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积累运用

1.《匆匆》是一篇______,作者是现代作家____。文章紧紧围绕“_____”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流逝的时间感到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别了,语文课》中“我”由开始_______语文到______语文,最后因为自己无法在学习语文而“热泪盈眶”,从这些心理变化中感受到了“我”_____________之情。

2、辨字组词。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3、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

________地端详       ________地哭

________地看         ________地说

________地走         ________地跑

4、句活学活用。

(1)我们经常用龚自珍的 “ ”来赞美那些默默无闻,甘愿奉献的人。

(2)孔子认为“ ”,如果人民不信任统治者,国家朝政根本立不住脚。

(3)对于那些乱砍乱伐的人,我们应该劝诫他们一句:

(4)鲁迅的“民魂”观就是

(5)本学期学过的课文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   ;因为

5、根据积累的知识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花谢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著名作家_____________写的,我还读过他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等童话故事。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显神通。

(4)我想送给自己的一句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回答问题。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1】词的第一句连用两个“失”,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词中,作者用“骄杨”而非“娇杨”,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中“杨柳”一语双关,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中引用了两个神话故事,分别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中的“人间曾伏虎”喻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清明时节雨纷纷,  

,牧童遥指杏花村。

1把古诗补充完整。《清明》一诗描写的是     (节日)时的景象。

2这首诗中哪一句描写了清明时节的自然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写出了清明时节人们(     )的情景。

A.踏青时十分喜悦 B.扫墓时凄凉、忧伤 C.喝酒时逍遥

8、课外阅读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查字典,给加点字注音。

(  ) 荒(  )

锄(  ) 我衣(  )

2填空。(查阅资料)

陶渊明,字(   )又名( ),(   )(代)诗人,诗人因看不惯官场黑暗,弃官隐居。但特别喜欢(   )(花卉的名称)。

3理解性填空。

(1)这首诗写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地从事田间劳动的诗句是   ”

(2)抒发珍惜这种生活,希望一直能远离尘嚣,隐居田园的诗   ”

(3)体现全诗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对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一、二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

B. 三、四句可以看出诗人不是很会种地,但为了不使豆苗荒芜,他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诗人并不抱怨。

C. 五至八句写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不觉可惜,“愿”字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D. 本诗的主题是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坚决与统治者斗争到底的决心。

5选出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

A. 五、六句表面是平淡之语,但这种平谈正好映射了结尾句“但使愿无违”,使“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

B. 这道诗用语平谈自然,朴素、自然、平淡的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平谈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到了和谐的统一。

C. “种豆南山下”是幽美之句,“带月荷锄归”是平淡之语;前句虚写,后句实写。全诗在平谈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D. 本诗富于情趣。“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这是一幅美妙的月夜归耕图,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读下列语段,并作答。

①一次儿子睡觉时,阿瑟林斯基发现儿子的眼珠忽然转动起来。②他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③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他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观察实验。④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时,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

【1】将“他想,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插入上面语段中的哪个位置最恰当?(   

A.①之前

B.①-②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

【2】该语段的句子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A.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发现真理

B.善于发问-见微知著-发现真理-不断探索

C.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发现真理-见微知著

D.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发现真理-不断探索

10、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用“_____”画出文中的排比句,试谈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知道吗?在上面的文段中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认真思考一下,试将这一处对比的作用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一连串的设问句具有抒情性,它们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概括上文内容或者说出上文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改变一生的闪念

  ①这是我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我心里。它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②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而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快来啊!”在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声。

  ③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惟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了,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敢让家里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

  ④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与她没有任何关系。但通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因一念之差偷书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犹豫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便急匆匆地赶了过去。

  ⑤正如她所预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她一下子冲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便再也没有出现。

  ⑥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一阵敲门声。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但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⑦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妈妈,解救了我,但我总觉得,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老师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女孩轻轻摇着头说:“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⑧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中立刻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了”一句中的“怎么回事”是指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女孩临走时,老师“特意叮嘱”她再来看书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中,“她所预料的那样”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第⑤段和第⑧段都写到了这位教师的笑,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老师问女孩“你找谁”时,女孩“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请你展开想象,写几句她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1】解释下列词语。

伏案:__________________

毫端: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在选文中画出描写丁香外形的句子。

【3】如何理解丁香“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手和脑的故事

一天,手正在欣赏一件自己精心制作的杰作,又高兴又骄傲地说:“我确实是万能,如果没有我,怎能制造出这样精美的东西,人类哪里有美满的生活呢?”手洋洋得意,越说越兴奋,大有目空一切的气概。

大脑听了很不服气,于是大声地说:“你这么自大,太过分了。其实,你有什么了不起?如果不是我在动脑筋,你哪有这样的成就?你不过是依从我的命令行事罢了。”手立即加以反驳:“胡说!你只凭空想,不做一事。 哪里比得上我一天到晚都埋头苦干,制造出 无数有用的东西!”

