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所学古诗文填空。

(1)《马诗》是一首托物言志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作者渴望奔赴沙场,守卫边疆的愿望。

(2)《寒食》中,生动地描绘出夜晚走马传烛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____________;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_________而射之。

2、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

“可怕的一天”指________________,“果然”一词说明_______。这句话在课文中起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不慌不忙”的意思是__________, 它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_,反义词是__________,这句话对李大钊的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了描写,表现了李大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平静”说明_______________,“慈祥”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下列字加上偏旁并组词。

________________   唐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读诗《赠汪伦》解释划线词语和句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桃花心木》填上恰当的数量词。

________空地

________树林

________暴雨

________话语

________

________树苗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对比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练习。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两首诗都是描写__________(季节)的,却各有特色。《钱塘湖春行》看似白描,实则重点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春夜洛城闻笛》中触发诗人故园之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诗句回答)。

2对比这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表格。

 

《春夜洛城闻笛》

《钱塘湖春行》

诗的体裁不同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表达的情感不同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给人的感受不同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钱塘湖春行》这首诗,诗人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美丽的景象。

B.《钱塘湖春行》结尾两句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感叹。

C.《春夜洛城闻笛》首句中“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D.《春夜洛城闻笛》着重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7、古诗鉴赏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文天祥是   朝的爱国诗人,《过零丁洋》的体裁是   诗。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千古名句,你能从中品读出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

答:

(3)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体,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B.颔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贴切。

C.颈联运用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典故,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对前途的忧虑。

D.尾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堪称千古绝唱。

注释: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⑵遭逢:遭遇。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⑶干戈:指抗元战争。寥(liáo)落:荒凉冷落。一作“落落”。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⑷絮:柳絮。

⑸萍:浮萍。

⑹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7)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8)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9)汗青:同汗竹,史册。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8、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甲)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

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

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父亲

①虽然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孩,然而,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等到上了初中,看到别人的父亲殷殷地关怀女儿,心里便有了比较,认为我这只知道春耕秋收的农民父亲不懂得什么叫“爱”。

②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像他出工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的学习亦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学习和收成原本没有太大的联系。

  ③可是,我考上了县一中,这就意味着父亲的大半年收成都得被我一个人吃掉。母亲望着已不年轻的父亲幽幽地说:“要不,别让妮子上了?”父亲脸上刀刻似的皱纹突然生动地一跳:“哪能!儿子娶媳妇花钱比妮子上学花钱多多了,咱们不能太偏心。”就为这一句话,我第一次被感动了。

  ④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父亲一头挑着我的行李,一头挑着一筐桃子送我去上学。我跟在父亲身后,望着颤悠悠的扁担和父亲那被扁担磨出老茧的双肩,我又一次被感动了。在心里默默发誓:不学出个样子来,无颜面对父亲。等翻过两座山,骄阳更加炽烈,找到一块小树荫劝父亲休息一会儿。A.我随手抓起两个桃子,还不及放到嘴里,便被父亲劈手夺去,他瞪我一眼说:“这是卖的,有你吃的。说着他从兜里掏出几个歪裂的小桃子,在衣服上蹭了蹭递给我:这不一样吃吗?”停了停又说:“住校可不比在家里,动一动就得花钱,饭可以吃差点,但一定得吃饱。星期天不要往回跑,家里也不指望你干活,钱和干粮我会给你送去的。”B.接着他自个笑了:“没想到俺妮子还挺聪明,比你两个哥哥强多了。我寻思把桃园好好侍弄侍弄,兴许能挣几个钱,你要有本事啊,考个大学让爹光荣光荣。”这是父亲对我说得最多的一次,看得出他心里非常高兴。

⑤到学校门口,父亲让我一个人进去,他则去卖那筐桃子。等到报到完去城里找他,父亲已经走了。我想,他肯定是饿着肚子走的,翻山越岭,还得走二十里地啊!

  ⑥三年高中,我真的很少回家。父亲总是隔三岔五地给我送干粮和桃子,当然都是些歪七裂八卖不出去的小桃子。冬天天短,父亲每次来得起大早,见到我,往往是胡须上结了一层白霜,掏出母亲烙的白面饼,硬邦邦的全是冰凌碴。中午,我们爷俩把饼泡在开水里,就着父亲带来的咸菜,吃得有滋有味。夏日,父亲捎带着卖桃,二十里的山路把父亲的脸膛晒成了酱紫色。赶到学校已近中午,我把早已凉好的白开水递过去,父亲一口气就喝了一大缸子。父亲向来都是当天来当天走,三年里,他走了他原来几十年走过的路程。我对父亲的情和爱也在这三年里变得缠绵与圣洁。

  ⑦三年后,我由县城读到了省城,甭说父亲的大半年收成,就是他的全部收成也难以应付我的高额学费了。父亲说:“不要紧,先到处借借。不就是四年吗,我用六年时间,六年不行十年,赶我死之前咋也能把它还清。”我无言,我只是在心里对父亲说:我决不会让您用六年、十年时间去还债,您就等着我慢慢地还您的债吧。

  ⑧也和三年前一样,父亲挑着行李送我上学,所不同的是这天不是骄阳似火,而是阴雨霏霏。火车上父亲递给我的桃子又红又大,我倒有些不习惯,怪他过于奢侈。C.“你都成大学生了,吃个好桃子,配!”并且不停地催促我快吃。我双手捧着桃子,一口一口咽下去的却是父亲的心啊!

