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词语。
qī liánɡ____ jì mò____ qīn xí____
kǒnɡ jù____ liáo tiān____ kuān wèi____
shū jí____ fánɡ yù____ yōu shānɡ____ qīnɡ fù____
2、把下列名言警句补充完整。
A.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胜读十年书。
C.路遥知马力,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子欲养而亲不待。
E.青,取之于____________________。
3、补全古诗。
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
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____。
4、根据意思写出本单元课文中的词语。
1.虽然罕见,但是不止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____________)
2.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__________)
3.比喻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__________)
5、辨字组词。
衔( ) 诞( ) 效( ) 侵( )
街( ) 延( ) 郊( ) 浸( )
6、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题目中的“十五夜”指的是农历____(日期)_____节的夜晚。
【2】“地白”与后面诗句的“____”一词相照应。“秋思”点出了诗人_____的情感。
7、阅读诗文,完成练习。
(甲)七步诗
曹植①
煮豆持②作羹③,漉④菽⑤以为汁。
萁⑥在釜下燃,豆在釜⑦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乙)反七步诗
郭沫若⑧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注释)①曹植:三国魏诗人,曹操之子,曹丕之弟。②持:用来。③羹:用肉或者菜做成的糊状食物。④漉:过滤。⑤菽:豆。⑥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⑦釜:锅。⑧郭沫若: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1】(甲)诗中,曹植巧妙运用比喻,用“豆”比喻曹植,用“萁”比喻______。“同根生”指__________,“相煎”指_________。(乙)诗中的“豆”成了“_________”,“萁”成了“_________”。
【2】(甲)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诗的写作角度不同,曹植写(甲)诗是希望_________;郭沫若写(乙)诗是歌颂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歌前两句呈现的画面具体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给蝴蝶花香
①蝴蝶是一种很受人们欢迎和青睐的小生灵,她曾让许多人为之心醉、为之魂迷。前不久,我为蝴蝶写了这样的诗句:“你这梦的精灵/你这画的女儿/摆弄风情万种的羽冀/吻过那温馨的花蕊/美丽了一季鲜活的风景/鲜活了一段深邃的岁月/朦胧了一种美丽的情韵/来得温柔,走得有风度/翩翩而行,坦然而进/因为你/我想起/与蜜蜂有关的风景。”
②大概是因为太爱蝴蝶了,所以蝴蝶总是频繁出没于我的脑际、眼帘。每次登山,总有蝴蝶成双成对地在我的视线内嬉戏弄舞,她们只差停在我的脑门上了。看着这些多姿多彩的小精灵,我的内心深处荡漾着一种淡淡的喜悦和浓浓的关爱。蝴蝶是美神,是天使,是我的诗歌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③今日,我意外地发现了一只彩色蝴蝶。一个稠密的蜘蛛网缚住了她的身子,使她不能动弹。我走近蜘蛛网,蝴蝶被粘在上面,似乎已静静地安息了。我从心里同情她,怜悯她,小心翼翼地给她解了绑,打算取来做标本。
④然而,我又意外地发现,这蝴蝶的心脏似乎还在跳动着。看着这奄奄一息的小生命,我想:她肯定很需要花香吧!
