斗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将母麻雀教小麻雀站在芒草叶尖随风摇动的场面描绘得那样具体而生动,让我们仿佛也听到了母麻雀的心声。当“小麻雀们没站好,都落到地上”时,“母亲急切地叫了一阵”,它一定在说:“___”。当“五只小麻雀总算学会了站在芒草叶尖随风摇动的本事”时,“母麻雀宽慰地说了几句”,它一定在说:“________”这真是一只________的母麻雀啊!
【4】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再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与本段相呼应的是_____
A.第①段 B.第②段 C.第③段 D.第④段
(2)与本段表达的主题不相符的是_____
A.麻雀也是有感情的动物。
B.母爱不仅仅是人类独有的感情。
C.麻雀真是一种特别聪明的动物。
D.众生皆平等,我们要尊重、爱护动物。
【5】文章以“麻雀的心”为题,你觉得好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机智——( ) 怒气冲冲——( )
【2】“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一种伟大的力量”指的是______。
【3】选文中有段对父亲外貌的描写,其中“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了父亲_____“平静而慈祥的脸”体现了父亲________。
【4】在为革命胜利的斗争中,还有很多像李大钊一样的革命先辈。我们深情缅怀他们,我们的民族为他们而骄傲!选择一个你熟悉的革命先烈,把他的事迹简要介绍出来。
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山茶花》,完成下列各题。
山茶花
你见过山茶花吗?真是美极了。有红的,白的,粉红的,紫的,墨色的,等等。有的一株树上就有好多种颜色,甚至一朵花上就色彩缤纷。譬如山茶的白吧,那是怎样的白啊!像高山飞瀑溅出的水片一样晶莹,一样清凉,入人心脾,但她又不会刹那消失,难于把握,而是静静地呈现在你的眼前,让你叹赏个够。再如那墨茶,(____)以为是一团墨,那(____)大错特错了,那是丽日下千尺清潭的深沉,带着波光,又带着阳光。那粉红的呢?也许只有九天的织女用早晨的红霞和晴午的云彩在天空上织成的轻绡,才可以比拟吧……山茶花的花形也很美。有单瓣的,有重瓣的,也有叠成六角形或八角形的,大小疏密排列得很有致。即使闭上眼,你还是会感受到:啊,多美啊……
【1】画“________”部分的括号里应选择的关联词是( )
A. 只要……就…… B. 如果……就……
C. 既然……就…… D. 尽管……还是……
【2】这段话是围绕( )的意思来写的。
A. 你见过山茶花吗? B. 真是美极了。
C. 你见过山茶花吗?真是美极了。 D. 啊,多美啊……
【3】这段话是从哪几方面写山茶花的?
________________
【4】欣赏画“ ”的语句,并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
15、 将下面的句子变为反问句。
电影是门伟大的综合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仿写排比句)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比喻句)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写拟人句)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9分)
(1)读一读,用黑体词语写话。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2)用例句表达手法写句子。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3)我们学校是全区人数最多的学校。(改为双重否定句)
(4)尽管天气不好,我们总是按时到校。(修改病句)
18、改“把”字句.
火柴照亮了小女孩的四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列文虎克磨薄放大镜的四周。(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把”字句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保卫黄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
(2)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缩句)
______________
(3)清晨,我走在田野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题目:1.我真的已经长大了 2.其实我还没有长大
要求:1.从上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记叙文。
2.注意观点明确,按一定顺序写清楚、写具体。
3.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情感真实,文面整洁。(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学校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