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把下面加点的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dot##噬 ___ì            j___   演##dot##绎 y___

__iáo               ##dot##哉 __āi      一鼓一##dot##钹 __ó

2、读句子,解释加点的词语并解释全句

为是其智若与? 曰:非也。

弗:___________________ 然:__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欣赏下列书法作品,完成相关练习。

图(1) 图(2)

1.图(1)的作者是_______,以此为题的文章是作者在___________ 同志的演讲稿。

文中引用了司马迁说过的话: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2.图(2)是元代书法家______的作品,其代表作是__________ 。我还知道其他书法家,如__________

4、读拼音,写词语。

jiān jiǎ pīn bó wěi lún fān duàn liàn   yī lài

 

5、照样子,写词语。

潇潇洒洒(AABB):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千方百计(带有数字):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送元二使安西中的“使”的意思是( )

A.让,致使 B.奉使命办事的人

C.出使 D.使用

2结合地域特点和唐代的交通特点可知,“使安西”必定是一段( )的行程。

A.风光无限 B.通畅无阻

C.繁荣热闹 D.充满艰辛

 

3解释字词。浥:____________ 客舍:___________

4从诗中可知,诗人送别的时间是__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______,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柳”往往让人想起古人的“折柳相送”,诗句中的“柳”是______________的象征。

 

6下列哪一项不是诗句所表现出的画面?( )

A.设宴饯别 B.把酒话别

C.对酒当歌 D.殷殷相送

7请你用自己的话替诗人向元二说说这两句诗表达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7、古诗阅读。

古诗一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古诗二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古诗一中体现早春的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二中体现早春的景物是_______________

2古诗一中描写诗人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_,古诗二中描写早春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

3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和赞美之情,古诗一中诗人赞美的是_______,古诗二中诗人赞美的是____________

4古诗二中把_______比作______,形象地写出了景色的特点。

8、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 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 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D. 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2对两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字实为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B. 《山行》用一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C. 《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D. 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

3《江南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外阅读

敬重卑微

我读到一篇英国课文,讲的是蚂蚁。

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 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没有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   )会全军覆灭。

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tī 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58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改为不含问号的句子,但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5自然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1)第4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句相照应。用横线画出这一自然段中由事物引起联想的句子。

2)第5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运用你已有的知识,结合短文内容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蚂蚁家庭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没的行为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两种精神。

5回答问题:为什么要敬重卑微?(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日历(节选)

冯骥才

我喜欢用日历,不喜欢用月历。为什么?

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我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边的“明天”的未知,喜欢它隐含着一种希望。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候在门外。如果你静下心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1)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每年1月1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滑过手心,   着油墨的芬芳。我很欣喜: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发现时间也是一种空间。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就看你要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可是,时间的空间是无形的,触   不到的。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也抓不住,而且   无痕迹。也许正是这样,我们便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它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2)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我喜欢日历,因为日历具有生命感,或者说日历让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

(摘自《快乐阅读》)

1给短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是说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曾经是日历上每一张纸上的日子。______

(2)“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表现了作者对时间不珍惜的态度。______

(3)“我”喜欢日历只是因为迷恋日历散发出的油墨的芬芳。______

3写出你对短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文段中的“大圆盘”指的是(    

A.荷叶    B.白荷花     C.花骨朵   D.小莲蓬

2文段中“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说明池塘里的荷叶非常多。

3你认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的“冒”字可以换成“长”或“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细致地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形态的荷花,引人人胜。

5发挥想象,仿照文段,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天上的白云形态万千,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

12、阅读与欣赏

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

①这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每天忙碌的人熙熙攘攘。8点30分,装满乘客的地铁缓缓启动,向下一个站点驶去。

②当列车行驶到两个站点中间地段时,突然一片漆黑,车也慢慢停下来。车厢里的人一下像炸了锅似的,乱哄哄的如同马蜂窝从树上落到地下。有人大声骂司机:“真是个笨蛋!”也有人说:“养你们这些人有什么用,简直是一群废物。”

③司机解释道:“突然停电,这是一次意外事故,我马上与调度中心联系。”司机在黑暗中摸出手机,拔完号码后没有任何信号。

④这是一次意外停电,波及全市。始料不及的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停电搞蒙了,通信中断,交通阻塞,整座城市近乎瘫痪。地铁里的人如同无头苍蝇,纷纷掏出手机与外界联系,却都没有信号。有人用打火机照亮,得到片刻的安慰。女人哄着不断哇哇哭叫的孩子。有人说:“我好不容易找到这份工作,迟到会被炒鱿鱼的。”有人说:“我与客商约好,签一份金额为300万元的合同,失约可能会使合同泡汤的。”也有人说:“等出去了,一定要起诉地铁公司。”黑暗像一只无情的大手,捏得人喘不过气来。哭声、骂声、叹息声不绝于耳。有人说:“等一等吧,地上的人不会不管我们的。”

