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古诗名句填空,并品析句子。

1.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_____ _

3____________________,冷露无声湿桂花。

4.百川东到海,__________________

5.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这两句诗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

6.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两句诗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

2、根据提供的情景填写。

1)小华很不珍惜时间学习,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谚语劝他。

2)我们即将毕业,面对朝夕六年的同学,心中非常留恋,想对他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句诗)

3)学校最近开展了创建文明校园的活动,少先队大队部向全校同学征集这方面的宣传标语,你的应征标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修改下列病句。

(1)礼堂里响起了一阵阵热情的掌声。

   

  (2)过年了,孩子们都穿起新衣和新帽。

   

 

4、根据拼音写同音字

áo chóu méi

______粥 浓____________

______游 丝____________

5、把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润物细无声。

(2)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_

(3)路遥知马力,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5)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文言文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娃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说说上阕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七八个/星天/ B. 两三点雨/山前

C. 旧时/茅店/社林边 D. 路转溪桥/忽见

3下列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二句写明月惊鹊,半夜蝉鸣,这是对夜晚宁静气氛的渲染衬托。

B. 第四句写蛙声,这是从侧面烘托丰年。

C. 第五、六句描写的是骤雨即至的景象。

D. 第七、八句描写的是词人的迷惑。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释:①僵卧:指卧病在床。②不自哀:不为自己哀伤。③戍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这里指戌守边疆。戍,守卫。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是古代边防重地。④夜阑:夜将尽。

 

1诗中“僵”与“卧”描绘出了诗人_________的处境,对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与“不自哀”形成对比,表现了陆游坚定的报国之志

B.展现了陆游晚年的凄凉与不得志

2诗的前两句逐层深入,其中“_______”和“_______”两字体现了这种递进。

3判断下列关于古诗后两句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古诗的后两句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和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渴望杀敌报国的志向,读来悲壮苍凉。______

②“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语意双关,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南宋王朝风雨飘摇的处境和命运。______

8、比较阅读。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对于这两首诗,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___________

A.《马诗》是一首唐朝五言绝句,而《石灰吟》是一首明朝七言绝句。

B.《马诗》是一首边塞诗,我们可以从大漠、燕山、钩、马等意象看出。

C.《马诗》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派宁静旷远的场景,后两句写诗人回忆之前在战场上策马驰骋的激动人心的场景。

D.《石灰吟》一诗中的“浑不怕”的意思是毫不惧怕,后两句诗的意思是:即使粉骨碎身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E.《石灰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具盛名的浪漫主义诗人。《马诗》的作者是明朝名臣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2】《马诗》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咏马,实际上是诗人自比为_________,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石灰吟》一诗,诗人以____________为吟咏对象,表明自己要做纯洁清白的人。诗中的“清白”一词,一是指_____________,二是指诗人______________

【3】你还知道写到马和竹的诗句有哪些吗?试各举一个例子。

马:____________________

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例题练习

有风格的小偷

林清玄

①走过一家羊肉炉店的门口,突然有一个中年人的声音热情地叫住了我。

②回头一看,是一位完全陌生的中年人,我以为是一般的读者,打了招呼之后,就要继续往前走。没想到中年人跑过来拉着我的手臂,说:“林先生一定不记得我了。”

③中年人说起20年前我们会面的情景。当时我在一家报馆担任记者,跑社会新闻。有一天,到固定跑线的分局去,他们正抓到一个小偷,这个小偷手法高明,自己偷过的次数也记不得了。据警方的说法,他犯的案件可能上千件,但是他才第一次被捉到。

④有一些被偷的人家,经过几星期才发现家中失窃,可见小偷的手法多么细腻了。

⑤我听完警察的叙述,不禁对那小偷生起一点敬意,因为在这混乱的社会,像他这么细腻专业的小偷也是很罕见的。

⑥但是,那小偷还很年轻,长相斯文,目光锐利,他自己拍着胸脯对警察说:"大丈夫敢作敢当,凡是我做的我都承认!”

⑦警方拿出一叠失窃案的照片给他指认,有几张他一看就说:“这是我做的,这是我的风格!”

⑧有一些屋子被翻得凌乱的照片,他看了一眼就说:“这不是我做的,我的手法没有这么粗!”

⑨20年前,我刚当记者不久,而对一个手法细腻,讲求风格的小偷,竟百感交集。回来以后写了一篇特稿,忍不住感慨:“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这么灵巧,风格这样突出的小偷,又是这么斯文有气魄,如果不做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吧!”

⑩从时光里跌回来,那个小偷正是我眼前的羊肉炉店老板。他很诚挚地对我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的盲点,使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的事呢?在监狱蹲了几年,出来开了羊肉炉的小店,现在已经有几家分店!林先生,哪一天来,我请客吃羊肉呀!”

我们在人群熙攘的街头握手道别,连我自己都感动了起来,每想到20年前无心写的一篇报道,竟使一个青年走向光明的所在,这使我对记者和作家的工作有了又深一层的思考,我们写的每一个字都是人格与风格的延伸。正如一个小偷偷东西的手法,也是他人格与风格的延伸,因此,每一次面对稿纸怎能不庄严谨慎呢?

现在由我来为这个改邪归正的小偷写一个结局:“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这么灵巧,风格这样突出的小偷,又是这么斯文有气魄,现在改行卖羊肉炉,他做的羊肉一定是非常好吃!”

