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写出下列多音字拼音,并组词

1.枸: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畜: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

能歌_____舞    青面_____

随心所_____ _____不稀奇

1.丽丽________,做文娱委员正合适。

2.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认认真真,不能________

3、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 ) ( ) ( ) ( )

  徘徊  

( ) ( ) ( ) ( )

4、写出下列歇后语

鸟入笼中——________              锦上添花——________

卒子过河——________              纸老虎——________

阿拉伯数字8字分家——________       按着牛头喝水——________

阿公吃黄连——________            按鸡头啄米——_______

5、复习16种标点符号

点号

(7种)

句号

问号

叹号

逗号

顿号

分号

冒号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靠左下

靠左 占半格

 

 

标号

(9种)

破折号

省略号

引号

括号

书名号

连接号

间隔号

专名号

着重号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达·芬奇

太白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连续占两格

一般成对 各占一格

标在字间

占一格

标在字下

说明:1.点号: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和语气。2.标号:主要表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

位置注意:①7种点号(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和后引号、后括号、

后书名号:不能用在一行的开头/第一格

②前引号、前括号、前书名号:不能用在一行的结尾/最后一格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月光、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_____________的气氛。

【2】诗的前两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由“_______”一词看出月色的 _______。这种景象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景,又 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 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 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那里,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押a韵,韵脚分别是“鸦”“花”“家”。

【4】“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 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 类似的诗词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阅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补全古诗。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节日?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冷”表现诗人_________的心境,“桂花”既指_________,又让人联想到_________

4这首诗第三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月”诗句的有很多,请你写出自己课外积累的咏月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我最棒。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咬定青山不放松”中的“咬”字说明了(  )

A.竹子生长的位置非常险恶。

B.青山上的岩石非常坚硬。

C.竹子很有劲。

D.竹子紧紧扎根在石缝里。

【2】作者通过描写竹子的生活环境之恶劣,赞美了竹子________的品质。

【3】最后一句诗中的__字,写出了竹子无畏无惧、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4】本诗是一首题画诗,下列还有哪些是题画诗?用“√”标出来。

A.《墨梅》(  )     B.《惠崇春江晚景》(  )

C.《滁州西涧》(  ) D.《江南春》(  )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腊八粥》节选,完成题目。

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1】选文中的画线句是对人物的____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一个____的男孩形象。

【2】在八儿的猜想中,栗子、饭豆、花生仁、枣子可能会怎样?用“○”在选文中圈出相关描写。

【3】“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一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A.表示引文的省略

B.表示列举的省略

C.表示语意未尽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因为八儿年龄小,个子矮,所以看不到锅里的情景。

B.透过八儿让妈妈抱他看粥的情景,我们可以体会到他迫不及待的心情。

C.锅中的一切指的是栗子、饭豆、花生仁、枣子等食物,并不包括糖。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两袖清风

于谦是我国明代的爱国英雄。△

于谦曾经在河南、山西做过官。按当时的规矩,地方官员每年都要到京城接受考查。一些贪官污吏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用搜刮老百姓得来的钱财向京城的上司送礼、行贿。△

这一年轮到于谦进京了。他把自己所管地区的百姓的疾苦、要求和治理计划整理好,便准备动身了。手下人拦住他说:“于大人,您什么东西都不带,行吗?”

于谦装作不懂地说:“你看,我一年只有这些俸禄,家里还有父母妻儿,哪里有多余的金银去巴结上司啊!”“没有金银可以带些地方特产呀!”手下人着急地说。

地方特产 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 我怎么能拿去讨好上司 于谦说着 提起两只袍袖对手下说 你看 这就是人要带的东西

手下人弓着身子仔细看了看,不解地问:“您带的是什么呀?”

“两——袖——清——风!”于谦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1“乌纱帽”在文中指的是______,“两袖清风”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2本文已用“△”分为三段,写出第三段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第五自然段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4读画“______”的句子,于谦这么做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歌颂了于谦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屋顶上的月光

有一位少年童年时期就失去了双亲,与他相依为命的哥哥也只能靠辛勤地演奏来赚取生活费,家境十分贫寒,生活艰苦。然而这一切都阻挡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渴望,他准备去距家400公里外的汉堡拜师学艺。他一路风尘仆仆,饿了啃干粮,渴了喝泉水,累了在农家的草垛旁或是马厩里歇一晚,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汉堡。虽然来到汉堡,音乐教师的收费却很昂贵,使囊中羞涩的他无力支付,剩下的钱居然不够一星期的学费。他不愿就此放弃,跑遍了几乎所有的音乐课堂,忍受着嘲笑与讥讽,终于得到了一位教师的认可,做了他的学生。老师发现了他的天分,建议他去撒勒求学,那里才能给他真正系统的音乐训练。于是他再次踏上旅途,忍饥挨饿地走到撒勒。经过苦苦哀求,一位校长终于允许少年在音乐学校旁听。他欣喜若狂,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学习,天赋与勤奋使他很快(   )。

