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充成语。
无( )无( ) 不( )之( ) ( )( )若狂 ( )( )而逃 鱼( )而( )
( )( )相投 ( )平( )和 与世( )( ) 闻( )( )闻 ( )群( )队
2、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学习了________最大的麦穗________这篇课文________我感触颇深________领悟了很多道理________
(2)吴王夸奖说________你看得真仔细________那黄雀要捉蜂螂吗________
(3)斯帕拉捷的实验________揭开了蝙蝠飞行的秘密________促使很多人进一步思考________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________穿透________黑夜________听________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________
3、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文章对雪景的描写非常精彩,比如“中午,雪花逐渐密起来,一片片,一团团,像鹅毛,如玉片,纷纷扬扬,铺天盖地”,这句话中的“像鹅毛”表现了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如玉片”又表现了雪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根据积累填空。
(1)“绚、鹤、瓣、窃”四个字按音序排列,排在最前面的字是___________,排在最后面的是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诗出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其中“唯见”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唐高宗突然间因愤怒变了脸色,准备严惩权善才。”句中画线部分可以替换为成语:________。
(4)一生最好是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朝最好是清晨。(李大钊)
(5)_________________一向被誉为“人间瑰宝”,居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首。
(6)“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横线上所填写的句子,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
5、把下面的词句补充完整。
1. 青(____) ,绿(____) ,斜风细雨不须归。
2. 常记(____) 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6、课外阅读
阅读诗歌, 回答问题。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1】解释词语。
(1)直待:_________(2)凌云:_________
【2】说说诗句的意思。
(1)自小刺头深草里。_______________
(2)时人不识凌云木。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小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两首托物言志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1】这首诗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写的。
【2】这首诗后两句揭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你有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经历吗?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言文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娃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说说上阕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七八个/星天/外 B. 两三点雨/山前
C. 旧时/茅店/社林边 D. 路转溪桥/忽见
【3】下列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二句写明月惊鹊,半夜蝉鸣,这是对夜晚宁静气氛的渲染衬托。
B. 第四句写蛙声,这是从侧面烘托丰年。
C. 第五、六句描写的是骤雨即至的景象。
D. 第七、八句描写的是词人的迷惑。
9、阅读积累与运用:(229分)
阅读下面片段,回答(15分)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多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1)本文段选自课文 ,作者是丹麦作家 ,我还读过他的作品,例如 、 (2分)
在文中找出两组意思相反的词(2分)
( )——( ) ( )——( )
(2)用“﹏﹏”画出小女孩幻想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什么?(3分)
(3)“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的意思是
(3分)
(4)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作者为什么写她“带着微笑死去呢?”选择正确的解释( )(2分)
A、小女孩把死去认为是跟着她奶奶一起飞到天堂去,说明小女孩死前还这么天真、幼稚,这样渴求幸福。
B、小女孩无知、迷信,不知道她的幻想会落空,说明她死得悲惨。
C、小女孩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一点儿幸福、快乐,她只有把对幸福的追求寄托在死去的奶奶和根本不存在的天堂,她死得这样悲惨,这样令人同情。
(5)读了这则语段,你有什么体会,你想对小女孩说些什么?(3分)
10、请阅读下列课内语段,完成相关练习。
腊八粥(节选)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
“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回过头来的结果,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呃(è)……”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
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在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1】选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选文第一自然段,从_____________、料足、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写出了腊八粥的可口诱人。
【2】片段中,“叹气”是指___________,为什么要多次写腊八粥“叹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用大量笔墨写了等粥过程,却用寥寥数语写了喝粥部分,这样安排的好处,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对“八儿等妈妈煮腊八粥”这一过程的描写,不仅写出了八儿嘴馋与天真可爱的特点,还写出了妈妈对八儿的疼爱,准确地抓住了人物的特点,塑造了令读者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
B.喝粥的部分,虽然寥寥数语,但让读者感受到了腊八粥的美味和带给人们的幸福感。
C.详写八儿等粥过程中一连串的心理变化,间接写出了腊八粥的美味,也让我们体会到了等待的美好。
D.等粥是重要的,喝粥并不重要,所以等粥作为主要内容详写,喝粥作为次要内容略写。
11、课外阅读
光明
赵丽宏