⑤“对!花香一定能救活她。”我默默地说。
⑥我用手把她托到家附近的一簇花丛中,把她的头触到有花蕊的花身上,让她闻到花香。
⑦一切都是天意,蝴蝶的脚开始蠕动。继而,伸出头顶正中的一根长须去寻觅花蕊,吮吸花粉,感受花香……
⑧几分钟后,蝴蝶儿飞出我的手心,一个劲地奔向前方,逐渐从我的眼帘中消失。我看她飞得很低,也飞得很慢。但我为她祝福,但愿她不再撞上那些可能使她丧生的“网”;但愿这世界再多些花的芳香,让这只蝴蝶和她的姐妹们活得更好,也让她们将世界装扮得更美。
【1】为下列划线字注音。
温馨(______) 蠕动(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与第①段引用的诗句“朦胧了一种美丽的情韵”中划线的“朦胧”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B. 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
【4】第②段中“蝴蝶是美神,是天使,是我的诗歌所追求的一处境界”,作者在诗歌中追求的境界是( )。
A. 活跃的,强盛的,充满激情和力量。
B. 安静的,舒缓的,包含诗意的美。
C. 纯洁的,美好的,蕴含对生命的热爱。
【5】第③④段中各有一个“意外”,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写出这两个“意外”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对第⑥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作者经过细心地观察,猜测出蝴蝶的需要,并付诸行动。
B. 作者的举动体现了他对蝴蝶的好奇。
C. 作者的举动反映了他对小生命的关爱。
【7】仔细阅读文章的最后一段,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人总是要死的 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 就比泰山还重 替法西斯卖力 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 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 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给这段话加上标点。 。
(2)这篇课文的作者是 ,本学期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 。
(3)文中的“泰山”和“鸿毛”各比喻什么?
(4)文中司马迁的话是什么意思?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说明什么?
。
(5)概括写出这段话的大意。 。
11、课内阅读。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 )毛。”为人民利益( )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 )( )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给加点的字词填上音节。
(2)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__________________,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3)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 )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5)这段话中,作者用_________和_________做比较来说明人死的意义。
(6)古往今来,人死的意义都有所不同。名垂青史的有:_________、________;遗臭万年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爱因斯坦的故事
爱因斯坦是一位赫赫有名的科学家,他担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主任后更忙了,很少能呆在办公室里,一切日常事务性工作都由秘书处理。
一天,已经过了下班时间,办公室里的电话铃响了。秘书不耐烦地拿起了听筒。
“请问,我可以和主任谈话吗?”耳机里传来温文尔雅而又熟悉的声音。可秘书一时没听出是谁,按老习惯回答:“主任不在。”“那么,请您告诉我,爱因斯坦博士住在哪儿?是他新搬的家。”
秘书婉转地回答说:“不能奉告,因为爱因斯坦博士太忙,他不愿他的住处受到干扰。”
这时,电话里的声音突然变低了:“请你不要告诉任何人,我就是爱因斯坦博士。我正要回家,可我忘记了自己住在哪里了,请你给我查一下我的住址。”
秘书听了,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原来,这天爱因斯坦回家时,在路上边走边思考问题,走着走着,竟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当他发现自己迷了路,想回家时,却又忘记了自己家的地址。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只好打电话麻烦秘书查找地址了。
爱因斯坦在学习和工作上有惊人的记忆力,可在生活上的记忆力却这么差,这是因为他的思想全都集中在科学研究和探索上了。
【1】根据意思选词语。
形容人的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
A. 温文尔雅 B. 有声有色
【2】形容名声非常显著。 ( )
A. 莫名其妙 B. 赫赫有名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分散——( ) 直率——( ) 熟悉——( )
【4】第7自然段主要写( )。
A. 爱因斯坦有认真思考的习惯 B. 爱因斯坦迷路的原因
【5】最后一自然段写到爱因斯坦“在生活上的记忆力却这么差”具体指的是什么?( )
A. 爱因斯坦有辉煌的科学成就。 B. 爱因斯坦忘记自己家的地址。
