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1.《马诗》这首诗表面看起来是写______,其实是借______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之情。“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感慨迸发,是诗人火一样热情的体现。

2.《石灰吟》是一首______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__________________”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使我们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不怕牺牲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更是作者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3.《竹石》是郑燮的诗,这是题在一幅竹石画上的。诗人由画想到了竹子坚韧的品格。首先是立根于坚硬的岩石中,生存的基础很差;其次是生活的环境恶劣,有风霜雨雪的袭击。但是就在这样的条件中,看似柔韧的竹子还是“__________________”,这种“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令人敬佩。

2、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2.本是同根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墨子》里有一句格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的道理。

5.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总有一句名言激励我,这句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充下列诗句或成语。

(1)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3)______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

(4)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

5、按课文内容填空。

1.《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_________写的一部长篇小说。按鲁滨孙历险的_________顺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故事情节。

2.漫步文学名著中,可以让我们发现更广阔的世界。《骑鹅旅行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小男孩尼尔斯;《汤姆索亚历险记》又让我们认识了一个_____________的小男孩汤姆;而在高尔基的《童年》中又让我们了解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小男孩阿廖沙。

3.乾隆五十大庆时,在乾清宫举行千叟宴。参加者有位百余岁老人。乾隆以其年岁为题出句云: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纪晓岚对道: 古稀双庆,又多一个春秋。聪明的你知道这位老人是_________岁。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题。

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轻烟散入五侯家。

【1】在原文中补充诗句。

【2】诗歌前两句用____两字点明仲春*;后两句用____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________渲染的美丽景色。

【4】诗歌首联当中“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歌的后两句中的“传”字用得很妙,请你分析一下它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理解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①,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金络脑:一种贵金的鞍具,借指马受到重用。

1先解释画线字的含义,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秋: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第一、二句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的三、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春夜喜雨》,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具体指出哪里是真实描写,哪里是想象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外阅读。

从小就爱问“为什么”

爱迪生是人类科学技术史上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留下了2000多项发明,至今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与之相比。

那么,爱迪生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呢?在他身上,可以发现远大的事业心、顽强的毅力和永不停歇的进取精神。他曾说过:“所谓天才那是假话,艰苦的工作才是实在的。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可见他的成功与他强烈的事业心、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是分不开的,同时也离不开他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小时候良好的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这些为他以后的成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爱迪生从小就表现出爱观察事物、爱动脑筋、爱提问题的性格。8岁时在学校读书,因爱提问题惹恼了老师,只上了3个月的学就被学校以“头脑愚笨不堪教化”而赶出了校门,从此再也没有进过任何学校接受正规化教育。开始时,爱迪生是在母亲指导下自学;12岁时,他为了能到一家大型图书馆读书学习和免费阅读报刊,在火车上当了一名报童,从此便开始了他边谋生一边学习的生涯。

遇事爱问“为什么”,这是爱迪生的一大特点,也是他走向成功的开始。

在一般孩子的眼里,大自然是供他们游玩的场所,但在爱迪生眼里,它是一个个问题的迷宫。如天空忽然乌云密布,狂风骤起,雷声越来越大,闪电越来越密,等等,他便在心里琢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迪生从小就发爱动脑筋,发现什么不明白的事情,碰上他觉得应该明白的事情的道理,他的问话就会多起来,而且这些话中都是一个内容:为什么?正是这种从小就爱思考、动脑筋、永不满足的性格,使他逐渐走上了科学的发明创造之路,并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爱迪生走向成功的开始是( )

A.他有远大的事业心。

B.他从小就爱动脑筋。

C.他遇事爱问“为什么”。

D.他有顽强的毅力和永不停歇的进取精神。

【2】联系短文内容,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3】第3自然段中列举了爱迪生“8岁时”和“12岁时”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怎样理解爱迪生的“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短文阅读,回答问题

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我不知道花草们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我可得感谢它们。在我工作的时候,我总是写了几十个字,就到院中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中再写一点,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到一起,有益身心,胜于吃药。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哪,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儿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么?