他是一种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使锃亮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旧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远的历史。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你( )权重如山、腰缠万贯,( )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决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惜他,他( )在你身后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有时,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 )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人们的心里。
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淹没了他的脚印。
【1】在文中括号处填上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即使……或是 就 由于
B.不管……还是 便 因为
C.尽管……尽管 便 因为
D.即使……即使 就 由于
【2】请用四个词语概括“光阴”的特点。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3】用一句话概括第1自然段的大意。(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片段,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每天的时间是如何安排的?你认为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走进中国年画之乡(节选)
年画的创作
年画,最早的名称叫“门画”。直至1849年,才第一次出现了“年画”这一说法,并被沿用下来。
作为美化新年环境、衬托新春气氛的年画,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蕴含和寄托了人们发财、长寿、多福、喜庆的美好期盼与祝福。
年画制作人会用一些简单明了的符号传情达意,寄托美好寓意。创作年画的方法有很多,谐音就是其中一种。比如年画中经常用动物鸡的图案表示“吉”,用鲤鱼图表示“余”。再比如,戟、磬、双鱼绘画一起成为一图,表示“吉庆有余”;蝙蝠、桃子、双古钱绘画一起成为图,表示“福寿双全”;莲花、鲤鱼合绘为一图,表示“连年有余……
象征也是寄托美好意愿的方法。比如,蟠桃象征“长寿”;鲤鱼跳龙门则表示“平步青云”和“飞黄腾达”;牡丹、玉兰花合绘为一图,表示富贵长春。
吉祥话语和吉祥图案组合,更是直接表达美好寓意的常见方法,比如《年画的赏析》中的图三:笑容可掬的妇人与“和气吉祥”的卷轴。
……
如今,年画已不再局限于新年用品,它用于我国民俗生活的各个方面,年画的题材由最初的单一内容逐步发展到上千种。丰富多彩的年画大体可分为驱凶辟邪、祈福迎祥、戏曲传说、喜庆装饰和生活风俗等五大类,不断发展的年画满足了人们生活多样化的需要。
年画的赏析
图一
娃娃怀抱大鱼,右侧莲花盛开。莲,表示“连续不断”;鱼,表示“富裕”。两者合一表示连年都有富余的美意。
图二
画中牡丹表示“春”,荷花表示“夏”,菊花表示“秋”,梅花表示“冬”,蕴含一年四季皆有花(发),年景兴旺。
图三
画中一笑容可掬的妇人,手拿着写有“和气吉祥”的卷轴,身体满满当当地挤成一个圆,表示团圆、圆满,一团和气。
【1】年画最早被称作什么?( )
A.门神画
B.年画
C.门画
D.贴画
【2】结合年画寄托寓意的方法,以下题目最符合图二寓意的一项是( )
A.日日平安
B.花儿盛开
C.吉祥如意
D.发达兴旺
【3】有一幅年画,画上有个娃娃骑在一匹马上,肩上扛着铁锹,他的前面站着一只仙鹤。下列名称最适合这幅年画的是( )
A.马到成功
B.龙马精神
C.一马当先
D.骏马奔腾
【4】《年画的创作》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你选取其中一处,结合文本具体说说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为方便同学们阅读,聪聪打算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北京春节的习俗,下面是他完成的初稿。
时间 | 人们的活动 |
腊八 | ① 、泡腊八suàn |
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 | 孩子们购买杂bàn儿、爆竹;大人们赶制新衣 |
腊月二十三 | ② 、吃糖 |
腊月二十四至腊月二十九 | 贴春联、扫房、预备年货 |
除夕 | 穿新衣、rán放爆竹、吃团圆饭、祭祖、 ③ |
初一 | 吃jiǎo子、亲qī朋友互相拜年、逛庙会 |
正月初六 | 铺户开张、放鞭炮、天qiáo听戏 |
正月十五 | ④ 、赏灯 |
正月十九 | 学生上学、大人开工干活 |
【1】梳理时,聪聪用拼音代替自己不会写的字,请你帮助他完成梳理。
腊八suàn( ) 杂bàn( )儿 rán( )放
吃jiǎo( )子 亲qī( ) 天qiáo( )
【2】聪聪还有几个习俗活动没有写完,请你补充。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3】表格完成后,聪聪想搭配一些过年的元素,请你结合示例和关键词语,为聪聪推荐合适的内容。
悬灯结彩 万象更新
示例:我推荐带有福字元素的内容,理由是:“福”代表幸福、福气,与过年的节日寓意、氛围相契合。
我推荐体现____________元素的内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桃花心木》节选,完成1—5题。(13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 )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 )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生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1分)
(2)树木的不确定性指的是什么?(3分)
(3)说说你对“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努力生长”这句话的理解。(3分)
(4)如果你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苗,你会怎么想?(3分)
(5)如果你是一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苗,你会怎么想(3分)
15、改“把”字句.
火柴照亮了小女孩的四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进行下面句子的转换。
原句: 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到处悬灯结彩,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1)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列句子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1)黄道婆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
(2)我竟然发现了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
(3)家家户户在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4)水镜先生派书童去诸葛亮住的隆中访问。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他微笑着说:“我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布谷鸟在树枝上鸣叫,树下有一丛花。
改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么大的困难不都解决了吗,我们还能被这点小事吓到?
改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加工厂。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创新习作天地。(30分)
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神十”飞天,“蛟龙”入海,“辽宁号”航母远航,今天的中国让华人为之自豪,请以“我想”为题,写一篇习作,抒发作为中国人的真实情感。体裁不限。