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盟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填字成词。

心地(  )良   秋高气(  )   万里(  )云  

连绵不(  )   念念(  )忘   一目(  )然  

开门见(  )   风雪交(  ) 排山(  )海

2、比一比,组词语。

_______  披_______  形_______  栏_______  辨_______ 

_______  彼_______  刑_______  拦_______  辩_______

3、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 羞成怒   (  ) 敌忾    猝不及(  )   万籁(  )

(  ) 谋已久   (  ) 喊娘    人仰马(  )   大声(  )

夜以(  )   如火如(  )

4、用带有“春”字的词语填空。

(1)( )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2)( )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 )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才始送( ),又送君归去。

(5)人闲桂花落,夜静( )空。                      

(6)( )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5、有的同学不认真学习,不知道珍惜时间,老师就语重心长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读《春雨》,比较两首古诗,完成练习。

春 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请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 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尽:消失。

1仔细阅读诗句,根据提示,把诗句意思补充完整。

李白的老朋友________,辞别西楚的黄鹤楼;阳春________烟花如海,他去往扬州。一叶________,消失在远方;只见浩浩荡荡的________,向天际奔流。

2根据自己的理解选一选。

A.扬州    B.黄鹤楼    C.烟花三月    D.送别

这是一首________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是________;二句写送别的时间是________,孟浩然的去向是________;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

8、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渔家

(明)孙承宗

呵冻提篙手未苏,

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识渔家苦,

好作寒江钓雪图。

1“好作寒江钓雪图”中“好”读为“hào”,意思是_______

2诗的前两句营造了______的环境,从“______”“_______”这两个动作,可以看出渔家的艰辛。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鲁班造锯

  鲁班是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能工巧匠,也是一位十分伟大的发明家。传说现在木工所用的锯子就是鲁班(发现 发明)的。

  一天,鲁班到一座高山上去寻找木料。突然脚下一滑,他急忙伸手抓住路旁的一丛茅草。手被茅草滑破了,渗出血来。

  “怎么这不起眼的茅草这么锋利呢?”他忘记了伤口的疼痛,扯起一把茅草细细端详,(发现   发明)小草叶子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的小齿。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

  他想:要是我也用带有许多小锯齿的工具来锯树木,不就可以很快把木头锯开了吗?那肯定比用斧头砍要省力多了。

  于是,他就请铁匠师傅打制了几十根边缘上带有锋利的小锯齿的铁片,拿到山上去做实验。果然,很快就把树木锯断了。

  鲁班给这种新发明的工具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锯”。

1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

2给下面的词语,写一个近义词。

伟大________  端详________  肯定________

3观察---想象---实验让鲁班发明了。从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自然界中生物的发展,终于导致人类这种能改造和征服自然的特殊生物的出现。

②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这四个阶段。在我国发现的“中国猿人”“马坝人”及“山顶洞人”,分别属于猿人、古人及新人阶段。实际上,每个阶段都包含着人类在发展中的一次质的飞跃。

③人类发展的第三阶段——古人,从体格的形态结构上来看,介于猿人与新人之间。在地质时代上,古人比新人早,生存的时代可能是在更新世晚期之际,距今大约十多万年以前;文化比新人更为原始,属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期。由于最早的古人化石是1856年在德国的尼安德特山谷中发现的,在人类学上常把古人化石统称为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类型。

④根据典型的化石,古人的腿比现代人短,膝稍曲,身矮壮,弯腰曲背;嘴部仍似猿人向前伸出,也没有下巴的突起。所制作的石器比猿人的有很多改进,这说明手部结构有了新的发展,因而更加灵巧。脑量(1350毫升)比猿人的大些,脑子的结构复杂些,具有比猿人更高的智慧。可能已经会取火,能猎获较大的野兽,并用兽皮作简陋的衣服。和猿人相比,古人的劳动范围扩大了,生产力提高了。所有这些情况,都显示古人在发展的进程上比猿人又向前跃进了。

⑤古人发明衣服和取火,是在人类发展史中继猿人创造石器之后的两件大事。因为,像我国关于远古的传说那样,“钻燧取火,以化腥臊”,就会扩大食物的范围;同时能制作衣服和随时随地取火御寒,就能适应不同地区的各种气候条件,扩大了人类的活动领域,因而古人能分布在亚、非、欧广大地区。由于劳动协作的需要,在古人阶段末期,应已具有形成原始社会的基本条件。由蒙昧的群居到社会组织的形成,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大的飞跃。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特殊:________

②蒙昧:________

2请补充文章的提纲笔记。 

①生物的发展,导致人类的出现。

________

③古人的特点。(a.体格的形态结构;b________c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

4请从文章中摘录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一个句子,并对句中的关键词语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人为什么能分布在亚、非、欧广大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苹果落地

牛顿是一位大科学家,他从小热爱科学。

一天傍晚,牛顿在苹果树下看书,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落在他的身边。

牛顿看见了,觉得很奇怪。他想:“这个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呢?一定是因为它太熟了。”

