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成语。

1.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________

2.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_______

3.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________

4.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_______

2、比一比组词语。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1.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_________。太阳他有脚啊,________地挪移了,我也________跟着旋转。

2.我想我再不________,再不_________。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________,决不许她再耽搁。

4、为了弘扬长征精神,很多学校组织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引来了各种声音:主办方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意志力和团队精神。家长都同意这种做法,但很担心孩子的安全。(4分)

(1)你的看法是:                          

(2)除了重走长征路,你还有其他的办法弘扬长征精神吗?

   

 

5、给词语找朋友。(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郑重_________ 蜿蜒__________

执着_________ 萦绕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贺知章的《咏柳》(柳枝词),回答问题。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理解词语。

①柳:(   )

②碧玉:(   )

③妆成:(   )

④一树:(   )

⑤绦:(   )

2这首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 )的。全诗通过赞美( ),进而赞美( ),讴歌( )。

3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   ),说( )。用碧玉形容(   ),突出它的( )美。

7、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山一程,水一程”表示征途______;“风一更,雪一更”表示征途_______

2“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________。“千帐灯”点明了军帐______,此行队伍_____。“故园无此声”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__________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

3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随着大队人马向山海关外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辛苦。

B.众多的帐幕里深夜还亮着灯,出行在外的人们救救不能入睡,苦不堪言。

C.一阵风过后接着一阵雪,使家乡无风无雪的词人心烦意乱,思乡之情遍油然而生。

D.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出行关外的艰辛和凄苦,抒发了词人浓郁的思乡之情。

8、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1】把横线上写出诗的后两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这是一首______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

【3】诗的前两句是______描写。诗中描写别时的景物有黄_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片段,回答问题。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       )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       )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       )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        )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根据原文内容,在横线上一次填入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A.慈爱   耐心     含糊     容易

B.慈爱   细心     含糊     容易

C.慈祥   耐心     含糊     轻易

D.慈祥   耐心     模糊     轻易

【2】选段主要写谁(       )。

A.父亲

B.我

C.母亲

【3】用“﹏﹏”画出与文中画线句子相互照应的句子。

【4】父亲整理书籍、文件时对我的提问所表现出来的“______”回答和平日“______”讲解形成了鲜明的_______,表现出他对亲人的______和对工作的_______

【5】“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句话的意思是(     

A.母亲应该知道现在是什么时间。

B.母亲应该知道现在的局势与父亲工作的重要性。

C.母亲应该知道现在父亲的职责。

【6】选段的第六自然段主要是从( )来描写父亲的。“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是( )句,改成陈述句是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父亲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10、新闻链接。

资料一:北京时间4月10日晚上21:00,人类史上第一张黑洞照片揭开了神秘面纱。黑洞,是一种体积极小、质量极大的天体。它具有超强的吸力,如同一个宇宙“吞噬之口”,连光也无法逃逸。露出真容的黑洞,位于室女座一个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约为太阳的65亿倍。它的核心区域存在一个阴影,周围环绕一个新月状光。

资料二:科学家通过分布全球的观测点组成一个口径如地球大小的虚拟望远镜—黑洞事件视界望远镜,顺利实现在1.3毫米波长的观测,并经过长期的数据分析,成功“捕获”黑洞的影像。“这些望远镜的分辨率相当于能在黑龙江漠河阅读南沙群岛上的一张报纸。”中方科学家、上海天文台研究员路如森说。

1阅读资料一,黑洞的特点是    

2引号的用法有: A.特殊含义   B. 着重强调 C.直接引用

第二段新闻资料中,捕获上加引号的用法是 _________

3请简要概括资料二的新闻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略(21分)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

孩子跪在椅子上,痴痴地望着阳台上沐浴着夕阳的花盆。无限美好的夕阳毫不吝啬地把光芒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得本来就很美的紫罗兰更添了几分美好。但孩子的心思全不在这里,他只顾满心欢喜地看着花盆中紫罗兰叶下的几根嫩嫩绿绿的小瓜苗。那是孩子几天以前吃西瓜时随意吐进花盆里的,没想到竟会长出瓜苗来。

