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形式,古今佳作甚多,请对一对。
1.书山有路勤为径,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天连水尾水连天。
3.与有肝胆人共事,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人情练达即文章。
5._________,甘面壁读十年书。
6.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__________。
2、请在下面歇后语的括号内填上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1)( )的居处——开门见山
(2)( )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3)( )用兵——以一当十
(4)( )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5)( )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6)( )断案——铁面无私
(7)( )七十二变——神通广大
(8)(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3、写出下列多音字拼音,并组词
1.娜: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2.殖: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3.胖: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4.缥: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5.塞: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题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不同的节日吟诵不同的诗句。寒食节时我们会吟诵韩翃的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七夕节人们会吟诵《迢迢牵牛星》中的诗句:盈盈一水间,_____;重阳节人们登高赏菊时会吟诵孟浩然的诗句:待到重阳日,______;中秋节我们会吟诵王建的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
5、按要求做题。
(1)把词语补充完整。
蜂拥________ ________起敬 铺天________
哄堂________ 座无________ 养________处________
________所欲 惊心________
(2)选择你喜欢的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整个会场________,主持人话音刚落,喝彩声就________地响了起来。
6、课内阅读。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请将古诗补充完整。
【2】诗的前两句用“____”“____”两字点明诗歌描写的是春天景色;后两句用“_____”“_____”两词点名享受特权的对象,现人们常用“________”这句诗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
【3】第一句诗意是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无处不”用双重否定写出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B.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刻画了一幅夜晚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C.后两句诗歌说明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皇宫也不例外。
D.“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的是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5】《寒食》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寒食》是一首_______诗。诗人笔法巧妙含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_______,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诗人______________。
7、对比阅读:古诗词中的“大江大河”。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运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彻山。
羌笛何须怒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旧红。白发渔江清上,慣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達。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ト算子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1】对比阅读上面三首古诗词,照样子简洁填写下面的表格。
题目 | 文体 | 江河名 | 作者想借助江河表达什么? | 相关关键词2个 |
凉州词 | 诗 | 黄河 | 边塞的荒凉、戍边的孤寂和士兵的思乡情 | 孤城、 何须怨 |
临江仙 | ___ | __ | ______ | ___ |
卜算子 | __ | ___ | ______ | ___ |
【2】古诗通过加标点还能变成词(即长短句)。请为下面的诗句加上两个标点,变成词。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3】“江河湖海”是古诗词经常歌咏的对象。请你写出两句相关的诗(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外阅读我最棒。
七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将最后两句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第三、四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你认为正确的说法后面画“√”。
(1)曹操的儿子曹丕即位后,嫉恨有才华的弟弟曹植。他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将其处死。曹植真的在七步内作成了这首诗,因而题目为《七步诗》。(____)
(2)《七步诗》前四句描述了煮豆燃萁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最后两句话锋一转,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____)
9、阅读《游极浦亭》,完成练习。
游极浦亭
李振福