1作者为什么要感谢花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脑力劳动是指___________ 体力劳动是指___________

3作者两次使用腰酸背痛”“热汗直流你认为作者是在抱怨养花劳累忧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 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句话中的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这段描写,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故宫》中的文段,回答问题。

紫禁城的城墙高约十米,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为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近九千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规模   (宏大  庞大  巨大),形体   (壮丽  绚丽  瑰丽),建筑   (精美  精致  优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良传统和独特风格。

1给选文中的横线处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能概括故宫建筑群的特点和价值的句子是哪一句?请用“——”画出来。

4这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

5紫禁城的城墙高约十米中的是什么意思?这个字可以不要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个礼物换回另一个礼物

在里约热内卢的一个贫民窟里,一个男孩非常喜欢足球,可是又买不起,于是就踢塑料盒,踢汽水瓶,踢从垃圾箱拣来的椰子壳。他在巷口里踢,在能找到的任何一片空地上踢。

有一天,当他在一个干涸的水塘里猛踢一只猪膀胱时,被一位足球教练看见了,他发现这孩子踢得很是那么回事,就送给他一个足球。小男孩得到足球后踢得更起劲了,不久,他就能准确地把球踢进远处随意摆放的一只水桶里。

圣诞节到了,男孩的妈妈说:我们没有钱买圣诞礼物送给我们的恩人,就为我们的恩人祈祷吧。

小男孩跟妈妈祷告完毕,向妈妈要了一只铲子跑了出去,他来到一处别墅前的花圃里,开始挖坑。就在他快挖好的时候,从别墅里走出一个人来,问小孩在干什么,小男孩抬起满是汗珠的脸蛋,说教练,圣诞节到了,我没有礼物送给您,我愿给您的圣诞树挖一个树坑。教练把小男孩从树坑里拉上来,说我今天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礼物,明天你到我的训练场去吧。

三年后,这位17岁的男孩在第六届足球世界杯上独进21球,为巴西第一次捧回金杯。一个原来不为世人所知的名字——贝利,随之传遍世界。

【1】用一两句话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最后才交代男孩的名字,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怎样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到星期四晚上,天气有起色。①汤姆提着姨妈那只洋铁旧灯笼,拿了一条遮灯光的大毛巾,乘机溜出去。他把灯笼藏在哈克的糖桶里,开始望风。午夜前一小时,客栈关了门,连那仅有的灯光也熄灭了。西班牙人没露面,巷子里也没人走动,一切平安无事。夜色深深,万籁俱静,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雷声。汤姆拿起灯笼,在糖桶里点亮后用毛巾将它紧紧围住。夜幕中两个探险者蹑手蹑脚朝客栈走去。哈克放哨,汤姆摸着进了巷子。②好一阵工夫,哈克焦急地等待着,心头好像压着座大山那样沉重。他希望能看到灯笼闪一下光,这虽然让他害怕,但它至少说明他还活着。汤姆好像走了有好几个小时似的。他一定是昏过去了,要么就是死了,或许因害怕和兴奋,心脏炸裂了。③不安中,哈克已不知不觉地接近那条小巷,心里诚惶诚恐,时刻准备着意外不测的降临,一下子把他吓得憋过气去。事实上他已没有多少气了,他现在只能一点一点呼吸,这样下去不久就会心力衰竭。突然灯光一闪,只见汤姆狂奔着从他身边跑过。

“快逃!”他说,“快逃命!”

他不必再重说,一遍就够了,④还没等汤姆再说下去,哈克的速度已达到每小时三四十里,他俩一口气跑到村头旧屠宰场的空木棚那里才停下来。他们刚到屋檐下,风暴就来了,接着大雨倾盆而下。

【1】结合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万籁俱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诚惶诚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写词语。

蹑手蹑脚(AB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籁俱寂(表示安静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中,“夜色深深,万籁俱静,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雷声”属于_______________描写,联系这几个自然段来看,它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的句子,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A.句①是动作描写,表现了汤姆的细心和聪明机灵。( )

B.句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哈克的紧张不安。( )

C.句③是心理描写,既表现了哈克的惊慌,也表现出他对汤姆的关心。( )

D.句④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汤姆和哈克的胆小和懦弱。( )