孩子的妈妈走过来:看什么啦?孩子急忙把妈妈拉到花盆跟前,开心地说:妈妈,看,花盆里长了好多小苗苗!以后它们会长成大苗苗,结小西瓜给我吃。妈妈皱了皱眉,笑了笑:傻瓜,这些瓜苗过不了几天就会死的,根本长不出西瓜。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说:会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它们的。妈妈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到厨房去了。她没发觉孩子表现出坚定和信心。

一天下午,孩子从学前班回来后,照例跑到阳台,奔向花盆。顿时孩子傻眼了,花盆中只有紫罗兰在耀武扬威地挺立着,嫩嫩绿绿的小瓜苗不见。孩子揉揉眼睛,怀疑自己看错了,但事实如此,孩子的一声哭了起来。

孩子哽咽地问妈妈 妈妈 小瓜苗怎么没了   我给拔了 有什么可哭的 那些小瓜苗在花盆里 会影响紫罗兰的生长 你也是的   就知道哭   乖   别哭了   妈妈一边笑着责备孩子的淘气   一边拿出手绢来擦孩子的眼泪

几天以后,孩子画了一幅画,画中有一个大大的花盆,花盆中有一株小小的瓜苗,嫩嫩的,绿绿的,旁边有一行小字我虽小,但我也是一个生命。老师对他的想法感到很惊喜,给他得了满分。孩子把画拿给妈妈看。妈妈看了看分数,笑着说:不错呀,得了个满分。妈妈待会儿上街给你买冰激凌。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

孩子呆呆地望着花,觉得心里空空的。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

吝啬(   ) 坚定( ) 责备( )

(2)给第自然段加上标点。(3分)

(3)根据要求转换句式。(4分)

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说:会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它们的。(转述句)

他只顾满心欢喜地看着花盆中紫罗兰叶下的几根嫩嫩绿绿的小瓜苗。(缩句)

 

(4)用-------画出母亲对孩子的忽略?(2分)

(5)文中画    这句话中照例”“跑到”“奔向等词语表现了孩子怎样的心情?文章最后一句话表现了孩子怎样的心情?(4分)

 

 

(6)文中语句我虽小,但我也是一个生命表达的含义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 表达了孩子对小瓜苗的思念和惋惜。 B. 表达了孩子对妈妈行为的不满。

C表达了孩子纯真的童心以及对生命的关爱。

(7)联系全文的内容说说标题忽略有什么含义?你认为文中的妈妈应该怎样做才好?(4分)

 

 

 

 

12、阅读理解。

温暖的硬币

家里的储蓄罐沉甸甸的,我把里面的硬币哗啦啦倒出来,竟然有一大堆了!我惊喜地喊女儿:快来看,咱们攒了这么多硬币了!女儿走过来,眼神漠然:加起来都不到100块,值得高兴成这样吗?

我知道,女儿体会不到拥有一枚硬币的快乐。

在以前,二分钱就可以买到奶油冰棍,冬天能买一纸筒葵花子。在那个食物匮乏的年代,这是多么奢侈的享受。我记得一个冬天,大姨给了我二分钱,我紧紧攥在手心,舍不得花。后来在妹妹一再央求下,我才下决心要买点葵花子。我攥着硬币徘徊了很久,当拿出硬币时,它已带着我手心的温度,是温暖的。葵花子真好吃!我和妹妹一颗一颗品,葵花子仁到了嘴巴里,嘴里的香味满满的。我们的欢喜,也是满满的。

还有一次,我手里攥着五分钱的硬币跑,不小心摔了一跤,硬币摔出手。我站起来,顾不得身上的泥土,赶紧四下找,可周围都找遍了,还是没有找到。我急坏了,五分钱的硬币对我来说是一笔巨款。我回家把妈妈也叫来帮我找。母女俩弯着腰,像找一枚绣花针一样仔细。后来,妈妈在路旁的柴草堆里找到了,我高兴得跳起来,急忙把硬币紧紧攥在手心里。那种失而复得的惊喜,来自于一枚小小的硬币。

