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这首小诗的各个诗句,从句子语气看,各属于什么句子类型?

红豆生南国,_____________ 春来发几枝?_____________

愿君多采撷,_____________ 此物最相思。_____________

2、先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谚语填空。(填序号)

____________,无心插柳柳成荫 ②书到用时方恨少,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莫把无时当有时 ④良药苦口利于病, _____________

(1)俗话说“______”,爸爸常常说自己现在才体会到这句话的意思,年轻时读书太少,现在不够用,得使劲补。

(2)我们要正确对待别人的建议和批评,正如俗语“______”所说的,只有从别人的建议和批评中吸取经验,才能更好地成长。

(3)妈妈从花店买回来两盆盆栽,精心侍弄的芍药怎么也不开花,没怎么搭理的芦荟却长得生机勃勃,这真是“______”啊!

3、解释下列词语。

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湿处:____________________

花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括号里。

________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________我们________有缺点,________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5、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使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泊船瓜洲》,完成习题。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诗人借助山、水、月,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长江是很宽的,诗歌把它说成______________;“京口”和“钟山”相隔也很远,诗歌却说只______________;“绿”字写出了江南春天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3“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王安石在作诗时曾改过很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你想想看他为何要用“绿”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①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

1解释加点字词,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凭:___________  传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写诗人在_______ (地点),遇到了__________(谁),请他向家人______________(干什么)。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

8、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甲)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

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

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外阅读。

花灯

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吃上樱桃和粽子了,前额还用雄黄画个字,就是为了避五毒。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葚、有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布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呀!七月节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节怎么穷,也得吃上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这个节日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是伤感,也说明中国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个月。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了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掌柜的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就热闹,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是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水浒》或《红楼梦》。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耍枪。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子,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边。至今我还记得的是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他跪在地上,头顶蜡扦,旁边站个梳了抓髻的小脚女人,手举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

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

1连一连。

七月 中秋节   吃月饼

八月 灯节   登高,吃花糕

九月 七夕   放莲花灯

正月 重阳节   观灯

2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端午节是“雅”的节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要写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中国人过端午节的主要目的是避五毒。________

2)八月节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来说最为伤感。________

3)春节是中国所有节日中最热闹的。________

4)上元佳节其实就是灯节,所有花灯中最好玩的是“气死风”。 ________

10、课外阅读。

鲁迅先生爱书的故事

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部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把他的保姆长妈妈也感动了。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

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鲁迅得到压岁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他买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问题,一定要到书店去调换。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

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上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页的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9年,就有九千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指睡梦中都在寻找,追求。形容愿望非常迫切。( )

(2)形容整齐不乱,有条有理。( )

【2】填空。

本文写了鲁迅先生小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书看作宝贝的事,表现了鲁迅先生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我的精神。

【3】请将文中的一个过渡句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理解。

(1)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这句话的意思是( )

A.鲁迅先生生活清贫,家里的藏书是他最宝贵的财产。

B.鲁迅先生生活清贫,但是精神世界是富有的,他读过很多书,知识渊博,这些宝贵的书就是证明。

(2)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这句话表明( )

A.鲁迅先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B.鲁迅先生读过的书深奥难懂。

【5】短文中5、6自然段写了鲁迅爱护书籍的细节,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鲁迅是怎样爱护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火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的火柴梗。

(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 )( )人们说(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 )她曾经多么幸福( )跟着她奶奶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1)请在第三自然段的( )里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3分)

(2)写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2分)

光明(   )   快乐(   )

(3)赶紧的意思是    ,小女孩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是想        。(2分)

(4)用    画出写小女孩幻想的句子。(3分)

(5)读文中加   的句子,请你列出她曾经看到过的美丽的东西                  。从这句话中,你想到了什么?    

                                        

            (3分)

 

1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小名

大约我的出生与水有关,于是颇懂斯文的外公顺口给我起名叫淼儿。在“淼儿、淼儿”的呼唤中我慢慢长大了,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时,爸爸觉得该有个体面的学名才对,便为我取了个挺大众化的名字,可家里人还是“淼儿、淼儿”地叫。特别是妈妈叫得尤为响亮频繁。

不知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听到家人唤我小名竟有些不舒服了,好像有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终于有一天,我在听到妈妈又一声“淼儿”的呼唤后,郑重地对她说:“妈妈,我有大名,别叫我小名,好吗?”然后在妈妈惊愕的表情里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但妈妈终究还是改不了。

那天是我16岁生日聚会,好多同学朋友都来了,家里的小客厅里挤得满满的。我一边给大家分发糖果,一边忙不迭地说着谢谢。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做菜,当一碟碟香气四溢的精美小菜端上餐桌时,同学萍将送给我的大蛋糕端了上来。我立刻连声称谢着打开蛋糕盒,我喊道:“妈妈,拿刀子来!”

妈妈一边递过来一把西瓜刀,一边叮咛:“淼儿,小心点!

“咦!你原来叫淼儿呀,挺好玩的名字!”