⑨安排好住宿已经很晚了,我要送父亲到学校的招待所往下,他说什么也要自己去。他说他怕我回来找不到自个的宿舍,我知道,那样父亲一夜都不会安心。所以,也只好随他去了。下过雨后,气温骤然下降了许多,再加上一天的颠簸我实在太累了,躺在床上不一会儿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突然,辅导员刘老师把我叫醒,她说,我父亲为了省15元的住宿费,竟然睡在外面的水泥乒乓球台上。此刻,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被感动。我扑过去,抱住他,哭着求他:“为了我,爸爸,请您爱惜自己。”宿舍的七姐妹齐刷刷地站在身后,哽咽着说:“就住在我们宿舍,我们可以两个人睡一张床。

⑩“可是你们是女生宿舍呀!”刘老师还很年轻,和其他人一样,眼里已经含满了泪水。“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是啊!他是父亲,他是勤劳又拙朴的农民父亲。

1文章第①段作者就写父亲不是特别地喜欢“我”“不懂得什么叫‘爱’”,这在全文有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父亲看法的改变源于“我”的两次感动。请结合文意概括出让“我”感动的具体内容。

第一次感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感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对父亲的语言、行动进行了多次细腻而生动的描写,使父亲的形象栩栩如生。请从文中画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两处,简要分析这些描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或心理。

我选________处,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再选________处,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为“我”所做的一切不仅感动了“我”,也感动了“我”同寝室的姐妹。请你结合上下文语境,为第⑩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使之充分表现姐妹们这种发自内心的感动。

我补写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读完本文你对父爱有了更多的感情。请你将本文推荐给你的朋友,将推荐的话语写在下面。要求切合文意,情感真挚,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阅读回答问题。

父亲的借口

叶梓

齐总正坐在会议室开会,儿子小豫的电话打了进来:“爸爸,你快来吧,我的车撞了别人的车,急死我了。” 

 “受伤了吗?” 

    “没有。” 

    “报警了吗?” 

    “没有。” 

    “跟前面的车主协商了吗?” 

    “没有。” 

    “你在干什么?” 

 “我在等你啊。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交警一定会罚款,会扣分,说不定还会吊销驾驶证。我在国道往北京方向的岔道口,你开车20分钟就到了。” 

  齐总沉默了几秒钟,突然挂断电话,把手机关了。他转身对秘书说:“小豫再来电话,就说我不在。” 

  晚上7时,齐总回到家,小豫已经在客厅里,呆呆地坐着,脸色阴沉。 

  “没事了?”齐总问儿子。 

  “我等了你一天,整整一天。你还是我的父亲吗?你今天是不是有特别重要的事?可再重要的事能比儿子更重要吗?公司比儿子重要吗?在你的眼里,我是可有可无的吗?”小豫的情绪十分激动。 

  齐总并没有生气,他拍拍儿子的肩,说:“儿子,我的确有重要的事要做。公司不比你重要,钱也不比你重要,问题是,我今天遇到了一个难题,不知道该怎么解决。” 

  儿子死死地盯着父亲。 

  “因为我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只好在办公室里等。我在等你的爷爷,等他来告诉我该怎么办。我等了整整一天。” 

  儿子呆了。半晌,他忽然明白父亲话中的含义,深深地低下头去。 小豫的爷爷已经在10年前去世了。

1“受伤了吗?” “报警了吗?” “跟前面的车主协商了吗?”这是父亲得知儿子出车祸时,问的3句话。从父亲问话的顺序和内容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齐总沉默了两三秒,突然挂断电话把手机关了。”请说出齐总当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的借口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齐小豫呆了。半晌,他忽然明白了父亲话中的含义……”齐小豫到底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一篇200~300字的阅读感言(可以评价一下文中的父亲,也可以联系实际谈谈自己读后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文在线。(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有的人为了及时、方便地工作,将铺盖搬到实验室、搬到了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即使在病床上,他们依然在翻阅着研究报告,寻找着需要的数据;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乃至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他们为了千年飞天梦圆,努力着,拼搏着……

1体会词义并写句子。

猝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了这段话之后,你想对中国航天工作者说些什么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冒雨借书

八月的一天,一早就下着大雨,北戴河文化馆里,图书管理员小王在空荡荡的图书室里,隔窗望着外面的风雨。

突然,电话铃响了。小王拿起话筒。打电话的人说要借一本世界地图和几本书,研究一个问题。小王抱歉地告诉他:这几本书按照规定不能外借,您如果需要,可以到图书室来看,对不起。对方只好把电话挂上。

外面的风雨是那么大,图书室里静得让人感到无聊。不会有人来借书了吧?小王正想着,忽然,图书室的门被推开了,一个人带着风声伴着雨水走进屋里,他手里的雨伞流着水,挽起的裤脚已经湿透,他把雨伞放到墙边,微笑着向小王走来,请她把世界地图和几本参考书借给他看看,这时,小王的双眼吃惊地瞪圆了。

啊,您,周总理!