有一年过年,当兵的三叔回来了。他给了我一块钱的压岁钱。我让三叔把纸币换成硬币给我,三叔笑着说傻丫头,还不都是一样的,难道换成硬币钱就多了?对我来说,不一样。硬币握在手里踏实,而且还能焐出温度来。每一枚硬币,从我手里花出去的时候,都是温暖的。它们像一个个被我焐热的好梦,飘到不同的地方,留下了久久的快乐。

时光流逝,转眼之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们的零花钱,可以大把大把数。硬币越来越不受重视,甚至很多人不喜欢硬币,嫌装在口袋里太麻烦。但是,我对硬币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情感。每每看到硬币,就像看到老友一样亲切。

我觉得,硬币都是有温度的。岁月的长河里,一枚枚硬币,就像一朵花,让孩子们单调的世界缤纷起来。它让我们懂得了珍惜,也学会了知足。

可是,我的女儿却无法体会到了。现在的孩子们,丢失的难道仅仅是一枚硬币的快乐吗?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蓄(   乏(   根深固(  

2将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现在的孩子们,丢失的难道仅仅是一枚硬币的快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回忆了关于硬币的三件事,请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那一枚枚硬币,让'”懂得了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何理解标题中温暖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今天,妈妈带我去电脑室玩电脑。妈妈帮我打开电脑,进入画画程序,让我自己画画。我画了一座房子,歪歪扭扭的,还透着风,没有门,没有窗户,地是黑的,天是绿的。妈妈一看,忍不住哈哈大笑。妈妈让我看一个姐姐的画。她的房子画得整整齐齐,红红的门窗,浅蓝色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红红的太阳笑眯眯的,碧绿碧绿的草地上长着一棵茂盛的柳树,几只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地上还有很多小蚂蚁在忙忙碌碌地搬运食物。真美呀!看着姐姐的画,我下决心要学习电脑画画,下一次来再和这位姐姐一比高低。

1给这篇文章起一个名字,叫________

2我画的房子是什么样的?(用原文的话说。)

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个姐姐的房子是________的门窗,________的天上飘着几朵________________的太阳笑眯眯,________的草地上长着一棵________的柳树。

14、阅读理解

春 酒(节选)

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zhēng  zhèng)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十二碟”,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地兴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

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jiá  xiá)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的。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1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酬谢——_________ 讲究——_________ 别致——__________  尺度——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   )描写。

A.语言 B.心理 C.神态 D.动作

4短文讲述了两件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母亲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5“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母亲手工制作鞋子、衣服时十分认真,一分一寸都十分留神。

B.手工制作鞋子衣服,一分一寸都要合适才行。

C.就像鞋子差一分,衣服差一寸都不合适一样,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尺度,要注意把握分寸。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小溪哗哗地流着。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姑娘捧着硬币对张丽说:“我数了两遍,请您数一下吧!”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搭石不是家乡人勤劳的象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列句子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微笑着说:“我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对我说:“我想看看你洗的衣服干净不干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上日出的景象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列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1.公园对外开放,谁都可以进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们一定要严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我被深深地打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修改病句: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桂花开了,很远都能闻到香味。(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滨逊想活下去。鲁滨逊得想办法。(用关联词把两个句子连成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书籍是一把钥匙,打开知识的大门。(仿句)

书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①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离开自己的祖国。(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他告诉我们:当时,我让你们传看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你们根据错误信息得出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支钢笔是他的,不是我的。(改动标点,使句子的意思相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你这样做,岂不是太糊涂了吗?(不改变句子原意,给句子换个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真情习作

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相信在这六年里,有许许多多让你难以忘记的人或事,那将成为你永远的记忆,刻在你的脑海里。请以“我忘不了”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提示: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可以写难忘的人,也可以写难忘的事。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