萍欢快地叫着,同时在空中打了一个别致的手势。朋友们也善意地哄笑起来,我的脸唰地红到了耳根。

晩上,临睡觉时,我推开了妈妈的房门。倚着门框,又一次对她说:“妈妈,我不是说过嘛,别叫我小名!”语气里已有了几分不耐烦。妈妈的脸上呈现出一种复杂的表情,看了走进来的爸爸一眼,叹了口气:“对不起!高翔!”可我听得出,我的名字在她的口中变得那么生硬,似乎很绕口。

没多久,我要离开家到数百里之外的一座城市去读书。

不知怎的,妈妈竟在短短的几天内学会了很有味地叫我的大名,而且同以前叫我小名那样顺口熟练。我自然很高兴。

分别的那一天,爸妈一起送我去车站,爸爸一直喋喋地叮三嘱四,妈妈则沉默着,显得有些黯然。我大人似的笑笑,反过来安慰他们:“放心吧,没事的,我已经不是孩子了。”

火车开动的刹那,我从车窗探出头去,同他们挥手告别,一直不言不语的妈妈突然抬起了头,眼里竟有了泪花。她紧跑着,挥动起双手,脱口喊了出来——

“写信回来,淼儿!”

我稍稍一愣,心里似乎被什么东西猛撞了一下,泪水夺眶而出。

(有删改)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

【2】长大后的“我”为什么不喜欢妈妈叫自己的小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车站送别时,作者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来写妈妈,表现了______________

【4】妈妈可不可以喊“我”的小名,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老人与花

老人种了一些花,在屋角后。

我每从那儿走过,眼光都会不由自主地落到那些花上面。

月季是天天见着的,花朵儿硕大丰腴,一株橘红,一株明黄。还有一株,乳白色的,花瓣儿如凝脂。饱食终日的模样,日日好风光。四五月份,老人的屋后,是鸢尾花的天下。蝴蝶一样的鸢尾花,扑着紫色的翅膀,在人的心中,扇动一圈一圈的温柔。到了七八月份,指甲花和太阳花,你追我赶地盛开了,占尽颜色。

现在呢?秋渐凉,树上的叶,随着晚来的风,一片一片落。懒婆娘花和一串红,却正当花样年华。它们不分彼此地缠绵在一起,粉红配大红。最是傍晚时分,懒婆娘花精神焕发地登场了,叭叭叭,一朵一朵粉色的花朵,吹吹打打,热闹无限。你站定在它旁边,仿佛就听到它的欢笑,叮叮当当。还有什么不愉快的事,值得牵肠挂肚的?你最好向一朵花学习,快乐地绽放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可以忽略不计。

这个时候,老人必在。老人衣着整洁,头上灰白的发,抿得纹丝不乱。他在那些花跟前,弯下腰去,一朵一朵细细查看,眉眼里,盛着笑意。他很满意这些花如此欢快地开,而花们,因了他的注目,更显明艳.

路过的人,会停下脚步看一会儿花,微笑着和老人打招呼:陈爹,赏花呐?”“,来看看,它们开得多好啊。”“是陈爹你照料得好啊。

人的声音去远了,老人还呆在那些花旁边。直到夜色四合,花与暮色,融为一体。

一天,我被懒婆娘花牵了去,用手机给它们拍照。老人突然站在我身后,老人问:好看吧 ?”我答:,好看。老人说: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我说:懒婆娘花呗。老人笑了:它可一点不懒,它还有个名字呢,叫胭脂花。被这个名字惊艳,再定睛细看,可不是吗,一朵一朵粉色花朵,像胭脂涂腮旁。老人得意,背了双手,围着花转。他孩子般的明净,动人心魄。

一日,突然听人谈起这个老人,原是个退休老师,老伴早去,唯一的儿子,也在前年,病死。而他自己,因患眼疾,失明已近10年了。

13段按________顺序来写花?突出表现了________

2为什么说:你最好像一朵花学习,快乐地绽放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可以忽略不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懒婆娘花精神焕发地登场了,叭叭叭,一朵一朵粉色的花朵,吹吹打打,热闹无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要概括老人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珍贵的教科书》片段,回答问题。

1947年春天,我们延安小学(   )移到一个小山村里。在那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中,们仍然顽强地坚持学习。

当时,我们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在墙上刷一块;没有粉笔,就用黄土块(   )替。最困难的是一直没有书,能抄一课学-课。我们多么渴望有一本教科书啊!

【1】划掉括号中不正确的字。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仍然——(            )   困难——(             )   渴望——(             )   只能——(             )

【3】给下列字换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语。

环——(        ) (            )科——(          ) (             )

仍——(        ) (            )难——(          ) (             )

【4】按原文填空,再仿照句子写一写。

没有桌椅,就__________没有黑板,就__________

没有粉笔,就__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

【5】这个片段的主要意思写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句子练习。

①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新疆小伙子在跳舞。(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估计他一定知道这件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维吾尔姑娘漂亮。(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⑴有谁不知道这种华美的蝶蛾?(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蜘蛛最终缚住了这只强有力的苍蝇。(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我对儿子说:把笼子放在那儿,跟我走。我们去看一样稀罕的东西。(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大孔雀蛾在飞舞。(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 能不能战胜自己的决心,是每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修改病句)

 

(2) 第二天,他把这两个日本孤女送往石家庄。改为被字句)

 

(3) 看到他今天的成功,我真感到自豪。(转换句式,意思不变。)

 

 

18、将下列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

(2)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_______

(3)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_______

19、“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

1.睡梦中的小芳被一阵清脆的铃声惊醒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改写句子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班长摸摸嘴说:“我早就吃过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

请你以《在 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横线上可以填“逆境”“磨炼”“呵护”“关爱”等词语。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内容具体,重点突出;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