他们因为吵了嘴,便谁也不理睬谁。大脑每天在计划怎样改良机械,怎样设计精密的仪器,希望用来代替人力,减轻人类的辛苦,却始终无法实现。而手呢,也只是习惯性地整天忙忙碌碌地工作。但是做出来的东西,完全缺乏良好的性能。至于什么缘故,总是弄不清楚。

眼睛看见他们互不相让,真是又气又急,便对他们说:“你们这样相持下去,终究不是办法,必须互相配合才对。大脑想出来的计划,要靠手从实际生活中证明这个想法是否 正确,从而获得宝贵的经验。手的劳动依靠大脑的帮助,才能进步;大脑的思想,得到手所提供的经验,也就更灵活,更精明了。这样,大家才能够收到相辅相成的效果,人类社会才能够不断地进步。”

听了眼睛的忠告,手和脑都觉悟过来。从此,大家和好如初,一同合作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忠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脑为什么争吵?请用一句话概括出它们争吵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手和脑争吵后谁也不理睬谁,造成了怎样的后果?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手和脑觉悟到了什么才和好如初,一同合作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与理解

一群小鸟决定去旅行。

它们飞呀飞呀,飞到田野里,只见小草都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的样子。小鸟奇怪地问□小草弟弟□你们怎么啦□小草弟弟有气无力地说:“你不知道吗?自从附近建了几座化工厂,我们就惨啦!工厂里排出的废水烂了我们的根;冒出的黑烟呛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你看我们脸色发黄,看来都活不成了。你们快离开吧!”听了小草的话,小鸟只好拍拍翅膀飞走了。

它们飞呀飞呀,飞到森林里,只见这里树木稀少,四周十分寂静。咦!树公公的同伴都到哪里去了?小鸟十分奇怪地问:“树公公,你的同伴呢?”树公公愁眉苦脸地说:“你不知道吗?这里的人为了建工厂,造大厦,就乱砍滥伐,我的同伴都离开了我。现在只剩下我们几个年老体弱的了!你们快离开吧!”听了树公公的话,小鸟只好伤心地飞走了。

它们飞呀飞呀,飞到大海边,只见海滩上到处是破瓶烂罐、白色塑料袋。听见大海爷爷正在唉声叹气。小鸟奇怪地问:“大海爷爷,你为什么叹气呀?”大海爷爷气愤地说:“你们不知道吗?自从这里成为旅游景点后,人们玩得倒开心,我可倒霉了。人们把不要的东西扔在我身上,把吃剩下的食物倒在我身上,日子一久,我就成了垃圾场了。你看我现在全身发黑,还散发着臭气!你们快离开吧!”听了大海爷爷的话,小鸟难过地飞走了。

小鸟一边飞,一边大声呼唤:“快来救救我的朋友们!快来救救我的朋友们!”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好奇——________ 长吁短叹——___________

静寂——________ 垂头丧气——____________

2在文中的“□”里加上标点符号。

3小鸟在旅行的过程中,都和谁进行过交谈?谈了些什么?请简要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最后一句话重复了一遍,为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怎么样才能救小鸟的朋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小树成长。

扩句(至少扩两处):

 

16、改为反问句

一想到这里,我就感慨万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

(1)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张思德同志的死比泰山还要重。(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上的星星在闪烁。(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老师说:“看到你们的进步,我非常高兴。”(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避免不再发生交通事故,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修改病句,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18、写前训练: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把下列句子写得更生动、形象。

我的脸红了。我觉得很惭愧。

雨下得很大,她打着伞在路上艰难地走着。

______

(2)将下列文段补充完整。

那年我______岁。有一天,老师对我说:“我们学校要举行_______,你可以____。”我听了以后,心想______,我一定要________,不能_____,于是我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董存瑞炸掉了敌人的暗堡。

①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

在一年里,我们会度过很多欢乐有趣的节日,比如元旦、春节、儿童节、中秋节等。你喜欢哪个节日?可以说一说原因,也可以写一写发生在这一天的某件事。

题目:我最喜欢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条理清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