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可是,为什么苹果只向地下落,不向天上飞呢?这里一定有什么道理。”于是他就专心去研究了。

后来,牛顿发现了苹果向下落的原因,是地球有吸引力。

1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喜爱________         好奇________

2填空。

牛顿想________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开始认为________后来发现________ 

12、读课文《世纪宝鼎》中的一段文字,做后面的题。

世纪宝鼎安放在联合国大厦北花园绿色的草坪上。鼎座高0.5米,象征联合国成立50周年;鼎身高2.1米,象征即将来临的21世纪。 鼎重1.5吨,三足双耳,腹略鼓,底浑圆,四周有商周纹饰,浮雕兽面,云纹填底。底座上饰56条龙,象征华夏的56个民族都是龙的传人。鼎内铸有铭文  铸赠世纪宝鼎  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 鼎座前为 世纪宝鼎 四个金文大字 鼎座后面书写 中华人民共和国赠一九九五年十月   整个宝鼎造型古朴,工艺精湛(zhàn),堪称宏伟杰作。

1在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打上标点符号。

2本段文字可以用 “艺术造型”、 “艺术特点” 、“雕饰铭文”、 “整体结构”等四个词语概括这段话所写的四个方面的内容,请你先根据原文顺序重新排列这四个词语的顺序,再用“‖”符号把原文划分为四层(在原文中标注)。

重新排列:①   ②   ③   ④

3根据内容填空。课文《世纪宝鼎》内容的重点,是对“世纪宝鼎”样子的介绍和对其文化内涵(hán)、艺术价值的说明。这段话是对“世纪宝鼎”__________的介绍。

13、听老师读短文两次,完成下列练习。(4分)

(1)、在残疾人运动会上,九个孩子在百米速跑,突然一个男孩 。其他八个   ,其中有一个男孩   ,然后,九个孩子   

(2)这件事告诉我们  

   

 

14、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_

托斯卡尼是举世闻名的指挥家。他到过很多地方,指挥过无数的乐团,也风过无数的达官显贵。八十岁时,儿子好(hǎo  hào)奇地问他:您觉得您一生做过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托斯卡尼尼回答说:我现在正在做的事,就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不管是在指挥一个交响乐团,或是在剥一个橘子。

在我当总医师时,有一个室友,他才开始刷牙,又离开浴室去挑上班要穿的衣服,而嘴里还满是泡沫。接着,他又忙着整理桌上的资料,还一边说今天有哪些事要办。不消说,他的日子总是过得匆忙无趣。

在医学院教书,我发现有几个学生上课都不看我,他们一直忙着抄笔记。他们很努力、很认真地写,但我从不认为他们是好学生,因为他们对考试的兴趣远超过对学习的兴趣。他们或许能从笔记中得到考试时所需要的知识,但他们无法全然地了解。片片断断地抄下来,知道的也只是片片断断,当他们把我的话写下来,我已经又讲了其他的东西,他们将一再错过。你必须全心全意地融入,尽你所能地投入,仿佛此时此地世上只有此人唯有此事……然后才会有真正的了解。这必须变成你的人生态度,变成你的生活方式,无论你是在上课、吃饭、聊天、跳舞、画画……

有人问凡·高:你的画里面哪一张是最好的?他说:就是我现在正在画的这一张。几天之后那个人再问。凡·高说:我已告诉过你,就是我现在正在画的这一张!

是的,你现在正在做的事,就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即使是在剥(bō  bāo)一个橘子。

1在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2请为短文加上一个恰当的题目,并写上横线上。

3作者为什么说他的室友日子总是过得匆忙无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所提到的医学院的学生作者不认为他们是好学生,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吗?为什么?你认为怎样学习的学生才是一个好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谈你对文中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

1.睡梦中的小芳被一阵清脆的铃声惊醒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照样子写句子。

例:托米说:“我爸爸就和我的机器老师知道得一样多。”

托米说,他爸爸就和他的机器老师知道得一样多。

1.苏小明对班长说:“我要像你一样团结同学,热爱集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深有感触地说:“我小时候总是羞羞答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

(2)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难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你最想要的东西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更有趣的是他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又有什么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单是闻着腊八粥的香气,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放开肚皮吃呢!(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写句子

1)他家的房间很小。 

改成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在长长的塑胶跑道上尽力奔跑的姿势吸引了许多同学赞赏的目光。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

3)谁都承认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 

变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

4)约翰对左眼失明的弟弟布朗说:刚才我努力眯紧左眼,很吃力,所以没瞄准。你比我有优势,因为上帝替你蒙上了左眼,你可以心无旁骛,专心瞄准目标。

变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照样子写句子。

例:工人提起来汽灯。

工人把汽灯提起来。

课间,马小朋擦干净了黑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写作。

参加完读书会后,你肯定对经典名著有了一定了解。你最喜欢的是哪一本?这本书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请你写一篇读后感,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写清楚书中的主要内容;③重点写自己的感受,力求新颖,并联系个人生活经验来谈;④不能脱离原著随意发挥;5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