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填空:
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_。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死亦为鬼雄。 ___________________,添得黄鹂四五声。
2、看拼音,写字词。
ɡuò lǜ chú fánɡ dànɡ yànɡ shōu liǎn zhànɡ pénɡ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3、(_____)的阳光 (_____)地照耀 (_____)的阴影
(_____)地等候 (_____)的手臂 (_____)的神色
(_____)地说 (_____)地喊道 (_____)的小狗鱼
4、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1)确乎:____________________ (2)涔涔:____________________
(3)潸潸:____________________ (4)徘徊:____________________
5、整本书阅读。
1.《鲁滨逊漂流记》是_______国作家 _________。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鲁滨逊。
2.《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_____国_________的作品,汤姆·索亚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这首诗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 __________。
【2】“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意思是________,这个字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
【3】从瓜洲到诗人的家乡钟山,可以说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说是“一水”“只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完成下列各小题。
【1】“ 不得语”填入横线处正确的选项是( )
A.陌陌
B.默默
C.脉脉
D.墨墨
【2】描写织女美丽勤劳的诗句是( )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B.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C.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D.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3】“素”在这首诗中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本来的,原始的
B.质朴,不华丽
C.白皙
【4】这首诗的前两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排比
C.互文
D.拟人
【5】我国传统节日众多,有关传统节日的神话传说也是诗人经常引用的,以下诗句中哪一句没有引用神话传说?( )
A.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C.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D.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6】对古诗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刻画了银河两岸,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却不得见面的画面。
B.这首诗中的过渡句是“河汉清且浅”,既是前因也是后果。
C.“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这两句诗,意在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
D.此诗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8、阅读《春夜喜雨》,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具体指出哪里是真实描写,哪里是想象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现代文阅读。
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节选)
从入学到现在,身边的这棵槐树已经增添了六个年轮。每一个年轮,都仿佛是一本色彩斑斓的画册,记录着学校的生活,记载着我们的故事。此时此刻,我耳边又回响着充满墨香的书声,快乐童真的歌声,尽情嬉闹的笑声,诲人不倦的心声;我眼前又浮现出引人入胜的课堂,热火朝天的劳动,有趣开心的郊游,你追我赶的赛场……
……
再见,敬爱的母校,在您的怀抱里,我们从无知变得懂事,从幼稚变得成熟,从胆小变得勇敢。今天,我们为您而骄傲;明天,您一定因我们而光荣。
再见,敬爱的老师,是您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为我们开启智慧的门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您的无私奉献,我们永远也忘不了。
再见,亲爱的同学,我们彼此都把友谊的种子播进心田,在朝夕相处中,我们一道成长。请记住我们在一起的日日夜夜,让友情地久天长!
【1】文中画“﹏﹏﹏﹏”的句子是一个比喻句,把______比作______,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____”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__________》。作者引用这两句诗来抒发什么情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作者深情地向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作了告别,表达了即将离开校园之际心中的____________之情。
10、阅读《无风絮自飞》,完成练习。
无风絮自飞
在我们家乡有一句话,叫:“菜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无法分辨的。
因此,像兄弟分家的时候,夫妻离婚的时候,有许多细节部分是无法处理的,老一辈的人就会说:“菜瓜藤与肉豆须,分不清呀!”还有,当一个人有很多亲戚朋友,社会关系异常复杂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一句来形容。以及一个人在过程中纠缠不清,甚至看不清结局之际,也可以用这一句来形容。
住在都市的人很难理解到这九个字的奥妙,因为他们没有机会看到丝瓜与肉豆藤须缠绵的样子。乡下人谈到人事难以理清的真实情境,一提到这句话都会不禁莞尔,因为丝瓜与肉豆在乡间是最平凡的植物,几乎家家都有种植。我幼年时代,院子的棚架下就种了许多丝瓜和肉豆,看到它们纠结错综,常常会令我惊异,真的是肉眼难辨,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到现代人复杂难以理清的人际关系,确实像这两种植物藤蔓的纠缠,想找到丝瓜与肉豆的根与果是不难的,但要在生长的过程中分辨就非常困难了。
有一次我发了笨心,想要彻底地分辨两者的不同,却把丝瓜和肉豆的茎叶都扯断了。父亲看见了觉得很好笑,就对我说:“即使你能分辨这两株植物又有什么意义呢?你只要在它们的根部浇水施肥,好好地照顾让它们长大,等到丝瓜和肉豆长出来,摘下来吃就好了,丝瓜和肉豆都是种来食用的,不是种来分辨的呀!”
父亲的话给了我很好的启示,在人生一切关系的对应上也是如此,一个人只要站稳脚跟,努力地向上生长,有时不免和别人纠缠,又有什么要紧呢?不忘失自己立场与尊严,最后就会结出果实来,当果实结成的时候,一切的纠缠就不重要了。
另外一个启示就是自然,万事万物都有其自然的法则,依循这自然的发展,常常回头看看自己的脚跟,才是生命成长正常的态度。种什么样的因会结出什么样的果,是必然的,丝瓜虽与肉豆无法分辨,但丝瓜是丝瓜,肉豆是肉豆,这是永远不会变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丝瓜长出好的丝瓜,让肉豆结出肥硕的肉豆!