少年渐渐不能满足于手头简单的几套练习曲,他知道哥哥保存着很多著名作曲家的曲谱,回乡后便向哥哥要提出了请求。为生活四处奔波的哥哥对弟弟的音乐功底并不了解,他语重心长地说:“这些曲子我演奏了十几年还觉得吃力,你不要以为出去学了几天就了不起了,还是好好弹你的练习曲吧!何况,那么珍贵的曲谱,你弄坏了怎么办?”哥哥板着脸离开了,他却没有因此死心。

哥哥每到晚上都要出去演奏补贴家用,这时他就偷出哥哥珍藏的曲谱,用白纸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抄下来。因为家里很穷,点灯都是奢侈的事情,月朗星稀的晚上他就爬到屋顶上,在明亮温柔的月光下抄写曲谱。曲谱的美妙使他沉醉其中,被困窘折磨的灵魂此时似的插上了翅膀,在月光下任意翱翔。

一个夜晚,哥哥疲倦地归来。临近家门,他听到一段优美而哀婉的旋律,那是弟弟最后抄的那支管风琴的变奏。音乐在夜色中飘荡回旋,他不知不觉也被感染了,深为其悲。音乐如泣如诉,有身世坎坷有感叹,有遭遇挫折的伤悲,更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光明的无限渴望。哥哥站在月光下倾听着,眼泪潸然也下。他继往终于相信弟弟的天分足发演奏好任何一支曲子。他走进屋,含着泪水轻轻搂住了弟弟,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继续深造。

少年终于一偿宿愿,美梦成真——他就是近代奏鸣曲的奠基者巴赫。有人曾经问他,是什么支持着你走过那么艰苦的岁月?他笑说:“是屋顶上的月光。”

“屋顶上的月光”——他将所有的挫折都包含在这一简单而美丽的句子里。这不仅意味着他灵魂深处对音乐的热爱,而且充满感人至深的力量。有时候,照亮我们的理想并照亮我们的心灵,真的只需要那微弱的屋顶上的月光,就如同当初它照亮了巴赫的理想,使他漠视所有的困苦和劳累,而最终达到自己的音乐天堂一样。

1结合短文语境,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成语。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风尘仆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夙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苦苦哀求,一位校长终于允许少年在音乐学校旁听。句中终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5用波浪线画出能表现巴赫演奏风琴曲十分成功的句子。

6屋顶上的月光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短文最后一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自己动手术

193410月,中央红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由于陈毅在反围剿战斗中大腿受了重伤,中央决定让他留下,领导南方人民坚持斗争。

1935年夏天,陈毅从信丰返回油山不久,大腿的伤口就发炎了。但是,他忍着伤痛,坚持行军走路,指挥部队作战。

一天,陈毅要到大庾岭下开紧急会议。出发前,那条伤腿钻心似的疼痛。他坐在路旁,把腿跷在一块大石头上,用手抹了一点万金油,轻轻摸搓着。这时,警卫员大宋同志从前面走过来,陈毅马上把腿放下,若无其事地和大家一起上路了。

黄昏的时候,他们来到了大庾岭下。趁开会的人还没到齐,陈毅对大宋和聋牯说:你们两个搭铺去吧,有事我叫你们。大宋和聋牯找一块平坦的地方,用干草和油布搭了一个地铺,就去找陈毅来休息。刚走到树林边,就听见从树林里传出嗨!嗨!的声音。他俩赶紧往树林里跑,一看,愣住了,只见陈毅坐在两棵大树中间,一条伤腿绑在树干上,背靠着另一棵树,两手拼命挤着伤口。陈毅脸色苍白,豆粒大的汗珠直往下滚,身上的单衣全被汗水湿透了。血水顺着伤口向外流,下面的黄泥地被血水浸透了一大片。聋牯没见过这场面,急得呜呜哭起来。大宋不由得叫起来:陈毅同志,您……这是……干什么?陈毅抬起头,安慰他们说:你们哭啥!我这是在给自己动手术,快帮我挤脓血呀!这次挤不清,下次伤口还要向我反攻,你们愿意让我再挤第二次吗?大宋眼含热泪,捧起陈毅的腿,轻轻地挤着。大宋心想:这要忍受多大的痛苦啊!历史上有过关云长刮骨疗毒的传说,我们的陈毅同志给自己的大腿动手术,可是千真万确啊!这时聋牯已经吓糊涂了。大宋忙对他说:快去打盆水,再把布带子拿来!聋牯打回了水,又拿来了布带子。陈毅洗完了伤口,把抹上万金油的布带用竹签子一点一点地塞进伤口里,他浑身颤抖,脸上的汗珠再一次流下来。伤口包扎好后,陈毅嘱咐他们说:关于这事,莫要多嘴啰!大宋和聋牯含着眼泪点了点头。

开会的人到齐了,大宋和聋牯扶他走出树林。他坐下后,好像忘记了伤口的痛楚似的,同大家谈起工作来。只见他脸色越发苍白,头上直冒冷汗,但他忍着伤痛,坚持把会开完。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愣住--   颤抖--

嘱咐--   痛楚--

2照样子填写词语。

例:取出(子弹)