⑤突然,黑暗中传出一个女孩稚嫩的声音:“妈妈,太阳落山了!”妈妈说:“宝贝,乖,天黑了,宝宝睡觉觉……”妈妈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大家静静地听着,情绪渐渐地稳定下来,各自想着心事。

⑥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安静:“我心脏病犯了,没带药,谁有急救药……”旁边的人就问:“谁有药?”人们开始纷纷问着,一个接一个往下传。终于有人说:“我有。”接下来就听到急急忙忙的翻找声。

⑦“找到了!找到了!”那人边说边把小药瓶递给挨着他的人,这人接过药瓶又传递给下一个人。没有人组织,药瓶却像接力棒那样被有序地传递着。

⑧“唉呀!”一声惊叫,药瓶不知传到谁的手里时不慎掉到地上,那人急忙俯下身在地上摸,整个车厢的人都俯下身在地上摸,仿佛药瓶会在黑暗中流窜到车厢的任何一个角落。终于有人说找到了,把药瓶又传下去。有过落地的教训,接药瓶的手就格外认真。药瓶很快就传到病人手里。黑暗中,不知是谁递过一瓶水,病人吃完药安静了下来。

⑨不知又过去了多长时间,与外界还是没有一丝联络,有人提议往下一出站口走,立即有人响应;有人用打火机把自己的衣服点着了照明。立即有人大声喊:“快灭掉,烟能使人窒息!万一引起火灾一个人也别想跑掉!”几个人手忙脚乱地把火扑灭了。刹那间,光明消失了,重新又回到黑暗的深渊。人们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憎恨黑暗,也没有过像今天这样渴望光明。

⑩这时,有一个人大声喊道:“大家手牵手跟我走!”

话音刚落,人们就主动地手拉手排成了长队,那人又问:“有没有没牵手的?”当确认都牵好手后,那人就带着向下一出站口走去。黑暗中,那带头的人不时被绊倒,但他爬起来再走,不知摔了多少跤。后边的人有条不紊地跟着,没人说话,只有脚步声。

人们终于从黑暗的地铁中走出来了,领头的人衣服刮破了,脸和手都碰出了血。更让人意外的是,人们发现,领头的这个人竟然是个盲人。

1查字典。

若按音序查字法,“紊”应先查____,再查____。若按部首查字法,“紊”字应先查____部,再查____画。请你为“紊”字再组一词:__________

2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两个句子,想一想加点词用得是否恰当?如果用得恰当,请说说它的好处;如果不够恰当,请找出一个更好的词语替换它,并说说理由。

(1)不知过了多久时间,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安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过落地的教训,接药瓶的手就格外认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2)自然段画线的句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突然停电时人们躁动不安的状况。仔细阅读第(5)自然段,感受一下母女对话后地铁车厢里的气氛,仿照第(2)自然段的画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描写出当时特有的宁静。(不少于20字)

此时,车厢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哪个片段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灾难来临时,该如何应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那个星期天(节选)

①……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②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是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觉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清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边,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惶(______)  急遽(______)  消逝(______)

【2】第①段中三次用到“一声不吭”,第一次“一声不吭”,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处“一声不吭”,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第三处一声不吭”,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我”当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感受。

【3】第②段中写“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请你用“      ”划出文中描写光线变化的句子,再联系上下文体会“漫长而急遽”这对反义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划线句抓住了母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语言来描写,从中你感受到母亲此时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怎么看待作者笔下的“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②段结尾写男孩“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男孩的希望彻底破灭,他感到无可挽回的失望和伤心。

B.男孩在光线的变化中,感受到了时间消逝永不再来的惆怅。

C.男孩幼小的心灵里,第一次有了人生无奈、不可能事事如愿的伤感。

D.男孩感受到母亲对自己的愧疚,决定任由时间流逝,不再责怪母亲。

14、课文片段阅读。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   忧虑      是个问题     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给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严肃——( )   忧虑——( )

【3】文段中描写渔夫动作的词有___________。文中的“熬”字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改成陈述句

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好的品德”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练习。

(1)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面的噪音太大了,我只好关上门窗。(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若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值得让人怀念的事迹,那就非得有毅力不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型转换。

1)广场上那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水向前流着。(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人笑着对我说:“30年后,我请你到海底世界喝茶。”(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还是有道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见义勇为的行为,让我们深受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狂风刮飞了地上的落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条鲸鱼吃掉了一头海兽。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就要毕业了,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回想六年的小学生活,总有一些事、一些人或者一节课、一次活动不能忘却,请以“常常想起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抒发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不能在文中出现你的真实姓名和校名,不得抄袭或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