【1】“大丈夫敢作敢当,凡是我做的我都承认!”体现了小偷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

【3】文章如此结尾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1.文中是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家。 

2.祖父就把锄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来铲。句中上的引号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选取的两个片段中共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件事,其中_____________这件事写得最详细。

4.阅读片段,联系全文,用准确的词语填空。

( )的园子   (   )的我 ( )的祖父   (   )的童年  5.用______划出可以概括段落主要内容的句子。

 

 

11、课内阅读:

《孔子游春》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这段话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

2孔子说“水是真君子”的理由有四点,分别是因为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从孔子对水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位_______的老师(从文中找一个词填在横线上)。

12、课内阅读 

一个( )的老战士,倚靠( )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 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   ),十分(   ):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著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1按原文填空。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发怒——_______ 严峻——______ 

反义词:一动不动——___________    湿润——___________

3“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将军后来眼睛湿润了,并向那位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想对文中的军需处长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我代表我的祖国

①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画家。

②1919年到1927年,他在欧洲一些国家留学。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在外国的中国留学生,常受到一些人的(忽视、蔑视、歧视)。

③有一次,许多留学生坐在一起聚会。一个外国洋学生站起来,恶毒地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坐在一旁的徐悲鸿被(激动、激怒、激起)了,他走到这个洋学生面前,大声地说:“先生,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一比,等学习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④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⑤当时,巴黎的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欧洲绘画大师的作品,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经过潜心临摹,徐悲鸿的画技有了很大的提高。

⑥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⑦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过去了,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他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震动、轰动、惊动)了整个画界。

⑧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1】划掉文中括号里不合适的词。

【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功夫不负有心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眼不识泰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4】第④段与第⑤段、⑥段的关系是(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5】第③段与第⑧段的作用是(  )

A.过渡和总结,表现了徐悲鸿为国争光的品质。

B.前后照应,用对比手法烘托了徐悲鸿为国争光的品质。

【6】徐悲鸿是怎样的一个“有心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要做好孩子(节选)

金铃从门缝里看见邢老师裹着被子躺在床上,头发散乱地披着,面色黄黄的,眼眶深陷下去,嘴唇也苍白得有点儿可怕。邢老师听到了门口的声音。她本来是在闭目养神,所以听觉特别敏锐。她睁开眼睛,马上看到一张圆圆胖胖的脸蛋挤在门和门框之间,就笑起来:“是金铃吗?进来呀!”又拍拍自己的床沿说:“来,坐到老师身边来。”

金铃就踮着脚尖走过去,轻轻在床边坐下,生怕一不小心碰疼了老师。邢老师小声惊呼:“啊,你还带来了花!太漂亮了!老师生病之后,还没有一个人想到给老师送花呢!”金铃高兴得眼泪差点儿要掉下来。

邢老师跟着就问起班上的情况:纪律怎么样?任课老师有什么看法?都有谁被叫到办公室谈话了?数学和英语测验过了吗?在全年级排名第几?金铃挺懂事,知道病人是不能生气的,就小心翼翼拣些不那么严重的事情来说,偶尔还耍点儿小手腕,把坏事说成了好事,还充分发挥她的语言才能和想象力,添油加醋,绘声绘色,说得邢老师笑眯眯的。

哎呀 我都差点儿忘了问 今天下午的自习课 你们是怎么安排的 邢老师从床上撑起半个身子 金铃说:“数学老师和英语老师都在别的班上课,让我们随便做作业。”那老师有些着急:“这怎么行?随便做作业,可不就是放鸭子了?”她想了想,对金铃说:“你去,替我当一次小老师,布置大家写一篇作文。”金铃心跳起来,有点儿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去?是我吗?”“为什么不能是你?”那老师慈爱地看着她,“全班就数你的作文最好,你布置作文最合适。”金铃的眼泪差点儿又要掉下来了。她结结巴巴地问:“那么……那么……写什么题目呢?”邢老师很轻松地说:“写什么题目由你定。你是老师。”金铃紧闭住嘴,要费好大的劲才能使自己不至于激动得哭出来。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铃就踮着脚尖走过去,轻轻在床边坐下,生怕一不小心碰疼了老师。”这句话是对人物的_______描写,体现了金铃对邢老师的_________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金铃为了让老师高兴所采取的策略?( )

A.添油加醋

B.避重就轻

C.混淆是非

D.喧宾夺主

【4】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请在第四自然段画线句子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2)画线句子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________的语气。

(3)从画线句子中的“撑”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文中有三处用差点儿“哭”来表达金铃高兴的内心。请分别用“﹏﹏﹏”画出来。

(2)金铃第一次“哭”是因为得到了老师的__________;金铃第二次“哭”是因为得到了老师的__________;金铃第三次“哭”是因为得到了老师的__________

【6】本文选自黄蓓佳的《我要做好孩子》,你觉得“好孩子”是_______出来的。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句子万花筒。

1.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作文的层次和语言都很通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草看起来很柔弱。小草永远不会向暴风雨低头。(用关联词语连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理解破折号的用法,仿写一个含有破折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乡亲们对唐东杰布说:“我们要感谢您为民造福。”(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对我说:“我今晚加班,回家会晚一点儿,你先睡觉。”(改成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 写一条与长江有关的古诗句。

 

2.例: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仿写)

你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用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次考试同学们普遍的成绩提高了。(修改病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第三部分 习作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要求:1.根据风俗,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50。

2.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不写错别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