14、阅读与理解。

“过街神器”智能斑马线

①“你已闯红灯,请退回等候区等候。”在一些城市的十字交通路口,当行人的脚刚跨过一条红色的地灯带,语音提示系统就立即发出了警告。和普通的斑马线不同,“会说话”的智能斑马线两侧均设置有“行人等候区”,斑马线前还安装了两条由LED灯组成的地灯带。地灯带会随着路口红绿灯的颜色切换而改变颜色,并通过广播提醒行人。

②除了“会说话”的斑马线,还有“会眨眼”的斑马线。只要有人靠近,斑马线立即闪烁出银白色的光芒,好像眨动的眼睛,引导车辆文明礼让。

③在国外,还有“会监测”的斑马线。比如,西班牙的街头有一款智能斑马线,它能实时监测行人数量来转换红绿灯,为等候的行人提供便利。

④在英国也同样推出了智能斑马线,不仅可以变宽变窄,还会玩消失!

⑤这款神奇的智能斑马线是由防水且可以感知压力的LED面板组成。道路两边采用摄像杋搜集道路情况,并监控行人在过马路时的位置、路线以及行人拥挤度。

⑥当行人靠近马路时,道路系统会提前为准备过马路的行人规划一条安全的通道,在地面上显示出醒目的标志,以提醒过往车辆注意减速或停车。行人只需要等待脚下红色圆圈变成绿色,一条醒目的斑马线就会浮现。

⑦过完马路之后,系统确定再无其他行人,斑马线就会像孙悟空一样消失,车辆便可恢复正常行驶。

⑧这款智能斑马线不但能够提醒车辆注意行人,也会提醒行人注意路况。人行道还会在“手机族”低头过马路时闪烁,以提醒他们注意往来车辆。

(摘自《科学大众》,有删改)

【1】称“智能斑马线”为“过街神器”是因为(   

A.它是“会说话”“会变色”的斑马线。

B.它是“会监测”“会眨眼”的斑马线。

C.它是“会变宽变窄”“会消失”的斑马线。

D.它的智能系统能让过街更安全、便捷。

【2】第②自然段画“___________”的句子中,“好像眨动的眼睛”的表达效果是(   

A.形象地写出了智能斑马线不仅“会说话”,还“会眨眼”。

B.形象地写出了智能斑马线“闪烁光芒提醒车辆”的神奇特点。

C.形象地写出了智能斑马线能实时监测行人数量来切换红绿灯。

D.形象地写出了智能斑马线像人一样有眼睛、有嘴巴。

【3】第⑦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作比较

B.下定义

C.打比方

D.列数字

【4】下列选项中不是英国智能斑马线的优点的一项是(   

A.能监控行人过马路时的位置、路线以及行人拥挤度。

B.能提前为准备过马路的行人规划一条安全的通道。

C.能够提醒车辆注意行人,也会提醒行人注意路况。

D.“手机族”低头过马路时,这款斑马线能让汽车自动刹车。

【5】下列说法与文章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会说话”的智能斑马线两侧均设置有“行人等候区”。

B.除了“会监测”的斑马线,还有“会唱歌”的斑马线。

C.文章重点介绍了英国推出的这款智能斑马线非常神奇。

D.英国的智能斑马线是由防水且可感知压力的LED面板组成。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改为反问句。

1)北京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都市。(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加工厂。

(1) 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是一个汉语家园。(修改病句)

 

(2) 乡亲们说:我们要做好生态农业。(改为直接引语为间接引语。)

 

(3) 人类 语言 发展  变化 (连词成句)

 

(4) 农民们把米粉出口到美国。(改为被字句)

 

(5) 难道你不认为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吗?(改为肯定句)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一间很小的牢房。(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成因果关系的说法

那时候,清政府腐败无能,刚一提出京张铁路的修筑计划,帝国主义就出来阻挠、要挟。

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训练场。  

1)这是天地给我们的恩泽。(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改变语序,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与人之间密切的关系,让我感到亲切,舒服。(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30分)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熟悉这首歌吗?当你听到这首歌,你会想些什么?可以写与歌词有关的一件事,也可以借助这个话题抒发你的观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