摸搓(     忍受( 理平( 包扎(  

3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他脸色越发苍白,头上冒冷汗,但他忍者伤痛,坚持把会开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文章,写出本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我能行。

再见了,亲爱的母校

岁月匆匆,花开花落,小学的学习生活转眼间就要过去了。而今,我们即将毕业。在即将离别母校的时刻,我们的心情格外激动,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留恋之情。回首往事,六年的小学生活历历在目,母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

忘不了,敬爱的老师!忘不了您那谆谆教诲,忘不了您那慈祥的目光。杨老师,还记得吗?还记得我这个曾经口吃的学生吗?我从小口齿就不伶俐,说话吃力。上学了,同学们叫我“小结巴”。我伤心透了,恨自己,经常偷偷地哭。父母带我到处求医问药,都没见效。而您对我关怀备至,有一天,您把我叫到办公室,送给我一本绕口令的书,温和地嘱咐我天天读,天天背。是您那温柔、期待、信任的目光鼓舞了我。在您的指导下,我苦练说话本领,终于改掉了口吃的毛病!在年级朗读比赛中我居然获得第一名!这次比赛我会牢记一辈子,因为这项荣誉里有您的一份心血。

忘不了,亲爱的同学们!忘不了我们朝夕相处的那些时光,忘不了我们结下的深情厚谊。六年中,我们一起度过了这段美好的岁月,我们曾经在知识的海洋中奋力拼搏,曾经在平整的操场上尽情玩耍。六年了,转眼间要分手了,心中怎能平静呢?记得四年级时,身高体胖的我不慎被玻璃扎伤了脚,行走困难。是你们,比我瘦小的同学们,替我背着书包,搀扶着我,一步一步艰难地上下楼梯;是你们,使我没少听一节课,没少做一次作业。这种亲如手足的同窗情谊我怎能忘记?

忘不了,美丽的校园!您像一位温和的母亲,用甜美的乳汁哺育着我们,使我们茁壮成长。在这里,我们受到了严格的教育;在这里,我们养成了奋发努力、团结友爱、讲究文明、遵守纪律的好习惯。我们在您温暖的怀抱中获得了知识的琼浆、智慧的力量,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对母校的回忆是温馨而美好的,对母校的感谢是真挚而无尽的。让我们再次感谢老师们的辛勤培育!再见了,哺育我们成长的母校!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谆谆教诲:_________

(2)历历在目:_________

【3】小作者即将离开母校,心中充满了留恋。其留恋之情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1)忘不了_________ 

(2)忘不了_________ 

(3)忘不了_________

【4】文章第2、3、4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是(  )

A.总—分

B.分—总

C.并列

【5】这篇文章表达了小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改变一生的闪念

  ①这是我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我心里。它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②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而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快来啊!”在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声。

  ③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惟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了,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敢让家里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

  ④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与她没有任何关系。但通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因一念之差偷书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犹豫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便急匆匆地赶了过去。

  ⑤正如她所预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她一下子冲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便再也没有出现。

  ⑥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一阵敲门声。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但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⑦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妈妈,解救了我,但我总觉得,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老师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女孩轻轻摇着头说:“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⑧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中立刻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了”一句中的“怎么回事”是指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女孩临走时,老师“特意叮嘱”她再来看书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中,“她所预料的那样”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第⑤段和第⑧段都写到了这位教师的笑,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老师问女孩“你找谁”时,女孩“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请你展开想象,写几句她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 写一条与长江有关的古诗句。

 

2.例: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仿写)

你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用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次考试同学们普遍的成绩提高了。(修改病句)

 

 

16、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最使我着迷的还是绿叶。__________

②那真是令人愉快的活动。__________

17、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还是有道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见义勇为的行为,让我们深受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寒风吹在脸上,很痛。(改成夸张句)

 

 

(2)妈妈高兴地说:小杰,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改成转述句)

 

 

(3)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搜查。(改为直接叙述)

 

(4)写一句话,用上否则及表示关联的词语无论…………”

 

 

 

19、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上日出的景象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乐园。

1.孙悟空把妖精打死了。(改成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白骨精就甘心这样让唐僧走了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

3.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觉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是吴王坚持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班长的报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交流了意见,心情舒畅了许多。(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下面两道题目,请二选一构思习作。注意语句通顺,内容具体,表达你的真情实感。注意书写工整,不少于500字。

题目1:都是因为这手机

提示:生活中,手机几乎成了人们不可离身的工具。你有什么与之相关的故事可以与大家分享?写出来吧!

题目2:春天,潮湿的泥土里躺着一粒种子。它个头不大,蜷缩着身子,头发蓬松且一脸泥垢,像一个经历了磨难的孤儿被遗弃在荒野里。它是那样平庸,甚至还有些丑陋,它的形象还招致非议。到了秋天,它的茎上长满了许多毛茸茸的小东西,一阵风吹来,这些小东西飞了起来,且越飞越高,眼看它们飞过了大树,飞上了广阔的天空——种子成功了!原来它是一株美丽的蒲公英。

提示:对蒲公英的成长历程你有什么感受呢?在生活中你能学会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实现自我吗?请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体验把你经历过的具体事例和感受写出来。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