丝瓜是依自然之序而生长结果,红花是这样红的,绿叶也是这样绿的,没有人能断绝自然而超越地活在世界上,所以禅师说:“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花与絮的飞落不必因为风雨,而是它已进入了生命的时序。
(摘自林清玄著《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
【1】“纠结错综”在本文中最恰当的解释应为( )
A.千头万绪 B.扑朔迷离 C.纵横交错 D.自相矛盾
【2】关于“菜瓜藤,肉豆须,分不清”这句话,下列信息与短文不相符的是( )
A.这句话说的是丝瓜藤和肉豆须一旦纠缠在一起,非扯断才能分辨。
B.丝瓜藤和肉豆须纠缠时很难分辨,待结果实后就容易分辨这两种植物。
C.不必费心地去分开纠缠的丝瓜藤和肉豆须,重要的是让它们结出果子。
D.用以形容复杂难以理清的人际关系,或者看不清结局的状态。
【3】乡下人“一提到这句话都会不禁莞尔”,是因为( )
A.丝瓜藤和肉豆须纠缠的样子实在有趣。
B.乡下人对丝瓜藤和肉豆须早已司空见惯。
C.城里人觉得丝瓜藤和肉豆须的纠缠很可笑。
D.形容复杂纠结的人际关系,很贴切形象。
【4】“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这句话说明了( )
A.事物的变化发展不受外界的影响。 B.脱离事物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C.事物总是依照自然的规律来生长。 D.事物的变化需要依靠外界的作用。
【5】父亲的话给“我”两个启示,分别是什么?请概括地写下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②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③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④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1】给短文加上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___
【2】根据解释,写出文中的四字词语。
(1)(在职人员)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
(2)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
(3)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也不关心。( )
(4)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
(5)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
【3】白求恩同志是哪国人?他为什么来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这句话是__________,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谈谈哪种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中“只”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告示挂出后不久,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囔(dū nanɡ)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 小伙子扛起大木柱,大步流星地朝北门走去,后边跟随的人群汇成了一条长龙。 当扛大木柱的人到达北门后,商鞅立即大声宣布:“小伙子,你按我说的做了,请上来领赏吧!”
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这时,商鞅郑重地对大家说:“为了使咱们的国家强大起来,我受秦孝公的委任,负责推行新法。今后,凡是按新法办事的,都有重赏,就像这位扛大木柱的人一样。可是,要是谁胆敢违抗法令,我定斩不饶!”说完,他便叫人把新的法令条文挂了出来。
【1】联系上下文,“大步流星”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自然段中,伙子“嘟囔”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4】联系原文想一想,商鞅南门立木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两句你在生活中搜集到的有关诚信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文章开头写了哪些自然现象?请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二段看,“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春风
林斤澜
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着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其实,这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喜欢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
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1】画出描写北方春风的句子。说说这样描写好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北方的春风,作者的情感是有变化的。请在横线上写出这一变化的过程。
怀念江南的春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怎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3】文中画线句连用了三个“扑”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林斤澜的《春风》后,试比较一下,南方的春风和北国的春风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里的春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一、二自然段,概括出北京春天的两大特点。
______;______
【6】南方来的人为什么觉得“春脖子”有名无实?(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说,北京的春风不仅仅是刮土,而且有“别样的体会”。这“别样的体会”在七、八两段中分别表现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练练坊
1.人们爱秋天,爱它的天高气爽,爱它的云淡风轻,爱它的瓜果飘香……(仿写)
2.经过百劫千难,最后的成功,属于不懈的追求者。(改为反问句)
3.他告诉我们:“当时,我让你们传看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你们根据错误信息得出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转述句)
4.城市之间如此相像。(改写成比喻句)
5.天空中洒满了星星(改写成拟人句)
6.发生什么样的危险。诺贝尔毫不动摇研究炸药的决心。(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7.他想:“是的,这样的事情不能长久做下去,非停止不可。”(把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8.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撕破了的湿淋淋的渔网。(缩句)
18、句子乐园。
【1】的好朋友伦捷送给我一块电子表。(改成“把”字句)
【2】假如因为这些我们就退回去,退到爸爸妈妈温热的怀中,那我们还算什么呢?(改成陈述句)
【3】一个叫权善才的将军误砍了昭陵上的柏树。(改成“被”字句)
【4】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改成转述句)
【5】修改病句。
(1)某家新开张商店广告:欢迎新老顾客光临。
(2)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障。
(3)演员的穿着打扮怪模怪样,同学们不禁忍不住笑了起来。
19、按要求写句子,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早上没吃饭,到中午时,肚子饿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八儿对妈妈说:“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缩句)大家热情地接待了远方的客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把”字句)战士们消灭了敌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奶奶对小明说:“我小时候可没有你这么舒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病句)爱说脏话的人,是一种极不文明的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改为陈述句)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改为夸张句)桂花开了,离得很远就闻到了香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改为比喻句)小刚跑得非常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改为比喻句:)学校门口有两棵松树,又高大又威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题目:我战胜了
提示:回忆小学的学习或者生活,明确战胜了什么(如:弱点、疾病、困难、对手、自己等等)。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用具体的事例描述,表达真实情感,语句通顺,字迹工整,不少于400字。习作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与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