吴阳镇位于吴川市区西南,濒临南海,鉴江从西边流入大海。旧时吴川八景有六景在吴阳,可谓地灵人杰,是清代状元林召荣的故里,文化底蕴深厚,现在有梅花诗社和极浦诗社,每当梅花盛开的时候,人们在花下吟诗作对,泼墨挥毫,其乐无穷。极浦渔归是吴川八景之一,不少骚人墨客留下了诗词歌赋,镌刻在石碑上,筑成碑廊,形成一道人文景观,到极浦亭看田园风光,拜读碑文,瞻仰先贤,是很好的选择,往往一首诗就能让人品味半天,若有三五知己,藉着诗文谈古论今,乃一大快事。
极浦亭的楹联上刻着“门对一峰圆”,碑廊上多篇诗文都提及这一景观。我顺着门向眺望鉴江下游冲积平原,尽是平川沃野,何来一圆峰?后来与朋友交流,才知道门对的一峰圆是指三四十公里外的粤西第一峰尖山岭,超出了我寻找的范围,深感自己不如先贤视野开阔,不如先贤有“远见”。可见当年极浦亭的选址取向十分讲究。
极浦亭始建于南宋年间,极浦渔归曾经是一道著名的风景,它地处江口,常有船只停泊,渔艇纵横。每当夕阳西下渔船归来之时,渔火点点,有如繁星满天,昼夜皆商贾云集,热闹非凡。极浦亭门外现在已经是淤泥积起来的农田,失去了往日的喧闹,让人感到惋惜。由于鉴江上游带着大量的沙泥流到下游,在平缓的河床上沉积,黄坡镇与吴阳镇之间,由开阔的江海冲积成平原,历经数百年,沧海变良田。我站在昔日的河道上,仿佛看到了门治归舟,千帆日影,醉渔唱晚,一幕幕昔日的光景。
南宋年间,三柏李氏开基祖李穆公由闽入粤,任职高凉府,后定居现在的吴阳镇中街村极浦亭,垦田教学,儒润乡里。透过诗词可以读懂它的尘封往事。碑廊在花间蜿蜒,我未赏完诗词,已是夕阳西下,斜阳照在斑驳的碑刻上,发着幽幽的文明之光。极浦亭是三柏李的发祥地,立春还未到,已是柳浪闻莺,满眼新绿,祥和的气息浸润心间,怀古幽情溢上心头。多情应笑我,取古琴置于膝上,一曲穿越时光,和应远去的桨橹渔歌。
(注:吴川八景:一览凭高,丽山樵唱,延华弄月,极浦渔归,文翁耸翠,东海朝阳,限门飞雪和通驷垂虹。)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濒临( ) 品读( )
【2】在文中找出描写“极浦渔归”情景的句子,然后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作者围绕极浦亭写了四方面的内容:碑文——___________——追昔——____________(在文段中找一个关键词填写),表达了作者______的感情。
【4】历史变迁,沧海桑田,如今不少景点已经消失,或者仅仅留下遗址。我们要呼吁人们热爱环保,请写一句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认真阅读《黄河大合唱》片断,完成后面的练习。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
1.选择适当的内容填在文中。
A.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B.像一个巨人
2.根据歌词,选择朗诵词( )
A.黄河!我们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里,我们要在你的面前,献一首长诗,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
B.我们是黄河的儿女,我们艰苦奋斗,一天天接近胜利!但是,敌人一天不消灭,我们便一天不能安身;不信,你听听,河东民众痛苦的呻吟。
C.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崇高!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D.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如果你已经忘掉的话,那么,你听吧!
3.这是一首以黄河象征祖国的热情颂歌,充满了博大、豪放的情怀。第一部分以平稳的节奏、宽广的气息歌唱了 。第二部分以热情、奔放的旋律赞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 ,热情激昂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4.给这个片断加上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作品创作于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
B.作品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全曲包括序曲和9个乐章。
C.作品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11、阅读理解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日:“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和“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靠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______吟“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吟“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吟“明月几时有”;______吟“劝君更进一杯酒”;______吟“漫卷诗书喜欲狂”;______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半开玩笑地回答。( )
(2)比喻像潮水一样起伏的心情,难以抑制。( )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文中横线上。
A.中秋时 B.清明时 C.过年时
D.喜悦时 E.慷慨时 F.送别时
【3】仔细读短文,回答问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有的答案不止一个)
汉字的特点是什么?( )
A. 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
B. 又整齐又灵动,适宜表达一种微妙、诗意的情感。
C. 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
D. 汉字好记好学,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文字。
【4】 仔细读短文,回答问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有的答案不止一个)
最能体现汉字特点的是( )
A. 汉字的形 B. 汉字的义 C. 中国古典诗词 D. 汉语拼音
【5】日积月累。(把诗句补充完整)
(1)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
(2)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____。
(3)劝君更进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鲁宾逊漂流记》片段。
此后过了很久,有一天,天气晴朗,我和星期五偶然走上岛东边的那座小山顶。在那儿,也是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我曾看到了美洲大陆。当时,星期五全神贯注地朝大陆方向眺望了一会儿,忽然出乎意外地手舞足蹈起来,还把我叫了过去,因为我恰好不在他身边,离开他还有几步路。我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噢,真高兴!真快活!我看到了我的家乡,我看到了自己的部落了!”