周总理朝她点点头。

小王的心里又后悔又难过,她喃喃地说:真对不起,总理,我不知道是您,您工作这么忙还亲自跑来……”

哎,小同志,你把图书管理得很好嘛!周总理笑着回答她,有一套制度,这样很好。没有章程制度,办不好事情。

周总理说完,接过小王捧来的书,坐在桌边认真地查阅起来。

小王看着周总理那专心读书的身影,心潮就像外面的风雨,更像风雨中起伏的海浪。

周总理查阅完资料,站起来,同小王握手告别,勉励她说:一定要做好图书馆的工作呀!

这时,风更猛,雨更大了。敬爱的周总理打起雨伞,推开门,又冒着风雨走了。小王激动地目送着周总理,心里在呼唤着:美丽的北戴河,永远记住这件平凡的小事吧!

1联系上下文给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内。

无聊_______

A. 因没有意义而使人讨厌                                 B. 由于清闲而烦闷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激动——________      勉励——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难过——________      平凡——________

4把文中一个形容小王心情的比喻句用“________”画出来。

5读了这篇文章,我想对周总理说:________

13、阅读与思考。

片断阅读。

三个人去登山,第一人刚开始攀登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了下来,他说:我是(   )。第二人登到半山,( ),望着上面险恶高俊的山势,摇摇头说:还是(   )吧!也退了下来。只有第三个人,在攀登途中,(   ),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几次跌倒,都爬起来再上,无所畏惧,毫不气馁,最后,终于登上峰顶。过了几天,三个人又碰面了。第一个人说:登上峰顶,也不过那么回事,还是我省下许多力气。第二个人说:是呀!所以我适可而止,中途退下,还是明智的。第三个人笑了笑,说道:不过,顶峰上的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看到的。

(1)从下面的词语中,选取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A适可而止  B知难而进  C知难而退  D气喘吁吁

(2)认真读短文,想一想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3)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这篇短文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是( )

A动作描写 B外貌描写 C语言描写 D心理活动描写

(4)用“——”在文中划出描写第一个人、第二个人登山时退下来的真正原因的词句。

(5)联系上下文,理解适可而止的意思。

 

14、阅读短文。

“成”与“功”

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羡(幕 慕)不已,另一方面是急(燥 躁)不安,巴不得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殊不知成功是由“成”与“功”两字组成的,成是功的积累,叫做“功到自然成”。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习书,洗笔把池水都染成黑色了,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 想取得成功, 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一滴水从房檐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啪”的一声炸出一朵水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然而,经过一年,两年……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了。

如果成功很容易,无须奋斗就能达到,如果成功不需要功的积累,不需要努力攀登,那成功就会变得廉价。失去了它原有的耀人的色泽,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吗?

李时珍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资料,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藉 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通向成功的路上,既无捷径,也没有宝葫芦,所以 坐着羡(幕 慕)别人的“成”, 倒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成功是自私的,它绝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平的,它会毫无保留地将满天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1】用“√”标出括号中使用恰当的字。

【2】在文中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成”和“功”有着密切的关系,成是功的______,功是成的________。成功对于懒汉来说是_____________的,对于奋斗者来说又是_______________的。

【4】关于“水滴石穿”,最恰当的解释是(        

A.水滴能穿透石头。

B.水不停地滴,石头就能被滴穿。

C.水不停地滴,石头就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信心,有恒心,不断努力,定能成功。

【5】“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鲜花的盛开”是指_______________,“花苞长期孕育”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列举了哪些人物的事例说明“功到自然成”?分别用一句话作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水滴石穿”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 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我们怎么能甘愿落后呢?

(2)没有太阳怎么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3)中国的历史难道还不够悠久吗?

 

 

 

16、句子乐园。

1.我的好朋友伦捷送给我一块电子表。(改成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因为这些我们就退回去,退到爸爸妈妈温热的怀中,那我们还算什么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叫权善才的将军误砍了昭陵上的柏树。(改成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万枝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只大虫被武松打死了。(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照样子,发挥想象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1)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___________

(2)教室里真安静啊,静得________

(3)他的生活过得很不好,________

(4)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_________

(5)我很饿,饿得___________

20、句型转换。

1)广场上那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水向前流着。(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人笑着对我说:“30年后,我请你到海底世界喝茶。”(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题目: 的教训

要求:(1)想想生活中有什么教训,再补充题目。

(2)要有具体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3)字迹工整,语句通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