【6】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名著选段,完成练习。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①大约夜里十点的时候,他看见了城市的灯火映在天际的反光。起初只能依稀看出,就像月亮升起前天上的微光。然后一步步地看清楚了,就在此刻正被越来越大的风刮得波涛汹涌的海洋的另一边。他驶进了这反光的圈子,他想,要不了多久就能驶到湾流的边缘了。
②现在事情过去了,他想。它们也许还会再来袭击我。不过,一个人在黑夜里,没有武器,怎样能对付它们呢?他这时身子僵硬、疼痛,在夜晚的寒气里,他的伤口和身上所有用力过度的地方都在发痛。我希望不必再斗了,他想。我真希望不必再斗了。
③但是到了午夜,他又搏斗了,而这一回他明白搏斗也是徒劳。它们是成群袭来的,朝那鱼直扑,他只看见它们的鳍在水面上划出的一道道线,还有它们的鳞光。他朝它们的头打去,听到上下颚啪地咬住的声音,还有它们在船底下咬住了鱼使船摇晃的声音。他看不清目标,只能感觉到、听到,就不顾死活地挥棍打去,他感到什么东西攫住了棍子,它就此丢了。
④他把舵把从舵上猛地扭下,用它又打又砍,双手攥住一次次朝下戳去。可是它们此刻都在前面船头边,一条接一条地蹿上来,成群地一起来,咬下一块块鱼肉,当它们转身再来时,这些鱼肉在水面上发亮。
⑤最后,有条鲨鱼朝鱼头撕咬起来,他知道这下子可完了。他把舵把朝鲨鱼的脑袋抡去,打在它咬住厚实的鱼头的两颚上,那儿的肉咬不下来。他抡了一次,两次,又一次。他听见舵把啪地断了,就把断下的把手向鲨鱼扎去。他感到它扎了进去,知道它很尖利,就再把它扎进去。鲨鱼松了嘴,一翻身就走了。这是前来的这群鲨鱼中最末的一条。它们再也没有什么可吃的了。
⑥老人这时简直喘不过气来,觉得嘴里有股怪味儿。这味儿带着铜腥气,甜滋滋的,他一时害怕起来,但是这味儿并不太浓。
⑦他回到船艄,发现舵把那锯齿形的断头还可以安在舵的狭槽里,让他用来掌舵。他把麻袋在肩头圈好,使小船顺着航线驶去。航行得很轻松,他什么念头都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他此刻超脱了这一切,只顾尽可能出色而明智地把小船驶回他家乡的港口。夜里有些鲨鱼来咬这死鱼的残骸,就像人从饭桌上捡面包屑吃一样。老人不去理睬它们,除了掌舵以外他什么都不理睬。他只留意到船舷边没有什么沉重的东西,小船这时驶来多么轻松,多么出色。
⑧船还是好好的,他想。它是完好的,没受一点损伤,除了那个舵把。那是容易更换的。
⑨他感觉到已经在湾流中行驶,看得见沿岸那些海滨住宅区的灯光了。他知道此刻到了什么地方,回家是不在话下了。
⑩“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1】文中老人在与鲨鱼搏斗时面临着哪些困难?请简单地归纳出来。(至少三点)
_________
【2】作者把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写得非常生动,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
【3】文中花大量笔墨描写鲨鱼的作用是( )
A.以鲨鱼之多表现老人的坚定,以鲨鱼之凶猛突出老人的坚韧和无畏。
B.表现鲨鱼的数量之多以及鲨鱼的凶猛。
C.表明老人在与鲨鱼搏斗中已经筋疲力尽,即将油尽灯枯。
【4】老人虽然打退了前来抢夺他战利品的鲨鱼,但最终拴在船头的猎物(大马林鱼)被吃光了,只剩下一副鱼骨头。对于这个结局,你是否认为老人很倒霉、很不幸?为什么?
__________
【5】文章中最有哲理,可以作为座右铭的一句话是哪句?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
1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钱学森
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宽大的前额。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有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1】按课文内容填空。
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双引号表示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还有谁比我更了解他呢?(改为陈述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鸟很喜欢鸣叫。(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天,树叶从枝头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6分)
(1)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 我的心哪,留在祖国的蓝天上。
17、仿写句子。
(1)如果没有想象,思维就像花儿失去了营养;如果没有想像,思维就像鸟儿折断了翅膀;如果没有想象,思维就像_______________。
(2)假如生命是草,不要自惭形秽,要毫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献自己的一星浅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他这一声吼叫,把大家的胆都吓破了。(注意划线处的写法,仿照句子,写一写你获奖时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
(2)听了“抗震救灾英模代表团”的报告,谁都佩服那些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都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要更加珍惜时间。(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 写一条与长江有关的古诗句。
2.例: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仿写)
你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用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次考试同学们普遍的成绩提高了。(修改病句)
21、习作乐园。
由于疫情,我们在家开展了网上学习,网课学习中有没有一些有趣的事发生。以《网课趣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