这时,我只见他脸上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欣喜。他双眼闪闪发光,流露出一种热切兴奋和神往的神色,仿佛想立刻返回他故乡去似的。看到他这种心情,我胡思乱想起来。我对星期五不由起了戒心,因而与他也不像以前那样融洽了。我毫不怀疑,只要星期五能回到自己的部落中去,他不但会忘掉他的宗教信仰,而且也会忘掉他对我的全部义务。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把我的情况告诉他部落里的人,说不定还会带上一两百他的同胞到岛上来,拿我来开一次人肉宴。那时,他一定会像吃战争中抓来的俘虏那样兴高采烈。
我的这些想法实在大大冤枉了这个可怜的老实人。为此,我后来对他感到十分歉意。可是,当时我的疑虑有增无减,一连好几个星期都不能排除。我对他采取了不少防范的措施,对待他也没有像以前那样友好,那样亲热了。这样做,我又大大地错了。其实,他和从前一样,既忠实,又感恩,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些事情上去。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既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又是一位知恩图报的朋友。他的这种品质实在使我非常满意。
【1】选文中说“我胡思乱想起来”,请你从文中找出“我”都想了什么。(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考查描写手法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名著相关内容,概述后来的哪些事实证明了“星期五”既是虔诚的基督徒,又是一位知恩图报的朋友。(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选文和名著的相关内容,分析一下“星期五”是一个怎样的人。(考查赏析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美文欣赏。
爱的礼物
那天姐姐收拾家时,无意中翻出我的“百宝箱”,里面什么都有:玻璃弹 ( )球、纸剪小鸡、塑胶小人、绣花布片……
“你从哪儿弄来这些没用的东西?该扔了。”
“那可不行,”我连忙阻止,“这是我的宝贝,是我的学生送的礼物!”我一件件把玩着那些东西,那个玻璃弹球是李军送的,那个塑料小人是霍丽送的……我可以说出每一件礼物的来源。
这时一张薄薄( ) 的画纸跃入眼帘,我小心地拿起它, 。
那是一天放学后,我抱着一摞作业向办公室匆匆走去。我的一个学生朝我跑来:“老师,我要送你一件礼物!”她的眼睛因兴( )奋而闪闪发亮。
“是吗?”我装作很认真的样子,心里却因为想尽早赶回去而焦躁起来。
“看,这是我画的小仙女,好看吗?”她从身后拿出她的宝贝,展示给我看。过于艳丽的色彩与稚拙的手法使那个所谓的小仙女看起来像个夜叉。“喏!送给你!”她得意地把那张画递向我。
“哦……谢谢。”我勉强 ( )地说,“不过,我现在不能拿。再说,我没处放。”
“哦。”她脸上的笑容立刻飞走了,垂下手,慢慢的走开了。从那一刻起,我就开始后悔,因为我无法忘记我拒绝后她的眼光中的失望和沮丧。我立刻找到她,诚恳地说:“你送我的那张好看的画呢?”她看着我,面无表情的说:“我想你可能不喜欢,所以送给别人了。”
她的表情和决定让我很难受,我想尽可能挽回自己的过失。“也许你愿意再画一张送给我?”我试探地问。
“你喜欢吗?”
“是的!”我努力回忆那张画。我这回不再以一个成人的眼光去看,而是以一个山区10岁孩子的眼光去看它,“那么多颜色在一起真好看,而且小仙女的梅花耳环很漂亮!”
她的脸立刻亮了起来:“我今晚再画一张,明天送给你!”
我看着她的小脸儿,这跟大人想要以昂贵的礼物换取实惠、换取感情时的表情多么不同啊!
从那以后,我经常收到学生送我的礼物。那些礼物实在不值什么钱,但对我来说却无比贵重。因为当他们送礼物时,可以从他们微笑的脸上看出,那满得快要溢出来的爱,正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黄金。
【1】给加点字注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稚拙——_____
沮丧——_____
【3】读一读前四自然段,本文运用了 的写作手法,请在过渡处第4段内写一句能衔接上下文的话。
【4】本文生动描写了小女孩的神态,也传神地表现了她的心理。表现她对老师的爱并期待老师收下礼物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表现她自信老师一定会喜欢她送的礼物的词语是“___________”;表现她遭拒绝而失望、沮丧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而“她的脸立刻亮了起来”一句则表现她“___________”的心理。
【5】选出对本文最后一句“那满得快要溢出来的爱,正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黄金”这一比喻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表明这种爱的价值。 B.表明这种爱的意义。
C.表明这种爱的珍贵。 D.表明这种爱的热烈。
14、回忆《养花》内容填空:
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是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大半还是会死的。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
【1】在括号里写出带点字或词在文中的意思。
(1)我若( )是置( )之( )不理,任其( )自生自灭,大半还是会死的。
(2)摸着门道( )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 )老活着,开花,多有意思呀!
【2】第一句在文中起_________的作用。作者采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
【3】作者摸着的门道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这个片断中,作者体会到养花乐趣是 _______
【5】请用“________”划出作者精心照管花草的句子。
15、按要求写句子。(6分)
(1)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来的中学生个子都很高。(改变词序变为意思不同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班的李华同学被评为“道德小富翁”的光荣称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老师对小明说:“我了解了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回家,凡卡只好给爷爷写信,诉说学徒生活的痛苦。(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小树成长。
扩句(至少扩两处):
17、仿写句子。
(1)如果没有想象,思维就像花儿失去了营养;如果没有想像,思维就像鸟儿折断了翅膀;如果没有想象,思维就像_______________。
(2)假如生命是草,不要自惭形秽,要毫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献自己的一星浅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练习。
①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新疆小伙子在跳舞。(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估计他一定知道这件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维吾尔姑娘漂亮。(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人们用这样的办法,把八只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地拖了回来。(改成“被字句”)
20、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①美丽的大草原令人神往。(改为反问句、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改为“把”字句、“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妈妈对我说:“等你测试完回来,陪我去书城买些教学用书。”(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满园的柿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经历过许多事。有快乐,有喜悦,有悲伤,也有遗憾……许多事的发生出乎我们的意料,却带给我们思考,请你以《真没想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记叙一件你亲身经历过的、意想不到的事,要求选材真实,有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